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楊玉如:開國元勛

 老沔城人 2013-11-03

【楊玉如:開國元勛】

    楊玉如從小聰明絕頂,老師都不敢教他。他老爸是個窮教書匠,肚子裏的貨倒完了,就把兒子托付給大學問家楊介康。介康教著教著覺得內存不夠,就讓他提前謝師,自個兒設館授徒。後來沔城容不下這尊大菩薩了,張之洞就在武昌辦了所師範,請他進去充電。過不了幾天,中國的東西又被他學完了,怎麽辦?只好到日本去。這樣子一折騰,楊玉如對學習厭倦極了,急著找新鮮玩意。正好孫中山也到了日本,楊玉如聽了《在東京中國留學生歡迎大會上的演說》,豁然開朗,一下子找到了今後的出路:革命!
  留學期滿,楊玉如身負秘密使命回國,在武漢潛伏下來,隨時準備為推翻皇帝老兒獻出自己的生命。先是在《公論報》任編輯,文章寫得太棒了,很快成了傳媒界的名記,老百姓的知音,被《雄風報》聘為主編。武昌是大清國駐紮新軍的集中營,方圓五六裏的彈丸小城,軍營占了三分之一的地盤,軍人是主流。《大江報》的詹大悲找他聯手,專門在報上揭露軍隊的黑暗,把士兵們的階級情緒煽動起來了,紛紛參加革命組織。
  一九一零年,沔陽人楊時傑從東京回國,帶來了最高指示,要求武昌首先發難。來得正是時候啊!一年多沒布置具體工作,看把楊玉如憋的,一聽要打仗就跳起來了:“哎呀!武昌首義,實為先著者也!”一驚一乍的,把楊時傑也搞激動了,都說知音難找,這不找到一個了嗎?大夥兒還不知道,這個提案在上海總部碰了一鼻子灰,宋教仁說是“理想”,譚人鳳說是“夢話”,共進會首領劉公是個老實人,嘴上答應,心裏直打鼓,一到武漢就托病回襄陽去了。楊玉如說:“自古以理服人,只要向諸位同仁講明道理,觀點不難達到統一。”楊時傑受到鼓舞,住下來不走了,天天黏糊楊玉如。
  楊玉如最大的功績,是促進聯合。一九一一年,武漢革命氛圍異常濃烈,黨人活躍,黨派林立,最大的革命團體是共進會和文學社,除了從科學補習所、日知會、群治學社、振武學社接手過來的兄弟,大部分是新進的軍人。共進會武漢負責人叫孫武,文學社社長叫蔣翊武,兩大陣營都是人才濟濟,旗下會員數以萬計。可就是不團結,表面上目標一致,以推翻滿清為己任,但門戶之見很深,跟武林中人沒多大區別。為了壯大起義力量,楊玉如首倡聯合,兩頭受氣。蔣翊武有些擔心:“合作雖好,但那些留過洋的、穿長衫的人,不好招惹。特別是孫武,領袖欲特強,將來很難共事。”好容易說通了,領導權又成了焦點。蔣翊武認為:“文學社在軍營中力量很大,合作後當為主體。”孫武不服:“共進會是同盟會系統,直屬東京本部領導,與長江各省均有聯絡,人數超過文學社,理應居於領導地位。”兩人唇槍舌劍,互不買賬,這個皮從五月扯到九月,楊玉如腿都跑斷了,總算大功告成。隨後成立起義指揮部,劉公任總理,蔣翊武管軍事,孫武管行政。
  楊玉如信奉嶽飛的一句詩:“男兒欲到淩煙閣,第一功名不愛錢。”這是用來自律的,表明個人不撈錢,但為革命撈錢不在此列。雖然錢不是萬能,但沒錢那是萬萬不能,沒錢怎麽革命?所以領導班子一成立,他又去籌集經費。楊玉如算是把沔陽人的精明用到點子上了,很早就打起了劉公的主意。劉公有個富爸爸,老說要給兒子買官,花多少錢都行。楊玉如把沔城才女李淑卿撮合給劉公,讓她留意這筆錢到沒到。後來錢真到了,楊玉如故意搞得滿城風雨,劉公不好意思,就把錢全部捐獻出來了。九月下旬,楊玉如和居正帶著三千銀元到上海買槍,順便參加了上海總部的全國代表會議。本來興沖沖去的,兜頭一瓢冷水,宋教仁、陳其美都不同意武昌首義。楊玉如舌戰群儒,還是無濟於事。他告訴這些大腕:“湖北已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革命潮流不是少數人能夠控制的,成功在此一舉。”與會者將信將疑,遲遲不敢作正式決定。 
