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叙文构思的基本套路

 yxdaf 2013-10-31

记叙文构思的基本套路

构思就是作者的思路,就是内容安排的问题,我们也可以称之为谋篇布局。 大凡记叙文的结构一般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时序蝉联型

即选取生活流程中的某一片断按时序进程进行描写,其内容层次依次相连,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或情节。其模式:开头(引出故事)→故事主体(对人物或事物主体进行细致刻画)→结尾(议论点题)

<!--[if !vml]--><!--[endif]--><!--[if !vml]--><!--[endif]--><!--[if !vml]--><!--[endif]--> <!--[if !vml]--><!--[endif]--> <!--[if !vml]--><!--[endif]--> <!--[if !vml]--><!--[endif]--> <!--[if !vml]--><!--[endif]-->A         B         C           D           E

<!--[if !vml]--><!--[endif]-->(开关)          (主体)               (结尾)

              (在时间上是依次的)

鹅与猫的决斗

    去年秋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目睹了一场罕见的鹅与猫的决斗。那惊心动魄的场面至今使我难以忘怀。(开头:引出故事。罕见障心动魄难以忘怀点出故事特点,吸引读者。)

那天一我刚放学回家,轻轻推开院门,只见一只母鹅警惕地瞪着一只野猫。刚出世不久的一群小鹅在母鹅的身后惊恐地围成一堆。地上散布着一些白色的鹅毛。显然,鹅猫决斗已经开始一会了。

突然,母鹅伸长脖子,压低鹅头,紧贴地面,像离弦之箭一样冲了过去,将漫不经心地盯着小鹅的野猫狠狠地啄了一口,一撮灰色的猫毛被母鹅摔在地。

野猫一个翻滚从地上跃起,翘起胡子,双目圆瞪……。母鹅艰难地抵挡着野猫的攻击,笨拙的身体成了幼鹅的掩体。

     (故事主体部分:描写鹅猫决斗的情景,突出母鹅舍身护幼的精神,为结尾的议论做准备。)

     我被母鹅这种伟大的母爱感动了,赶紧轰开了野猫。精疲力竭的母鹅趴在地上,用翅膀护住幼鹅。我来到母鹅身旁,轻轻地抚摸着它,安慰着它:一股暖流从我心中冉冉升起……(结尾:扣住母爱描写自己的感受或发表议论,深化文章主题。)

    课内我们所学过的与此相同结构模式的文章有:《走一步,再走一步》、《散步》。 

     二、平列展开式

    选取不同角度的几个生活片断或将同一内容的几个侧面在同一层面上平列展开,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其基本模式是:

开头(引出材料)主体(材料 BCD结尾(抒情、议论)。

<!--[if !vml]--><!--[endif]--> <!--[if !vml]--><!--[endif]--> <!--[if !vml]--><!--[endif]-->                  B                 E

<!--[if !vml]--><!--[endif]-->                  C

A                D                    

 (开头)         (主体:平面展开)    (结尾)

                            看风筝

     星期天,我和爸爸去广场玩。秋高气爽,正是放风筝的好季节。各种各样的风筝点缀在一望无垠的蓝天上,煞是美丽。(开头:引出材料,交待时间、季节、事由,突出美丽”)

     材料:这边是一位快乐的老者在放猪八戒吃西瓜……(具体描写)

     材料:那边是两个小姑娘在放蜻蜓戏水……(具体描写)

     材料:另一边是一位年轻的父亲带着一位机灵的小男孩在放米老鼠。他们好像遇到了一些麻烦,正在请教一位慈祥的老者。我忍不住走了过去……(具体描写

    (主体部分描写放风筝的几个片断。要注重细节描写和材料变化)

     放风筝是一个看上去简单而有趣的游戏,然而却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哲理。……

    (结尾: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议论,深化文章主题。)

课内我们所学过的与此相同结构模式的文章有:《土地的誓言》、《黄河颂》、《安塞腰鼓》,还有小学我们曾学过的《再见了,亲人》。刘成章的《安塞腰鼓》里,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不仅表达出作者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更起到了自然分层的作用:分别描绘了宏伟的场面雄壮的声响绚丽的舞姿

                        复习生活剪影

                        睡梦之中的钟声

清晨,在迷蒙的梦幻之中隐约听到闹钟声,便猛地惊醒,一骨碌地坐了起来。揉了揉眼睛,翻开第六册英语便背了起来。背完了课后的单词表,又背不规则动词表。周围是那么寂静,只有我轻轻的背书声。

天还不见亮。我想今天的复习效率可真高,兴致勃勃地继续背下去。猛然间一阵清脆响亮的闹钟声把我吓了一大跳,转身一看,时钟正是六时整,这才是我应该起床的时间!

