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依托传统资源开发旅游商品

 智慧旅游519 2013-11-05

    开发旅游商品,迫切需要拓宽思路,迫切需要依托现有的传统资源建设旅游商品大市场,以品质为前提的品牌化运作是关键

    □李远峰

    据报道,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官员日前说,韩国正在申请把泡菜文化列入世界“非遗”名录,如不出意外,韩国泡菜有望在今年年底举行的第八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进入“非遗”名录。

    两年前,一位从韩国旅游回来的朋友就曾送给笔者一袋韩国泡菜。可以想象,接下来,韩国泡菜将成为韩国入境旅游者热购的旅游商品之一。

    韩国这种对本国文化的保护和弘扬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比如,将韩国对传统小菜的这一成功包装与我们的旅游商品开发联系起来,它提醒我们:开发旅游商品,迫切需要拓宽思路,迫切需要依托现有的传统资源建设旅游商品大市场。而其中,以品质为前提的品牌化运作是关键,就像韩国泡菜,他们的运作绝不是一时之功。

    旅游商品一直是我国旅游业的软肋,尽管各地都做了许多努力,甚至还专门设立了旅游商品开发专项资金,但成效一直不理想。诚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的思路出了问题:旅游商品生产的主力不能寄希望于研发,而是要注重对传统产品的挖掘、升级和包装。

    在我国台湾,我们看到大陆游客成箱地购买凤梨酥;在德国,中国游客把一箱一箱的不锈钢锅邮寄回国;在比利时,中国游客大包小包地拎着手工制作的巧克利;在意大利的奢侈品商店,中国游客像从菜市场出来一样拎着一袋一袋的名牌服装。

    品牌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而反观我们热衷研发的所谓旅游商品,大都是工艺品一类。在创作上,缺少广泛的文化认同,这类旅游商品岂能有市场?

    增加旅游消费,不仅是中国旅游业尽快摆脱过分依赖门票实现增长的发展模式,也是中国通过刺激消费拓宽经济增长渠道的需要。市场是以人性为基础的,旅游市场更是以大众旅游者的生活需求为基础的。所以我们应调整思路,要把眼光放在人的生活需求上来开发我们的旅游商品。

    如果说,推出我们的奢侈品还不敢念想,但如韩国泡菜一类的小菜我们还是不缺的,如臭豆腐、萝卜干、酱腌菜、辣椒酱等在我国都十分普及、深受欢迎,有着旺盛的市场生命力。更何况,我们还有着不计其数的小吃、美食,为什么不能在这方面动动脑筋呢?

    当然,简单地把传统产品搬上货架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必须在标准化、品质化、品牌化等方面的背后运作上着眼长远的下工夫,并在生产过程中少些精明,多些憨厚;少些势利,多些坦诚,让商品里含有诚信的味道,这才是大智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