  這時候家裏出了麻煩。南湖炮營有幾個士兵上班喝酒,挨了上司的皮鞭,要是平時也就算了,就當是被兒子打了,但這次不同,一想到馬上就要翻身做主人,就藏不住心事管不住嘴,抖起狠來了:“咱們騎驢看唱本,走著瞧!”“過幾天有你好看!”這些話引起了都督府的警惕,下令在軍中收繳槍支,加強戒備。眼看事態緊急,革命黨人決定提前起義,時間定在中秋。楊玉如接到電報,等不及總部指示,火急火燎地往回趕。
  回到武昌,才知道大事不好,起義的消息不慎泄露,清廷正到處抓人,劉公、孫武都躲到漢口去了。楊玉如不敢逗留,趕緊過江跟他們會合。十月四日,二十多個兇神惡煞的軍警突然查抄楊家,一邊逼問楊玉如的下落,一邊翻箱倒櫃,搜出了三個洋鐵盒炸彈,揚言要嚴加查辦。夫人吳靜玉受到驚嚇,唯恐軍警再來拷問,想想只有死人才保得住秘密,就服毒自盡了。吳靜玉也是沔陽人,雖然讀書不多,但處事有膽有識,性格剛烈,既能掩護同誌,又能傳遞消息,是楊玉如的得力助手,凡是聯絡、通訊、偵察等方面的工作,都是她一力承擔。
  楊玉如得知噩耗,痛不欲生,一定要見夫人最後一面,劉公、孫武死勸活勸,才忍痛放棄。怕他哭出毛病來,組織上安排他前往京山,輔佐劉英起義。十月十一日,楊玉如在京山永漋河跟劉英見面,迅速集合千余人馬,襲取了襄陽巡防營。由於信息不靈,他還不知道武昌起義已經爆發了。
  十月十九日,楊玉如和劉英豎起“興漢滅滿”的大旗,攻破天門,當街殺死知縣榮睿,民眾紛紛響應,隊伍激增至三千人。人多槍少,楊玉如急急回武昌想辦法。這一回來就不讓走了,公推為軍政府秘書長,總理日常事務。
  此後的楊玉如非常吃香。孫中山當臨時大總統時,他是總統府高等顧問。袁世凱出任大總統後獎勵有功人員,他位列甲等,官封內務部高等顧問。黎元洪也籠絡他,楊府落成時,專程送來了兩塊匾,其中一塊金底黑字,上書“開國元勛”四字。但楊玉如是個明白人,寵辱不驚,該幹嘛幹嘛。袁世凱稱帝後,他第一時間通電討袁,官職削了個一幹二凈。
  在辛亥革命中,楊玉如風雲一時,他的特殊貢獻無可替代,弄得人家很不好排座次。有人說,如果把他跟孫中山、黃興這樣的一等人才放在一塊,似乎不妥,但把他歸為二等又太委屈,真是左也難右也難。其實這些人多慮了,楊玉如沒想這麽多。“倒袁”取得決定性勝利後,大夥兒一哄而上瓜分勝利果實,他卻一推六二五,回沔陽鄉下教他的書去了。
  也是,以他的才情,不教書太可惜了。教授教授,越教越瘦,楊玉如的生活漸漸成了問題,最困難的時候,居正和石瑛邀他赴南京,找老蔣謀一出路,他不幹。在他眼裏,老蔣跟老袁是一路貨。好在幾個高等學府借重他的資歷和威望,聘他做掛名教授,白拿薪水,這才沒餓死。

  


    楊玉如(1878—1960)名藻香,字寶珊,別號安素老人,人稱“玉翁”。沔陽彭場楊家灣人。自幼勤奮好學,是沔陽諸館中著名的“天才生”,25歲中秀才。1905年被張之洞選拔到武昌“雙陽師範”深造,不久官費送日本留學,在東京親耳聆聽了孫中山的講話,並由田桐、宋教仁介紹加入同盟會。1909年回國,先後擔任《公論報》編輯、《雄風報》主編。武昌起義後,楊任軍政府秘書長。1912年任總統府高等顧問。1913年授“勛五位”,並任內務部高等顧問(未就職)。同年通電討袁,被撤銷湖北省參議員資格。1917年,黎元洪委楊為湖南道尹,楊辭官不做,隱居沔陽。1946年遷居武漢,任“辛亥首義同誌會”常務理事。1950年任湖北省社會科學工作者協會會員。1951年任湖北省文史館館員。1953年著手撰寫《辛亥革命先著記》,由北京科學出版社出版。1960年11月29日,因病醫治無效逝世,享年83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