原来是哪一家的闹钟把我提前唤醒,使我多得到一段复习的时间。我不由得对自己说道: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考试课上的鼾声

上午第三节是数学课。老师来了,手上托着一大叠纸。我们敏感地知道,又是一节考试课,于是教室里发出一片叹声。

三大张卷子发下来了,同学们埋头做着,教室里很安静,不断有同学翻动着卷子,发出轻微的声响。老师巡视着课堂,边走边看。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内,他和同学们都听见了课堂上极为少见的声响——鼾声。循声望去,只见李平的头歪在数学卷上,睡得又香又甜。

老师走过去,凝视着他,很久未动,但终于还是拍醒了他,然老师大声地说道:你们睡觉的水平越来越高,不知是谁让你们这么辛苦!”

                             晚自习中的掌声

星期一的晚自习属于语文老师,肖老师笑容满面地走了进来。他很神秘地说道:今天晚上,我让你们写毕业赠言,给你们一段自由掌握的时间。

掌声响起来了,肖老师了一声,大家有的伸舌头,有的笑,掌声又很快停止了。

大家很兴奋,非常感谢肖老师的理解,感谢他在我们单调的复习生活上抹上了一丝青春的色彩。

不过,下自习时他点题的话可有点不大妙:如果中考的小作文涉及毕业赠言,那我们这节课就具有很高的价值。

如课内的课文《春》:      

    三、对比映照式

选取有显著差异的两组内容(可以是相反或相对的两个事物,也可以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进行反衬式组合。其基本模式为:开头(引出材料)主体[正(反)面材料反(正)面材料]结尾(抒情、议论)

<!--[if !vml]--><!--[endif]--> <!--[if !vml]--><!--[endif]-->                   <!--[if !vml]--><!--[endif]--> B + -           D

 

A               C  - +

(开头)       (主体:正反内容)   (结尾)

    说明:行文时一定要写出对比点,为议论、抒情做准备。至于先写正面材料还是先写反面材料则视作者的构思和材料特点而定。

我的母亲

    母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儿行千里母担心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从俗语到古诗,歌颂这一伟大主题的名言名句多不胜数,而且脍炙人口。然而,我是女孩,母亲的女儿。我曾经憎恨我的母亲,坚决地否定母爱。(开头以对比的方式引出材料,吸引读者)

     那是20018月底,我考上了一所普通中学。母亲坚决反对我上高中……

    (描写我与母亲的冲突或父亲与母亲的冲突及我的心理活动)  

    快三年了,我很少搭理我的母亲,甚至很少回家。每当我从母亲的眼中读出痛苦与无奈时,我心中甚至生出一丝莫名的快意。

    然而我错了!大错特错!(以上两段过渡)   

     2004年5月15,星期六,晚上1115分。一个让我刻骨铭心的日子,一个让我终身愧疚的日子,一个让我谢天谢地的日子。因为从那一刻起,我读懂了我的母亲,终结了可能的终身遗憾。

     5月15,学校难得地放了一天假,让我们回家和父母商量填报志愿的事。我把自己的想法和父亲说了,父亲没说什么。晚上是照例的看书。1115分,我去客厅喝水,经过父母的房间,无意中听到了一段对话……(描写对话内容)

     (对比材料要写得震撼人心,方能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我如遭雷击一般立在饮水机旁。我的脑中一片空白。只觉得天旋地转,客厅里的家具像在空气中飘浮起来一样。忽然,的一声,我手中的水杯掉在地上,摔得粉碎。我扶着饮水机,总算没有倒下。母亲从房间里冲出来抱住我,拼命地问我怎么了没事,妈妈——”我大叫一声,紧紧地抱住母亲,恨不得钻进母亲怀里。

     母爱,是伟大的。没错!

