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苏省历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决赛试题

 雪暮白石 2013-11-01

 江苏省历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决赛试题

 

江苏省首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决赛试题

初中组

1.以“我家最富有的时刻”为题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2.每个家庭都有美好的憧憬与有趣的故事,以“全家出走”为题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江苏省第二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决赛试题

初中组

总题目:中学生与学校

12003年度本班新闻文物

2.有风从校园吹过

要求:(1)任选其中一题作文;(2)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字,不超过2000字。

高中组

总题目:中学生与文学

1.一首诗,一滴泪

2.被照耀的喜悦

3.不放在书橱里的书

要求:(1)任选其中一题作文;(2)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字,不超过2500

 

江苏省第三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决赛试题

初中组(任选一题):                             

1.父老乡亲                                                                      

2.门里门外                                       

高中组(任选一题):

1.家园,在我身后

2.雪落故园

要求:1800字-2000字(诗歌不少于40行);2.文体不限;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和人名;4.不得抄袭。如发现抄袭,取消获奖资格。

 

江苏省第四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决赛试题

总题目:我与文化

初中组:

1.我的心里已经春暖花开

2.寻常巷陌

3.时尚

高中组:

1.历史的窗口

2.混响的空间

3.我也追星

 

要求:1.任选一题;2.初中不少于800字,高中不少于1200字;3.文体自选。

 

江苏省第五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决赛试题

高中组(三选一)

1 猜一猜,我有多爱你

2

3 一张白纸

 

江苏省第六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决赛试题

初中组(四选一)

1  十字街头

2  好大的风

3  陪伴

4  是果实,也是种子

高中组(五选一)

1  十字街头

2  好大的风

3  阳光地带

4  我选择,我负责

5360°

 

江苏省第七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决赛试题

初中组(三选一)

1  猛抬头(69人写)

2  向平凡致敬(61人写)

3  其实他也聪明(9人写)

高中组(三选一)

1  生活不在别处

2  说名次

3  猛抬头

 

江苏省第八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决赛试题

初中组(三选一)

1.       那一边

2.       课表

3.       看热闹

高中组(四选一)

1.       章法

2.      

3.       北大招生校长实名推荐制之我见

4.       课表

 

江苏省第九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决赛试题

初中组(三选一)

1.       在这个家里

2.       今天的太阳

3.       眼睛告诉我

高中组(三选一)

1.       穿越

2.       心中的桃花源

3.       代价

 

江苏省第十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决赛试题

高中组(三选一)

1.      

2.       适度

3.       俯仰之间

 

江苏省第十一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决赛试题

高中组(三选一)

1.       假如我是莫言

2.       说“格”

3.       独唱

 

江苏省“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粹

家园,在我身后

  小时候读“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总觉得费解。明明有家, 却偏要说得那般委屈那般迷茫,似乎是为了凑足精品而故作的诗句了。每每读起,总是 一边摆着一脸不屑的表情,一边安然接受着如避风港样的家的温暖与呵护。长大以后, 才稍微体味了诗句中惆怅的味道,以及天涯游子无穷无尽的哀思与愁烦了。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说,诗人李白只是在远远望了一眼天柱之后 ,便产生了在此安家落户的念头,他才发现自己找到了自己的身心居所。滚滚红尘中, 他漂泊得够久了。在京城,他与君王作伴,共权贵杯酒,也曾呼风唤雨,尊荣显耀。然 而,最后他还是离开了,一路游游走走,最终倾倒在清寂的天柱山的脚下。对李白来说 ,长安是烟柳皇都,是美绝天下,是诗,是神话,可独独不是他的家。因为那里的王气 太重,那里的天街太挤,那里的林子不够疏荡清新,那里的房舍不够简朴自然,于是他 猛一回头,发现了隐藏在巍巍青山中那最美的可以终老一生的屋宇。

  我曾不止一次走在清晨的深巷中,看雾色渐启,听门中狗吠,偶尔也能听 到主人家的对话,都是乡音俚语,却又亲切至极。每每这个时候,心中便油然而生一种 感恩的念想,在人情充溢的巷子里,乡情在深深沉浸,沉浸在母亲嗔怪的叮咛中,沉浸 在老人爽朗的笑声里,沉浸在孩子灿烂的笑靥里,沉浸在夫妻温婉的柔情里……此时此 刻,仿佛天空也明朗起来,就连听古老门扉开启的声响,也是一种极棒的心灵体验。回 过神来,走远了,再回头看看,一缕炊烟正袅袅升起。要回去了,清石板的深处有人在 等我回家。

  家园,仿佛就在我身后,在我目不可及却又近在咫尺的地方。这在身处异 乡的游子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遥望前方,满眼陌生,却依然有前进的动力与不变的信 仰,那实际都源于身后的那一缕炊烟,在我们身心俱疲的时候,给我们精神的安慰。

