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离异女子再嫁司空见惯

 五马山麓 2013-10-31

古代离异女子再嫁司空见惯

梦--子 等级:狐之王者 送礼物 发消息

楼主

夏商周时期的社会生活

夏商时期城市是王朝和各方国的政治中心和军事堡垒。城市设有防御设施,或修筑高峻的城 墙,或挖掘巨大的壕沟,或利用天然屏障。城市内最重要的主体建筑是贵族居住的宫殿和祭 祀祖先神灵的宗庙。城市内的居民都是聚族而居,聚族而葬,体现了宗族社会结构的特点。 城市内还有手工业作坊,分工细致。



夏商时期婚制的主流是一夫一妻制,但贵族中一夫多妻现象非常普遍。贵族政治联姻的特征 较为明显。夏商王朝与异族方国常常政治联姻,娶异国之女为妻,也将本国女子外嫁。

夏商时期的饮食用器有炊器、饮器、食器三大类。炊器主要有鬲、鼎、飌、 罐、甑等,用于煮蒸食物;饮器有蒝、爵、繹、觚、杯等, 多数为饮酒之器;食器主要有簋、豆、钵等。夏代多为陶器,商代则主要是青铜器。当时人 们主要的进食方式是抓食,匕、勺、箸是比较常见的餐具。商代的食物中,谷物有粟、黍、 麦、稻等。肉类食物有两类,一类是家畜,有牛、羊、豕、犬、马、鸡;一类是野生动物。 饮酒盛行是殷商社会生活的显著特点。上自商王,下至臣子,各级贵族均嗜好饮酒。酗酒荒 政是商王朝腐朽败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夏人和商人特别崇拜天神。他们把现实世界为“下”的世界,而把神的世界称为“上”的 世界。上的世界有一个叫做“帝”或“上帝”的至上神,他统率日、月、星、辰、风、云、 雷、雨等天空诸神和土、地、山、川等地下诸神,具有支配自然运行、主宰人间祸福的能力 .商人还盛行用龟卜的办法探求神意。凡生老病死、出入征战、立邑任官、田猎农作、婚姻 嫁娶、祀神祭祖,事无巨细,都要经过占卜,探明天神旨意,然后决定行动。祖先死后,灵 魂也能降下福祸,但他们只是上帝和殷王之间的中介,地位不如上帝那样重要。

西周时期的国家形态表现为周王朝与诸侯国的不平等联盟。与夏商两代不同的是,这种联盟 大多建立在家族分封的基础之上,相互间有着宗亲与姻亲关系,因而其联盟较之商代的方国 联盟要密切和稳固。

只看楼主 回复

发表于 07-06-07 15:52:53
梦--子的签名档
梦--子 等级:狐之王者 送礼物 发消息

沙发

城市依然是周王朝与诸侯国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由于周王朝与诸侯国的纵向关系以及 诸侯国之间的横向关系比较密切,西周时期的城市建置相对统一,等级比较明显。就规模而言,天子的都城大于诸侯,诸侯的都城也有等级之别,贵族和卿大夫的封邑规模要小于都邑 .宫殿和宗庙仍是城市的主体建筑,遵循“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的原则。城 市均有手工业作坊,商业活动比较活跃。

西周的婚姻形态与夏商时期没有本质区别。所不同的是,西周的婚姻已在礼制的规范下运作,形成了一系列约定俗成的礼仪。这在本书第二讲已有介绍,这里从略。

西周的服饰通过质地、形状、尺寸、颜色、花纹来表现等级贵贱之别。天子、诸侯、卿大夫的礼服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常服主要有元端和深衣两种,元端上衣下裳互不联属,自天子 至于士皆可服之;深衣是衣和裳连在一起,自天子至于庶人皆可以服之。

周代饮食也体现出浓厚的礼仪特征,对各种场合的饮食行为都有详细具体的规定。在饮酒方面,周人比较节制,周初曾制定严厉的禁酒措施,强制戒酒。但西周中期以后,酒禁放宽,饮酒风气渐浓。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活的变化