    (结尾:着力描写自己的感受,不可用太多的议论或抒情破坏文章的意境和情感氛围。若描写不到位,则可增加抒情或议论。)

课内我们所学过的与此相同结构模式的文章有:鲁迅《风筝》,《故乡》,《我的叔叔于勒》,《范进中举》

 四、穿插回放式(连锁伏应型)

    即利用思维可以超越时空的特点,以某一物象为线索,将描写的内容通过插入、回忆、倒放等方式串联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操作的关键是选好串联的物象,并围绕一个中心截取生活中的材料。其模式为:

     开头(交待物象,引出材料发展(引出材料高潮(引出材料③……结尾抒情、议论)

钢笔人生

      走进考场,我首先将一个精致的钢笔盒子放在座位的右上角。望着它,我思维的野马在记忆的原野上奔驰……

      以前,妈妈经常自豪地向亲朋好友炫耀,说我抓周的时候抓的就是钢笔。从此,父母对我的前程便充满了憧憬。钢笔便注定与我的一生结下渊缘。(交待物象及与的人生关系,是故事的开头)

     带着幸福的憧憬,父母亲高兴了好多年。从幼儿园到小学,我的成绩在智力正常的孩子中还算不错。我还会时不时地抓着钢笔做刻苦学习状,引得父母那带点虚荣的希冀像气球一样膨胀起来。

     进入小(),我开始恨钢笔了。因为像山一样的作业压得我喘不过气来。钢笔不再给我带来快乐。我的成绩随着小学毕业的临近而从优秀降到中等,再降到中下。感谢《九年义务教育法》让我顺利地进入初中。然而成绩却丝毫没有起色。为了我,父母的争吵愈来愈多、愈演愈烈:那种伤心明明是看着一位神童毁灭或天才堕落的伤心。我无暇顾及父母的伤心,因为我正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网络游戏可比钢笔有趣得多啦!

     初中三年,一眨眼就过去了。我虽然没有坏到哪里去,但自然也不是父母骄傲的神童。其间,我常常不自觉地用精彩的游戏镜头驱赶父母失望甚至痛苦的眼神。我知道父母每年在我生日的时候都会给我买一支精致的高级钢笔——它们正整整齐齐地排列在父亲略显空荡的书架上。但我却不敢正眼看它们,甚至尽量不去父亲的书房。

     在父亲失落的目光中,我以择校生的身份走进了一所全封闭管理的学校。全封闭管理,这意味着我每五天半才能和我心爱的网络游戏幽会一次。果然,不到三天,我对游戏的渴望就像犯了毒瘾一样难以控制。更为恼人的是,班主任是个语文老师,要我们用钢笔书写,还说出了一大堆理由——虽然我一句也没记住。

     然而,改变我的也是一支钢笔。(注意这一段转折性过渡)

     那应该是开学后一个多月了。对陌生环境的新鲜慢慢散去,压抑在心底的顽劣就冒出来了。看班主任那憨厚的模样,应该不难骗倒他吧!我随便编了个理由去请假,他却随手就给我签了字。第二天.我按时回了校,却因为通宵熬夜实在打不起精神,以至语文课我都听得摇头晃脑。晚自修放学的时候,老师把我叫去了。我迅速制订了低调应对的策略。但老师的话却让我大吃一惊。你昨晚去网吧了吧!我哆嗦了一下。你喜欢电脑,很好。我拜你为师,以后犯瘾了就去我家上。他语气平和得让我感觉像是在布置一场阴谋。接着他掏出一个精美的盒子递给我。这是我的拜师礼物,因为你是全班唯一还在用圆珠笔的人。我的小聪明让我根本来不及反应,他就握住我的手——分明是狠狠地握了一下,一股热流迅速传遍了我的全身,等我抬起头,想说什么时,老师已经不见了。

     那一晚,我又没睡。但第二天却精神饱满!

