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学生:专家支招化解室友间矛盾

 baileej 2013-11-04
《七成大学生承认室友间有过矛盾 生活习惯不同成主因》后续“中国应试教育的现状,造成了很多怪现象,心理辅导缺失。”昨天,网友“SWAT亮”@今日早报时如是说。
有网友认为,虽然大学生眼中的矛盾很多都是小问题。但如果不释放,长年的积累很有可能形成恶性循环。那么,室友间的矛盾,究竟如何处理才合适?就此,记者请教了相关方面的专家。
网友:寝室应设立最基本的室规
网友“亮仔77”说,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自我中心的意识可能较强。有些细节不注意,与室友的关系可能不经意间发生变化。
“很多真的只是小问题,比如生活习惯不同,有些人爱清洁,有些人邋遢些。可如果这些小问题都不主动沟通,当面交流,这就很容易把各种抱怨和牢骚积累起来。室友间的关系就会越来越微妙。” “亮仔77”说。
“其实,在一些大学寝室里,可以制订一些室规。比如几点钟必须睡觉,打扫卫生有什么具体要求等。”网友“兔妈妈乖乖”说,大家共同维护一个规则,很多问题也就可以避免。
当然,产生矛盾,也可自我内化调节。网友“iam我傻女吖”就属这一款。“感觉大三下才是我大学生活的开始,我的新室友是三种不同类型的人。我调整了自己的心情和心态,好开心!”
专家:大学里可以设立心理委员
大学生室友间存在矛盾,原因很简单:性格问题,影响同学间的关系。
“通常,这样的学生性格内向、寡言,特别在意周围同学的言行,尤其是对自己的评价。同学不经意的一句话,他会放在心里很久。”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徐方忠说。
尽管原因看似简单,但最终心理问题的形成,却是长年“放纵”的积累,没有提早疏导。负面情绪渐渐叠加,“甚至想报复同学,对大多数同学都感觉不好。身边,没有真正的好朋友。”
那么,如何在心理问题形成前释放情绪?
“现在人际关系的融洽度,比以前淡了很多。大家都很独立,各自关注自身的事。这就导致了很多问题发现不了。”徐方忠说。
因此,他建议,“学校的心理健康体系还需加强。但最重要的,还是在同学之间设立心理委员。”
比如,心理委员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活动,组织相关讲座。借助于此,心理知识得到普及,“每位学生可以对自我的状况进行识别,提前预判自身是否可能存在某方面的心理问题。”不仅如此,“还能对周围同学的言行进行判断。”
还比如,开展互助的社团组织,“对于个人而言,能获得心理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在适当的时候把负面意见表达出来
此外,徐方忠还建议,“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及辅导员,需定期进入专业机构,进行临床心理的学习。”因为,不少辅导员虽手持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证,但对于专业的问题,可能还是缺乏处理经验。
“有矛盾是好现象,没有矛盾,才可怕。”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心理学系老师林良华说,在矛盾的碰撞之中,学生之间可以增进相互了解。
但同时,矛盾需要处理。“尽管同学之间有矛盾,但仍能很好地相处。这就是人际交往的技巧。”林良华说,在浙工大,目前已开设人际关系心理学。
那么,矛盾如何处理?“不回避冲突,尽管对别人有负面的想法,也要表达处理。只是,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和环境,用适当的语言表达。”林良华认为,如果不表达,逐渐累积的负面情绪,“形成恶性循环,可能酿成不良后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