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具盒
发文工具
撰写
网文摘手
文档
思维导图
随笔
相册
原创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图片转文字
文件清理
留言交流
(作者:周郁琦 )
在383方案中,关于医疗制度的改革并详述,但是谁都知道,今天的医患关系紧张已经是社会的普遍问题,病患对医务人员群体的情绪发泄屡见不鲜,而温岭杀医案则是其中最为极端的例子。病患的激怒、医生的委屈,问题实则都处在弊病多端的医疗体制上。
十八届三中全会寄托着人们对改善民生的希望,即将出台的新政策是否会涉及到僵化的公立医疗制度?我们拭目以待!
2013年 10月25日上午,温岭一医院3名医生被一名男子捅伤,其中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王云杰因抢救无效死亡。行凶男子与受害的3名医生并无交集。因对手术结果有异议,上午8时许,手持榔头、尖刀直奔五楼门诊室,接连桶伤三位互不相识的医生。
2012年3月哈医大杀医事件、2012年11月天津杀医事件……近些年我国各地频频爆发医患矛盾,重则杀医,最终酿成世间悲剧。有人指出,医患矛盾急剧恶化的背后,是国民素质低下,各种职业医闹、蛮横无理的病患家属把就医治疗当作只赚不赔的买卖。这样的批评绝非无道理,毕竟医学再发达,也还没到拯救众生的地步。对医学常识、医疗水准的信息匮乏,兴许能够通过更卖力的宣传来引导人们理性思考,接受医学的有限性。
然而,医患矛盾中暴露的最核心问题,还是病患对整个医务人员群体的情绪发泄。不是我的主治医生,我也要砍,这种盲目性“激情杀人”在重大杀医案件中占多数。可见,病患的刀,实则是指向这个早已弊病多端的医疗体制。
医疗体制的病态首先体现在公立医院制度上。我们的公立医院制度实行着一种僵化的规则,其表现就是拥挤、排队、疏离和冲突。由于医疗资源大量集中在一线城市三甲医院,对病患群体形成了聚拢效应。大量病患拥挤于这类医院,而资源又极其短缺。为了应付庞大的病患人数,院方不得不执行僵硬的制度规则,整个公立医院的就医诊治的流程就像流水线。医生看诊也只能分配给每个患者平均5-10分钟左右,有的医生抱怨甚至连上厕所时间也没有。
这一僵硬的供需格局,又因为对私人医疗供应的苛严管制而更加硬化。由于替代性的选项更加稀缺,以至于供需双方都丧失了价格弹性。僵化的公立医院制度使得医患双方激励不足,很难介入医患关系,将其落实为一种从技术到心理的交流与合作交易关系。
在管制价格(诊疗费管制和住院费用管制)的前提下,只好用漫长的排队来替代竞价。为了争夺资源,排队拿号的黄牛市场迅速形成,以黑市形式补偿价格缺失。现在的大众很少意识到,真正好的服务必须是市场来提供的。因为真正能最好地满足医疗需求的供给格局,一定是按照医疗资源稀缺性进行自由配置的结果。这时,在价格的引导下,好的医生和医院必然优质优价,普通的医生和医院必然平质平价;此外,对不同类型的病患,也会有更加专业化的分科医疗供给和分档次的供应。而患者亦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收入水平择善从之。
然而,公立医院制度及其价格管制,无法做到对医疗需求分层、分档、分科,对不同需求有不同的供给予以满足。因为垄断只能带来僵化,没有竞争,替代性选择就少。其实,并非公立医院中的医生服务真的不好,而是公立医院制度扭曲了真实的医疗服务价格。为了补贴患者,在管制中压低了服务价格,降低医生服务的积极性,尽管许多医生本着医者天职在尽心尽责。一个挂号费在物价飞涨的二十年来几乎没怎么涨过,医生的工资是所有行业中上涨较慢的。医生没有就业自由,对医生岗位编制的僵化管理,使得许多医生有苦说不出,每天累死累活,但到手的工资真的与付出相配吗?
