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目方剂集

 悟道修行慧能 2013-11-03

药物组成:五味子1两,熟地黄(酒蒸,炒)1两,枸杞子1两,楮实子(酒浸)1两,肉苁蓉(酒蒸,焙)1两,车前子(酒洗)1两,石斛(去根)1两,青盐(另研)1两,沉香(另研)5钱,磁石(火煨,醋、水飞过)1两,菟丝子(酒浸,另研)1两。

处方来源:《:肝肾俱虚,瞳人内有淡白色,昏暗渐成内障者。

方剂功效:安魂稳魄,补血气虚散。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心盐汤送下。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就诊医生的指导。

薄荷5钱,香白芷5钱,川大黄6钱,贯众1两2钱,大青叶1两2钱,珠兰茶1两2钱,降香4钱,明雄黄3钱(水飞),上朱砂2钱,上梅冰片1钱。

处方来源:《慈禧光绪医方选义》。

方剂主治:风热上壅,目赤肿痛,畏光羞明。

方剂功效:芳香避瘟,清热解毒。

制备方法:先将前9味研极细末后,兑冰片,再研至无声。

用法用量:闻之。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就诊医生的指导。

芦荟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柏子仁1两,羚羊角屑2两,细辛1两,茺蔚子1两,车前子1两,青葙子1两,干牛胆半两(细研)。

处方来源:《圣惠》卷三十三。

方剂主治:眼内障针开后。

制备方法:上为末,入牛胆,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盐汤送下。

附注:芦荟丸(《普济方》卷七十九)。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就诊医生的指导。

羚羊角1两,白菊花2两,川芎1两,车前1两,防风6钱,羌活5钱,薄荷5钱,赤芍1两,大黄5钱,朴消5钱,血竭2钱,没药3钱,丹皮3钱,红花5钱。

处方来源:《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

方剂主治:外障眼病,胬肉布睛,目赤肿痛,暴发火眼,云翳障目。

方剂功效:清热明目,活血止痛。

用药禁忌:忌辛辣等食物。

制备方法:上为极细面,炼蜜为丸,每丸7分重。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前白开水送下。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就诊医生的指导。

当归4钱,桃仁3钱(炒),红花2钱,丽参3钱,黄耆5钱,白术2钱(炒),菖蒲3钱,茯神3钱,川芎3钱,细辛2钱,甘草1钱。

加减:愈后头疼目胀,不时昏乱者,去细辛、牙皂,加楮实子5钱、茺蔚子4钱、川羌3钱、白芍4钱、生地8钱,以上加倍,共为丸,镜砂为衣。每服3钱,1日2次,白水送下。虽不能光明如初,亦可保守睛光不失。

处方来源:《眼科临症笔记》。

方剂主治:暴盲症(视网膜中央静脉血栓)初期属虚脱证者。

用法用量:水煎,并用牙皂5分,镜砂2分,赤金3张,共为细末,随药水冲服。

远志3钱,枣仁3钱(炒),黄耆5钱,菟丝子4钱,川芎2钱,蔓荆子3钱,蒺藜3钱(炒),知母3钱,甘草1钱,生磁石2钱。

处方来源:《眼科临症笔记》。

方剂主治:云雾移睛症,两眼黑白稍分,不疼不红,惟瞳孔微大,常见黑花浮游移荡。

临床应用:云雾移睛症:晁某之母,五十三岁,素性暴躁,因怒气伤肝,肝火上冲于脑,自觉头摇目眩,视如黑花乱动,屡治不愈,后又令余治疗。按其脉,六脉虚数,惟少阴为甚,是知心血耗散,肾水不足,而邪火挟虚上升,搅乱于脑,以致视力不稳,满目如蝇飞、旗展之状。处方:针刺上星、承泣;内服还元明目汤十余剂,黑花减少,而昏花如故。又以益智安神汤隔日晚服,半年余移睛之弊而愈。

用法用量:水煎服。

菊花18g,黄芩12g,柴胡6g,龙胆草3g,知母9g,玄参9g,赤芍9g,牡丹皮9g,防风3g,青葙子6g。

加减:黄液上冲者,可加玄明粉3g,酒大黄6g。

处方来源:《张皆春眼科证治》。

方剂主治:头痛目痛严重,抱轮红赤,黄仁纹理模糊,神水混浊,瞳神缩小。

各家论述:菊花、防风除肝中风热;柴胡、黄芩、龙胆草清肝泻火;知母、玄参养阴滋肾,且降虚浮之火;赤芍、牡丹皮凉血活瘀,且能清肝经血分;青葙子清肝明目,且能散大瞳神。

牛胆(腊月取用)、黑豆不拘多少。

处方来源:《医统》卷六十一。

方剂主治:肝虚,当风泪下。

制备方法:将黑豆入胆内,经百日后取用。

用法用量:每服3-7粒,食后以酒送下。

黄连2钱,生地2钱,赤芍2钱,归尾2钱,赤茯苓2钱,防风2钱,细辛2钱,大黄2钱,桑白皮2钱,南谷精草3钱,甘菊花3钱,生甘草3钱。

处方来源:《眼科阐微》卷三。

方剂主治:云翳初结,翳嫩火盛者。

用法用量:水煎,食远服。点扫雾丹。

黄连(酒炒)、黄芩(炒)、黄柏(炒如褐色)、栀子(连皮捣,炒)、甘菊各等分。

处方来源:《眼科阐微》卷三。

方剂主治:目病发散过多而火不降。

制备方法:为末,清水滴丸,如绿豆大。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白汤送下。

黄连(酒炒)、黄芩(酒炒)、山栀子(连壳捣炒)、黄柏(盐水炒褐色)、山菊花各等分。

处方来源:《医学启蒙》卷三。

方剂主治:头痛,齿痛,口舌生疮。

方剂功效:清上焦郁火,明目,消肿止痛。

制备方法:上为末,清水滴丸,如绿豆大。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食远汤送下。

当归1两,生地1两,白芍1两,防风1两,赤芍1两,菊花1两,荆子1两,草决明1两,石决明1两,蒺藜1两,川芎1两,柴胡1两,连翘1两,青葙子1两,甘草1两。

处方来源:《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青岛方)。

方剂主治:眼目病。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人参3钱5分,川楝子(酒煮,去核)1两半,远志(去心)1两半,川巴戟(去心)1两,菟丝子(酒浸)1两,麦门冬1两,白术5钱,白茯苓(去皮)5钱,赤芍药(酒浸)5钱,青盐5钱,破故纸(炒)5钱,小茴香5钱,葫芦巴5钱,肉苁蓉(酒洗)5钱,黄耆5钱,甘草(炙)5钱,枸杞子5钱,砂仁(炒)5钱,黄柏(盐酒炒)5钱,山药(炒)5钱,知母(去毛皮,盐酒炒)5钱,熟地黄(酒洗,怀庆)5钱,五味子5钱,莲肉(去心)5钱,车前子2钱5分。

处方来源:《松崖医径》卷下。

方剂主治:目病。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酒煮糯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80-90丸,空心用盐汤送下。

防风、荆芥、川芎、薄荷、生地、红花、连翘、白芍、菊花、蒙花、谷精、覆盆、蔓荆、川椒。

处方来源:《种痘新书》卷九。

方剂主治:痘后风眼,弦红作痒,下泪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为引,水煎,发时连服数剂,可以除根。

黄连3两,家菊花8钱,龙胆草8钱,石决明(煅)8钱,人参8钱,当归8钱,熟地8钱,枸杞8钱,麦冬8钱,牛膝8钱,青盐8钱,黄柏8钱,柴胡8钱,防风8钱,羌活8钱,肉桂4钱,羯羊肝1具(烙干为末)。

