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陶渊明的诗而感悟中年人生

 天天要数米 2013-11-06

读陶渊明的诗而感悟中年人生

文:天天要数米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
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
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
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
前涂当几许,未知止泊处。
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

晋·陶渊明

    读五柳先生陶渊明的诗,凄凉悲怆中觉醒着世人的进步,南山东篱下飘荡着文人的风骨,桃花桑源里醉美着理想的光芒。他的千古一句“采菊东篱下”引无数“陶粉”竟折腰,其中的铁杆非民族英雄辛弃疾莫属,“须信采菊东篱,高情千载,只有陶彭泽”。当然,山水田园诗名人孟浩然也不相上下,“赏读《高士传》,最佳陶征君,目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这两位对五柳先生都是格外地赞赏有加。

    陶渊明和辛弃疾这两位大腕和俺们江西老表是“打断骨头还连着筋”,而后一位近邻孟浩然也著有被后人叹为“天籁”的精品《晚泊浔阳望庐山》:“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说实话,俺更欣赏这首《彭蠡湖中望庐山》:“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中流是匡阜,势压九江雄。黯黮凝黛色,峥嵘当曙空。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真是“挥毫落纸如云烟,江山胜处属庐山。”孟浩然把庐山给望得“化掉了”!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寻寻觅觅,从辛弃疾、孟浩然俺又暮然想起另一位孟姓有缘人,孟汉卿,元代杂剧作家,他也是俺们江西的近邻(提醒一下,是孟汉卿而非著有《窦娥冤》的关汉卿哦,元朝名叫“汉卿”的之所以多,想必和当时是外夷统治有关吧。)说缘分,不但是因为在他的折子中提到俺们的“南昌”两字,更主要的是今天文章的要点,他在《魔合罗》中写的楔子:“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

    人生在世不过三万天左右,前一万天,是“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后一万天,是“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而中间的一万天,想当然的是“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为啥呢?因为中间的一万天也就是中年,如日中天的中年。人到中年,犹如登顶,往后看,是少壮上山时的狂欢欣悦;往前看,是暮年下山时的步履维艰。

    “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这既有中年之后身体机能逐渐衰退之说,也含有人到中年之后,儿女成家,功成名就,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之意。如果当代还有人秉持着这个“意”,真是要落伍了。“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日月的光芒是有轮回的,可人的生命不会重来,虽然现在平均寿命越来越长,但如何活得有滋有味、有质有量就是当下中年人必须选择的课题,而选择的前提是要有良好的修为。

    人到中年,因为社会经验、工作经历、家庭生活、个人成就和身体状况的不同,会有各种心理状态和由此产生的各种生存状态,或者说由各种生存状态产生的心理状态。

    其一:人到中年万事“休”。处于这种状态的人们,因为家庭比较美满而少有忧虑,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往往坐享其成,缺乏再创的激情。他们大多沉浸于“人到中年万事悠”的休闲状态之中,把主要精力放在文化娱乐、游山玩水之上,久而久之,会在思想和行为上落伍于新的时代。

    其二:人到中年万事“忧”。处于这种状态的人们,由于基本生活都缺乏保障,时常入不敷出,甚至居无定所,因而不敢奢望什么“万事皆休”。他们完全陷于“人到中年万事忙”的尴尬境地,久而久之,把身体拖跨,造成恶性循环。这类人员,在当今的功利社会普遍存在,他们需要全社会给予关注和扶持。

    其三:人到中年万事“牛”。处于这种状态的人们,往往家庭幸福,事业有成。而他们深刻领会“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的道理,时时都在完善和充实自己,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他们经常保持“人到中年万事优”的理想境界,在工作学习、社会生活各方面都是旁人的楷模。

    “人在做,天在看,尽人事。”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有朋友。人到中年已是由养成到反哺尽人事的时候。古文《大学》中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为准则,对于普通中年人是有点深奥、有点过大,但这是为人处世必须遵循的,网络中许多修身养性的文章大都万变不离其宗。人到中年要做到:用宽容的心对待世界,对待生活;用快乐的心创造世界,改变生活;用感恩的心感受世界,感受生活。

    古训有云:“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古医张景岳有说:“人于中年左右,当为大修一番,则再振根基,尚余强半。”中医古籍《内经》中也有说:“人年四十则阴气自半”这些都是在说,人到中年,“革命的本钱”已渐渐薄弱,“如根基不牢,则地动山摇。”所以,中年人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这时都需要“大修”、需要调整。在重视养生保健中去追求身体健康,“再振根基”是为了将来的几十年能继续做到“厚积薄发”。养身先修心,心正身自强。中年人要始终养成正直、刚毅、柔顺的品质,要保持诚信笃静的根基。

    “气有浩然,学无止境。”读书和学习都是在和智慧聊天,借别人的经验,长自己的智慧,何乐而不为。中年人自制力强,更应该把读书学习变成一种习惯,你的有些好思想会来源于此,有些好见解也会来源于此。医能治病而学能治愚,“苔花比米小,也学牡丹开。”凡事从“小”学起,从“小”做起,读书学习会长久地保持一个人的个性魅力,中年人习惯读书学习,对俺们的下一代来说也是个“范儿”。

    记得有一句希腊的格言是这样说的:“生命是自然的赏赐,但幸福的生活,则是智慧的赏赐。”追寻成功的中年人,前进路上若能稍稍停留一下,静静地思索一下,你便会察觉到,幸福的生活都是由每一个个小小的成功串连而成的。

    “月过十五光明少”这是自然规律,人亦如此,都是会从人生的高峰慢慢走向低谷。要想日后还能“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就得趁如日中天之时,多借几回“东风”,人到中年莫言万事休,更别再万事忧,而要积极进取,力争时时万事优,万事牛。要知道,聪明的人,总在寻找好心情;成功的人,总在保持好心情;幸福的人,总在享受好心情。愿好心情带给你好身体,愿好心情能始终抒发你的万丈豪情。

    中年人,请你:勤奋、随缘、知足、感恩吧!

(文章有部分引用,望原作者谅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