     谁说毒瘾戒不掉呢?只是人们没有找到有效的方法而已。

     (故事的发展和高潮要写得跌宕起伏,尽量减少繁琐的叙述,突出感人的细节)

     三年过去了,我的学习成绩已经远远超出了我玩游戏的水平。

     今天,我第一次使用老师送给我的钢笔,我要用这支笔换一张中山大学的通知书送给我的老师。明天,我还要用这支笔创造更多的财富送给社会。

     钢笔,果然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结尾要铿锵有力,寓意深刻,还要注意照应开头)

   课内我们所学过的与此相似结构模式的文章有:张之路的《羚羊木雕》。林海英的《爸爸的花儿落了》

五、巧用穿插

穿插,是记叙文构思写作的基本套路之一。

所谓穿插,就是在记叙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有目的地插进抒情、议论、说明、描写等内容。在记叙文中穿插以上内容,有五个方面的作用:1.表达作者的感情(抒情)、观点(议论);2.表现人物形象(描写);3.深化文章主题(议论);4.变化文章结构(抒情、议论)5.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从中考作文来看,在作文中巧用穿插,有两个特别重要的作用。第一、优化文面结构,第二、表现构思的精巧。先看看如何进行穿插、穿插什么内容:

1.穿插描写:如《孔乙己》中有十几处写到众人的。作者处处突出旁人的嘲弄、哄笑,在每一层描叙之后,都以哄笑笑声一类语句作结,以至形成一种节奏,使笑声在小说中显示出独特的艺术力量。

2.穿插议论或抒情: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开篇运用抒情议论表达感受,揭示中心;然后每叙述一个故事,就用抒情之笔,穿插一段文字;结尾安排了大段文字,进行抒情和议论,进一步深化文章主题,激发人们的情感。

3.穿插主题句:如《白杨礼赞》在文中反复穿插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样的句子,不断地点示着文章的主题。其实这种主题句也是结构句,不仅极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而且也有机地组织起文章的结构。

在以上内容的穿插中,最常用的最基本的手法就是反复穿插。可以说,没有反复就无所谓穿插。正是由于有了反复,才能在穿插中形成文意的递进,才能形成前后内容的呼应,才能形成一唱三叹的感情波澜,才能清晰地显现出文章的思路。

再看看具体的例子:

                                  樟树赞

上海宋庆龄故居庭前有两棵树。

有一次,周恩来同志觉得那房子小了一点,就劝宋庆龄同志搬个家。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这是两棵樟树。

广东有种英雄树,它长得很高。如果在它周围有别的树木,它一定要长得比别的树木高出一段,方才罢休。据说它的花大,它的花红。仔细想想,即使花红如血,花大如轮,长在那么高的树上,伸着脖子,仰着脑袋,欣赏起来,难保一定有趣。

樟树不高,特别是它的躯干。茂茂盛盛的倒是它的枝丫,生发开来的枝丫,长到一定程度,犹如小树干那么粗壮。粗粗壮壮的枝丫,从同一个母体躯干里生发开来,四面八方,伸得远远地,繁繁密密,荫凉特大。

这是两棵树荫很大的樟树。

别的树木,容易招虫。从同一棵石榴树上,就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花花绿绿的,屈体前进的,以叶作伪装的,密密麻麻。它们自己寄生在树上,还在那里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并且教唆后代如何寄生。树蛀空了,它们也还不死,而且散开去,另去物色寄生体。

樟树不招虫。这个特点,在它作为树的时候,就表现得十分充分。别的树要喷洒药水,而它却不必。其奥秘也可能是到后来才发现,原来在树的本身,树的内里,就有一种拒虫的气味。因为这是一种有益的气味,人们就称它为香气。更难得的是,樟树将这种拒虫的香气,永久保持,至死不变。这一点,恐怕是世界上任何科学制成的化妆品,都难以做到了。即使当它枝枯叶谢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的时候,它的香气也永远不变,永不消失。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樟树的高就高在这里,贵也贵在这里。

上海宋庆龄故居的庭前,有两棵树,有两棵荫凉大、不招虫的樟树。

这是作家茹志鹃写的一篇的散文。作者以物喻人,通过对樟树高贵品质的描写和赞颂,艺术地表现了宋庆龄的高贵品质。作者布局谋篇的主要特点就是反复穿插了如下结构句

上海宋庆龄故居庭前有两棵树。

这是两棵樟树。

这是两棵树荫很大的樟树。

上海宋庆龄故居的庭前,有两棵树,有两棵荫凉大、不招虫的樟树。

由于穿插了这4个句子,文章的结构清晰而又严密,文意层层递进且前后相互照应。

六、小段连缀

所谓小段连缀,就是整篇记叙文都由短小的段落连缀而成。有时甚至一句话就是一段。用小段连缀之法写成的文章,其文面的重要特点是段落细密,由于文章全由小段构成,所以读起来给人一种流畅清新、一气呵成的感觉,给人一种散文式的韵味。比起那些用大而长的段落结构而成的文章,它就显得秀美多了。