处方来源:《景岳全书》卷六十。

方剂主治:肝虚风热,冷泪赤涩,内外障眼。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温汤送下。

附注:羊肝丸(《眼科全书》卷六)。

菊花32两,琥珀32两,生石决明32两,泽泻32两,白蒺藜(炒)32两,夜明砂32两,胆草32两,车前子(炒)32两,蝉退32两,芒消32两,川芎4两,桑叶4两,薄荷4两,防风4两,当归4两,黄芩4两,木贼4两,茯苓4两,蒙花4两,黄柏4两,知母4两,熟地4两,枸杞子4两,甘草4两,黄连10两,人参(去芦)10两,鲜羊肝320两(煮熟连汤制)。

处方来源:《:肝虚火盛,两目昏暗,羞明怕光,迎风流泪,夜盲内障。

方剂功效:清热散风,明目止痛。

用药禁忌:忌服辛辣食物。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将煮熟羊肝串入,晒干或烘干,为细粉,用芒消化水,泛为小丸,每16两用滑石细粉4两为衣,闯亮。

用法用量:每服2钱,1日2次,温开水送下。

羊肝1具(新瓦焙干,竹刀切片),官桂5钱,柏子仁5钱,羌活5钱,家菊花5钱,白术(土炒)5钱,五味子5钱,细辛5钱,川黄连(炒)7钱。

处方来源:《审视瑶函》卷五。

方剂主治:青盲。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40丸,空心、食远沸汤送下。

甘草1两,枸杞(共4两,分四制:1两用脂麻炒,1两用花椒炒,1两用童便浸炒,1两用盐水浸炒,制完听用)1两,熟地1两,生地1两,麦冬1两,密蒙花1两,白菊1两,赤芍1两,牡蛎1两,磁石(煅)1两,当归1两,川芎1两,蝉蜕(洗去土)1两,谷精草1两,山栀1两,泽泻1两。

处方来源:《眼科秘书》卷上。

方剂主治:五风内障,肾虚,不论老幼,远近血枯诸眼症。

制备方法:上共枸杞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50丸,早、午、晚食后滚水送下。

千里光、甘草。

处方来源:《普济方》卷八十一。

方剂主治:目昏暗。

用法用量:煮作饮服。

川芎、当归、熟地黄、菊花、山药、知母、石菖蒲、黄柏、青盐、远志、白蒺藜、川巴戟、五味子、白芍药、桑螵蛸、茺蔚子、菟丝子、青葙子、密蒙花、枸杞子、肉苁蓉、石决明。

处方来源:《银海精微》卷上。

方剂主治:诸内障,欲变五风,变化视物不明。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40丸,空心盐汤送下。

羚羊角1两,生地黄1两,肉苁蓉1两,枸杞子1两,防风1两,草决明1两,楮实子5钱,干菊花2两,羌活2两,当归2两,羊子肝4两(煮,焙)。

处方来源:《银海精微》卷上。

方剂主治:肝肾血虚,视物不明,及诸眼疾服凉药愈后少神光。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盐汤送下,日午清茶送下,临卧酒送下。不饮酒,人参、当归汤送下。

川芎、当归、白芍、地黄、牛膝、甘草、杞子、天冬、甘菊。

加减:外障,加木贼;内障,加珍珠。

处方来源:《杂病源流犀烛》卷七。

方剂主治:由亡血过多,及久痛伤血,或年老血少,必羞明酸痛,不能视物,隐涩泪出。

黄连3两,甘菊8钱,龙胆8钱,石决(煅)8钱,人参8钱,当归8钱,熟地8钱,枸杞8钱,麦冬8钱,牛膝8钱,青盐8钱,黄柏8钱,柴胡8钱,防风8钱,羌活8钱,肉桂4钱,羯羊肝1具(蒸捣)。

处方来源:《医级》卷八。

方剂主治:肝虚风热,目赤肿痛,内障青盲,昏如云雾,怕火羞明。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和肝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白汤送下。

附注:羊肝丸(《饲鹤亭集方》)。

羚羊角1两,白菊花(去叶蒂)1两,北五味1两,青葙子1两,牡丹皮1两,白蒺藜(炒,去刺)1两5钱,蜜蒙花1两5钱,嫩黄耆(蜜拌,炙)1两5钱,远志肉(甘草汤浸焙)1两5钱,天门冬1两5钱,麦门冬(去心)1两5钱,白芍药(酒炒)1两5钱,菟丝子1两5钱,酸枣仁(炒)2两,杜仲(盐水拌炒,断丝)2两,白茯苓(乳拌3次)2两,于白术(东壁土炒)2两,怀山药(炒)2两,人参2两,黑羊肝1具(去净膜),泽泻(盐水拌炒)8钱,当归身(酒洗)2两5钱,生地黄(用砂仁5钱,同酒煮烂捣膏)4两,香附(童便浸1宿,晒干,用醋拌炒)4两。

处方来源:《疡医大全》卷十一。

方剂功效:明目。

制备方法:黑羊肝用木贼草2两同酒煮烂,去木贼草,将肝同上药为细末,炼蜜为丸。

用法用量:每早3钱,白汤送下;每晚2钱,白酒送下。

黄连5分,黄芩5分,蔓荆子4分,防风4分,甘草4分,细辛3分。

处方来源:《医统》卷六十一。

方剂主治:眼棱紧急,拳毛倒捷,两睑赤烂,疼痛昏涩,夜则难开,眵泪满眼。

用法用量:水1盏半,葱1根,煎7分,临卧稍热服。

细辛2分,蔓荆子5分,防风1钱,葛根1钱5分,甘草2钱(一方加黄耆1钱)。

处方来源:《兰室秘藏》卷上。

方剂主治:眼棂紧急,致倒睫拳毛,及上下睑皆赤烂,晴疼昏暗,昼则冷泪常流,夜则眼涩难开。

用法用量:上咀,作1服。水2盏,煎至1盏,去滓,稍热临卧服。

附注:本方方名,《医林纂要》引作“防风明目汤”。

赤芍9g,当归尾9g,刘寄奴9g,苏木6g,茜草9g,血竭6g,益母草9g。

加减:痛甚者,加没药6g以活瘀止痛;眼眶青肿者,加大黄9g以逐瘀消肿。

处方来源:《张皆春眼科证治》。

方剂主治:由外伤而致之血灌瞳神。

方剂功效:祛瘀通络。

临床应用:血灌瞳神崔某,女,38岁。初诊:10天前被土块打伤右眼,现已不痛,稍有胀感,满目红光,不能见物。检查:白睛淡赤,青睛内面下方有少量积血,瞳神散大,呈一片鲜红,仅辨明暗,不辨人物。眼底不能窥见。此为血灌瞳神,治以破血明目汤加香附9g。服药15剂。复诊:青睛下方积血已尽,瞳神稍有缩小,色转暗红。上方再服10剂,视力:右眼达0.08,左眼1.5。给明目地黄丸常服。

各家论述:方中生地、赤芍、当归尾活血凉血;刘寄奴、苏木、血竭活血祛瘀;茜草止血活血;益母草去瘀生新。

白术1两(土炒),甘草1两,白菊2两。

处方来源:《奇方类编》卷上。

方剂功效:明目。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空心盐汤送下。

血竭48两,大黄214两,芒消150两(化水),石决明150两,没药(炙)64两,赤芍64两。

处方来源:《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方剂主治:肝旺血热,二目红赤,血灌瞳仁,胬肉遮睛,撞伤疼痛。

方剂功效:清肝泻火,明目止痛。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用方内芒消开水溶化,泛为小丸。

用法用量:每16两丸药用滑石细粉4两为衣,闯亮。每服2钱5分,1日2次,温开水送下。

五灵脂2两,川乌1两半(炮,去皮),没药2两,乳香2两。

处方来源:《葆光道人眼科龙木伦》。

方剂主治:血病,目中有翳,往来不定者。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弹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1丸,生姜酒磨下。

当归(酒浸),生地黄(酒浸)1两,五味5钱,知母7钱(酒炒),黄柏7钱(酒炒),山药半两,茯神1两,巴戟(去心)5钱,菟丝子1两(酒浸),人参5钱,甘菊5钱,天门冬5钱。

