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三语文期末考试卷

 一寸大海 2013-11-07

高三语文期末考试卷

  卷Ⅰ (选择题共60分)

  一、(33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后悔 反来复去 翻悔 翻云覆雨

  B、留传 流芳百世 融会 融会贯通

  C、秘诀 神密莫测 缈茫 虚无缥缈

  D、懈怠 严惩不怠 暴光 一暴十寒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无误的一句是:(

  A、因为有这种毛病的人常常强词夺理,把许多说不通的道理,硬要说通,随意穿凿,牵强附会。

  B、古来何等大名鼎鼎的人物,凡是做学问不踏实,而有穿凿附会毛病的,几乎没有不闹笑话的。

  C、我们现在提倡读书要用批判的眼光,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个主张古代的读书人都没有胆量提出。

  D、无论做什么样的领导工作或科学研究工作,要有专门的学问,又要有广博的知识,前者应以后者为基础。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西部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________先跟上,没有这些______的设施,就很难吸引国内外商家去投资建厂。

  ②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水土流失的_____,使洪灾水患发生_______

  A、必须 必需 加遽 加剧   B、必需 必须 加剧 加遽

  C、必需 必须 加遽 加剧   D、必须 必需 加剧 加遽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我希望读者从这的讨论中,可以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

  B、本届美国总统选举,竟然,诉诸公堂,闹得沸沸扬扬。

  C、他没有一些年轻艺术家那么和看上去莫测高深,可是一打开画作,瞬息间就把我整个身子和全部心灵占有了。

  D、粗制滥制的一些警匪片,总是想通过“情节”的来吸引观众。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人生的道理上,每个人都要经历许许多多的风风雨雨,不必抱怨风雨,更不能惧怕风雨。

  B、她虽然敢于表现自己,只是她的知识缺乏,难免不贻笑大方。

  C、为迎接21世纪国际竞争挑战,促进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重大战略部署,科技部与外经贸部共同制定和组织实施了“科技兴贸行动计划”。

  D、未来的大学应该是启迪多向思维,鼓励创新精神,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思想、新观念的发源地!

  6、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同时必须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使人们切实了解,离开团结稳定,________

  A、经济无法富强,个人生活难以改善,国家也不能富强。

  B、国家不能富强,经济无法发展,个人生活也难以改善。

  C、国家不能富强,个人生活难以改善,经济也无法发展。

  D、经济无法发展,国家不能富强,个人生活也难以改善。

  7、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荆轲刺秦王》、《屈原列传》、《张衡传》是三篇优秀的史传散文。作者分别是刘向、司马迁和范晔。

  B、《[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是元散曲中的套数,也称套曲,“哨遍”是曲牌的第一首。“般涉调”则是宫调名。

  C、“赋”是介于诗与散文之间的一种体裁。运用铺陈夸张的手法写人叙事,结尾往往以议论寄托讽喻之意。《阿房宫赋》就是以亡秦的史实,讽喻当今皇帝。

  D、《梦游天姥吟留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的“吟”、“歌”、“行”都是歌行体的诗歌,它归属于古体诗,有别于近体诗。

  8、对三首唐诗(《梦游天姥吟留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三首唐诗的题材不一,写法不一,体现的艺术风格也不一,但都十分强烈地反映了诗人的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尖锐冲突,其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便化为传诵千古的诗篇。

  B、《梦》是一首以游仙诗的形式表现鄙视权贵、追求自由生活的浪漫主义诗作。诗中所描绘的充满幻想、五彩缤纷的神仙世界,体现了诗人心中的向往和追求,也是对丑恶现实的鞭挞,体现了浪漫主义的特色。

  C、《茅》是诗人饱含着真情实感的痛苦体验之作,诗人由自身的遭遇推想到天下的寒士,强烈地表现了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全诗从始到终都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强烈色彩。

  D、《琵》属长篇叙事诗,但又充满了浓郁的抒情气氛,巧妙地借琵琶女之口道出了诗人自己的苦闷抑郁。运用正面描写、侧面烘托,运用比喻,通感等手段非常成功地摹写出了音乐的动听、奇妙。

