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高校学生社团“阶层”分析(以浙江大学为例)——从让人郁闷失望的本年度浙大十佳社团评比说起

 联合参谋学院 2013-11-01

  今天下午我作为D.F.M.街舞社的指导老师,观摩了本年度浙江大学十佳社团的现场答辩(示范性社团的部分没有看),因为提前离场,没有看到现场D.F.M.落选十佳的场景,我想街舞社的同学应该有很多郁闷和失落吧,我也觉得很难过,心里有种说不出口的无奈。或者说之前隐隐地觉着街舞社能上校十佳会很不容易,会遇到各种阻碍、受到很多限制,没想到结果真的应验了。

    当别人知道我是D.F.M.街舞社的指导老师时,或表示惊讶、或觉得惊喜,或顿时觉得好笑,因为邬溪羽根本不会跳街舞。回头想想,D.F.M.街舞社当时找我做指导,更多地也只是说希望“街舞社”作为学校里一个广大师生眼中的非主流社团,能有管理学院作为自己的“指导单位”做个挂靠,填表签字盖章的时候能有一个“指导部门”的意见。我当时作为刚入职的学生辅导员,瞬间觉得这些追寻自己梦想、抱着纯粹的目的做自己想做喜欢做的事情的学生,真的特别难得,但同时也让我感到心酸。我难过的是为什么这样一群有梦想有信念的学生成立的社团连特么一个“指导单位”都找不到。这不仅是浙江大学的悲哀,更是整个“系统”的悲哀!

    去年我牵头让D.F.M.舞社参演学院领导的节目《龙的传人》,在管理学院的师生迎新晚会表现地很出彩。当时我就是希望街舞社不要简单地认为管理学院就是个“签字盖章”的指导单位,而是通过积极参与学院活动和文化建设,提升自身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魏江教授说过,一个健康的系统应该是“有开有合,开合有致‘。而街舞社对于学院的归属、服务,这种“收拢”的存在感和责任感对于原本就已经很“开放”的街舞社同学来说,至关重要。街舞社应该对自身有这样的期许或者愿景,那就是引领管理学院、甚至全浙大学生的”健康文化“的繁荣发展。

    即使我不是指导老师,我也不得不承认D.F.M.的内部文化做的很棒!整个社团150多号同学,格外和谐团结。可能会有人说街舞社这是”少数民族“心态,因为别人都把跳街舞当作非主流,所以他们才这么团结。可是在我眼里,这些同学很少有说因为要混个”社长“、”副社长“、”部长“而愿意在这里,D.F.M.是浙大街舞爱好者心灵的家园,他们不仅把跳街舞作为兴趣爱好,而是用跳街舞点燃了自己的生活甚至生命。

   今天D.F.M.借助展示的平台,向所有现场师生宣告了街舞社的同学有很多全校各大平台的骨干(求是潮、学生会、校团委、电视台、广播台等等),也有很多人GT考得很高,在各自专业拿奖学金的很多,保研、去500强工作、去名校留学的同学也很多!他们平时坚持刻苦训练、做精品活动,真正在D.F.M.找到归属感。

    那么这么好的社团为什么始终不能得到“校方认可”呢?这就需要对浙江大学学生社团做一个“阶层”分析(参考下梁晓声先生的体系,梁晓声觉得“阶级”太大太左,所以用“阶层”):

一、浙大“资产阶层”学生社团

    “资产阶层”社团是浙大学生社团里的名门望族,他们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和优势,是社团里的高富帅(或者女神)。是让“中产阶层”社团又羡慕又鄙视,让底层社团不敢正视的贵族。

    第一类是是依托了国家大方针“应运而生”的学生社团,他们占据了诸多政策资源,就好像骨子里有了某种王族血统,天生就是贵族。这类社团多为公益实践类社团,以浙大三农协会、国防协会、反邪教协会、心系西部协会、红十字会、廉政文化协会等为代表。

    第二类是“承办”学校重大活动的学生社团,它们拥有学校相关部门的资源,每当学校相关部门要办重大活动的时候,这些社团就会挺身而出,成为让学校领导老师放心的办事团队。它们在学校里的地位,就好像用人单位里大领导的秘书,他们接近“系统”核心,对外以“高效”、"职业化“著称。对于浙大而言,就业与职业发展协会(SCDA)替学校就业办开展职业规划指导——举办“名企之路”“优秀学长”交流会等,企业俱乐部联合会(CCU)替学校就业办管理校外企业俱乐部——帮助宣传企业文化和开展校园招聘宣讲等,科技协会替校团委承办“挑战杯”和“创赛”,心理健康协会替学工部心理健康中心承办各种培训,对外交流协会替外事办做出国交流经验分享的活动,校电视台、广播台,DATA数据调查团(学工部)等等。

    第三类是”高雅艺术“社团,高校作为一片相对纯粹的净土,在高校里,”高雅艺术“本身的作为社团立足点和无形资产的作用会被放大很多。我并不是轻视”高雅艺术“,我个人对艺术非常尊重,只是就事论事从社团建设的角度表达下我的个人观点。想说的是,这类社团在学校里具有外界难以想象的号召力,只要他们愿意,很能激发高校学生内心对于艺术和文化传承的一种认同感,角色类似于一种文化领袖、精神领袖,就好像学生社团里的艺术大师。以黑白剧社、梵音剧社、婉云京剧社、文琴交响等。