处方来源:《丹溪心法》卷三。

方剂主治:上热而下元虚,目昏。

方剂功效:补损明目。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盐汤送下。

川芎5分,生地黄(酒制)6分,蔓荆子6分,当归梢1钱,白茯苓1钱,藁本1钱,荆芥1钱2分,防风2钱,麻黄根3钱,羌活3钱,细辛少许,红花少许,椒8个,桃仁20个。

处方来源:《兰室秘藏》卷上。

方剂主治:两目发赤微痛,羞明畏日,怯风寒,怕火,眼睫成纽,眵糊多,隐涩难开,眉攒肿闷,鼻塞涕唾稠粘,大便微硬。

用药禁忌:忌酒、醋、湿面。

用法用量:上咀,分作4服。每服水2盏,煎至1盏,去滓,临卧稍热服之。

附注:方中麻黄根,《东垣试效方》作“麻黄”。

羊脑浮水甘石1斤(打碎,如莲子大,用童便浸49日,去童便晒干燥,研极细末,用大缸爿1块,煅1炷香时取起,再用清水飞过,晒干听用),羌活3钱,防风3钱,白菊花4钱,金银花4钱,谷精珠4钱,川连3钱,黄芩3钱,全当归3钱,白蒺藜4钱,蔓荆子2钱,川芎3钱,白芷2钱,生甘草2钱,玄明粉1钱5分(制过),制丹石5分(枯过),东丹1钱(漂过),琏珠1钱(绢包豆腐煮过),犀黄2分,头梅,冰片5分。

处方来源:《经验各种秘方辑要》。

方剂主治:赤眼羞明,迎风流泪,目眵目糊,上障作痛。

制备方法:上将生甘草前14味煎浓汁滤过,将制过甘石拌湿,铜锅煮燥,研细过筛,约用5钱,再入后药,共为极细末,用小口瓷瓶收藏,勿令泄气。

用法用量:无论内风外风,用药少许,每日点眼角2-3次,数日见效。

黄连12两,薄荷48两,连翘48两,川芎48两,蔓荆子炭96两,当归96两,白芷48两,蒙花48两,生石决明48两,菊花144两,黄柏48两,甘草24两,生地96两,防风48两,黄芩96两,白蒺藜(炒)144两,栀子(炒)48两,蝉蜕48两,荆芥48两,赤芍48两,木贼草48两,复花48两,草决明48两。

处方来源:《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方剂主治:暴发火眼,云蒙障翳,羞明怕日,眼边红肿。

方剂功效:清热散风,明目退翳。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水泛为小丸。

用法用量:每服2钱,日服2次,温开水送下。

鸡子清10枚(拌炒)。

处方来源:《饲鹤亭集方》。

方剂主治:内外翳障,视物昏花,迎风流泪,怕日羞明,眼边赤烂,不时举发,天行时眼,久患风疾,或痒或痛。

用法用量:谷精草煎汤泛丸。每服3-4钱,开水送下。

川芎2两,木贼2两,蝉蜕2两,旋复花2两,菊花3两,薄荷1两,防风1两半,草决明1两半,桔梗1两半,胆草1两半,羌活1两,当归1两,白芍1两,生地1两,白芷6钱,黄芩6钱,甘草6钱。

处方来源:《眼科临症笔记》。

方剂主治:由风热上攻引起的目生障翳,迎风流泪,怕光羞明,眼边红烂等症。

方剂功效:清热散风,明目退翳。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水泛为丸。

用法用量:口服。

附注:《江苏省中药成药标准暂行规定汇编》本方用法:每服三钱,日服二次,温开水送服。

防风(去叉)1两半,决明子1两半,枳壳(去瓤,麸炒)1两半,黄连(去须)1两半,槐子1两半,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甘菊花1两半,细辛(去苗叶)1两,黄芩(去黑心)1两,生干地黄(焙)2两半,车前子2两半。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一一。

方剂主治:热风上冲头面,及因食酒面炙煿等物,眼生膜者,或努肉昏暗。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15丸,食后米饮送下,1日2次。觉愈即止。

硇砂1大豆大,蕤仁3颗(汤浸,去赤皮),出子鸡子壳1枚(以干砂土磨鸡子壳上面斑点,令滑为度,去鸡子膜,膜用文火炙令干熟,研如粉)。

处方来源:《圣惠》卷三十三。

方剂主治:眼生肤翳。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用牛酥和,铜箸搅匀,以瓷瓶盛。

用法用量:每取少许点之,日3-4次。

苍术6g,鸡内金3g,神曲6g,当归6g,酒白芍3g,甘草1.5g。

处方来源:《张皆春眼科证治》。

方剂主治:疳疾上目,病变初期,始见雀目者。

方剂功效:消疳健脾,养肝明目。

各家论述:方中苍术健脾除障而明目,鸡内金、神曲健脾消食而除积,当归、酒白芍补养肝血,甘草健脾和中。

枳壳8分,菊花8分,丹皮8分,白芍8分,防风8分,薄荷叶8分,川芎1钱,生地1钱,白蒺藜1钱,柴胡6分,荆芥穗6分,灯心30根。

处方来源:《奇方类编》卷上。

方剂功效:清肝明目。

用法用量:水煎,食远服。

薄荷1钱5分,蔓荆子2钱(生研),防风2钱,酒连2钱(研),胆草2钱(酒炒),青皮3钱(炒),川芎2钱,桑叶4钱。

处方来源:《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方剂主治:眼病。

方剂功效:清热明目。

各家论述:方中薄荷、桑叶清热祛风,蔓荆、防风辛温发散,川芎调肝和血,青皮健脾理气,胆草清肝胆湿热,黄连苦寒,可泻火解毒,酒炒可使药力上行,增强清头目之力。

用法用量:水煎透,熏洗患处。

麦门冬9g,知母9g,赤芍9g,牡丹皮9g,菊花12g,青葙子3g。

加减:若瞳神边缘或中部有白色膜状物渗入者,可加本贼6g,退翳明目。

处方来源:《张皆春眼科证治》。

方剂主治:肝肾阴虚,虚火上炎,目睛干涩,红赤疼痛不重,瞳神缩小或干缺,视物昏蒙,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方剂功效:滋阴降火,活血明目。

各家论述:方中酒生地、元参滋补肝肾以降浮游之火,麦门冬、知母补养肺阴以滋生水之源,赤芍、牡丹皮凉血活瘀,菊花甘寒育阴清肝而明目,青葙子苦寒凉肝退翳而散瞳。

知母3钱,黄柏2钱,当归3钱,女贞子3钱,车前子3钱(炒),菟丝子4钱,石斛3钱,蒺藜3钱(炒),菊花3钱,楮实子3钱,覆盆子3钱,青葙子3钱,枸杞3钱,甘草1钱。

处方来源:《眼科临症笔记》。

方剂主治:干涩昏花症(视神经调节衰弱)。两眼不红不疼,干涩昏花,瞳孔无异常人。

临床应用:干涩昏花症:齐河骆某某,因素好看书,几年来视力不健,遂渐渐两目干涩,视物昏花。按其脉,他脉沉细无力,惟左关略带虚数。知年迈气衰,多伤于肺,肺伤肾亏,而肝胆之火乘虚上攻头目,以致干涩昏花难愈。不宜针刺,刺伤荣卫,更难治愈。先服本方,多加补肾之品,以培其本。隔年知骆某盲疾痊愈。

用法用量:水煎服。

熟地黄、川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等分。

处方来源:《医方考》卷五。

方剂主治:目昏多泪。

方剂功效:明目。

临床应用:目昏多泪江陵傅氏,目昏多泪,家贫鬻纸为业,性喜云水,见必邀迎。1日,有客方巾布袍过之,授以此方治目,如方修服,不一月目明,夜能视物。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各家论述:肾主目之瞳子,肾水虚竭,故今目昏;肝之液为泪,肝有风热,故令泪出。是方也,生地所以凉肝,熟地所以补肾,乃川椒者,味辛而热,可以疗肝肾之痹气,痹气者,湿热着而不散之气也。又于空心之时,以盐饮吞之,宜其直达肝肾之区矣。病在标而治其本,可谓神于病情者,此其所以为真人之方欤!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盐米饮送下。

