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湘烟“创新式重组”:转移支付化解税收障碍

 心语无语 2013-11-01

  本报记者文静重庆报道

  按照国家烟草局的要求,今年内,安徽、山东、江苏、河南、浙江等省预计都将完成省内的烟草合并。此番湘烟两大巨头携手,是否将成为启动中国烟草重组驶入快车道的钥匙?

  中国三大烟系之一的湘军正式合二为一。

  11月16日,白沙集团长沙卷烟厂(下称长烟)和常德卷烟厂(下称常烟)取消独立法人资格,并入湖南中烟工业公司(下称湖南中烟)。新的湖南中烟拥有总资产243亿元,卷烟产量攀升至300万箱,产量规模和品牌竞争力均居全行业第一。

  经本报记者深入采访后独家获悉,此番重组有两大特点:一是先整合,再挂牌成立新的中烟工业公司;二是用财税转移支付的机制来解决卷烟厂的地方利益问题。这对正在艰难行进中的云系“红塔”、“红云”和“红河”的“三合一”,酝酿良久的两广烟草联姻,都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内部整合:“四统一”

  “早在8月,我们的市场部就搬到湖南中烟工业公司办公了。”11月17日,长沙卷烟厂公关部有关人士告诉记者。

  位于长沙市

火星开发区七片的一栋并不起眼的六层楼房,湖南全省烟草销售人员的总部都集中于此。“长烟和常烟的销售人员早就整合到一块了,现在只有一个品牌市场部。”一西南办的负责人说。

  这就是合并后新的湖南中烟,11月16日挂牌成立。早在2003年组建时,它的旁边还有一块牌子“常德卷烟厂驻长沙办事处”。如今,这块牌子已被取走。

  长烟和常烟,一个以“白沙”品牌连续4年实现单牌号产销量全国第一,一个因“

芙蓉”系列跻身同行业第五大工业企业。但在湖南中烟总经理周昌贡看来,“一个拳头打出去,无论是长烟还是常烟,想单打独斗闯天下,是不可能成功的,必须整合。”

  湘烟历来诸侯纷争,最多时省内烟厂达15家之多。在2003年,关停并转10家10万箱以下规模的小烟厂后,常烟开始对零陵卷烟厂“招安”,郴州卷烟厂被长烟兼并。通过整合,湘烟由11变4,再由4变2。

  今年7月,湖南省政府就提出要求,长烟和常烟的重组,先进行重要部门的整合。8月初,湖南中烟成立了三个筹备小组,着手组建统一的营销中心、物资采购中心和科技中心。当月,湖南统一的原烟采购部成立。原湖南中烟的市场营销部、长烟和常烟营销部门整合为一体。长烟是烟草行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之一,常烟则是全国五家行业级企业技术中心之一。10月,技术中心合二为一。

  最难的是品牌整合。最多时湘烟品牌达57个,到去年末,缩减为7个。其中,当红的除“白沙”外,常烟的“芙蓉”是全国十大卷烟品牌之一,“芙蓉王”是国内仅次于上海“中华”的高利润率和高覆盖率品牌。“按照国家局对湖南卷烟只保留3-5个品牌的要求,各下属烟生产厂要克服原有的品牌情结,充分发挥高中低档的组合优势。”10月8日,在湖南卷烟营销工作会上周昌贡说。

  他说,省内卷烟品牌控制在4个以内,即“白沙”、“芙蓉”、“芙蓉王”和“相思鸟”,将卷烟规格控制在27个以内,力争减少到24个。用两三年时间,省内计划指标全部整合到“白沙”、“芙蓉”和“芙蓉王”三个品牌(不含国家局统一安排的低档烟“大丰收”品牌)。

  对此,业内人士总结,烟草重组已上升到更高层次。与以往先重组后整合不同,湖南是在中烟工业公司的主导下,先进行“四统一”,将营销、采购、品牌等都进行得差不多了,再迈出实质性的一步。目前,福建中烟、江西中烟和江苏中烟都在仿效。

  事实上,湖南中烟的这一做法早在云南就小范围试水。据记者了解,云系“三红”之一红云集团,在昆明卷烟厂与曲靖卷烟厂被重组进来之前,就进行了资产、品牌、采购、销售和研发的五统一。

  重组模式:一法人多点生产经营

  11月20日,本报记者辗转获得一份《湖南卷烟工业管理体制改革宣传提纲》,以及国家局局长姜成康和周昌贡在湖南工作会议上的内部讲话,从而详细了解改革全过程。

  与广东、广西、上海、贵州、湖北、陕西等地区成立卷烟总厂和分厂的模式不同,湖南中烟在对比了国际烟草巨头的组织结构后,采取了一个法人多点生产经营的重组模式。

  11月16日,湖南中烟和所属长烟、常烟合并重组为一个法人企业,新成立的公司继续使用“湖南中烟”,是中国烟草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新公司成立后,长烟和常烟将注销法人资格,与原长烟郴州分厂、吴忠分厂,原常烟零陵分厂、四平分厂一并作为公司下属生产点,为内部非法人单位。

