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凤凰知道:你得对恐怖袭击作好准备

 昵称535749 2013-10-31
,   凤凰知道 


201310311238028906_size45_w481_h342_iifeng.jpg

昨天傍晚,北京警方认定“10?28”事件是一起经过严密策划,有组织、有预谋的暴力恐怖袭击。

恐怖袭击将每一个普通人都置于难以预料的危险之中。面对突如其来的恐怖袭击,一个成熟的国家应当有怎样的作为?

201310311232284914_size40_w500_h338_iifeng.jpg

●非对称攻击的威力不可小视

随着科技、管理水平的突飞猛进,人类社会的体系结构也变得愈加复杂,但系统的“健壮性”并未成正比例发展。科学技术本身在给人们生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越来越加深了人类对它的依赖。而一旦这种基于现代科技的复杂体系结构遭遇哪怕一次轻微的扰动(如一个软件漏洞、一次停电事故等),就有可能给整个社会带来难以估量的严重后果,可以说,越是发达、先进的大国,在这些方面潜在的脆弱性就越是不可低估,处心积虑的恐怖分子就越是有机可乘。

2005年的“卡特里娜”飓风就让人们发现,即使强大如美国,在应对灾难时的防灾救助体系和控制社会秩序能力也是脆弱的:大量的穷人因无法及时从新奥尔良撤离而惨遭灭顶之灾(截至目前,遇难者总数已超过千人);美国政府迟缓而混乱的救援行动更招致《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主流媒体的严厉抨击。继联邦应急管理局局长布朗黯然去职之后,布什总统也不得不表示对此“承担责任”。

任何国家都无法通过构筑一道严丝合缝的全方位防火墙,将自己置于绝对安全状态。

201310311232293252_size33_w540_h360_iifeng.jpg

●但有效的公共管理能在最短时间控制事态

既然恐怖袭击无法避免,事后如何减少伤亡和损失就成了最重要的问题。“波士顿爆炸案”的处置就提供了政府进行应急管理的范例。

2013年4月15日,“波士顿连环爆炸事件”发生,造成3人死亡、100多人受伤。事件发生10分钟后,波士顿警方就向公众发出报告;20分钟后,在医务人员和志愿者的通力协作下,转移了现场全部伤者;1小时后,波士顿警方在其官方Twitter上发布了伤亡数字;2小时后,马萨诸塞州州长和波士顿警方召开了新闻发布会;3小时后,美国总统奥巴马向全国发表讲话;6小时后,联邦调查局宣布全面接管调查工作。而这些,离不开完善的危机处置预案和充分的预先准备。两年前,波士顿举行了一次全市范围内的紧急救援演习,要求警察部门、消防人员、医院和紧急医疗服务人员像真的发生炸弹爆炸那样做出反应。

起初用于马拉松比赛的现场医疗救助点,被用于救助爆炸案中的伤者。接受患者的8所波士顿医院,已经激活应急预案,并要求增派医疗人员。为了规避未知的风险,医院已暂时处于锁定状态,禁止任何人进入。来自布里格姆女子医院的急诊部门负责人透露,马拉松现场已经有外科创伤和其他医务人员,他们第一时间帮助救治了伤者。

在4月15日这天,过往例行的训练挽救了生命。

201310311235307852_size19_w349_h234_iifeng.jpg

●信息公开有助于平息民众的恐慌

比灾难更容易让人恐慌的,通常是传闻和流言。

2013年4月15日,“波士顿连环爆炸事件”发生后,一些媒体根据各种爆料、传闻作出种种推理、想象,如《纽约邮报》得悉警方在现场附近抓获一名“有重大嫌疑的”20岁左右沙特籍男子,随即围绕“肇事者系穆斯林背景恐怖团队”开始演绎,而CNN等媒体则引述警方的说法,称在现场附近发现多达5枚未引爆的爆炸装置,其中两枚位于NHL波士顿棕熊队和NBA波士顿凯尔特人队主场——TD北岸花园球场附近,当晚7点就有NHL棕熊对渥太华参议员队比赛,次日则有NBA凯尔特人对印第安纳步行者队比赛,倘凶手果真在北岸花园“设伏”,实在令人不寒而栗。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上述信息、推理先后被澄清:所谓“沙特籍重大嫌疑人”,稍后为一名波士顿公共安全事务官员证实“曾被怀疑,但已排除嫌疑”;所谓“五枚未引爆炸弹”之说,则被FBI官员澄清为误传——“现场只有那两枚已被引爆的炸弹”,未发现其它装置。

官方对信息的实时公开能有效地破解对灾难的传闻和想象,平息民众的恐慌。

而信息的闭塞只会增大恐慌。2003年3月“非典”的消息传得满城风雨时,媒体很少有报道。当时流言长时间、大面积存在,一个重要原因是两大正式权威信息渠道——政府和媒介迟迟未对这一重大信息公开。

201310311232284955_size55_w460_h357_iifeng.jpg

●普通民众展开互助至关重要

恐怖袭击的影响巨大,政府无法顾及到全部,而公众的自助活动能填补政府工作的缺位。

在“波士顿爆炸案”中,整个波士顿媒体与民众表现出了令人敬佩的镇定和爱心。

事件发生后,《波士顿环球报》网站第一个宣布暂停收费,向非订阅用户全面开放。《纽约时报》发言人艾伦?墨菲表示,该网站也暂停收费。华尔街日报发言人萨拉?布拉斯科在Twitter上表示,有所有关波士顿的新闻现在都将免费,供读者浏览波士顿爆炸新闻。

在事发第一时间,《波士顿邮报》即在Google公开表格文档中发起了“I have a place to offer”(我可以为你提供住所)的签署活动,有近万当地人留下自己的电话、地址和邮箱,为滞留在波士顿的马拉松选手们提供食物、住宿。

麦当劳等通宵营业服务滞留跑步者和急救人员,容纳他们。市中心的餐厅则张贴标志,如果运动员没法支付,则免去他们的花费。当地的饭店叫El Pelon快餐店发布twitter称:免费的WIFI,住宿,食物和饮料,或者你仅仅不想一个人待着。

201310311232292635_size16_w335_h220_iifeng.jpg

●在危机中学习如何应对危机

波士顿爆炸案发生不久,中国就发生了厦门公交爆炸、新疆恐怖爆炸和北京T3航站楼爆炸事件,“10?28”事件更是在天安门金水桥造成2人死亡、40多人受伤的惨剧。

回顾历次重大事件,从“非典事件”、“汶川地震”、“雅安地震”,政府、媒体、民众、社会组织的表现一直在进步。政府的救助越来越迅速,信息从封锁到逐步公开,社会组织的参与也更加广泛。

“10.28”事件发生后,警方只用了10余小时便将嫌疑人逮捕,这反应了警方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训练有素。但除此之外,如何防患于未然,如何在恐怖袭击发生后迅速控制事态发展,如何让民众也能在应对恐怖袭击时更有准备,如何安抚民众的恐慌,更值得政府关注。

恐怖袭击本身没有意义,从恐怖袭击中学习如何应对它才是有意义的。

201310311239235302_size90_w694_h548_iifeng.jpg

●真正的恐怖来自人心

面对恐怖袭击时,公众最应该做什么?或许,波士顿电台一位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话,是最可取的态度:让生活继续,让一切恢复正常,不要因为刚刚发生的袭击,而让自己生活在恐惧中。死于酒驾的概率比死于暴力袭击大得多,且历史证明,任何发动恐怖袭击的组织、个人都不会有好下场,“现在真正生活在恐惧中的理应是凶手,而不是普通民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