川芎1钱,生地1钱,白蒺藜1钱,菊花8分,防风8分,薄荷8分,荆芥穗8分,柴胡8分,枳壳8分,灯心3根。

处方来源:《仙拈集》卷二。

方剂主治:一切眼疾。

方剂功效:明目。

用法用量:水煎,食远服。

薄荷、甘草、天麻、荆芥、防风、甘菊花、当归、连翘、枸杞子、川芎、白芷、密蒙花各等分。

处方来源:《回春》卷五。

方剂功效:明目。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用法用量:每服3钱,茶调下,每日1次。

夜明砂1两(以糯米炒令黄)。

处方来源:《圣惠》卷三十三。

方剂主治:眼青盲。

制备方法:上为末,用牛胆汁拌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20丸,夜临卧时以竹叶汤送下,至五更初再服20丸,以粥饮送下。

黄连4两,苦参2两,菊花2两,归尾5钱,红花1两,荷叶1两,熊胆1钱半,冰片1两,白蜂蜜1两5钱。

处方来源:《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兰州方)。

方剂主治:新久眼疾,云矇障翳,迎风流泪,红肿痛痒,眼睑肿痛,眼边溃烂。

方剂功效:明目去翳。

用药禁忌:忌刺激性食物。

制备方法:熬膏,熊胆、冰片另兑。

用法用量:竹箸或骨簪蘸凉水和药少许,点眼角。

硼砂5钱,芒消3钱(消中若不明亮,用水化开,澄去其中泥土)。

处方来源: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上册。

方剂主治:眼疾暴发红肿疼痛,或眦多胬肉,或渐生云翳,及因有火而眼即发干昏花者。

制备方法:上药和凉水多半钟,研至融化。

用法用量:用点眼上,1日约点30次。若陈目病1日点10余次。冬日须将药碗置热水中,候温点之。

苍术(去黑皮)2两,白蒺藜2两,木贼2两,旋覆花5两,楮实半升,蔓菁子1升,大豆2合。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七。

方剂主治:目风眼寒等疾。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1丸,嚼烂,冷熟水送下,不拘时候。

菊花、荆芥、防风、羌活、草决明、蔓荆子、薄荷、柴胡、蒺藜、川连、谷精草、连翘、芍药、车前、土麻仁、甘草。

处方来源:《疯门全书》。

方剂主治:麻风目昏、目赤、目斜。

用法用量:加生姜2片为引。

甘菊3钱,桑叶5钱,木瓜5钱,牛膝5钱,防己4钱,茅术5钱,黄柏3钱,甘草3钱。

处方来源:《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方剂功效:明目,止痒,胜湿。

用法用量:水煎,浴足。

当归尾、川芎、赤芍、生地黄、黄连、黄芩、栀子、石膏、连翘、防风、荆芥、薄荷、羌活、蔓荆子、菊花、白蒺藜、草决明、桔梗、甘草各等分。

加减:如痛不可忍,加光圆小川乌(火煨),痛不甚不用;如有翳障,加蒺藜、木贼,去芍药;风热肝火甚,加胆草、柴胡,去薄荷;大便实,加大黄、川芎、桔梗。

处方来源:《回春》卷五。

方剂主治:一切风热赤肿疼痛。

制备方法:上锉1剂。

用法用量:水煎,食后服。

当归、川芎、羌活、防风、山栀仁、龙胆草、柴胡、木贼、密蒙花各等分。

处方来源:《痘疹心法》卷二十三。

方剂主治:痘后目疾。

制备方法:上为末。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糖水调下。

川芎6钱,生地黄5钱,黄连5钱,黄芩5钱,大黄5钱,黄柏5钱(酒炒),连翘5钱,桔梗5钱,薄荷5钱,防风5钱,荆芥5钱,羌活5钱,独活5钱,白芷5钱,菊花5钱,草决明5钱,木贼5钱,甘草5钱。

处方来源:《回春》卷五。

方剂主治:一切肿痛,风热眼疾。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白汤送下,早、晚服。

甘菊花1钱5分,薄荷8分,赤芍2钱,胆草1钱5分,白蒺藜2钱,僵蚕1钱5分。

处方来源:《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方剂主治:眼病。

方剂功效:清热明目。

用法用量:以水熬透,随时熏洗。

木贼草2钱,赤芍2钱,红花2钱,甘菊1钱,冬桑叶1钱,僵蚕2钱(炒),珠兰茶1钱。

处方来源:《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方剂主治:眼疾。

方剂功效:祛风清热,活血化瘀,明目。

用法用量:水煎,熏洗。

菊花3两,川芎5钱,白术(土炒)8钱,草决明(炒)5钱,人参3钱,陈皮4钱,栀仁(炒)8钱,肉苁蓉(酒洗去鳞甲)8钱,黄柏(盐水炒)1两,知母(盐水炒)1两,木贼(去节)1两,茺蔚子(炒)5钱,枸杞(酒洗,炙干)3两。

处方来源:《眼科秘诀》卷二。

方剂主治:少年中年云翳,用点药后,退的光明,但神光不外射者。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3钱,空心淡盐汤送下。

石斛25斤,肉苁蓉25斤,麦门冬50斤,茯苓100斤,五味子25斤,人参100斤,熟地黄150斤,菟丝子25斤,草决明25斤,苦杏仁25斤,山药25斤,蒺藜25斤,川芎25斤,青葙子25斤,甘草25斤,牛膝25斤,黄连25斤,生地黄25斤6两,天门冬100斤,防风25斤,枳壳25斤,菊花25斤,枸杞子25斤,生磁石20斤,生石膏51斤。

处方来源:《北京市中成药规范》。

方剂主治:肝肾两亏,虚火上升引起的瞳仁散大,夜盲昏花,视物不清,内障抽痛,头目眩晕,精神疲倦。

方剂功效:平肝清热,滋肾明目。

用药禁忌:忌辛辣食物。

制备方法:将药材加工洁净,炮制合格。取菟丝子、熟地黄、牛膝、枸杞子、天门冬、麦门冬、苁蓉、五味子、枳壳、甘草、苦杏仁煮提2次,时间分别为2.5小时、1.5小时。苦杏仁待群药沸腾后再下锅。合并以上药液,过滤沉淀,减压浓缩至比重1.35、温度(50℃)的稠膏。余药粉碎为细粉,过一百孔罗,混合均匀为原粉。取原粉与稠膏按比例制丸,低温干燥。每斤干燥丸药用生赭石粉1两2钱为衣闯亮。每100粒干重5钱,每袋内装30粒。

用法用量:每服30粒,日2次,温开水送下。

绿豆皮、决明子、菊花。

处方来源:《本草纲目》卷二十二引《卫生杂兴》。

方剂功效:至老明目。

用法用量:同作枕。

巴戟天(去心)1两,楝实(炒)1两,茴香子(炒)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二。

方剂主治:肝肾俱虚。

方剂功效:补暖水藏。

制备方法:上为末,别用干山芋3两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盐汤送下。

当归6分,川芎6分,黄连6分,赤芍药6分,防风6分,荆芥6分,蔓荆子6分,连翘6分,生地黄6分,柴胡6分,胆草6分,桔梗3分,蝉退3分,薄荷3分,甘草3分。

处方来源:《医统》卷六十一。

方剂主治:一切热眼,痛泪羞明。

用法用量:水2盏,煎1盏,食后临卧服。

附注:明目清凉散(《眼科全书》卷六)。

肉苁蓉(酒浸)1两,枸杞子1两,杜仲(盐水拌炒)1两,沉香1两,石斛2两,青盐4钱,磁石4钱,菟丝子3两。

处方来源:《玉案》卷三。

方剂主治:一切患目,肾水枯竭。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心白滚汤送下。

黄连、黄芩、山栀子、野菊花、黄柏、蔓荆子、薄荷叶、六月雪、九里明、玄参、草决明、当归尾、生地黄、谷精草、连翘、天门冬、熟地黄、女贞实、扁柏枝、防风、荆芥、大黄、芒消、甘草梢,猪胆2个,羊胆1个,青鱼胆2个,熊胆5钱,白硼砂1两,冰片1钱。