  《宣传提纲》详细列举了新湖南中烟多达19项职责,包括制定公司的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组织生产经营,负责重大投资,加强烟草国际合作,干部任免考核,建立公司激励和约束机制等。

  而包括两烟厂在内的6个生产点,取消法人资格后,职责大大“缩水”。除生产经营外,主要负责本厂的财务审计和管理。

  两大卷烟厂合并后,新的湖南中烟拥有总资产243亿元,卷烟产量攀升至300万箱,产量规模和品牌竞争力均居全行业第一。

  长烟和常烟为湖南中烟壮大了实力,那么,“两帅”长烟厂长兼党委书记卢平和常烟厂长兼党委书记曾献兵去向如何?

  记者注意到,事实上,早在2003年湖南中烟成立之初,两人就并列为党组成员,似乎为今天的人事变动埋下伏笔。知情人士称,两人已升迁至湖南中烟任副总,两生产点厂长另有人担任。

  员工安置同样波澜不惊。《宣传提纲》称,重组后,各企业员工按现有在册编制整体加入公司,现有分配水平不变,人员岗位也保持稳定。9月8日,在长烟和常烟分别召开的员工代表大会上,与会代表全票通过了《湖南卷烟工业企业合并重组协议》和《湖南卷烟工业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湘烟各方人士认为,此番重组将带来诸多优势。首先,可以避免重复开发和同价位产品在市场上的过度竞争,湖南省仅有高档卷烟布局较为合理,8-10元是精品“白沙”的天下,4-5元的卷烟则一派混战。在整合烟叶资源上,每年就可以节约上10亿元的损失;其次,可以优化计划指标配置。“芙蓉王”一直供不应求,全国市场有40%的缺口,通过重组,可以将其他卷烟品牌的指标进行合理调配。而在周昌贡看来,重组后还有一大好处,湘烟能更好地争取政策支持,今年8月,国家局就答应,在增加指标量和跨省重组上给予倾斜。

  财税难题:财政转移支付机制成关键

  烟草一直是地方税收的重要来源。去年,在湖南省738亿元的财税收入中,烟草仍以近200亿元占了大头。

  正是由于整合过程中各级政府的财税利益矛盾,成为了烟草重组最关键的问题。

  “为了这次重组,湖南省政府出面,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机制来保证卷烟厂的地方利益。”湖南常德市国税局一位负责人说。

  他说,两烟厂划拨后,地方利益受到影响最大的是常德市。因为按照国家税收征管法和

增值税交纳办法,卷烟工业企业按属地管理原则纳税。那么,以后常烟包括国税、地税在内的所有税收都要上缴湖南中烟所在地———长沙市国税局和地税局。

  重组前,常烟的国税征收权在常德市国税局,100%的消费税和75%的增值税(统称两税)上缴中央,剩下25%缴到湖南省级财政。地税则按属地管理原则,缴到烟草工业企业所在地,“比例大约是消费税和增值税的10%。其中,城市维护建设税占7%,教育费附加占3%。”该负责人解释,常烟上缴的两税占常德市整个财政收入的92%左右,每年约70亿-80亿元,因此,常德地方政府获得的地税提留就有7亿-8亿元/年。

  然而,重组后,常烟国税征收权上交给了长沙,按属地管理,占10%国税比重的地税提留也给不了常德,常德的地方利益得不到保证。这也是长烟和常烟合并时间良久的重要原因。

  因此,湖南省政府决定采取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即按照每年常烟上缴给常德市的地税基数,从常烟上缴到省里的税收中拿出同等数量的资金返还给常德市政府,以保证地方财税利益。

  对此,常德市国税局该负责人认为,尚有两大问题没有解决。一是基数虽保证了,但常烟税收的增量部分又如何体现到地方政府身上?常烟正在新增一条年产60万箱的芙蓉王生产线,原来的产量将增加了一倍,光这一项增加的税收就是10亿元。

  二是长烟和常烟相隔好几百公里,税收征管权交给长沙后,不利于对常烟的管理,且当地国税人员闲置,挫伤税务部门积极性。

  因此,他建议,重组后,常烟的税收仍然可以交由常德的税务部门代收,再到长沙汇总。“用财政转移支付机制来解决地方利益矛盾的方法虽好,但操作方式还值得探讨。”他最后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