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证秘要——灵验奇穴

 悟道修行慧能 2013-11-05

谢氏止痛四穴:谢永刚是四川省名老中医,针灸副主任医师,谢老总结毕生宝贵经验,治疗痛症有一绝招,取手足远端四穴针治一切痛症,其效甚著,即三间、后溪、太白、束骨四穴,左痛取右,右痛取左,若遇剧烈疼痛、顽固疼痛及左右均痛,则左右共八穴皆取之。常用直刺,傍骨缘下方进针,针入1寸深,针刺手法用雀啄刺与上下提插相交替,留针半小时至一小时,每隔10分钟须提插雀啄2分钟,针刺时嘱其活动患处,每日针治一次。无论肩颈腰腿疼痛还是头胁胸腹疼痛,多能应手而效,疼痛越剧其效越显,此法命名为谢氏止痛四穴。         

亦有人依北京卢鼎厚教授斜刺法,即在痛处局部及邻近斜刺,改用斜刺法针刺谢氏止痛四穴,方法是向上方(即腕踝方向)斜刺30度左右,针入1.5寸,疼痛剧烈者可针2寸深,针刺手法仍用雀啄刺与上下提插相交替。止痛疗效更为快捷,针入痛止,若遇特别顽固之痛症,也可斜刺法与直刺法相结合,每穴两针,其痛必减。用此四穴,屡用屡效,经得起临床重复验证。

神门穴:位于腕横纹尺侧端凹陷处。安定心神的作用非常强,还能泻心火,睡前点按易入睡。

五指十九安穴注解:胃安穴――小指中纹中央。脾安穴――小指根纹中央。心安穴――无名指根纹中央。小肠安穴――无名指中纹中央。膀胱安穴――食指中纹中央。肾安穴――食指根纹中央。包络安穴――无名指上纹中央。三焦安穴――中指上纹中央。胆安穴――中指中纹中央。肝安穴――中指根纹中央。肺安穴――拇指根纹中央。大肠安穴――拇指上纹中央。任脉安穴――小指上纹中央。督脉安穴――食指上纹中央。土安穴――小指尖十宣穴。火安穴――无名指尖十宣穴。木安穴――中指尖十宣穴。水安穴――食指尖十宣穴。金安穴――拇指尖十宣穴。以上安穴位,都是在手脚指上的,因为手脚指节又是圆形,所以按摩关节,周围都可当穴,如果发现异常,就是病根,所以安穴也可称根穴。

降糖穴【定位】位于前臂掌侧,腕关节至肘关节的下三分之一处。【取穴原则】左右交替取穴。【功能】益气安神,健脾和胃,舒肝理气。降糖、降脂、降压,消炎镇痛,镇静,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免疫机能。【主治】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临床还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肋间神经痛,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胃炎,胃溃疡,胃癌,膈肌痉挛,神经衰弱,低血压,失眠等。      

其他【降糖穴】:胰俞。操作:斜刺1.5寸,泻法,留30分钟,配三阴交、脾俞、足三里、神门、肾俞。主治:糖尿病、血糖过高。 【降脂穴】:丰隆。操作:直刺2寸,提插泻法,留30分钟。主治:高脂血症,肥胖。

点穴治疗糖尿病的方法:点京门穴和地机穴是治疗糖尿病的最佳穴位。每天早晨起来点一次,晚上睡觉前点一次,效果很好。

京门穴位置:京门穴位置:(又名气俞):第十二肋游离间处。端坐或俯卧时,触摸背部两侧肋骨下方,必会发现靠近腰部处,有一短骨先端未与其它骨骼连接,京门即位于此第十二肋骨下侧。沿最下部肋骨找出其末端,约在身前腹侧,腰部的略上方,有一个骨凹处,便是京门穴的位置。 效用:调整肠胃功能,消化不良,恶心

地机穴位置:膝盖侧后方 膝盖后方横纹往下五指幅,靠脚内侧胫骨后 ,在小腿内侧膝盖皱折处向下9厘米,胫骨与腓骨中间,点穴时会觉得特别痛的地方即是地机穴。  效用:消化器官等内脏 精力衰退下腿水肿 胃酸过多。

点穴时,先用大拇指点京门穴,如果点时觉得腹部有一点不适或感觉很痛,那是不习惯,过一会儿就可恢复正常。京门穴左右腹侧各有一个,点穴时是左右分别进行。如果点穴时腹中发出较大声音,那表示压痛点已经产生效果了。时间以5分钟为准,左右合计10分钟,点此穴时以垂直的力量往下压。点完京门穴,隔5分钟再点地机穴,两个地机穴各点72次,点穴时力量可稍轻一点。

