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古代诗文的解读方法》有感

 瓶子apple 2013-11-02
       今天有幸听了韩丽霞主任的讲座,让我心胸澎湃,感触颇深。
        对于一个初中语文老师来说,古代诗文本就是一个挑战,而我又是一个新手,面对这些常常无从下手,每每这样的课程,我都是着急又无奈,总感觉自己的知识贫乏,自己的文学修养也不够,对于课程安排往往不知道该如何去做,如何做才能让自己的学生听的更明白,如何做才能让自己的学生在有限的课程中学到无穷的知识。今天到到韩老师的讲座,让我一下子茅塞顿开,原来之前的口号没有错:作为一个老师,想要给自己的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得有一桶水。
        今天韩老师以杜甫的《春望》为案例,让我们先去看文本,让我们撇开曾经的教参我们应该从哪里给自己的学生讲解这首古诗,当时我就懵了。撇开教参我该怎么做呢?老师一步一步的引导,我开始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先从作者的写作背景开始,这就引出了755年的安史之乱,老师根据学员的回忆慢慢讲起了安史之乱的年代以及历程,还有当时的时事等等,同时还引出了杜甫在安史之乱年间所写的其他诗篇。老师讲解的细致严谨,让我们又重新回味了当年的历史,更好的去体会作者的心情,去理解本诗的文本。同时老师还告诉我们她在做每一堂这样的课时都会查找资料,看这方便的书籍,并且要把作者在这个时期所写的诗篇都看过一边,进行对比、互文的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作者所要寄托的感情,所要表达的情感,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文本。回忆自己曾经的教学经历,真是天壤之别,同样的授课之前要讲解写作背景,同样的会介绍作者,但是自己的课程都是泛泛而过,更多的是讲解参考资料上的解释和知识点,对于这么大范围的扩展还是第一次领略,突然感觉自己好像找到了一点感觉了。
        当然,接下来就是老师领导我们去如何分析文本,如何抓住重点字词进行更好的体会作者的感情,从而更准确的把握诗文的含义,等等。听到这来就让我震惊不已,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不单单要上好一节自己的语文课,还要博览群书,沉淀自己的文学素养。曾经听一些前辈们说过,文史不分家,精通历史对于语文教学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当时也只是听听而已,感觉自己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了解那么的时代背景,没有时间了解那么多的历史时事,所以,一直都是糊里糊涂的上课,自己的思路不清晰学生学着也糊涂。
        现在看来这并不是一句空话,一个人的人文素养,文化底蕴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付出积累的,也许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让自己的生活有书的存在,让自己的生活离不开书,让自己开始从零起步,慢慢充实自己的知识,让自己那块贫瘠的土地慢慢肥沃起来!加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