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大变革时期。这一时期城市有很大变化。春秋时期,城邑的数量 有了明显的增加,有关筑城立邑的记载史不绝书。国土有限、实力平平的鲁国,自隐公至哀 公的200余年间,见诸《春秋》、《左传》记载的筑城、修城、扩城活动就有20余次,由此 可以想见诸侯大国的筑城情况。城邑的增多表明:政治、军事、文化生活已经不再局限于都 邑或某几个核心城市。春秋城市的规划布局开始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有的沿用西周时期的旧 制,有的则突破礼制约束。战国时期,城市数量空前增加,城市的经济功能较前更加显著, 兴起了一批重要的商业城市。赵国的邯郸(今河北邯郸)、赵国的蔺(今山西离石西)、齐国的 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安阳(今山东曹县东)、薛(今山东滕县东南)、燕国的下都(今河北 易县)、涿(今河北涿县)、蓟(今北京市西南)、魏国的大梁(今河南开封)、安邑(今山西夏县 西北)、温(今河南温县西南)、轵(今河南济源东南)、韩国的郑(今河南新郑)、阳翟(今河南 禹县)、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屯留(今山西屯留南)、长子(今山西长子西南)、楚国的郢( 今湖北江陵纪南城)、宛(今河南南阳)、寿春(今安徽寿县)、陈(今河南淮阳)、越国的吴(今 江苏苏州)、宋国的陶邑(今山东定陶北)、卫国的濮阳(今河南濮阳南)、秦国的雍(今陕西凤 翔南)、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栎阳(今陕西临潼北)、周室的雒阳(今河南洛阳),都是当 时有名的大城市和商业都会。〔3〕有些并非诸侯国都城的城市规模甚至超过春秋 诸 侯国都的水平。战国时代的城市有商业市区,市区四周有市门,早启晚闭。齐都临淄是战国 时代规模最大和最为繁华的商业都会。纵横家苏秦对临淄的繁华景象有这样的描述:临淄城 中有7万户人家,成年男子就有21万。市民悠闲自在,“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 鸡、走犬、六博、NFD23鞠者”,音乐、杂耍等娱乐活动丰富多彩。马路上来往的车辆 很多,以 致常常车轮相互碰撞,街道上人山人海,拥挤不堪,“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如雨”( 《战国策。齐策一》)。
发表于 07-06-07 15:53:44 只看此用户   回复
梦--子的签名档
梦--子 等级:狐之王者 送礼物 发消息

板凳

春秋战国时期的乡村也不断发生变化。随着人口增加、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以及农业耕作 技术的进步,过去被视为鄙野之地的郊野,逐渐繁荣起来,有的甚至成为新兴商业都市。荒 野也陆续开垦,新的居民点不断出现。为了加强对乡村地区的控制,各诸侯国逐渐采用县制 ,在原来的鄙野地区或被灭亡的邻国,根据需要,设立县制行政机构。县成为以管辖农村为 主的基本行政单元。战国时代,又在县的基础上再设立郡,从而形成了郡县两级制的地方组 织。拥有一定数量土地,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同时兼营家内手工业的自耕农成为乡村的主要 劳动者。

春秋时期的婚姻形态仍然遵行“同姓不婚”的原则。诸侯和卿大夫都要在相同的等级之内迎 娶异姓女子,天子求婚于诸侯,王室宗女也多下嫁于诸侯。士以下的平民家庭,多为一夫一 妻。婚嫁年龄男子通常在20—30岁之间,女子在15—20岁之间,妇女被夫家休弃的现象在这 一时期比较普遍,离异的女子再嫁也司空见惯。

由于地理和气候的差异,以及政治上的多元化,加之各地奢俭风尚的不同,春秋战国时期的 服饰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多样化的特点比较明显。服饰最大的变化,首推战国赵武灵王的改 易胡服。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力排众议,毅然实行军事改革,命令军队采用东胡、林胡 、楼烦等游牧部族的服饰,穿短装,束腰带,用带钩,穿皮靴,后来又将胡服进一步推广到 上层人士。

春秋战国时期,贵族的饮食活动礼仪化的色彩依然很浓厚。用青铜制作的饮食器开始衰落, 漆器被广泛用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漆器制作得非常精美,造型精巧,漆色鲜丽,纹饰丰 富,透出一种秀逸之美。多姿多彩的漆器,给饮食生活带来了清新的气息。

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以血与火为时代特征的社会,战争的技艺与勇敢精神得到广泛的崇尚。《春秋谷梁传 》记载说,在田猎的时候讲习武事,是礼仪中的大事。割兰草插在地上,作为田猎的界限。 田猎时,不许越界。把战车矗立起来,插上大旗作为辕门,辕门的大小以车的两轴离辕门两 侧各四寸为宜。在田猎之中,如果车轴碰着辕门,就没有资格进入辕门之内田猎。因为他驾 驭战车的能力太差。田猎还要求:驱车奔驰,战车所扬起的尘土不能飞出车辙之外;马在奔 驰之中,四蹄相应,快慢适度,驾驭车的人不失驰骋之节,射箭的人才能射得中。田猎还规 定,禽兽跑出所设定的田猎范围之外,就不再追杀,这是取战争中不追杀奔跑的败军之义。 射中的禽兽如果伤在面上、头上,就放掉不要,取“不杀投降之人”的意思;射中的禽兽太 小,也放掉,取不虐幼小之义。勇武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已经成为春秋社会男性角色的重要 内容。一身戎服有高超的射技和御技的男子,是人们心目中所崇拜的英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