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夭折的天才杨永泰 (2013-11-01 13:52:54)

 宛平2008 2013-11-01

杨永泰广东高州人,被誉为“卧龙先生”,曾是蒋介石击败政治对手登上权力之巅的首席谋士。可惜天妒英才,1936年10月25日被暗杀,从而失去了抗日战争时期大展宏图的机会。1928年“二期北伐”击败奉系军阀以后,全国出现蒋介石、冯玉祥、李宗仁、阎锡山、张学良5大军事集团,其中冯玉祥军事力量与蒋介石不相上下甚至略占上风,李宗仁反蒋最为积极,阎锡山最为富裕,张学良刚刚“服从中央”远在东北。当蒋介石一筹莫展时,杨永泰提出“军事解决李宗仁,经济解决冯玉祥,政治解决阎锡山,外交解决张学良”——既然李宗仁反蒋最积极又军事力量不如蒋介石,就可以武力讨伐;冯玉祥处于穷乡避壤又英勇善战,就可以重金高官收买其部下让其倒戈;阎锡山较为富庶必然保守怕事,就可以“远交近攻”最后向其开刀;张学良远在关外,就可以封官许愿予以安抚,只要蒋介石击败关内军事实力派,张学良必然投靠。后来的结果当然与杨永泰预测一致,从而杨永泰成为蒋介石首席谋士。

   1930年中原大战结束后,蒋介石开始将注意力转向南方红军,但是连续围剿失败。杨永泰认为红军不是普通军阀而是有信仰的军队,因此主张“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经济封锁为主军事围剿为辅”。蒋介石没有接受杨永泰的土地改革破坏土地革命策略,但是接受了军事围剿协助经济封锁的方略,从而蒋介石将围剿战变成经济绞杀战,从而耗尽根据地战争潜力,红军被迫“长征”。此时杨永泰有主张借红军长征控制西南地区,也就使得南京国民政府直接控制区从东南五省扩展到西南地区。

   可惜抗日战争爆发前夕杨永泰遇刺身亡,否则杨永泰必然会给蒋介石提出高明的战略,从而极大减少中华民族的伤亡。毛氏“持久战”其实是英雄所见,蒋百里就认为中国只怕蚕食不怕鲸吞。如果杨永泰在,以蒋介石对其高度信任,必然会提出战争第一阶段掩护东部地区人口物资西迁、第二阶段重点打击伪军迫使日军救援疲于奔命或者分散兵力驻防、第三阶段组建主力兵团集中优势兵力歼灭孤立日军并准备反攻。如果杨永泰在,那么1946年以后必然鼓动蒋介石以土地改革“二七五减租”对抗毛氏“耕者有其田”,也许中国历史会发生巨大变化。

   蒋介石身边的权谋高手、军事名将从来不少,但是缺乏象杨永泰那样的一流智囊。杨永泰的遇刺身亡,对严重缺乏战略大师的蒋介石而言应该是致命损失,从此蒋介石再也没有能够直接针对对手弱点的高明方略。至于陈布雷这样的“文胆”,更多是“秘书天才”而不是“谋士天才”。“卧龙先生”夭折后,蒋介石再难有“妙招”经常出“昏招”,所谓“失一人而失天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