二、浙江大学“买办阶层”学生社团

    买办一词在梁晓声原文中指外国公司在中国的全权代表。我们浙大也有这样的一种社团,他们效仿国外学生组织自发成立校内的所谓“分会”,他们的成员在学校里的“精英”学生,简历好看的居多。这一类的社团虽然在学校里没有很多资源,但在广大学生群体里却保有极强的自信。他们对社团自身的愿景目标更多地是参考了国外的体系,很多核心成员认为自己是学生群体中的“绝对先进”个体,这种先进不仅是体现在外语能力、更体现在思维分析能力、新事物接受能力、交际能力。他们在和校内或者国内其他高校的同类型社团交流活动时,有种心心相惜的感觉,在和外国学生交流时,又有被(相对高等的)外国人认可的原始兴奋和激动,又有展现中国学生形象和水平的自豪感。典型的有SIFE、AIESEC、ASES、SHARE、模拟联合国协会等等。他们的出现,使得浙大的其他学生社团(很多“资产阶层”社团)略有些恐慌或者不安,于是为了显得跟上潮流,那些“资产阶层”社团也开始给自身取“洋”名字,“XXXX”“SOSA(我勒个去)”云云。

三、浙江大学“中产阶层”学生社团

    中产阶层在梁晓声笔下是最重要的一个阶层,是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中国社会和谐的中坚力量,因为他们有相应的能力和基础,具有一定先进性和发展不确定。

    第一类是以专业为依托构建的社团,他们拥有个别院系的小规模资源,比如社会学研究会、法学研究会、财商俱乐部、经济学会、人力资源管理学会等等,他们的发展和定位多数处在一个不确定和自我矛盾的情况。因为很多时候,学生特别是本科生很少有人真正喜欢学术研究(有可能是对科学研究不了解),更何况目前这个时代真正具备研究问题的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生很稀缺,导致整个原本以学术研究为导向的社团不得不去找很多“私活”,或者说类似于中国大学教授常作的“横向课题”——即承办各种类型商业比赛、这个那个竞赛。这些社团对于自身的定位是矛盾的。他们对于自身在学校社团中的地位界定也是矛盾的,既想寻求机会扩大自身的影响力,跻身“资产阶层”的行业,或者拥有像它们那样的资源和名望,又藐视资产阶层固有的这种权势,他们像极了当前中国社会中的绝大部分知识分子,想着过资产阶层的生活又浑身透着书生的穷酸气。

    第二类是“非主流”社团中的大众型社团,街舞社、跆拳道协会、求是辩论社、击悦非洲鼓社等。虽然非主流,可都是广大学生喜闻乐见、也愿意了解,但是很难投入精力真正投入去做的社团。这些社团就像社会中的小艺术家、小报社编辑、小电视台编导、小企业老板等等,让小老百姓感到羡慕,但资产、买办、中产三个阶层的人对他们,呵呵,也就抿抿嘴一笑而过。

四、“城市平民”社团——非主流社团中的小众型社团

        无我茶社、无极棋社、六艺书协、毽球协会、游泳协会、天文爱好者协会、棒垒球社。这类社团的特点就是小资、小众,符合小市民的心态,偶尔会想想自己能不能上一个阶层,不过回头也就开开心心过自己的小生活。

五、“农民阶层”社团

    “农民阶层”社团是那些没有长远规划,愿景、目标,低调安分地完成一代代交接的社团们,他们很像广大农民兄弟,安呆、过过小日子。比如广告协会、食品科技协会(可能是我孤陋寡闻,确实对这些个不了解)等。

    所以,D.F.M.舞社作为“中产阶层”社团想要跻身更高阶层真的很不容易。

    最后我想谈谈对于今天的校十佳社团答辩现场,每个社团现场五分钟答辩,多为各种主持特长或者现场表现力很强的同学上台做展示,其中3-4分钟在介绍自己的社团发展历史有什么品牌活动,而很少介绍今年和去年有什么不一样?去年制定的发展规划执行情况怎么样?这届社团领导班子利用一年时间把这个社团带到了一个怎么样的新高度?本年度这个社团的工作的愿景和目标

    现场负责提问和打分的领导评委们,净问些有的没的东西,对这些社团的特点和日常活动几乎不了解。各位领导,这是评十佳社团!!每年都有的!!拜托你们不要像面试一个全新成立的社团那样问这些低水平的问题了,我作为半个浙大在校学生半个老师在此拜托你们。

    现场颜鹂老师还算问了个有水准的问题,她问科协,你们作为科技协会有没有真正激发同学们科技创新的兴趣,有没有促使广大浙大学子有动力去提升科研水平,能不能拿得出什么专利或者科技成果。答辩同学最后弱弱地说了句,我们有在做,只是目前把这个和学生创新创业,也就是创赛结合起来……试问当前的创赛的科技项目有多少是被科协激发了科研兴趣做出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