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提问不当

 TG雷霆万顷 2013-11-05

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提问不当

雁江区清水乡教育管理组           

提问在教学中的应用有悠久的历史。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十分善问,《论语》就是孔子与学生展开提问的言辞记录。我国传统的学习理论中,有大量关于设问、置疑、解惑的精辟论述。古稀腊教育家苏格拉底主张通过对话引导学生发现真理;近代谈话法的风行更倚重于提问。

提问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手段,无论是学习新课还是复习旧课,提问多被教师广泛地采用。但是在日常教学中提问常有不当地的方,需要改进。现就此谈谈我个人的看法,仅供同仁们参考。

一、提问不当的主要表现

1、提问过简。提问过简就是指教师提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用不着进行较多的思维活动能答。例如,老师问:“无限不循环的小数叫做无理数,对不对?”学生一般多能回答:“对。”这种提问即是过于简单。其他类似的提问还有“是不是”、“好不好”、“行不行”等等。

2、提问过多。提问过多就是老师在一定时间里提问过于频繁或繁琐,提问未能分清轻重巨细,处处提问,甚至把提问当作过于理想的教学形式,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把整个教学过程当成了“满堂问”,使学生学习起来很被动、很盲目,缺乏自主性,影响到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

3、提问过大。提问过大就是老师提的问题过于空泛,不着边际,撒打网,学生回答较困难,不知如何是好。例如,老师问:“四边形有哪些内容?”此问较大,学生难以一下回答。

4、提问过紧。提问过紧就是在一定的时间里,老师提问过于紧迫、急促,所提的上一个问题未作出明确的结论,又接着提下一个问题,却无从回答,或回答不充分。

5、提问过难。提问过难就是指提问难度过大,涉及的知识面过宽,回答的要求也较高和较严。例如,老师问:“二次函数的图象为什么是抛物线?”此问难度较大,学生难以回答。

6、提问有误。即老师提问不准确,或不严谨,造成学生无法回答,即使回答也不是老师所期望的答案,就是人们常说的“答非所问”和“问非所答。”例如,老师问:“函数y=ax2bxc的顶点坐标是什么?”此问是老师问错了,因为未注明a0,正确的问法应该是“函数y=ax2bxca0)的顶点坐标是什么?”再如,有的老师让学生回答“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具体内容”,却问成:“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几种?”学生回答:“三种。”应该说学生的回答本身没有错,但未能达到老师的预期目标,这就是提问不严谨造成的。

二、提问不当的主要原因

1、未能抓住教材的“三点”。即教材的重点、难点、特点。重点、难点是教材的基干部分,是教学要完成的主要目标,特点是初中数学独有的特色和数学教育目标,这是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因此,任何教学形式或手段都只能是为了完成数学课的具体的教学内容服务的,提问手段的实施也必然如此。提问过简、过多等,主要原因就是对教材的“三点”不明造成的,实际上也就是对教材的把握不很熟悉造成的。

2、缺乏提问的技巧。即提问过紧、过多等现象,主要是缺乏提问的技巧,表现为:一是缺乏提问的层次,二是不能正确把握时间,三是缺乏提问的量的考虑,以为越多越好,也就忽略了质量要求和保证。

3、缺乏提问的全面安排。提问的准备,严格来说,是备课的一部分。因此,在备课中,应设法把要提的问题,根据教材的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及其不同层次较全面地设计出来,使提问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提问过简、提问过难、提问有误等往往是备课不充分的表现,从而表现了较强的随意性。由于准备不充分,上课时所提的问题,不是太简单,就是太复杂。

三、课堂提问不当的改进

课堂提问不当,既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容易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极有必要进行改进。

1、搞好总体设计,做好全面安排。备课认真,是教学常规要求之一。备课中,既要对讲、问、读、练、议、合作、交流等教学形式的统筹安排,又要突出重点、难点、特点。再设计提问的时候,根据教材的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知识水平,着重设计几个关键想的提问,并注意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的结合,把握好深难度,应多编拟能抓住教学内容的内在矛盾的思考题,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在提问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尽量少问非此即彼的问题。

2、提问的时机要得当。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可见,只有当学生具备了“愤悱”状态,即到了“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之时,才能对学生进行 “开其意”和“达其辞”的最佳火候。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时机,提出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的问题,并及时解惑。

3、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对于较难的提问应给学生分析答问的角度。提问中,既要不能先抽人后提问,又不能提问之后让学生立即回答,更不能老师立即帮答。提问后,应让学说想一想,对难度叫大的问题,老师还应适当启示其答问角度和要领,然后让学生回答,最后在适当的时候才由老师总结。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4、提问要面向全体。要能使全体学生准确清楚地领会问题。要注意组织大家仔细倾听问题,引导学生参与、确认和修正。对学生的回答,应及时给以恰当的评价,要多鼓励、多引导、多启发。

5、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到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学生回答提问时,除了及时纠正学生回答中的错误或不确切的地方外,还应注意培养学生归纳、小结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答案;采用试探的方法,帮助学生思考更深一步的答案,使之能举一反三。只有这样,经过不懈的努力,才能较扎实地打好学生的“双基”,进入下阶段的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