  9、对四首宋词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奴娇·赤壁怀古》,全词选景择事,遣词造句,固然豪迈,但结尾“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之叹却又全然没了豪放的气氛,透出消极悲观的色彩。

  B、“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一语双关,既写了“舞榭歌台”被风雨吹打得残破,又指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被历史的风雨所淘汰。一个“总:”字揭示了历史规律,透露着历史岁月的沧桑感。

  C、《雨霖铃》中的“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一句衬托出旅人前程茫茫,有情人相见之无期,景中含有一种无边无际的离愁别情在内。

  D、《扬州慢》下阕前五句一再写“俊赏”、“词工”的杜牧“须惊”、“难赋”这是用侧面表现的方法写出了扬州的残败;后五句写眼前实景:桥在、月在,但世事已非,人迹稀少,月光凄冷,伤今怀古之情达到高潮。

 

  阅读苏轼《梅花二首》,完成10-11题。

(一)

春来幽谷水潺潺,

灼烁梅花草棘间。

一夜东风吹石裂,

半随飞雪度关山。

(二)

何人把酒慰深幽,

开自无聊落更悲。

幸有清溪三百曲,

不辞相送到黄州。

  10、以下对第一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以动衬静,写梅花生长的幽静环境,表现野梅远离尘世的喧嚣,冰心玉骨不染尘。

  B、第二句的“灼”、“烁”是燃烧、光亮的意思,形象地表现梅花缀在枝头,开放得热烈、夺目。

  C、第二句写“草”、写“棘”,是以背景相衬,更显得梅花容丽品高,超群脱俗。

  D、第三、四句,写“东风”吹送,伴随着飞雪,梅花怒放,遍及关山处处。

  11、以下对第二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与陆游的“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的意境相似,怨也相似。

  B、“开自无聊落更愁”,是写诗人自己得意之时也觉无聊没有意思,而今失意之下,更感到忧愁、伤怀。

  C、第三句的“幸”,是诗人饱尝人生得失、进退苦辛的领悟,是自嘲,也是自慰。

  D、第四句的“不辞相送”表明诗人宁可魂落清溪,也不愿落入污浊的心志。

  二、(27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15题。(9分)

  文赢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夫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请”和“则”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两个“请”字不同,两个“则”字也不同

  B、两个“请”字相同,两个“则”字也相同

  C、两个“请”字都是“请求对方做某事”

  D、第一个“则”表假设,可译为“就”;第二个“则”表顺承,可译为“已经是”

  13、对“君何辱讨焉”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您为什么劳驾去讨伐他们呢?

  B、您何必受辱去讨伐他们呢?

  C、您何必屈尊去惩罚他们呢?

  D、您为什么屈尊去惩罚他们呢?

  14、对孟明说的“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这句话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谦卑中藏杀机,意思是说,三年后一定来报仇。

  B、委婉中露锋芒,意思是说多蒙晋君释放我们,不过三年后我们还会再来较量

  C、幽默中寓严肃,意思是说我们的国君决不会杀我们,以后我们一定再来算账

  D、感谢中有敌意,意思是说,感谢晋君释放我们,但日后我们绝对饶不了他。

  15、对语段的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文赢站在娘家秦国的立场上,用花言巧语说动晋襄公释秦三帅,放虎归山,而昏庸的晋襄公没有看出真相,上了她的当。

  B、原轸刚强忠直,目光敏锐,深知放虎归山的危害,因此得知释秦三帅之后,他感慨晋国“亡无日矣”。

  C、“不顾而唾”这一细节,表现了原轸的义愤填膺和自恃击秦有功而不顾君臣之礼,使人物性格更加充实丰满。

  D、本段文字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在原轸与文赢的对比中,一忠一奸昭然若揭;阳处父的赠马诱敌,更衬托出孟明的精明老练。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21题。(18分)

  白居易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

  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疏入不报。上又欲加河东王锷平章事,居易谏曰:“宰相是陛下辅臣,非贤良不可当此位。锷诛剥民财,以市恩泽,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乃止。

