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下一个经济引擎与商业机会在哪里? | 古道视野

 看花去留无意 2013-11-03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规模扩大了很多倍,其根源在哪里?让我们抛开诸多专业的经济学术语和理论,仅从最基本的逻辑来思考一下。

如果把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视为一个整体,那么其增长必然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1、对外出口,赚取利润,带来经济规模的增长。拿德国举例子,假设他们生产一台电机的全部零配件和材料都来源于国内,这些总成本的总和为1万美元,当出售时是5万美元,这样德国的经济规模,在每销售一台电机时,就带来4万美元的增加。中国也是类似的道理。

2、外部资金的流入:外部资金的流入势必会带来中国经济规模的增加,但是对于这个部分其实还需要加以深入的分析,因为资金的流入只是代表了价格方面的增加,并非价值方面的增加,而且这部分与后面第四部分之间是存在重叠的。暂时我没想明白,欢迎大家指点。

3、原本的财富转化为当今的资本:这是我想说的重点!我不知道在经济学中应该如何定义这两个词汇,姑且将之定义为财富和资本。财富与资本之间的定义差别在于,前者不可以交易,后者可以交易。比如说,在改革开放前,你手里有一块金砖,但是由于国家禁止金砖的流通(假设),那么意味着你手里的这块金砖对于你来说只有财富价值,而毫无流通价值,对于中国整体经济来说,金砖的价格是0(因为不可以流通)。但是当改革开放来了的时候,突然发布规定,金砖可以交易了,那么这时财富就转化为资本,理论上来说,如果我们可以预估金砖在未来n多年的平均价的话,那么在国家放开金砖流通控制的一刹那,中国经济规模立刻增长了金砖数量×单价的总和。(个人认为这也是中国面临通货膨胀的根本性原因,当之前的十几年时间内是有很多财富转化为资本的,这样配套的,国家需要发行更多的货币,但是当经济发展到现在,很少出现财富转化为资本时,货币增发的惯性依旧没有消失,自然保持不变,就很容易的出现了通货膨胀;从这个方面来说,4万亿只不过是该问题的集中体现而已,即使没有4万亿政策的到来,中国也很可能在温水煮青蛙中面临与当今类似的情况。)

4、对某个国家经济总体的估值,而带来的溢价。比如说股市的一只股票,其股权总和并不仅仅只是企业的资产规模,还包括股东(或股民)对这支股票的预期而带来的溢价,对于中国整体经济来说,不仅仅只包括,其价值的大小,还包括国际对这个国家的经济判断,而带来的估价,至少以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个估价一定是超过了中国的价值总和的。

或许还有其他方面,但是我暂时没有想到,那么我们仅对上述方面加以讨论。

第一部分增长来源,其问题在于,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一直偏低,因此,此部分虽然对中国经济规模有所贡献,但是其增量不是非常大的。

第二部分一定是增幅的关键,但是从悲观角度来说,当经济发展预期逐步缩小时,资本是有很大流出可能的。

第三部分个人认为是中国经济规模扩大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中国的土地流通被放开时,考虑到中国土地价格,我们可以看到,仅此一项对中国经济规模扩大的影响有多大,而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前,更加不要说大部分商品都是不存在或不可以流动的,由此带来的资本增幅是毫无疑问最为巨大的。(个人认为这也是中国拥有了世界上其他国家所没有的经济齐奇迹的原因所在,因为其他国家很少有在像中国改革开放之前那样多,禁止流通的“财富”,他们极大的缺少一个由既有财富转化为资本的过程,其经济规模的扩大大部分都来源于自身发展,这毫无疑问要比放开流通困难的多。)

第四部分基本上肯定是存在较大增幅的,但是换个悲观的角度来说,所有这类溢价都是存在风险和泡沫的,因此不排除某一天泡沫被挤出的情况出现。

拿日本来举例子,广场协定是导致日本衰落的根本原因,其核心就在于随着日元升值,虽然表面上看来日本的经济规模的价格总量有所扩大,但其本质在于被吹大的泡沫(即升值带来的虚高),而由此导致的其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减弱,成为第一项来源极大降低的主因,进而导致了泡沫破碎后的衰退。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资本的最大增幅来源于第三部分,但是,这中间存在的最大问题在于,中国发展到今天,如果依旧维持着原本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没有多少可以转化为资本的“财富”了!也就是说,由财富转化为资本,这个历史上最大的资产规模增项可以发掘的空间并不是很大了!那么,后续我们的经济该朝着怎样的方向走?

事实上,道理很简单,中国将朝着两个方向,一个是大力发展第一项,这个也是中国政府一直强调的经济转型,但是这是一个结构化的转型,其过程无疑是痛苦的,而且必然是长期和艰辛的。对于相对短期来看,第二项吸引外资流入,所依靠的必然是让全球投资者保持对中国经济的信心,这也是为何中国保持GDP高速增长的原因之一;第四项来源所依靠的最简单、直接的方法是人民币升值,但是这个一方面国家意识到风险过大,另一方面国际市场的估值已经偏于保守,未必会有多么大的增量。剩下的第二部分来源,有两个途径可以继续前行,一个是把原本由财富转化为资本的商品单价提升,比如说土地的价格,这个提升毫无疑问会带来总资产的增值;第二个方面,就是找到目前依旧存在限制流通的“点”,加以放开,甚至是对刚刚放开的部分吹大泡沫、提升单价,由此带来经济规模的迅速膨胀。

那么,我们可以从中获得怎样的机会?首先,对于原本限制的财富,而后转化为资本的部分,很可能价格是会继续提升的,这个甚至与地方政府是否土地财政并没有非常直接的关系,这是中国为了保持高速经济增长的几乎必然选择(虽然我个人很不喜欢,但是只要中国没有找到其他可放开限制的财富,或者没有做好经济转型,这几乎是难以避免的);其次,我们能否找到目前限制流通,而后可能放开的领域的点,提前加以介入。我目前能够想到的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原本限制非常严格的,比如农业用地,虽然这个是国家为了保护农业安全而加以限制的部分,但是未必不会有所松动,而且到目前来说也确实是在不断松动中,这几乎又会带来一轮资本的狂欢(或者是已经开始了);另一方面是原本由于种种限制,其流通性不足的,这种流通性不足导致市场化程度不高,进而导致价值没有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掘,比如说大型国有企业垄断的领域,一旦放开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发展。当然,这两者的发展机会到底在什么时候,谁都说不清楚,但是如果中国希望保持高速经济增长,几乎是天然的最简单的选择。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不是学经济学的,对经济学了解也不多非常少(你能看到我前面用的很多经济学词汇大概都非常不准确),但是我相信一些退后一步、看全局和整体的常识性判断,比如说企业管理,其核心在于很简单的几条线;比如说股市,抛弃掉所有复杂和细枝末节的技术分析之后,其核心只有一个:股市中钱的多少;比如说时间管理,其核心只有几个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