  由此我想到美国报纸上的一篇报道,说是警察在街头发现一名醉汉,仔细 一看原来是当地的一位富翁。警察说:“我送你回家吧。”富翁说:“我没有家。”警 察奇怪的指了指富翁身后的别墅说:“那不是你的家吗?”“那是我的房子。”富翁回 答。这就引出了一个深刻的哲学命题,也因此引起了一些人不大不小的恐慌。我们完全 不必将居所修葺得美仑美奂、富丽堂皇而不去管其它的事情???除非你愿意将内心的 热情都花费在使你的家仅仅限于房子的概念上。

  于是,每每我离开家乡,总不免驻足回望,那沐浴在朝阳下的房屋、街 道、梧桐,还有母亲那挥动的手,温暖又美好,于是,忽然产生一种故园感和归属感。 家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切的一切,在游子清澈的眼睛里,明媚动人。我想,家 园的可爱之外还不尽在于它明媚动人,它实际上已经浓缩为一块标志,一个象征,一种 思想的寄居,一个民族精神的核心符号。

  找一片阳光,携几本旧书,依着阳台的某个角落,于是,一个人向着历史的家园倒退。我时常蕴蓄着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豪情,感慨着福楼拜发出的“艺术是我唯一的家园,它承载了我整个生命”的宣言。我正蕴蓄着,感慨着,忽一转身,看见卧室满架的藏书;再远一些,是窗外的青草地;最后,是隐 约的连绵的江边小山。一下子,物质与精神融合,风景与文化冲撞,我的家园,于是在 我怦然心动的一刻,悄悄停在我的身边,给予我默默滋养,缕缕温暖。在我还浑然不觉 的时候,家园,赐予我流浪人生的精神皈依。

  人的情感总有着这样那样的差别,而这些差别又都有一个共同的结点,那 就是对家园的渴求。在它深情的召唤下,几乎没有什么冷峻的理性思维能在你身边保持 坚挺,也无所谓拖住你前进的步伐,只是悄悄的告诉你,它在身后。

  青山只在古城隅,万里归来卜筑居。在几千年历史的磨合中,家园完成了 由物质到精神,由实体到象征,由虚浮眼前到挺立身后的蜕变,于是整个民族的民族精 神史,亦在华夏大地的重峦叠嶂上铺展开来。

但愿有一天,无数飘散在我身边的惆怅乡愁能收伏在故土温暖的怀抱中; 但愿有一天,我能够倚着家乡舒缓的吟出那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我之于家园,仿佛有着某种夙世的情牵。它磕磕绊绊的走到今天,也必将 平平安安的直永恒。

(本文荣获20041231日举行的江苏省第三届“中学生与社会”高中组 现场作文大赛第一名)

 

找出最好的材料,找到最好的例子

张一山

一、什么材料是“熊掌”

  作文要写出自己的水平,一定要弄清楚话题要用什么材料,要善于将话题 引发的材料列出清单,要将自己多年的阅读积累放在话题下筛选。再思考,自己的文章 最需要哪几个材料。?然,择材料时,要注意真实、个性、角度。作文前,当材料如熊 掌和鱼那样杂列,这时关键看话题要什么材料,一要选择熊掌一样的材料。因为熊掌最贵重!比赛之前,我给万澄辰打个比方:一天之中,你做什么事都可以,但要知道,什 么是最重要的事。如果一天只做一件事,如果这件是最重要的事,那么你不就一天就是 在做最重要的事情了么?作文也是一样,选择什么材料来写?选择最重要的事情来写,哪怕最重要的材料只有一个!什么是最重要的材料?我以为,最重要的常常是最不起眼 的。面对文题,如果把平常对这个问题或者相关的问题都找来,只要细细的一排列,你 就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是老师最欢迎的材料了。这一点,对万澄辰影响非常大。考场上,万澄辰开写之前做这方面的事情就花去了近30分钟。在这30分钟时间内,她在草稿纸上列出了40多个材料。如“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失国失去家园的李煜 ;“梧桐细雨”的李清照家园;圣经里的“伊甸园”;余光中的《乡愁》诗歌;还有北京的民居、扬州的民居、陕西窑洞,她想,为什么这么多年还带有民族风味?中国 人为什么注重过年,讲究年味?等等。而当她写到作文纸上时,以自己对黄鹤楼的诗句 解读为线贯穿全文,就选择了自己感受深刻的李白的材料、反常的美国富翁、自己家居的小巷、居家读书这些例子。她说:“这些就是最重要的,其它的材料,我想到别人可 能会用,便略去。”所以,要写出精美的文章来,首先要明白,自己感受最深刻的,才 是最重要的材料!