京门穴、地机穴是肾脏和胰脏经络重要穴道,如能给予两个穴道强烈的刺激点穴,对于胰岛素的分泌将有很好的促进效果,对于改善糖尿病,也有很好的效果。

【降压穴】定位:位于足弓,划一个十字,交点即为此穴。解剖: 布有趾长屈肌腱,足底内侧动静脉,足底内侧神经。原则: 交替取穴特点: 以针刺足底内侧神经之后出现的针感为宜。手法: 上下提插,对急性病人可以留针。针感: 局部酸麻胀功能: 调节神经,降低血压,兴奋镇静。主治: 高血压,临床还可用于治疗休克,昏迷,高热,精神分裂症,癫痫,癔症性瘫痪,神经性头痛,偏瘫。 

升阳穴【定位】位于头顶正中,双耳尖联机的中点再往上二公分,即百会穴前方二公分处。【功能】升阳固托,益气固本,助阳止泻,补肾健脾,调节脏腑功能,抗衰老,增加免疫机能。【主治】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临床还可用于治疗阳痿、早泄、遗精、遗尿、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肠炎、慢性肠炎、低血压、子宫颈发炎、阴道炎、过敏性气喘、慢性支气管炎、体质过敏、偏瘫等。【行针指要】临床主要以治疗内脏下垂、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对生殖、泌尿、运动、呼吸、神经、内分泌系统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一般均作为益气壮阳的首选穴位,亦适用于一切虚症,因此作为一切慢性疾病的辅助穴位。此外,在改善抑郁症等情感性疾病的疗效也颇令人满意,手术后伤口愈合不佳时亦可应用。总而言之,凡是虚症、精神或情感、心神有关的疾病皆可应用(或配用)本穴。其它如治疗泄泻(虚症、实症皆可),或体质虚弱与中年以上者的保健方面都可以应用。 本穴可以留针十二小时,最长四十八小时。结合“补虚穴”一起运用,保健、疗疾的效果更佳。

补虚穴【定位】本穴为三间穴(手阳明大肠经)与灵骨穴(人体奇穴)的对穴。【功能】调气通经,温阳补气。三间穴的取法:微握拳(拇指弯曲,抵住食指第一节后,握拳),则食指本节(第二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中就是本穴。【功能】清热、止痛、利咽。【主治】牙痛,三叉神经痛,手指肿痛,肩周炎,青光眼,急性结膜炎等。

灵骨穴取法:在手背拇指与食指的骨头交会处,即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的援合处。【功能】消炎止痛、补气通经。【主治】坐骨神经痛,腰痛,脚痛,肠痛,背痛,偏头痛,耳鸣,耳聋,头昏脑胀,脸部神经麻痹,半身不遂,妇女经脉不调,痛经,闭经等。【行针指要】三间穴、灵骨穴为对穴,有极强的调气、补气、温阳作用。尤其在针刺“升阳穴”后留针,再配合本穴,效果更佳。“头针”后再针本穴,则可通调脑部气血,强化头针功效。本穴以“灵骨穴”为主,须重刺、深刺,针深可以透过对侧。“三间穴”为辅,针剌五分至一寸。如果针刺身体健侧,在治疗脑血管意外的后遗症方面有特效,尤其配合“偏瘫穴”使用的效果更佳。此外,在治疗坐骨神经痛方面也有特效。若因应出现腿脚抬举困难、无力,腹胀,尿频,小便时疼痛,或食欲不振,脱肛,头晕,耳鸣,下阴胀痛,脊柱肩背腰膝疼痛等,都有很好的疗效。

肓募穴:此穴为“经外奇穴”。凡是病后极度虚弱,而采用各种药补、食补之后的效果均不明显,甚至出现腹中积块疼痛,萎黄病,或因邪气侵入脏腑深处,而药力不济、针灸不及者,选用此穴,并以灸法施治,即可收到奇效【取穴法】位于胸部。取乳头与脐的联机一半的长度,一端从乳头垂直向下量,另一端点即是肓募穴。

偏瘫穴:【定位】位于耳尖上方三公分处。【功能】益气壮骨,化痰袪风,醒脑开窍,调节内脏,调节神经,扩张血管,消炎止痛,降压降脂,解痉,调节人体的平衡功能。【主治】脑血管意外引起的昏迷,以及中风后遗症。【行针指要】应用时宜交叉取穴,但向太阳穴方向针刺,刺入约四公分。临床上还可用于治疗偏头痛、颜面神经麻痹,或面瘫后遗症、颜面肌肉痉挛、三叉神经痛等症。