除此之外,在公立诊疗体制下,这个成本患者是不愿支付的,这反过来加剧了病患对于低成本高收益诊疗的错误预期,并使得医疗需求呈现出非理性放大的情形。正如米塞斯所言,有些所谓的疾病不过是心理不正常的效应,而并非真正有病。同时火上浇油的,还有长期的福利主义观念灌输。相当一部分患者在这两种激励下,把原本是属于合作关系的就医视为贷责关系,一进医院就把全部事情都推给医生,让医生负起无限责任。这种心态,非常能够说明长期在体制内生存所造成的脆弱求包养的孩童心理。对着医院撒娇、撒泼、示恶、耍横成了习惯。治不好就是你医术不行,你医生没有尽责,这种非理性谴责通过暴力表达,往往铸就惨案。对医学常识的无知、对自己求生欲望的蛮横、对他人生命的漠视,才有了今天的屠医之举。
长此以往,公立医疗体制酿成了深剧的社会矛盾,即所谓“强势”医生群体与“弱势”病患的“阶级矛盾”。谁都认为自己是这一医疗体制的受害者,谁都在为自己所遭受的这一医疗体制的伤害寻找具体的加害者。于是,医生和患者都充满了疏离、敌意和冷漠。这些矛盾前几年被媒体利用,丑化医院和医务人员群体。什么“八毛钱”、“缝肛门”事件都是媒体歪曲事实真相,煽动大众情绪的杰作。整个体制扭曲了真实的价格,以至于什么都不对,什么都是错配,最后扭曲了人性。
面对每一个人的私心,最快的就医时间,最好的诊疗服务,最好的药品,最舒适的医院环境……公立医疗制度能否极力满足?每每提出改革,承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最后还是照样“看病难、看病贵”。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为三中全会提交改革383方案,涉八个重点领域。其中实行“国民基础社保包”也只提及医保“费随人走”,只不过改变了以前户籍地支付的方式,对于医改的展望没有过多笔墨。
如果全盘考量公立医疗制度的物质、道德、制度和社会后果,就不难明白,它是一个填不满的无底洞。我们要做的不是去愚公移山一般地填满它,而是在医疗领域开放面向市场,强化市场细分,才能满足大众各种需求。我们只能寄希望于11月9日召开的三中全会,能为医改带来市场深化的好消息。
来自: 3gzylon > 《医药病理》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废以药补医,自上而下协调推进
取消以药补医是个系统的工程,不单单补偿机制一方面,还包括其他方面,比如提高医生的积极性,所以《决定》中所提的医疗绩效评价机制以及人事薪酬15%的药品加成往往被认为是医院的命根子,所以,在取消...
这十大科室的医生正迎来新机遇!
据了解,目前不少三甲医院精神科医生纷纷走出体制创业,办医院的办医院,搞医生集团的也有,精神科医生一时成为了市场的香饽饽,甚至遭到私立医院抢挖。一位知名三甲医院科主任甚至预言,大批公立医院...
巴西的医疗卫生体制
为了让所有人都能得到医疗服务,充分发挥zhengfu主导和市场补充两个方面的作用,巴西通过立法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统一医疗体系”,该体系包括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全民免费医疗制度和个人医疗保险制度。...
2015医疗卫生领域发展趋势:改革和创新互动
一是对医生而言,通过加入医生集团而促进医生服务市场化,促进医生服务价格的市场发现,通过市场化的价格体现了不同类型医生的服务价值,回归医生服务患者的本质;二是对医院而言,通过医生独立执业,...
破除以药养医需要医疗体制的根本性改革
破除以药养医需要医疗体制的根本性改革破除以药养医需要医疗体制的根本性改革。事实上,医疗服务价格低估依然只是表面原因,以药养医体制的根源在于医疗行业公立主导体制和市场经济的不兼容。市场经济...
【精读】朱恒鹏:医患冲突恶化的根源及对策
也就是说,在医疗服务市场由公立机构主导的情况下,医疗资源包括作为核心资源的医生,也包括与之相对应的医生薪酬等都必然按照行政等级分配,行政级别越高的医疗机构获得的优秀医生越多,处于越高等级...
给医生松绑,医院体制改革拖无可拖
给医生松绑,医院体制改革拖无可拖。旧有管理体制已不适应行业发展需要、甚至制约行业健康运转,此次国家层面的医师多点执业改革方案,在直面现实与问题的前提下,正是以“推进和规范”为目的,所谓“...
公立医院:“瘦身”更要“强体”
公立医院:“瘦身”更要“强体”公立医院:“瘦身”更要“强体”冯蕾 李慧 《 光明日报 》( 2014年07月17日 15 版)公立医院和民营医...
保障百姓健康的“中国处方”
据悉,2014 年要以公立医院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医改,这一年公立医院改革的重中之重仍是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国务院医改办有关负责人指出,...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