  二、照“例子”画“瓢”

叶老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高中作文如何进行?叶老的话指出了方向,那就是跟课本学习。万澄辰作文风格的变化是在学习了金开诚的《漫话清高》 琦君的《眼泪与珍珠》和余秋雨的《道士塔》以后。读了这组文章以后,学生 知道了写散文要言之有物。《漫话清高》的特点是用了大量的材料。如许由洗耳的美谈、陶渊明的才艺、李白、孟浩然、诸葛亮、汲黯、苏武、魏徵、颜真卿、史可法为 什么不能算清高。而琦君的《眼泪与珍珠》则以极细小的生活事例和极亲切的叙述 ,再次给我们演绎了散文的写作要着,那就是丰富的材料是成功之道。而学习余秋雨的《道士塔》,则给我们显示了怎样在散文“讲故事”。是的,好散文必须要有大量 的材料,还要善于讲故事。而这一组文章,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大量的引用诗文,既给文 章增添了文采,也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依此,我将三篇文章放到一块儿,让学生读。万澄辰系统的读了大家的散文以后,更加深入的理解了散文可容纳百川的特点, 于是,我们设计话题,让学生照样“画瓢”,学生作文尽管有堆积材料之嫌,但毕竟迈 向了散文写作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读《文化苦旅》《圣经故事》《精典散文》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所以,到万澄辰参加竞赛,她对写好散文则 有着相当的基础了。在《家园,在我身后》这篇文章中,她以自己从小到大对“日 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理解为全文的骨架,大胆的引用了《文化苦旅》中写到的李白归向天柱山的材料和报纸上关于美国富翁有家不愿意归去的例子,来表达 自己对家园的理解,同时佐以自己家居生活的深切感受,使得文章真情洋溢。可以说, 成功的作文是对课文学习消化的结果。

 

父老乡亲

高邮市城北中学初 三⑴班

  自从有了同在桑梓共同呼吸的那一丝冲动开始,父老乡亲就不再是谈吐间一个简单的字眼。曾几何时,它已被灌入了镌刻山河,雕镂人心的独特秉赋,成为乡人心间一方漩涡世界的魔井。

  父老乡亲,像一壶久经泡制的功夫茶,须红泥小火炉轻煨慢炖,用火焰细细蒸腾,待只剩下茶中精髓的那一刻,一气呵成,灌入宜兴紫砂壶,静坐藤箱,待君品尝。君可细啜名种,亦可牛饮茶汤,但无论怎样,它都会滋润你的喉嗓,温暖你的心田。无论你身在故里或是客居他乡,均可一品其香醇。烦恼时,它似忘川水,一切不悦都化为烟云,惟留温馨徜徉心间。快乐时,它似玉液琼浆,使你的春风得意多了一份归属感,从此你便不再寂寞,孤伤。

  父老乡亲,像一盘玄机妙藏的棋局,每个人都在其中司行各自的职责,无论你官居宰辅或是一介布衣,都只浓缩为其中一分子,共同演绎着人生的浮沉荣辱,共同构建着一方水土。瓜棚豆架下的村夫野老,闹市茶寮里的有闲阶级,均可为其投下一子,正是由于有了这种亲和力,它才拥有了吐纳百代,生生不息的秉承。观生死,识兴替,知古今。观此局者,只有心静如水,才能了解个中趣味。

  父老乡亲,像一张蜿蜒百尺的画卷,画上可以是清明上河,溪山行旅,自古丹青妙手,无不为其抹上一笔,骚人墨客,在此川行华章。每个乡人的落款也不偏不倚的烙上。它永远是海外游子亘古不易的行囊。也许你只是隐居山林的一只闲云野鹤,但当你翻开这一画卷,你也会不自主为乡情所折服。身边的一草一木,都会勾起你对身处之地的眷恋。全世界的人都是你的父老乡亲,胸襟开阔,这世界便小了。

  乡亲父老,有了你们,我这一生便不再似不系之舟,匆匆过客,你永远是我身心的栖所。

附注:该文荣获2004年“语文报杯”江苏省第三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一等奖(第二名)

 

省前中国际分校高三(5)班 焦阳

乘一叶扁舟,荡一湾清水,去湘西的青山碧水间,寻那一韵清亮的山歌。

一腔苗音引我到了这云贵之巅,千年的楚湘遗风裹挟着我入了古城。远望西南一隅,有一座如凤凰羽翼的山峦,据说这座古城因此而得名。许是因名而得了些许灵气,有了神鸟的庇佑,这座古城便也得以福泽百年,这一韵苗腔便也得以荡涤这湘西山水。