课文中不少的篇章都采用了这种铺叙方法。如

                           

一天,两天,一个多月过去了,每当日落西山的时候,小鞋匠都忍不住要向路口张望,希望能从落日的余辉中看到那个高大的身影出现,但是,他没有看到。

又是一个傍晚,一位瘦瘦的军人来到修鞋摊旁说:一个多月前,是不是有位大个子军人来这儿修过一只皮鞋?”

……对呀。

要付你多少钱?”

小鞋匠略一沉思,说:修鞋费一块五,外加一个月的保管费五毛,您给两块钱得了。

军人把两元钱递给他;小鞋匠收好钱后,问:怎么大个子没来?”

……上前线去了。说完,军人转身要走。

哎,小鞋匠提起那只鞋,赶忙喊道,鞋子,鞋!”

军人止住了脚步,用低沉的声音对小鞋匠说:用不着了,他的双腿,已经在前线医院里……他特意来信嘱咐我把钱送给你,谢谢你了!”说完,军人迈着大步走了。

全文由9个自然段构成,段落小巧精美。文内悬念层叠,虚实结合,在很短很短的篇幅之内表现了一位军人英雄的行为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小段连缀之法用于中考作文,既能写人又能记事,既能写景又能状物,既能抒情又能议论,适用面广而且易于掌握。由于它的流畅清新、结构精密,文字少而容量大,特别适于写那种600字左右的文章。

下面就是一篇小段连缀式的美文:

                                   起点

前不久,我家中的气氛非常沉闷,因为妈妈下岗了。

但妈妈并没有消沉,利用我们家临近街道的特点,她很快就摆了一个小摊子,专卖冰棒、饮料什么的。听到妈妈愉快起来的声音,看到妈妈就像原来站在织布机前那样照护着她的小摊位,想到妈妈坚强地自找就业的门路,我心里的高兴劲儿就不用说了。

笑声,又出现在我的家中;妈妈,开始了她工作的新的起点。

也许是过于辛劳的原因,妈妈病了,开始她还硬撑着,到了星期天,她就完全不能起床了。

而星期天,我是不上学的。

妈妈问我能不能代她守一天摊子,她说,多摆一天摊子,就多点收入。我点了点头,就答应了。这是我难得的机会,我知道妈妈的辛苦,我愿意为她分担一点生活的重任。

可事情并不这么简单。

当我站在摊子后面,面对人们时,我突然觉得胆怯了。人们的眼光投向我,我觉得那好像是在笑我,这孩子家里多穷!我又觉得那好像是在询问我,小小年纪,怎么就来摆摊子?我还觉得那是在讥讽我,不学习,想赚钱……

但我同时又狠狠地批评自己,没志气,胆小鬼,连卖几根冰棍都不敢,这还叫男子汉,这还叫体谅妈妈,这还……

我很投入地工作了,我甚至还想到了课文中懂事的孩子傻二哥。到了后来,我还真的像他那样吆喝起来。看到人们在这儿买了东西之后高兴而去,我心里的高兴劲儿也不用说了。

我想对妈妈说:妈妈,你看,今天是我的新的起点。它不是摆摊子的起点.不是卖冰棒的起点,不是吆喝的起点,而是我懂事的起点,孝心的起点,勇气的起点,懂得生活的起点!

