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僵化的公立医疗是医患纠纷元凶

 3gzylon 2013-11-02

  

  (作者:周郁琦 )

  在383方案中,关于医疗制度的改革并详述,但是谁都知道,今天的医患关系紧张已经是社会的普遍问题,病患对医务人员群体的情绪发泄屡见不鲜,而温岭杀医案则是其中最为极端的例子。病患的激怒、医生的委屈,问题实则都处在弊病多端的医疗体制上。

  十八届三中全会寄托着人们对改善民生的希望,即将出台的新政策是否会涉及到僵化的公立医疗制度?我们拭目以待!

  

  

  2013年 10月25日上午,温岭一医院3名医生被一名男子捅伤,其中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王云杰因抢救无效死亡。行凶男子与受害的3名医生并无交集。因对手术结果有异议,上午8时许,手持榔头、尖刀直奔五楼门诊室,接连桶伤三位互不相识的医生。

病患的刀究竟想砍谁?

  • 2012年3月哈医大杀医事件、2012年11月天津杀医事件……近些年我国各地频频爆发医患矛盾,重则杀医,最终酿成世间悲剧。有人指出,医患矛盾急剧恶化的背后,是国民素质低下,各种职业医闹、蛮横无理的病患家属把就医治疗当作只赚不赔的买卖。这样的批评绝非无道理,毕竟医学再发达,也还没到拯救众生的地步。对医学常识、医疗水准的信息匮乏,兴许能够通过更卖力的宣传来引导人们理性思考,接受医学的有限性。

  • 然而,医患矛盾中暴露的最核心问题,还是病患对整个医务人员群体的情绪发泄。不是我的主治医生,我也要砍,这种盲目性“激情杀人”在重大杀医案件中占多数。可见,病患的刀,实则是指向这个早已弊病多端的医疗体制。

制度成问题,医生也委屈!

  • 医疗体制的病态首先体现在公立医院制度上。我们的公立医院制度实行着一种僵化的规则,其表现就是拥挤、排队、疏离和冲突。由于医疗资源大量集中在一线城市三甲医院,对病患群体形成了聚拢效应。大量病患拥挤于这类医院,而资源又极其短缺。为了应付庞大的病患人数,院方不得不执行僵硬的制度规则,整个公立医院的就医诊治的流程就像流水线。医生看诊也只能分配给每个患者平均5-10分钟左右,有的医生抱怨甚至连上厕所时间也没有。

  • 这一僵硬的供需格局,又因为对私人医疗供应的苛严管制而更加硬化。由于替代性的选项更加稀缺,以至于供需双方都丧失了价格弹性。僵化的公立医院制度使得医患双方激励不足,很难介入医患关系,将其落实为一种从技术到心理的交流与合作交易关系。

价格高!排队长!服务差!到底该怪谁?

  • 在管制价格(诊疗费管制和住院费用管制)的前提下,只好用漫长的排队来替代竞价。为了争夺资源,排队拿号的黄牛市场迅速形成,以黑市形式补偿价格缺失。现在的大众很少意识到,真正好的服务必须是市场来提供的。因为真正能最好地满足医疗需求的供给格局,一定是按照医疗资源稀缺性进行自由配置的结果。这时,在价格的引导下,好的医生和医院必然优质优价,普通的医生和医院必然平质平价;此外,对不同类型的病患,也会有更加专业化的分科医疗供给和分档次的供应。而患者亦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收入水平择善从之。

  • 然而,公立医院制度及其价格管制,无法做到对医疗需求分层、分档、分科,对不同需求有不同的供给予以满足。因为垄断只能带来僵化,没有竞争,替代性选择就少。其实,并非公立医院中的医生服务真的不好,而是公立医院制度扭曲了真实的医疗服务价格。为了补贴患者,在管制中压低了服务价格,降低医生服务的积极性,尽管许多医生本着医者天职在尽心尽责。一个挂号费在物价飞涨的二十年来几乎没怎么涨过,医生的工资是所有行业中上涨较慢的。医生没有就业自由,对医生岗位编制的僵化管理,使得许多医生有苦说不出,每天累死累活,但到手的工资真的与付出相配吗?

  • 除此之外,在公立诊疗体制下,这个成本患者是不愿支付的,这反过来加剧了病患对于低成本高收益诊疗的错误预期,并使得医疗需求呈现出非理性放大的情形。正如米塞斯所言,有些所谓的疾病不过是心理不正常的效应,而并非真正有病。同时火上浇油的,还有长期的福利主义观念灌输。相当一部分患者在这两种激励下,把原本是属于合作关系的就医视为贷责关系,一进医院就把全部事情都推给医生,让医生负起无限责任。这种心态,非常能够说明长期在体制内生存所造成的脆弱求包养的孩童心理。对着医院撒娇、撒泼、示恶、耍横成了习惯。治不好就是你医术不行,你医生没有尽责,这种非理性谴责通过暴力表达,往往铸就惨案。对医学常识的无知、对自己求生欲望的蛮横、对他人生命的漠视,才有了今天的屠医之举。

改善医疗体制——靠政府还是靠市场?

  • 长此以往,公立医疗体制酿成了深剧的社会矛盾,即所谓“强势”医生群体与“弱势”病患的“阶级矛盾”。谁都认为自己是这一医疗体制的受害者,谁都在为自己所遭受的这一医疗体制的伤害寻找具体的加害者。于是,医生和患者都充满了疏离、敌意和冷漠。这些矛盾前几年被媒体利用,丑化医院和医务人员群体。什么“八毛钱”、“缝肛门”事件都是媒体歪曲事实真相,煽动大众情绪的杰作。整个体制扭曲了真实的价格,以至于什么都不对,什么都是错配,最后扭曲了人性。

  • 面对每一个人的私心,最快的就医时间,最好的诊疗服务,最好的药品,最舒适的医院环境……公立医疗制度能否极力满足?每每提出改革,承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最后还是照样“看病难、看病贵”。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为三中全会提交改革383方案,涉八个重点领域。其中实行“国民基础社保包”也只提及医保“费随人走”,只不过改变了以前户籍地支付的方式,对于医改的展望没有过多笔墨。

  • 如果全盘考量公立医疗制度的物质、道德、制度和社会后果,就不难明白,它是一个填不满的无底洞。我们要做的不是去愚公移山一般地填满它,而是在医疗领域开放面向市场,强化市场细分,才能满足大众各种需求。我们只能寄希望于11月9日召开的三中全会,能为医改带来市场深化的好消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