悠悠山歌飘入我儿时的甜梦,令我神往着这一方净土,安宁祥和得那般令人痴醉。碧水茵茵的沱江踏着碎玉般的浪,漾一湾清亮的山歌,从古城的西北一隅绵延而至。一簇簇轻盈的浪花轻抚着滩涂,与沙砾呢喃着老城墙的故事。青石板下压着一个接一个神秘而动人的传说,每一步都似乎积淀着这座古城厚重的历史,激荡着苗家与土家氤氲百年的情怀。迎一串清悦的笑语,任和风轻抚身上的银饰,漾开一段少女的情思,透着那从墙角钻出的如那不知名小花般的女儿家天真活泼,就如翠翠一样,乖巧却又“俨然如一只小野兽”,但又多了一丝温婉。姑娘们戏耍着绕下吊脚楼,去那沱江边浣衣,任那悠悠碧水映出那婀娜倩影,漾着碧波,荡开一首山歌,一首唱不完的山歌,恰惹来对面山头一阵男子的独唱,散在风里,漫开醉人的风韵,飘渡过江。不知当夜月下,傩送是否也是如此,立于山头,独自为翠翠扬歌一曲,让这一韵山歌飘入翠翠的梦中,载着她飞向山崖去摘那虎耳草。莫不是那汉子的心上人也在其中,要不怎使得那嘴角泛出一抹粉晕,淡淡透着清甜,浣着美梦细细醉在心窝里……穿梭于街巷,每一张笑靥都露着透明的真诚,正是这样可爱的人才成就了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黎口中的“中国最美丽的小城”。

静静坐在山头,默默看那沱江荡涤出这一城山水。只爱听沱江独唱,这方净土上也只听得沱江的歌声,唱出这一方静谧与安详,唱出这悠悠的边城。悠悠沱江孕育了这座古城,也浣洗出那一张张甜美的笑脸,正如沈老先生所说的那样:“故乡的水,故乡的这条江与他们的生命、人格永不可分。”湘西人便在这碧澈的江水中荡涤出一颗水晶般清透的心,静静聆听沱江的独唱。

但这一切,也只是我印象中沈从文先生口中那个“无所依附而独立存在”的凤凰古城罢了。再次拥入你的怀抱,那青石板却似乎无力再述说那古老的故事。墙根那不知名的小花残败地绽着,嗅着那若有若无的淡香望去,却怎也寻不到那天然去雕饰的苗家姑娘,笑靥不再,风中分明弥散着一丝世俗的脂粉气。巷道变了方向,跌跌撞撞,扶着墙壁,我倚着吊脚楼在石阶上坐下,似乎有意等着那浣衣的姑娘,等着那山头飘过来歌声。沱江漫漫,失了旧日里那般温婉澄澈,拘一口,凉凉滑过喉咙,似蛇莽吐着舌尖游走于肝胆心肺间,喷涌出难以言喻的苦涩,溢满整个心房,泛滥在早已模糊的脑海。一条清污的小船摇荡入眼帘,这时我才注意到那江面上星星点点的不堪,也无怪乎这苦涩的江水了。沱江养育了这片土地上的人,与他们的生命、人格永不可分,试问沱江如此,是否故人依旧?

我踱步至那山头,想再听一听那沱江的独唱。到底是不遂意的,远处的正街更名为名族步行街,正吹吹打打,演绎着另一番热闹。屋舍翻新,巷道拓宽,震天的叫卖,摇滚的音乐,杂夹着蜂拥抢购,买卖叫喊的嘈杂,热闹地奏响这一派繁荣的大合唱,歌声回荡在山川,久久不去,怎还容得下那沱江的独唱。

大合唱将黄昏奏成了黑夜。入夜了,上灯了,却总听不见沱江的歌声,大概它也无力再唱了吧;倒是那人潮川流处依旧歌声震天。

寒风掠过山头,冷冷浸在心头,冻得喉头打颤。但我依旧决定在这山头独自放歌,也只有我独自为你而歌唱,歌声沁着凉意,可那往日的宁静安详却没有任何回音。我又捧起江水,饮一口,涩涩凝结在心头,神鸟啊,这沱江浸透了难以言语的苦涩,莫不是你的眼泪?

回望那灯火阑珊处,霓虹闪烁,可有人听得见晚风中我的独唱?那川流的人海里再也寻不到那一对清明如水晶般的眸子与我对望,在夜幕下共忆那边城旧曲……

独唱,只为你,漫漫沱江,也只愿你再为我独唱一曲悠悠凤凰……

 (此文获江苏省第十一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一等奖)

点评:在一个“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龄,在一个“嘻哈”盈耳、“娱乐至死”的年代,作者带我们进入了这一方安宁祥和的净土。这里的山、水、人、歌、情无不令人神往。无怪乎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黎称湘西凤凰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而当沱江的独唱变成震天的合唱,相信你、我、他都会为之惋惜痛心并深深反思;或许和作者一起静静地聆听这一曲“悠悠凤凰”是我们唯一可以做的。扣题、选材、思辨、文辞均是本文的亮点。在文,是气定神闲;在人,是聪慧洒脱;表现出作者良好的语文素养,值得推崇。(指导老师:朱静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