这篇作文真实感人,除了用小段连缀的构思方式外,还有不少的美点,如:第一,构思之美。文中写了两个起点,一先一后,一长一短,两份高兴劲儿相连相依,意趣盎然。第二,表达之美。文章朴实自然,清新可人,详略有致,将故事款款道来。第三,感受之美。小作者巧用我想对妈妈说引出自己的感受,又巧用不是……而是……”的带有排比的句式朴实地抒写自己的感受,不高不低,不蔓不枝,顺理成章地收束全文。

值得一说的是,随着中考作文对文体的淡化,越来越多的作文题更加接近学生的生活,更加便于同学们抒发心中的情感,考场上也就出现了很多的美文,特别是散文式的美文,这是应该受到肯定与鼓励的。请看下面的一篇美文,就是用小段连缀的方法写的:

                          假如我是诗人

诗人,多么神秘,多么浪漫的称呼啊!刚认字时,热爱文学的爷爷便教我读诗、背诗。诗,是我最先接触到,也是最喜欢的文学样式。

小时候,当我躺在院子里数着天上的星星,嘴里吟着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时,心里便对这些诗、这些诗人有一种向往。渐渐长大,面对深邃神秘的夜空,我多么想在上面写下属于自己的诗行!不知是谁猜透了我的心思,幽幽地传来了一个遥远的声音:想做一名诗人吗?想做一名什么样的诗人呢?

是啊,我想做一名什么样的诗人呢?

假如我是诗人,我想像李太白那样浪漫,飘逸,向往他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境界,也向往他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洒脱、旷达的气概。希望能像他那样淋漓尽致地挥洒内心的真实感受。写出流芳百世的名篇。

假如我是诗人,我也许会选择杜子美的沉郁,感受他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忧国忧民,用笔,用诗的语言刻画世态炎凉,震撼人们的心灵。

假如我是诗人,我要学拜伦、雪莱,学他们那种革命的浪漫主义,用诗的武器,投身革命,写出像《堂·璜》那样脍炙人口的名篇。

假如我是诗人,也希望像郭沫若先生那样豪放、热情,不断地毁坏,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努力,对祖国无限热爱,对新生活无限向往,为国家新文化事业作出卓越贡献。

假如我是诗人,最想要的是汪国真的那份青春热情,他的诗里流动的是青春的血液,跳动着青春的脉搏,还有只要情也洁白,只要诗也透明的纯真、清新。

假如我是诗人,作一名钢琴诗人也好,像肖邦,虽然他是一名音乐家,但我总把他划入诗人的范畴,他的音乐,又是诗的语言,每个音符,都是美丽的字眼,给人以诗的感受,字里行间倾注着对祖国波兰的无限深情。

辽远的声音又响起:你是对的,可你又错了,作一名诗人,固然要学习前人,更重要的是做好自己。

对!假如我是诗人,要做好自己,用诗去抒发感受,去赞颂祖国,去描绘生活,在诗的世界里,留下属于自己的一页!

此文让人赞叹。你看小作者的知识面有多宽,小作者的知识积累有多丰厚,他就像一位小小的诗人,在用诗一般的语言表达着对前辈诗人的赞美与向往。你再看小作者的思绪有多清醒,在考场这样的环境里,其行文思路如此清晰,那个辽远的声音在文章结构上又表现得如此美妙!

七、卒章显志卒章显志,是我国文章写作的一种传统技法。

从行文布局看,它是一种结构文章的构思方式;从突出主旨看,也是常用的一种结尾的方法。所谓,就是文章的主题、中心或作者所要表现的意旨。卒章显志之法,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运用。

如《故乡》的结尾:我想,希望是本无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表现出警策性很强的哲理,寄托了作者的心志,让人们去思索社会和人生,去得到战斗的鼓舞,去吸取奋斗的力量。

再如冰心的散文《往事》,写作者回忆自己在雨中观看庭院中的莲花。红莲被大雨打得左右倾斜,红莲旁的大荷叶也在大雨中倾侧下来,正好覆盖在红莲上面。于是作者写道:我心中深深的受了感动——

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作者拈取生活中一朵小小的浪花,由景及物,由物及人,卒章显旨,表现了赞美伟大母爱的深刻主题。这引申式的结尾,蕴意深厚,清新动人,充满了诗情画意。

再如克雷洛夫有一篇《杰米扬的汤》的寓言,写杰米扬不断地请已经吃得塞到喉咙口的福卡喝汤,一盆又一盆地,吓得福卡再也不上杰米扬的门了。寓言结尾以单独一段的形式点道:

