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惠州日报:以工业化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

 一杯红酒 2013-11-04
                                    惠州地处珠江三角洲边缘,位于珠江三角洲核心区与粤东、粤北山区的连接带上,在上世纪80年代,由于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制约,惠州虽紧邻深圳、东莞,却并没有饮到改革开放的“头啖汤”。1988年地改市时,全市GDP只有32.3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中它的农业13亿元,占41%;工业8.5亿元,占27%;是典型的“农业惠州”。在广东21个地级以上市中,它位列“后七”。

    而经过15年后,到2003年,惠州全市GDP达到590亿元。三次产业中,工业347.9亿元,占58.8%;而农业73亿元,仅占12.5%,惠州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工业惠州”,以TCL、德赛、华阳、LG、侨兴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全国全省知名企业,支撑着惠州经济。惠州,已跃居“前七”。据中科院《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03年全国200个主要城市中,惠州跻身最具竞争力的47个城市之列。而在惠州大亚湾,随着总投资43亿美元的全国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中海壳牌南海石化及总投资200亿元的1200万吨的南海炼油、总投资100亿元的天然气电厂和热电联产项目的建设和投产,可以预期,惠州经济将实现新的腾飞,跃上新的高度。

    惠州经济快速而持续发展的经验,带给我们以下几点启示。

    一、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提高在于工业化。区域经济的发展靠工业化,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提高也要靠工业化,要实现经济现代化,工业化是必经之路。在以农业为主体的地区,必须以工业化作为导向,加速工业化,进而以工业来反哺农业、改造农业,以搞工业的方法来搞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同时是城市化的基础,是城市化的产业支撑。城市是随着工业的发展而逐步扩展的,而城市作为人才、资本等生产要素的聚集地,又为工业提供便利的服务,进而推动工业化的发展。因此,在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中,工业化是核心,是推动力,因而也决定着区域经济的竞争力。惠州1988年工业总产值为17.8亿元,到2003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388亿元,惠州经济从农业经济为主体到以工业经济为主体的质的飞跃,也决定着惠州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大幅提高。

    二、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提高在于优化工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和高科技产业,是惠州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成功经验。在工业产业链条中,从一般加工业到机械制造业再到电子信息业和高科技产业,产业结构显现出由低向高发展的形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从低端向高端发展,不断提高高端产业的比重,有利于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提高。2003年,惠州高新技术产品产值472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5%。惠州从“工业惠州”向以电子信息业和高科技产业为主体的“数码惠州”的转变和提升,也提高了惠州经济的竞争力。

    三、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提高在于不断促进工业产业结构的升级,推动工业重型化。进入工业化中期,随着资本密集度、技术密集度和高加工度的提高,重型装备工业和石油化学工业成为产业升级的方向,发达国家出于竞争和比较优势的需要,逐步向不发达国家转移重化工业。抓住发达国家工业梯度转移的机遇,适时地承接转移,发展自己,提升我国产业结构的高度,增强我国产业的竞争力,主动适应工业重型化的历史发展要求,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惠州正是抓住了这一机遇,为惠州未来的持续发展和飞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提高在于政府的良好服务。惠州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半城山色半城湖”是惠州的写照,惠州的发展并不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而是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惠州几届市委、市政府通过改善投资的基础设施、提供优质的服务,制订科学的发展战略,积极招商引资,发展壮大了区域经济。可以说,这是惠州区域经济竞争力中最具竞争力的。

    我们期待着惠州更加辉煌的明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