中风老十针 :   王乐亭老中医是北京市中医医院针灸科已故老中医,其一生医术高超,活人无数。由于擅长使用金针,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金针”王乐亭。在此特向大家介绍他在脑血管疾病(中风)方面的一些成就。    

1.手足十二针:主要治疗半身不遂。  取穴(均取双侧穴位):曲池、内关、合谷、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  刺法:先健侧后患侧。  

2. 十二透:主治中风后遗症,功能未复,正气未虚者。  主要穴位: 肩髃透臂膈,曲池透少海,外关透内关,合谷透劳宫,环跳透风市,曲泉透膝阴关,阳陵透阴陵,足三里透承山,绝骨透三阴交,丘墟透照海,昆仑透太溪,太冲透涌泉。  

3. 督脉十三针:腰膝无力,难以站立的患者。如脑干和小脑梗塞。  取穴: 百会、风府、大椎、陶道、身柱、神道、呈阳、筋缩、背中、悬枢、命门、腰阳关、长隅。  

4. 老十针:主治中风卧床时间过长,食欲不振者。同样适用于胃脘痛。 取穴: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天枢(双侧)、内关(双侧)、足三里(双侧)。  

5.中风 语方:主治中风失语。  取穴:⑴廉泉、天言、通里、照海;⑵风府、哑门、风池、翳风。 

6.中风通便方:主治中风便秘。  取穴:⑴阳陵泉、足三里;(相当于大承气汤)⑵支沟、天枢、照海。(缓泻方,虚性便秘)

止痛 灵穴1(阴穴): 【定位】位于曲池前下约一寸,距手三里后下约二寸,三穴正好构成三角形。此处的表浅层为桡侧腕长伸肌,深层则属桡神经经肘部分分布区。穴位切面解剖分析:针经皮肤、皮下组织,穿过桡侧腕长伸肌、肱肌下端。浅层分布了头静脉属支和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桡返动、静脉和桡神经。进针一点五寸,以针后有酸胀感向手指端或肩峰放射为佳(即针灸到正确位置时,患者可以感觉到有点酸,而且患部胀胀的,这种酸胀感还会传达到手指末端,甚至传到肩膀的最高点)。补充: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肘横纹终点与肱骨外上髁联机中点。曲肘90度,先找到肘横纹终点,再找到肱骨外上髁,两者联机中点处,即为曲池穴。手三里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穴与曲池穴的联机上,从曲池穴向下量2寸处。

【功用】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清热镇痛。

【主治】主治身体内外的各种痛症。【临床应用】不论急、慢性疼痛,还是肢体痛,内脏痛,只要取穴准确,就能获得立竿见影之效。临床上可用以治疗多种痛症,如头痛、牙痛、三叉神经痛、肩周炎、颈肩综合症、胃痛、胆道蛔虫症、腹痛、坐骨神经痛、关节痛等二十多种。

【行针指要】此穴是治疗各种痛症的经验穴,如能加上“五雷催气”手法,疗效更加令人满意。临床证实具有疏通经格、调和气血、清热镇痛功能,能有效缓解早期或原发性疾病引起的疼痛。其它如改善头面疼痛、急性内脏疼痛方面,疗效显著而快速。而且经过观察后证实,在改善疼痛的远期疗效方面也十分令人满意。若能在直刺止痛灵穴时,配合数术针法及时间取穴,疗效更加显著。亦可从整体办证,再配合其它穴位治疗,不过要先刺主穴(止痛灵穴),再刺辅穴或对症穴。

止痛灵穴2(阳穴): 

【定位】手背第二、三掌骨间,就在掌指关节后一寸处。

【取穴方法】同侧取穴或双侧同取。

【主治】身体内外各种痛症。【刺法】直刺。【行针指要】临床应用此穴治疗内脏及身体外部的各类痛症,如颈肩、腰腿痛等;而且有时作为主穴,亦可作配穴使用均有佳效。

【操作】用一寸毫针,靠近第二掌骨缘,直刺进针五分左右,应用泻法,拇指向后、以极轻微的手法燃转片刻,即可改善全身各部的疼痛症状。可以同侧取穴或双侧同取。注意:取穴时,阳日取阳穴、阴日取阴穴的疗效更佳;也可以交替取穴。如为重病患者,则可双穴同取。

