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江苗族歌舞(2)

 春晖草堂健堃 2013-11-02
西江苗族歌舞(2)。“西江民族歌舞表演场”演出中最精彩的节目:《锦鸡舞》。 《錦鸡舞》。流行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村寨,是一种古老的民族文化娱乐活动,也是芦笙舞中别具一格的民间传统舞蹈。发源于贵州丹寨县、排调镇境内,流行于:也改、加配、党早、麻鸟、羊先、送陇等苗族村寨。 《锦鸡舞》。1955年黔东南州人民政府为《锦鸡舞》节目颁发创作一等奖。2002年丹寨县民族文艺工作队,以《锦鸡舞》参加“中国凯里国际芦笙节”表演,获得一等奖。2006年《锦鸡舞》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此,发表《锦鸡舞》的剧照,供朋友们欣赏,欢迎下载。谢谢! 健堃2013.11.02
 
 
 
《锦鸡舞》。在铜鼓和芦笙伴奏下,由苗族妇女表演。
 
参加芦笙伴奏的苗族帅哥。
 
参加芦笙伴奏的苗族帅哥。
 
苗族青年跳起了芦笙舞。
 
《锦鸡舞》。传说苗族的祖先来到丹寨县定居,錦鸡邦他们获得了小米种,邦他们渡过饥荒,所以锦鸡就成了他们命运吉星。
 
《锦鸡舞》。他们感激锦鸡,于是她们模仿锦鸡,打扮自己,模拟锦鸡求偶的步态,跳起了芦笙舞。
 
《锦鸡舞》。表演时女性个个绾发高耸、头带锦衣头饰、穿绣发超短绣花裙、戴全套银项圈、银手镯。
 
《锦鸡舞》。表现了苗族人民温和、娴静的性格。古老而绚丽的美感追求。
 
苗族的服饰,有130多种。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工艺美术瑰丽多彩。她们的服饰有独特的民族色彩,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服饰。
 
 
 
 
站在前面的这位演员是《锦鸡舞》的领舞。
 
站在前面的这位演员是《锦鸡舞》的领舞。
 
站在前面的这位演员是《锦鸡舞》的领舞。
 
《锦鸡舞》。是苗族人民每十二年举行一次祭祖活动中的主要舞蹈形式。民间婚庆、迎宾、青年男女“跳月”过程,常常表演锦鸡舞。
 
《锦鸡舞》。婀娜多姿,翩翩起舞。
 
 
苗族银饰华丽考究、巧夺天工、充分显示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锦鸡舞》。张开的两手,宛如锦鸡微展的双翅。
 
 
《锦鸡舞》。锦鸡在天空中翶翔。
 
 
 
 
 
《锦鸡舞》。锦鸡亮出了五彩的尾羽。
 
《锦鸡舞》。轻盈的舞姿、华丽的服饰、浓郁的民族特色。让后来的人们,认知什么是民族瑰丽之宝。
 
 
 
 
《锦鸡舞》。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曾到匈牙利、南斯拉夫、奥地利、罗马尼亚国际艺术节演出。
 
 
 
 
 
《锦鸡舞》。锦鸡张开了牠的尾翼,翱翔于蓝天,飞上那辽阔的天空。
 
《锦鸡舞》。领舞和苗族长老们,走下舞台和观众互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