我的作家,你不妨自认为稀有的天才,可是如果你不懂得适当的节制,老是在人家的耳旁鼓噪不休,久而久之,你的诗歌和散文,就要比杰米扬的汤更加令人讨厌。

作者在这里卒章显志,尖锐地讽剌、批评不了那些喜欢炫耀所谓的才华、喜欢写又臭又长文章的极端虚荣的作家和诗人。实际上,这种点破,远远地超出了作者所指的范围,凡是不着实际,又想沽名钓誉的事情,都可以使人联想到杰米扬的汤。在中考作文中运用卒章显志之法,其运思过程比较简单,那就是先实写,再虚写。实写,就是实实在在地叙述事件、述说人物、描述情节;虚写,就是点示主题、点出意义、升华道理、深化情感。

如下文:

                        鲇鱼跑了

傍晚,爸爸回来了,喜滋滋的。他买回了3条活蹦乱跳的鲇鱼,说是小贩要回家,廉价卖给他的。看见这鲜活的鱼,似乎看见了一碗热腾腾的发着诱人香味的鲇鱼汤,哇,真美……晚上,爸爸说:鲇鱼聪明得很,它会不顾一切地设法溜掉,如果不严加防范,那鲇鱼汤可就喝不成罗!”爸爸把装鱼的桶提进离卫生间很远的厨房,用一个篮子盖严桶口,再压上一块大砧板,还仔细看了看,这才放心的走出厨房。

第二天大清早,我就听见爸爸厨房里大叫:鲇鱼跑了!”我连忙从床上蹦下来,跑去看。只见篮子、砧板横躺在地上,桶里空无一鱼,两条正在挣扎的鲇鱼已经靠近卫生间。另外一条遍寻不着,大家分析它已经通过卫生间的下水道跑掉了。

妈妈埋怨爸爸:就是你,昨晚说的话都让鲇鱼给听见了。”“哼,便宜无好货,咱们一人少吃两块鲇鱼肉!”爸爸愤愤地说。

我没有责怪小鲇鱼的逃脱,也不像爸爸妈妈那么想,因为我突然感觉到:拼搏中的生命具有不可遏止的力量!

这篇作文语言清新自然,用字极为俭省,时间交代清楚,文面结构美观。作者第一步写实,着力于细节描绘方面的突破。全文几乎全部由细节构成。事件的起止,人物的出现都安排得十分精细,伏笔和照应也很周密。人物的描写特别生动,一家三人各具情态,甚至从妈妈仅有的一句话中也可以窥见她鲜明的个性特点。第二步写虚,着力于文章意蕴方面的突破。这是最具有力量的突破。小小鲇鱼的逃脱,只不过是家庭生活中的一桩小事,作者竟然据此赞颂了追求生存、追求自由的那种勇敢的拼搏,使文章的意境在瞬间得到深化,留给读者以咀嚼不完的意味。

作为一种常用写作模式,卒章显志也有它有弊的一面,最大的就是为追求显现一番所谓的而无病呻吟,给人以画蛇添足之感。所以在中考作文时要在框架构思、语言表达、主题显现、情感抒发、意境创造、角度变化等等诸多因素中,选取几个点进行认真的艰苦的揣摩,力求在卒章显志上自然一点,新鲜一点。

八、环境衬托

在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穿插景物的描写,是一种写作的技法,也是一种构思的方法。从中考记叙文来看,能够恰当地进行景物描写的作文,是层次比较高的作文。所以,学习一下环景衬托的构思方法,对提高中考作文的质量是很有好处的。

环境描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自然环境的描写和社会环境的描写。对环境进行描写,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不要想描写的时候就描写,无目的地把描写硬贴在、硬塞在记叙之中;一定要明白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描写,它们有什么样的表达作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课文在环景衬托方面给我们的示范。

1.用环境描写设置人物活动的场景

如《夜走灵官峡》的开头描写了那高山大谷,描写了那纷纷扬扬的大雪,为的是表现筑路工人和他们的孩子们生活、战斗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之中,从而表现工人阶级不畏艰苦、献身建设的精神风貌。如果此中描写的是花好月圆,那么故事也就不会有如此感人的力量和如此深刻的含义。

2.用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活动的背景

或者是自然背景,或者是社会背景,或者是二者兼而有之。如《最后一课》的开头,写了一个孩子眼中那暖和、晴朗的天气,又更多地写了普鲁士兵的操练以及那发出坏消息的布告牌。——它表现出人们生活在侵略者的铁蹄之下——只有在这种背景下才有可能有那悲壮的最后一课

