分享

六朝时期和田玉器的特征

 珠江大鹏 2013-10-30

六朝时期和田玉器的特征

  玉材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林立,社会动荡不安,阻碍了新疆玉进人中原地区,和田玉的数量减少了,只有少量的白玉、青玉等。这个时期..

  玉材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林立,社会动荡不安,阻碍了新疆玉进人中原地区,和田玉的数量减少了,只有少量的白玉、青玉等。这个时期的材质复杂,玉色多样,但数量大为减少。

  造型

  魏晋南北朝玉器的造型继承了汉代玉器的风格,但做工不够精细。礼仪用玉几乎不见,葬玉仅存在玉握、玉珍等小件的殉葬品,做工也显得简略朴素,精工者极少。与其对应的是,日常用品和观赏类、装饰类玉器的数量增多了。

  纹饰

  魏晋南北朝玉器数量很少,大多光素无纹,简洁朴素,既是玉雕技术衰弱的结果,也是当时崇尚简练风格所致。当时出现了一种粗阴线,后来成为唐代玉器的主体装饰线条。

  魏晋南北朝玉器上的蟠璃纹与以前有了显著的变化,眼睛的纹饰在靠近鼻梁处稍微拖长了一些,眼梢略长而有弯度,嘴边面腮上多数有凹槽。腿较短,前腿通常只有一个,尾部宽阔粗壮。其他兽类也是如此。

  工艺

  魏晋南北朝基本上继承了汉代玉器的制作工艺,但图案的布局、线条的走向、镂空浮雕技巧的运用,均呈衰弱的趋势。当时数量较多的器物,仅为趋向写实而又简练的玉猪、玉蝉等玉雕作品。

  粗阴线是魏晋南北朝出现的一种创新工艺,由东汉时期的游丝描演变而来,后来成为唐代玉器的主体装饰纹线,为唐代玉器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