处方来源:《墨宝斋集验方》卷上。

方剂主治:时热火眼、气眼。

方剂功效:明目。

用法用量:上除胆、硼外,(口父)咀,用大锅井花水1斗,煮1炷香,以净瓷器盆盛汤滓,再入热水,又煮1炷香,倾汤于一处,再入热水煎,共4次,其滓无味去之,用前汤煎熬过三分之二,以密绢滤净,再用净砂锅熬成膏,方入胆汁熬和如饴,用小瓷器罐分收之,或即以硼砂和匀亦可,或临用加硼片亦可。时热火眼、气眼,井水调点3-5次,应手而愈。

炉甘石1两,地栗粉1两,硼砂5分,辰砂1钱,龙脑2钱。

处方来源:《家庭治病新书》引《医道日用纲目》。

方剂主治:肝风实热,头痛目赤者。

制备方法:上为极细末。

用法用量:黄连膏炼为点药。

菊花、车前子、熟地黄、木贼、密蒙花、薄荷、连翘、白蒺藜、防风、荆芥穗、甘草、川芎各等分。

处方来源:《银海精微》卷上。

方剂主治:玉翳遮睛。肝风攻充入脑,积热在于肝膈之间,久则肾虚,致眼中常发热或赤痛,初则红肿赤脉穿睛,渐渐生白翳膜;初起时如碎米,久则成片遮瞒乌睛,凝结如玉色。

用法用量:水煎服。

当归2两,丹皮2两,赤芍2两,川芎2两,胆草3两,防风3两,黄芩4两,荆芥3两,山栀4两,连翘4两,甘菊4两,蔓荆4两,黄连1两,蒺藜8两,生地4两,草决明6两。

处方来源:《同寿录》卷二。

方剂主治:目疾。

制备方法:上为末,水泛为丸。

用法用量:菊花汤送下。

黄连、木贼、甘菊、胆草、石膏、郁金、旋覆花、青葙子、白蒺藜、蝉退各等分。

处方来源:《眼科阐微》卷三。

方剂主治:目病已久,带红丝、浮翳、薄雾者。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点元灵丹、至宝丹。

香附1两,夏枯草(去梗)半两。

处方来源:《活幼心书》卷下。

方剂主治:小儿心脾蕴热,肝受风邪,致两目羞明,经久不愈。

用法用量:上咀。每服2钱,水1盏,蜜1大匙,煎7分,不拘时候温服。

远志1两5钱(甘草汤泡,焙),石菖蒲1两5钱,川连1两5钱,当归身1两5钱(酒洗),甘菊1两5钱,麦冬1两5钱,甘草1两5钱,甘枸杞2两。

处方来源:《疡医大全》卷宗十一引《济生》。

方剂功效:补心养血,清神长智,润肺利窍,聪耳明目。

制备方法: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70-80丸,临卧灯心汤下。

茺蔚子2钱,秦皮2钱,赤芍1钱5分,青皮2钱,元明粉1钱,木贼1钱,蕤仁2钱。

处方来源:《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方剂主治:眼疾:清热解毒,祛风明目。

用法用量:水煎,熏洗。

龙胆草(酒炒)、槐角、黄芩(猪胆汁炒)、连翘仁(炒)、黑山栀、木通、生地、玄参、赤芍、生甘草、甘菊、薄荷。

加减:火甚,加黄连或胡黄连或黄柏;热甚便秘,加酒蒸大黄;赤肿痛甚者,宜用三棱针刺破眼眶肿处,捋出热血少许,外用人乳浸黄连,入冰片少许点之。

处方来源:《顾松园医镜》卷十四。

方剂主治:目暴赤肿,多泪痛痒,羞明紧涩。

当归倍用,川芎倍用,熟地黄倍用,生地黄倍用,白芍倍用,桔梗减半,人参减半,山栀减半,黄连减半,白芷减半,蔓荆子减半,菊花减半,甘草减半。

加减:热甚,加龙胆草、柴胡;肾虚,加黄柏、知母;风热壅盛,加防风、荆芥;风热红肿,加连翘、黄芩。

处方来源:《回春》卷五。

方剂主治:劳神肾虚,血少眼痛。

制备方法:上锉1剂。

用法用量:加细茶1撮,灯心1团,水煎,食后服。

槐枝叶、柳枝叶各不拘多少。

处方来源:《回春》卷五。

方剂功效:牢牙固齿,明目。

制备方法:切碎,水浸3日,熬出浓汁,去条、叶、渣、梗,入青盐2斤、白盐2斤,同汁熬干,研末。

用法用量:擦牙、漱口,吐出;洗眼。

附注:固齿明目散(《奇方类编》卷上)。

桑叶2钱,菊花2钱。

加减:风热头痛目赤,加白蒺藜;肝阳上亢,两目昏花,加石决明,枸杞子。

处方来源:《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方剂主治:风热头痛,目赤;肝阳上亢,两目昏花。

方剂功效:清热散风,平肝明目。

制备方法:上为极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用法用量:每服2钱,白开水送服。或以水熬透,去滓,再熬浓汁,少兑炼蜜收膏,名明目延龄膏。每服3钱,白开水冲服。

桑叶2钱,甘菊2钱,羚羊尖1钱5分,生地2钱,女贞子2钱(研),蒙花1钱5分,生牡蛎2钱,泽泻1钱,生杭芍1钱5分,枳壳1钱5分(炒)。

处方来源:《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方剂主治:肝火炽盛之目赤。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炼蜜为小丸。

用法用量:每服2钱,白开水送下。

石斛2两,当归(酒洗)2两,菟丝子(酒煮,捣烂)2两,青葙子2两,枸杞子2两,人参1两,山茱萸(去核)1两,怀牛膝(酒洗)1两,粉丹皮1两,玄参1两,白茯苓1两5钱,山药1两5钱,密蒙花5钱,菊花5钱,北五味7钱。

处方来源:《疡医大全》卷十一引《治眼奇方》。

方剂主治:目内障。

制备方法:炼蜜为丸。

用法用量:每服3钱,空心开水送下。

木贼1两,归身1两,防风1两,芍药(炒)1两,生地1两,蔓荆1两,白蒺藜1两,玄参1两,谷精草1两,大力子1两,龙胆草1两,家菊花1两,楮实1两,草决明1两,枸杞子1两,羌活5钱。

处方来源:《活人心统》卷下。

方剂主治:眼赤涩,或远近起视无光,或昏花矇眛;上盛下虚,肝风内热,障目。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70丸,食远,家菊花汤送下。

熟地黄、天门冬、麦门冬、枸杞子、干菊花。

处方来源:《银海精微》卷上。

方剂主治:心热,肾水不足,少睛光。

方剂功效:久服生精清心。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盐汤送下。

朱砂4分,当归4分,生地4分,川芎4分,赤芍4分,菊花4分,防风4分,防己4分,香附4分,甘草4分,龙胆草4分,草决明4分。

加减:有翳,加密蒙花、木贼。

处方来源:《眼科阐微》卷三。

方剂主治:风火隐于经络中,血虚不能鼓动邪气外散,致眼有云翳遮瞳仁。

用法用量:上水煎,将药倒出,朱砂细末加入。食远温服。

人参1两半(去芦头),决明子1两半,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黄耆2两(锉),覆盆子2两,菟丝子2两(酒浸3日,晒干,别捣为末)。

处方来源:《圣惠》卷三十三。

方剂主治:眼内障,用针后,肝虚眼昏。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以温酒送下。

附注: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人参丸”。

羊肝(新鲜带血者)、百草霜。

处方来源:《虺后方》。[虺:huī虺尵(huī tuí):疲劳生病(多用于马)。也作虺隤。]