治疗消化不良及脾肿大奇穴:用放血针,针刺四缝穴可挤出少量的黄色粘液,一定要在上午9点左右太阳出来的时候才能针刺,因为9点以前是胃经,9点以后是脾经,这个时间是调理脾胃最好的时间,每天针刺一次,每次都要挤出一点粘液来,一直要治疗到能挤出一点血的时候为止,病人就可痊愈了,千万不能在阴天的时候针刺,一定要在有太阳的时候治疗。四缝穴是在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掌面第1、2节横纹中央点取之。小儿消化不良用此方法可不打针,不吃药。四缝穴对小儿疳积、百日咳、胃脘痛、腹痛、腹胀、咽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呃逆、中暑、发热、感冒哮喘、小儿惊风等症均有奇效。还有人发现可治疗失眠、神经衰弱、疖肿、痛风、月经不调等症。 

左手大鱼际:就是随身携带的救心丸。如果突然心悸、心绞痛、胸口憋闷,特别不舒服,请马上用大拇指的指尖掐揉大鱼际。用重力狠狠地掐九下,利用这样一个强力刺激来缓解心脏的压力。用这个方法急救,绝对胜似吃6颗救心丸。

转:曾庆洪针灸刺血特效术

1.急性腰扭伤:针刺人中向鼻根15度进针强刺激,同时嘱咐患者转动腰部。1次即愈!       

2.失语:刺双侧涌泉,亦可电针。一般1-2次即可痊愈。   

3.偏头痛:颔厌透悬颅、悬厘。针患侧或双侧,留针30分钟。一般1次愈。   

4.急性心肌梗死:直刺双侧内关,强刺激2分钟再留针15分钟。1次即显效或痊愈。   

5.落枕:后溪透劳宫。病程短者1次即愈。       

6.舌伸不缩症:针内关,直刺或齐刺。1次显效或痊愈。        

7.心悸:神门穴快速刺入0.3-0.5寸,得气后予中等强度刺激。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1次。日1次。3-5次即愈。配合针刺内关效果理佳。    

8.鼻炎:深透印堂向鼻根透刺0.5-1寸,一般1次显效,3-10次痊愈。有效率96%。     

9.急性扁桃体炎:刺血双侧少商,放血1ml左右。一般1-5次痊愈,有效率97%。亦可以用青霉素皮试液每穴刺入2mm左右以有酸胀感为度,然后各穴注入0.1ml,日2次。4-6次愈。有效率100%。         

10.自闭:舌针心穴、神根穴(舌底下系带根部凹陷中),日2次。6次为1疗程。3-20次愈。      

11.流泪不止症:针承泣(患侧)、肝俞、太冲,日1次1-3次显效。配合内服中药可较快痊愈。    

12.呃逆:艾灸中脘、胃俞,每穴7-49壮。一般1次愈。         

13.鸡眼:火针烧红快速刺入鸡眼根部等患者感到疼痛时将针拔出,针后局部涂碘酒,贴上胶布,1-4周鸡眼会自行脱落,有效率96%。     

14.闭经:针长强,进针1.5-2寸,留针30分钟。1-2次愈,若未愈为无效。     

15.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针刺隐白。1-2次愈!         

16.脱肛:百会进针2寸沿皮刺,留针30分钟,每5分钟行针1次。一般1次即痊愈。        

17.强直性脊椎炎:针刺人中、长强、涌泉,配合舌针肝穴、心穴。1次显效,1-5次痊愈。     

18.癫闲:舌针心穴、肝穴,日1次。轻者一般3-10次痊愈。重者加服中药。       

19.喉风闭塞:针刺双侧合谷透劳宫,一般1次即愈。或刺内关穴亦效,也可以配合三棱针刺血双侧少商效果更佳!          

20.胃痛:针刺血海,可以当即止痛。胃下垂痛者针刺升胃穴(脐侧2指寸的天枢穴上方2寸处即是)斜刺。          

21.螨虫特效方:刺血神阙穴周围加根治性拔罐,特效!

简单易行的中医养生锻炼方法:可以健神养脑,名叫“敲三关”。用十指尖有节奏地轻敲3个穴位,最初每次敲36下,然后加到99次。敲的时候一定要静心、闭眼,舌头抵上颌,心里只默念数字。第一关是敲头顶的百会穴,第二关是敲太阳穴,第三关是敲风池穴(脖后发际线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