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托生肌散--老年性消化性溃疡、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刘曦谦 2013-11-04

老年性消化性溃疡

    患者。男,68岁。2009813日请家父初诊。胃痛发作20余年,曾先后到多家医院治疗。2007516日,因上消化道出血住进某医院,胃镜检查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住院治疗10天病情好转出院。但上腹隐痛时轻时重,长期服药无效,今来我院中医科求治于家父。临床表现:上腹隐痛,泛吐清水,喜暖喜按,痛有定处,夜间为甚,饮食不振,神疲乏力,四肢不温。舌紫黯、苔薄白腻,脉迟缓无力。根据病史分析,患者年岁已高,体弱多病,脾寒胃弱,纳食不多,运化迟缓,故痛亦不甚而泛吐清水;得暖则安,为寒气稍散,故痛亦见减;脾主四肢,阳虚则四肢欠温,神疲乏力;脾阳不振,且久病人络,故舌紫黯、苔薄白腻,脉迟缓无力。诊为胃脘痛,证为脾胃虚弱,瘀阻湿滞。治疗原则:补脾益气,行滞化瘀,温中止痛。方用内托生肌散加味。处方:黄芪50g,甘草、乳香、没药、丹参、天花粉、佛手、广木香、桂枝、延胡索、乌贼骨、五灵脂各10g,党参、白芍、鸡血藤各30g,制附子、吴茱萸各6g10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10天后复诊,自觉效果尚可,脘腹疼痛等症状减轻,饮食增加,精神较佳。上述基本方随证加减服80余剂,告愈。后经胃镜复查示溃疡面消失。

体会

    内托生肌散有补脾益气、活血止痛、解毒生肌之功效。内托生肌散能改善组织的血液循环,消除炎症,促进溃疡愈合;又能改善胃肠消化功能,增进食欲,增强体质,临床上体质虚弱,又有慢性炎症的患者,屡用西药消炎无效,用中药单纯清热解毒或补气扶正,或活血化瘀效果也不理想。这种病人往往禀赋不足,或年老体衰,或继发于产后、术后、大病之后,或合并某些慢性疾病肝炎、结核、贫血、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病人,往往病情缠绵不愈,此类病人不但阳气虚弱,阴血亦不足,多有阴虚内热表现,且瘀久化热,亦可伤阴蕴毒。这些病人病名虽异,但病机是相同的,即虚中挟瘀,兼热。均可用内托生肌散加味治疗。方中生黄芪甘微温、重用补气扶正、托毒生肌,加强了机体的抵抗力和修复能力;丹参苦微寒,活血祛瘀,凉血消痈,生新止痛,有开通之力,补而不滞;佐以苦微酸甘寒凉润的天花粉与生芍药补而不热,且天花粉善行经络,解一切疮家热毒;乳香,没药化腐解毒,助黄芪以成生肌之功;甘草、白芍甘苦味同人参,能双补气血,则生肌之功愈速。

全方共收补气化瘀,生新止痛之效。此方继承了补气化瘀法又纠正了该法药性偏温与热症不宜的弊端,在临床应用中抓住病机对一些疾病特别是慢性病运用辩证,异病同治,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某,男,56岁,于201063日初诊。患者大便脓血粘液,伴右下腹疼痛,间断发作l0余年。20039月经某医院下消化道钡剂灌肠造影、结肠镜检、病理切片,确诊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多年来屡服中西药物不效,延余家父诊治。现症:腹泻13次,大便色暗褐夹有粘液,有时泻下之物如鱼脑肠样,污秽腥臭,伴有少许脓血,有里急后重感,右下腹呈阵发性疼痛,夜间加重,影响睡眠,痛处固定。查患者面色少华,心悸气短,每于劳累后加重,口干而渴,舌红晦暗有瘀斑、边有齿痕,舌苔黄厚略干,脉弦关尺小滑。大便镜检:脓球(+++),红血球(++)。此乃大肠湿热日久,热腐生疡,瘀血内阻,伤阴蕴毒,加之腹泻日久,脾气虚弱不能生肌长肉,致使肠粘膜溃腐久不平复。中医诊断:脏毒。治则:补气健脾,化瘀生新,解毒生肌。方药:内托生肌散加味。拟方:生黄芪25g,丹参25g,天花粉25g,白芍10g,生甘草10g,乳香6g,没药6g,生薏苡仁30g,蒲公英20g,丹皮10g,半夏10g。水煎服11剂。服本方10剂,症状好转,停药又发。按上方加减共服45剂,大便恢复正常,腹痛亦除,体力大增。于20108月行下消化道钡剂灌肠造影,充盈良好,而告治愈。随访2年未有复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