方剂功效:明目。

制备方法:同捶若干,加蜜为丸。

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水酒送下,不拘时候。

竹叶(洗,锉)半两,吴蓝1分,大青1分,黄连(去须)1分,山栀子仁1分,黄芩(去黑心)1分,甘草(炙)1分,麦门冬(去心)1分,槐白皮1分,柳白皮1分,马齿苋实(研)1分,生犀角(镑)1分,马牙消(别研)1分,朴消(别研)1分,盐花(研)半两。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

方剂主治:风热冲目,赤脉胬肉,昏障痛涩。

方剂功效:祛目中热毒。

制备方法:上药除消、盐、油、酥外,锉细,绵裹入通油瓷瓶中,绵罩口,重汤煮三复时,挼去滓,更新绵滤过,置生铁器中。

用法用量:每日饭后及卧时用药滴头顶心,以生铁熨斗摩顶一二千下。

熟地黄1两2钱,泽泻8钱,山茱萸(酒蒸取肉)1两3钱,茯苓(去皮)1两,川芎2钱,牡丹皮8钱,当归(酒洗)1两,山药1两2钱,生地黄5钱,蔓荆子1两,甘菊花5钱,黄连5钱,柴胡3钱,五味子5钱。

处方来源:《寿世保元》卷六。

方剂主治:肾水枯竭,神光不足,眼目皆暗。

方剂功效:壮水制阳光。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40-50丸,用好酒调服。

赤芍药、荆芥穗、香白芷、当归尾、防风、青盐。

处方来源:《鲁府禁方》卷二。

方剂主治:牙痛。

方剂功效:固齿明目。

用法用量:上用青盐1斤捣碎,以井花水5碗,先煎,洁净为末;然后将咀成片五味药,用水8升煎至4升,用马尾罗内,薄绵1叶滤去滓垢,将青盐入在药水内,用文武火煎干为度。每日早晨洗面时用手指蘸水,湿擦干牙上下周遍,却噙半口水,漱36次,吐水在手,洗面眼最效;如觉牙齿微痛,晚亦照前擦之;常行睡卧擦之亦效。如无青盐,白盐飞过者亦可,用水1升,即1茶盏也。又或添细辛5钱尤妙。

大黄耆2两,大熟地1两,大丽参5钱,白术6钱,远志5钱,蒺藜8钱(炒),柏子仁1两,知母肉4钱,覆盆子1两,菟丝子1两,枣仁5钱,磁石5钱,车前子5钱,甘草3钱。

处方来源:《眼科临症笔记》。

方剂主治:视正反斜症(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两眼不疼不红,外观无异常人,但视物歪斜。

临床应用:视正反斜症:道口吕某某,男,七十岁。素好饮酒,头晕目酸,视物歪斜,脉右寸微细,两关滑数。乃肺气不足,痰火郁膈,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而致。先略刺上星、人中、阳白、神庭,另服固睛明目丸十余剂,而视物不甚歪斜,但头晕如故,又服柏子坠痰丸,刺头维、后顶、大陵数次,头晕止,视物正常。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水打为丸,朱砂为衣。

用法用量:每服2钱,1日2次,白开水送服。

黄连6钱,川芎6钱,木贼6钱,枳壳6钱,五味6钱,杏仁1两8钱,人参1两8钱,甘草1两8钱,青葙1两8钱,青盐1两8钱,黄柏1两8钱,蒙花1两8钱,寸冬1两8钱,菊花1两8钱,蒺藜1两8钱,山药1两8钱,当归1两8钱,杜仲1两8钱,生地2两7钱,天冬2两7钱,全蝎4钱5分,防风4钱5分,荆芥4钱5分,蔓荆子1两4钱,茯苓1两4钱,枸杞1两4钱,石斛1两4钱,草决明1两4钱,菟丝子1两4钱,沙苑1两4钱,蝉蜕1两4钱,知母1两8钱,羚羊2两,琥珀2两,冰片4钱,薄荷冰2钱。

处方来源:《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方剂主治:目疾。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炼蜜为大丸,重2钱半,金衣,蜡皮封固。

山药6两(饭上蒸过),山萸6两(去核,净蒸),泽泻3两(面煨),茯苓3两(去皮),全当归6两(酒洗),菊花2两(用白的),丹皮3两,枸杞6两(去蒂净,酒洗,炒),

处方来源:《眼科阐微》卷二。

方剂主治:老年眼症,外而翳膜遮睛,内而瞳神昏暗者。

制备方法: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五7钱,空心盐汤送下。自2钱起,渐加至4钱。

人参4两,五味子3两,牛膝2两,麦冬6两(去心),归身5两,甘枸杞5两,甘菊8两。

处方来源:《外科证治全书》卷一。

方剂主治:血少神劳,肝肾亏损所致的内障,外无肿痛翳膜,惟睛昏黑无光,若有所障。

方剂功效:专补肾水,兼补其气。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

用法用量:口服。

菊花、生地、连翘、山栀、川芎、羚羊角、防风、白芍、当归、石膏、薄荷、黄连、白芷各等分。

处方来源:《何氏济生论》卷六。

方剂主治:肝经有热,两目红肿疼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当归1两,草决明1两,冬术1两,蝉蜕1两,川芎1两,大黄1两,红花1两,桑白皮1两,山栀1两,薄荷1两,白蒺藜1两,苍术1两,木通1两,连翘1两,石膏1两,池菊1两,荆芥1两,赤芍1两,枳壳1两,生地1两,黄芩1两,羌活1两,独活1两。

处方来源:《银海指南》卷三。

方剂主治:五志之火,上攻于目,生翳起障,赤肿疼痛,眵泪差明,视物昏花。

制备方法:上为末。

用法用量:每服2钱,随所用汤剂加入亦可。单服酒调,或蜜汤调下俱可。

黑参半斤(锉)。

处方来源:《养老奉亲》。

方剂主治:眼有黑花。

方剂功效:补益疗眼。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临卧盐汤送下。

泽泻、茯苓、山药、萸肉、枸杞、甘菊、当归、石决明、白蒺藜、丹皮。

处方来源:《伤科补要》卷三。

方剂功效:调理伤目。

用法用量:水煎服。

枳壳(炒)72两,防风72两,牛膝54两,杏仁(去皮,炒)36两,石斛24两,黄柏48两,知母48两,菊花72两,丹皮36两。

处方来源:《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方剂主治:阴虚肝热,风火上攻,目涩多泪,云翳遮睛,昏花不明。

方剂功效:滋阴清热,平肝明目。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重3钱。

用法用量:每服1丸,1日2次,温开水送下。

泽泻1两,丹皮1两半,茯神2两(去木),山药3两(炒),当归、川芎1两,麦冬3两(去心),石斛3两。

处方来源:《医略六书》卷二十一。

方剂主治:肝肾不足,两目昏暗,脉虚者。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各家论述:肝肾不足,精血不能上奉,故两目昏暗,视物不明焉。熟地补肾养肝,萸肉涩精秘气,丹皮凉血退阴火,山药补脾益真阴,当归养血以荣肝,川芎活血以欣木,泽泻泻湿热,茯神安神志,麦冬清心润燥,石斛平热滋阴也。蜜丸下,使肝肾两滋则精血自足而上奉于目,目暗无不自明矣。此补肾养肝兼清湿热之剂,为肝肾不足,两目昏暗之专方。

用法用量:每服3钱,滚水送下。

牛膝2两,麦冬6两,当归5两,枸杞子3两。

处方来源:《医学心悟》卷四。

方剂主治:内障,隐涩羞明,细小沉陷。

制备方法:用甘菊花8两熬膏,炼蜜为丸。

用法用量:每服3钱,开水送下。

知母(盐水炒)2两,黄柏(酒炒)2两,菟丝子(酒制),独活1两,甘枸杞2两,川牛膝(酒洗)3两,沙苑蒺藜3两(炒)。

处方来源:《回春》卷五。

方剂主治:翳膜遮睛,羞涩多泪,并治暴赤热眼。

方剂功效:生精养血,补肾益肝,祛风明目。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80丸,夏月用淡盐送下,余月酒送下。