  3.用环境描写渲染人物活动的气氛。

如《花市》的开头,描写的是美景:紫竹、刺梅、石榴、倒挂金钟、四季海棠,真是花团锦簇,千丽百俏,半条街飘满了清淡的花香。这段描写生动地透露出了一种充满生机的、祥和的生活气息。有了这种气氛,就有了花市,有了花市中的故事。

    4、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性格。

如《枣核》,通过对朋友的花园特别是北海的描写,表现了人物对祖国对故土的眷念。又如《老山界》,通过对半夜里山景的描写,烘托了革命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5.用环境描写暗示人物的心情

如《社戏》中对两岸的豆麦等内容的生动描写便是。在这春夜出航的诗情画意之中,难怪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

6.用环境描写来抒发人物的感情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段对百草园景色那生动而又深情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乐园的美好情感。再让我们来读一篇美文:

                                    老鞋匠

在一个墙角上有个鞋摊儿,一位老头儿坐在马扑儿上,在为过往的行人和邻近住户们修补鞋子。他的摊儿上,摆着一些不起眼的东西,小钉子、碎皮子、前掌、后掌、鞋油、胶水、还有废旧的自行车和汽车的外带和内胎……。

他使用的家什,也是顶普通的工具,切刀,锥子、磨石、剪子、铁锤和钉子……

老头儿长年坐在十字路口的墙角边,好使东南西北的行人都能看到他。他整天不闲地为人修补鞋子。

他的背后,就是一家店铺小货仓的窗子,窗子向南,窗子上摆满上花盆儿。花盆里的花儿长得十分茂实,可说不上有什么名贵的。天门冬、金丝荷叶、榨浆草、还有一盆玻璃翠……。摊子上没有字号,也没有人知道老鞋匠的名字。来修补鞋子的人只是顺口叫他一声老师傅罢了。墙上贴一张纸条儿,上面写着:快修,当时可取。

不停的来人,坐在小凳上,等他把鞋子修好,就好上路,有战士,有工人,也有农民,还有学生们……

鞋有各式各样的,更多的是塑料底的。有的人因为鞋跟磨偏了,有的人鞋子开线了,有的鞋帮裂口子了,有的人因为鞋跟掉了,还有那爱惜新鞋的,没穿就拿来打掌了。还有那矮个子姑娘拿着半高跟鞋来要求老鞋匠再把跟儿加上半寸……。

人们把刚修好的鞋子,重新穿在脚上,站起身来,抖擞精神,觉得比以前轻快多了。

有的人,接过鞋匠手里的鞋子穿上,在地上轻轻跺了两下,既合脚,又称心,付了款,说声谢谢,便踏步走在路上了。

这个老头儿,曾经托人写了快修字条儿,他是为了人们的方便。他大概为了怕人等得心急,才告诉人们,他这鞋摊,能够当时修得,马上穿起,立即继续走路。可是,他知道不知道,鞋子修得称心,走路的人,加快速度,要节省多少时间、多作多少事呢!

他,不只是个修补鞋子的人,他倒是一个为人们修补了流去时间漏洞的人。

这是作家端木蕻良写的一篇短文。文中写的是一份十分普通的工作,写的是一个十分普通的人。对老鞋匠,作者没有进行外貌描写,没有进行语言描写,没有进行动作描写,然而作者善于观察,善于借工作用具、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成果来表现人物,不仅勾画出一个默默无闻的老鞋匠的形象,而且升华了他的工作性质,让人们看到了他劳动成果的闪光。在文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表现人物的景物烘托——他的背后,就是一家店铺小货仓的窗子,窗子向南,窗子上摆满上花盆儿。花盆里的花儿长得十分茂实,可说不上有什么名贵的。天门冬、金丝荷叶、榨浆草、还有一盆玻璃翠……——这看似不经意的一笔,恰到好处地烘托了老鞋匠的身分,也表现出他的工作是受人喜爱的。

在中考作文中运用环景衬托的构思套路,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写景要有分寸,不要求多,点到为止;第二,写景要有目的,即景物的描写一定要为烘托人物服务;第三,写景要准确,也就是要注意知识的准确性,不要把春天的景物当作秋天的景物写出来;第四,要安排好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位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