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历与农历有什么区别?

 dongchang 2013-11-02

 目前全世界通用的历法称为公历,它实质上是一种阳历。最原始的阳历是古埃及人创立的,最初取一年为365日。但是为了协调历法年与回归年的长度,公元前46年罗马统治者儒略·凯撒对阳历作了修改,制定了儒略历。公元前8年,凯撒的侄儿奥古斯都又对儒略历作了调整。儒略历分一年为十二个月,平年365日,年份数能被4整除的为闰年,共366日。这样儒略历历年平均长度便是365.25日,同回归年长度365.2422日仅相差0.7078日,400年约差3日。从实施儒略历到十六世纪末期,累差约为10日。为了消除了这个差数,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把儒略历1582年10月4日的下一天定为10月15日,中间消去10天;同时还修改了儒略历置闰法则:能被4除尽的年份仍然为闰年,但对世纪年(如1600,1700,……),只有能被400除尽的才为闰年。这样,400年中只有97个闰年,比原来减少三个,使历年平均长度为365.2425日,更接近于回归年的长度。经过这样修改的儒略历叫格里高利历,亦称格里历。格里历先在天主教国家使用,二十世纪初为全世界普遍采用,所以又叫公历。中国于1912年开始采用公历,但当时仍用中华民国纪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采用公历纪年。

  阴历是伊斯兰教国家和地区采用的历法,又称回历。它纯粹以朔望月为历法的基本单位,奇数的月份为30日,偶数的月份为29日,十二个月为一年,共354日。十二个朔望月实际上约有354.3671日。为使月初和新年都在娥眉月出现的那一天开始,回历采用如下置闰法:每30年为一个循环周期,设11个闰日。其中第2、5、7、10、13、16、18、21、24、26、29年为闰年。闰年的12月为30日,共355日。回历的起始历元定在穆罕穆德从麦加迁到麦地拿的一天,即公元622年7月16日。

  农历是我国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又名夏历、中历、旧历,民间也有称阴历的。它用严格的朔望周期来定月,又用设置闰月的办法使年的平均长度与回归年相近。兼有阴历月和阳历年的性质,因此在实质上是一种阴阳合历。农历把出现朔(太阳和月亮的黄经相等)的日期作为月首,即初一。但是朔望月的平均长度约为29.53059日,所以有的月份是30日。称月大;有的月份是29日,称月小。月初所在的日期,按太阳和月亮的位置推算定,不机械地安排。农历以12个朔望月为一年,共354日或355日,与回归年相差11日左右。为此通过每十九年安插七个闰月的办法加以协调农历与地球回归年的差别。有闰月的年份有13个月,全年约384天。闰月的安排由二十四节气来所在月份决定,节气中双数节气称为中气(如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等)。当某个月份中不存在中气,那这个月份就为当年的闰月,但是要保证冬至每年节气在农历十一月。阴阳合厉缺点是平年与闰年天数相差太大,但是能正确反映回归年与朔望月的关系因此适用范围比较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