附注:方中菟丝子用量原缺。

甘菊3两,杞子2两,石决明、白蒺藜。

处方来源:《饲鹤亭集方》。

方剂主治:男女肝肾两亏,风邪外乘,热气上攻,畏日羞明,瞳神散大,视物不清,迎风流泪,内生翳障,及时眼之后,久不还元,一切目疾。

制备方法:上蜜丸5分,水法6分。

用法用量:每服3-4钱,淡盐汤送下。

附注:方中石决明、白蒺藜用量原缺。

山药4两,丹皮(酒炒)3两,茯苓3两,泽泻(盐水炒)3两,当归3两,白芍3两,杞子3两,白菊花3两,白蒺藜3两,石决明(水飞)4两。

处方来源:《中药成方配本》。

方剂主治:肝肾两亏,目涩羞明,迎风流泪,视物模糊。

方剂功效:平肝滋肾,泄风明目。

制备方法:将熟地、萸肉捣烂,与诸药打和晒干研末,冷开水泛丸,如绿豆大,约成丸36两。

用法用量:每次2钱,开水吞服,1日2次。

地肤子1两,石决明1两半(捣细,研,水飞过),羚羊角屑1两半,芎1两,车前子1两,酸枣仁(微炒)1两。

处方来源:《圣惠》卷三十三。

方剂主治:眼青盲。

制备方法:上为细散。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黑豆汤调下,不拘时候。

小茴香3钱炒,去茴;1用川椒3钱,炒出汗,去椒;1用青盐3钱炒;1用黑脂麻3钱炒),白蒺藜4两,归头(酒炒)3两,熟地3两,石决明2两,甘菊2两,桑叶2两,谷精草2两。

处方来源:《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

方剂主治:目病已久,而成虚候者。

方剂功效:壮水滋阴。

制备方法:炼蜜为丸。

用法用量:每服3钱,开水送下。

牛黄1分,冰片1分,熊胆2分,麝香七厘。

处方来源:《鲁府禁方》卷三。

方剂主治:小儿痞积热甚,眼矇。

制备方法:上为极细末,人乳为丸,如米大。

用法用量:每用2丸,入眼,合久自化。

半夏6g,茯苓9g,车前子9g,炒枳壳6g,甘草3g。

处方来源:《张皆春眼科证治》。

方剂主治:痰湿内聚,上扰清窍,幼影色黄,胸闷头重,或咳嗽痰多,苔腻脉滑。

方剂功效:祛湿化痰,降浊明目。

各家论述:方中二陈汤祛湿化痰;车前子引湿浊之邪下行;炒枳壳宽中理气,祛痰除满。诸药凑效,湿除痰祛,目自明也。

当归1两,草决明1两,冬术1两,蝉退1两,川芎1两,大黄1两,红花1两,桑白皮1两,山栀1两,薄荷1两,白蒺藜1两,苍术1两,木通1两,连翘1两,石膏1两,池菊1两,荆芥1两,赤芍1两,枳壳1两,生地1两,黄芩1两,羌活1两,独活1两,黄连5钱。

处方来源:《银海指南》卷三。

方剂主治:五志之火甚者,上攻于目,生翳起障,赤肿疼痛,眵泪羞明,视物昏花。

制备方法:为丸。

用法用量:口服。

当归、白芍、生地黄、白术、茯苓、陈皮、半夏、龙胆草、柴胡、黄连、栀子、牡丹皮、白豆蔻、甘草。

处方来源:《古今医鉴》卷九引云林方。

方剂主治:妇人因怒气伤肝,眼目昏暗如云雾中。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附注:本方方名,《东医宝鉴·外形篇》引作“抑青明目汤”。

何首乌(黑豆拌蒸1次,牛膝拌蒸1次)4两,旱莲草4两,槐角(黑豆煮汁拌蒸)4两,怀生地黄(酒拌,砂锅内蒸1日至黑)2两,骨碎补(刮去皮毛,炒7次)1两5钱,青盐2两,没食子(公母成对)2两。

处方来源:《寿世保元》卷六。

方剂主治:肾虚胃火之牙齿疼痛。

方剂功效:补肾清火,固齿明目,乌须黑发,香口润体。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用法用量:每早擦牙,滚水咽干。

覆盆子3钱,玄参5钱,远志3钱,白芍4钱,茯神3钱,女贞子3钱,没石子3钱,蒺藜3钱(炒),甘草1钱,磁石2钱。

处方来源:《眼科临症笔记》。

方剂主治:瞳孔散大症。两眼瞳孔大如豆,头目眩晕,视物忽明忽暗,如在云雾中。

临床应用:瞳孔散大症:禹城夏某某之母,素无目疾,年过花甲,忽觉头目眩晕,视物昏蒙,瞳孔放大如豆,脉左尺细数,关部弦大,乃肾水不足,肝阳上越所致。先将上星、合谷、太阳频泻,嘱服滋阴敛光散,连服十剂,头晕目弦大有好转,目昏如故。后改服本方,连服十余剂,瞳孔略收,而视力自觉增加。又将攒竹、目窗、光明轮刺,常服磁朱丸,月余光收大半。

用法用量:水煎服。

当归(酒浸)、地黄(酒浸)、川芎、芍药、甘菊花、草龙胆(酒浸)、决明子(炒)、防风、防己、香附(童便浸)、甘草。

加减:如有翳,加密蒙花、木贼。

处方来源:《扶寿精方》。

方剂主治:目疾久者。倒睫赤烂,时行暴赤。

制备方法:上锉。

用法用量:水1钟半,煎8分,上半日服。

大黄(炮)5分,牛蒡子(炒)5分,川芎5分,菊花5分,白蒺藜(炒)5分,细辛5分,防风5分,元参5分,山栀5分,黄芩5分,甘草(炙)5分,蔓荆子5分,荆芥5分,木贼5分,草决明7分半,苍术1钱。

加减:如久服,去大黄,加桑白皮、知母、黄柏。

处方来源:《便览》卷一。

方剂主治:肝经不足,内受风热,上攻眼目,视物不明,常见黑花,当风多泪,瘾涩难开,或生障翳,妇人血风时行,暴赤,一切眼疾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水煎服。

楮实子2两,菟丝子1两半,车前子1两,五味子1两,枸杞子1两半,决明子1两,大熟地1两,知母8钱,黄柏5钱,菊花6钱,甘草1钱。

处方来源:《眼科临症笔记》。

方剂主治:神水将枯(结膜干燥)症。两眼黑白尚分,气轮有皱襞,不红不疼;风轮灰白弥漫;惟水轮略带凹陷;眼泪不能润其表面,甚者无眵泪。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

用法用量:1日2次,每服3钱。

沉香、大附子、制白豆蔻。

处方来源:《古今医鉴》卷九。

方剂主治:气血俱损,眼目昏花,神光不足,及久患眼服凉药过多,气血凝滞,双目昏蒙,全不通路。

方剂功效:镇阳光,壮肾水。

附注:《审视瑶函》本方用量:各等分。用法:上锉剂,白水二钟,生姜一片,辉枣二个,煎至八分,不拘时候温服。

人参1两,当归(酒洗)1两,熟地黄(酒蒸)2两,生地黄(酒洗)2两,天门冬(去心)2两,麦门冬(去心)2两,山茱萸(酒蒸,去核)2两,枸杞子(酒洗)1两6钱,五味子1两,菟丝子(酒制)1两,白茯神(去皮木)2两,干山药1两,川牛膝(去芦,酒洗)1两3钱,柏子仁(去壳,炒)1两,泽泻1两,牡丹皮(酒洗)1两,家菊花(去梗)3两,黄柏1两半(乳汁拌匀,炒),知母2两半(乳汁拌匀,晒干,炒),白豆蔻(去壳,净)3钱。

处方来源:《古今医鉴》卷九。

方剂主治:肝肾不足,眼目昏暗,常见黑花,多有冷泪。

方剂功效:壮水明目,补肾养肝,生心血。

用药禁忌:忌生冷、莱菔。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心淡盐汤送下。

当归(酒洗)1钱,南芎1钱,白芍(酒炒)1钱,熟地黄1钱,肉苁蓉(酒洗)1钱,酸枣仁(炒)1钱,木通5分,石菖蒲7分,甘枸杞子1钱,甘菊花1钱。

处方来源:《鲁府禁方》卷三。

方剂主治:血虚,目暗生花。

制备方法:上锉。

用法用量:水煎服。

牛黄1分,片脑1分,熊胆1分,麝香3厘,乳香3厘。

处方来源:《寿世保元》卷八。

方剂主治:小儿癖疾,发热及眼矇。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先将乳汁于铜勺内,炭火上滚黄色,下前药,急取出搅匀,于油单纸上,丸如米粒大。

用法用量:每用1丸,卧时点入大眼角内,合眼自化,男左女右。第1丸头上汗出至胸前,第2丸汗至脐上,第3丸汗至脐下,再点2-3丸,腹痛下脓血,自愈。

雄黄半两,兔粪2两,轻粉1两,木香半两,天灵盖1两(炙),鳖甲1个(大者,去裙襕,醋炙焦黄)。

处方来源:《中藏经》卷下。

方剂主治:传尸劳,肌瘦面黄,呕吐血,咳嗽不定者。

用药禁忌:先烧安息香,令烟起,吸之,不嗽者非传尸也,不可用此药;若吸烟入口,咳嗽不能禁止者,乃传尸也,宜用此药。仍须初得,血气未尽,精神未乱者,可用之。

制备方法:上为末,醇酒1大升,大黄1两,熬膏,入前药末为丸,如弹子大,朱砂为衣。

用法用量:五更初,勿令人知,以童便与醇酒共1盏,化1丸服之。如人行20里,上吐出虫,其状若灯心而细,长及寸;或如烂李,又如虾蟆,状各不同。如未效,次日再服,以应为度。

附注:太乙明月丹(《医学纲目》卷五)、大灵明月丹(《普济方》卷三一九)。

黄连5两,菊花5两,玄参5两,熟大黄5两,枳壳5两,橘皮5两,桔梗5两,黄芩5两,薄荷5两,甘草5两,当归5两,赤芍5两,荆芥5两,连翘5两,蒺藜(炒)5两,栀子5两,蝉蜕5两,天花粉5两,生石膏5两,车前子5两,麦冬5两。

处方来源:《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北京、济南、承德方)。

方剂主治:暴发火眼,红肿作痛,头晕目眩,云翳遮睛。

方剂功效:清热散风,明目止痛。

用药禁忌:忌辛辣食物;孕妇勿服。

制备方法:上为细粉,水泛小丸,滑石为衣闯亮。

用法用量:每服2钱,1日2次,温开水送下。

当归3钱,白芍1钱5分(炒),石斛1钱,丹皮1钱,菊花1钱,夏枯草1钱,羚羊角(水磨,冲入)。

处方来源:《杂证会心录》卷上。

方剂主治:头痛,目生翳膜,红肿如破。

用法用量:加桑叶5片,煎,好童便1杯冲入。

石决明、芎、五味子、知母、山药、细辛、人参、归尾、赤芍、生地、牛膝、蒺藜。

处方来源:《眼科全书》卷四。

方剂主治:血藿瞳人外障。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40丸,酒送下。

细辛1钱,人参1钱,赤芍药、五味子10粒,川芎(酒洗,炒)8分,牛膝(酒洗,炒)8分,石决明(醋煅)8分,生地黄8分,山药8分,知母(盐水洗)8分,白蒺藜(研,去刺)8分,当归尾8分,防风8分。

处方来源:《审视瑶函》卷三。

方剂主治:血灌瞳神。

制备方法:上锉。

用法用量:水2钟,煎至8分,去滓温服。

何首乌8两,白何首乌8两(极大者,米泔水浸1宿,瓷瓦片刮去粗皮,捶碎,如指顶大。取黑豆、牛膝酒洗同入砂锅木甑,铺作数层,上多盖黑豆蒸之,待黑豆香熟取出晒干,务以9蒸9晒为度),菟丝子8两(无灰酒浸,砂锅煮裂,入石臼中捣成饼,晒干,焙干,杵碎,用人乳拌,晒干),川当归8两(酒洗,去头尾用身),大贝母8两(圆白无浊者,去心),川续断4两(折断,有烟尘出者,去芦),甘枸杞8两(人乳拌,晒,焙干),山茱萸8两(鲜红润泽者,去核),川牛膝8两(去芦,以手折断,不见铁),补骨脂4两(去浮子,以黑脂麻半斤拌炒出火),芡实8两,莲肉8两(去心),白茯苓8两(人乳拌,晒干3次),赤茯苓8两(用黑,牛乳拌,晒干3次),远志肉8两(甘草水煮,去骨,晒干),辽参量其人可服几何(但不得过8两)。

加减:经水不调,气血枯竭,减去远志,加益母草8两(醋煮)、香附米4两;求嗣者,加紫石英4两(醋淬7次),服4斤。

处方来源:《济阳纲目》卷六十四。

方剂主治:血气两虚,精神不足,无血养心,腰足酸软,四肢少力,或幼年亏损,或耳目失于聪明,精少寒心,动而精自出,中痿而无子,及痰火风湿,心劳少食,健忘,遗精梦泄,头目晕昏,耳鸣眼花,久患白浊。

方剂功效:大补气血,倍长精神,久服乌须黑发。

用药禁忌:忌萝卜、诸牲血、煎炒、胡椒、蒜等及糟腌之物。

制备方法:上为极细末,须用石磨、石碾,不见铁,每药末1斤,用好蜜12两,炼得滴水成珠,和药入石臼,木杵3000下,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日空心白滚汤吞服2钱5分,晚用酒吞服2钱。

冬瓜子4两,蒺藜子5两,菠菜子2两。

处方来源:《眼科临症笔记》。

方剂主治:瞳孔缩小症。两眼瞳孔小如粟米,不疼不痒,视物昏蒙。

方剂功效:明目。

制备方法:俱用盐炒,为末。

用法用量:每服3钱,日2次。

附注:初期本方有效,久则无效。

熟地黄1钱5分,羌活6分,防风6分,甘菊花5分,山栀子(炒)5分,谷精草5分,柴胡5分,木贼4分,甘草3分,川芎1钱,当归1钱,白芍8分。

加减:有泪,加川椒(炒)10粒;红热,加黄连(酒浸)5分,龙胆草(酒浸)3分。

处方来源:《杏苑》卷六。

方剂主治:眼久昏疼,或视物不清,恶日羞明。

方剂功效:凉血明目。

用法用量:上咀。水煎熟,食前温服。

枸杞子2两(用芝麻炒过,去芝麻),旱莲草5两,熟地3两,何首乌2两(小黑豆蒸过,去黑豆,忌铁器),白茯苓2两,青葙子2两,没石子2两(面包,火煅),生地2两,全当归2两(酒洗)。

处方来源:《集验良方》卷五。

方剂功效:养血乌发,补肾明目。

制备方法:共晒干,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盐汤送下。

甘菊花12两,何首乌(赤白各半,净)2斤(如法蒸晒),桑叶1斤,牛膝(酒蒸)1斤,怀生地(酒洗净)2斤(如法蒸晒),甘枸杞(去枯者)1斤,乳拌茯苓酥1斤,麦门冬(去心)1斤半,槐角子10两,苍术(蜜、酒浸,蒸,晒)12两,人参1斤(人乳拌,烘干),山茱萸肉(酒蒸)12两。

处方来源:《广笔记》卷二。

方剂主治:须发早白,目视昏花者。

用药禁忌:忌白莱菔、牛肉、牛乳、蒜、桃、李、雀、蛤。

制备方法:乌饭子之嫩者取汁熬膏,每斤加蜜半斤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日服5钱,白酒送下,1日2次。

以上各方内容仅供参考,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就诊医生的指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