  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居易面论,辞情切至。既而,又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上多听纳。唯谏承璀事切,上颇不说,谓李绛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绛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陛下欲开谏诤之路,不宜阻居易言。”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

  1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著作郎吴人顾况 投:迎合

  B时之病 箴:劝戒

  C、非拔擢 次:依顺序排列

  D、居易与河南元稹相 善:友好

  17、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白居易幼聪慧 绝人:超过一般人

  B、吾谓遂绝 斯文:文人或儒者

  C、而往往流闻 禁中:宫中

  D、翰林学士李绛,崔群面论稹无罪 上前:走上前去

  18、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的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3分)

  ①况能文,性浮薄 ③居易自逢好文之主

  ②箴时之病,补政之缺,士君子多之 ④欲生平所贮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19、后进文章无可意者(3分)

  A、后来推荐的文章,没有出乎他的意料的

  B、后来推荐的文章,总没有合他心意的

  C、后辈的文章,总没有合他心意的

  D、后辈的文章,没有出乎他的意料的

  20、①谏官上章者十七八 ②由是多见听纳(3分)

  A、①谏官上奏章的有十七八位 ②因此皇上采纳了白居易的很多意见

  B、①谏官上奏章的有十七八位 ②因此白居易的意见大多被采纳

  C、①谏宫上上奏章的十有七八 ②因此皇上采纳了白居易的很多意见

  D、①谏宫中上奏章的十有七八 ②因此白居易的意见大多被采纳

  21、下列叙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白居易想用有生以来学得的知识报答皇上越级提拔的恩泽

  B、对元稹的被贬,白居易曾多次上疏,恳切地劝谏皇上,他的奏疏虽然送入宫中,但却无人向皇上报告。

  C、皇上起先对白居易的劝谏承璀一事很不高兴,认为这是白居易对他的无礼之举,但后来又改变了对白居易的看法。

  D、李绛认为,白居易不论大事小事都敢冒死劝谏,这正是他报答皇上破格提拔的表现,而决不是轻易进谏。

  

  II90分)

  三、(20分)

  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

  读《伊索寓言》

  钱钟书

  比我们年轻的人,大概可以分作两种。第一种是和我们年龄相差得极多的小辈,我们能够容忍这种人,并且会喜欢而给以保护;我们可以对他们卖老,我们的年长只增添了我们的尊严。还有一种是比我们年轻得不多的后生,这种人只会惹我们的厌恨以至于嫉忌,他们已失掉尊敬长者的观念;而我们的年龄又不够引起他们对老弱者的怜悯;我们非但不能卖老,还要赶着他们学少,我们的年长反使我们吃亏。这两种态度是到处看得见的。譬如一个近三十的女人,对于十八九岁的女孩子的相貌,还肯说好,对于二十四的少女们,就批判得不留情面了,所以小孩子总能讨大人的喜欢,而大孩子跟小孩子之间就免不了时常冲突。一切人事上的关系,只要涉到年辈资格先后的,全证明了这个分析的正确。

  从整个历史来看,古代相当于人类的小孩子时期先前是幼稚的,经过几千百年的长进,慢慢地到了现代。时代愈古,愈在前,它的历史愈短;时代愈在后,它积的阅历愈深,年龄愈多。所以我们反是我们祖父的老辈。上古三代反不如现代的悠久古老。这样,我们的信而好古的态度,便发生了新意义。我们思慕古代不一定是尊敬祖先,也许只是喜欢小孩子,并非为敬老,也许是卖老。没有老头子肯承认自己是衰朽顽固的,所以我们也相信现代一切,在价值上、品格上都比古代进步。

  这些感想是偶尔翻看《伊索寓言》引起的。是的,《伊索寓言》大可看得。它至少给与我们三重安慰。第一,这是一本古代的书,读了可以增进我们对于现代文明的骄傲。第二,它是一本小孩子读物,看了愈觉得我们是成人了;已超出那些幼稚的见解。第三呢,这部书差不多都是讲禽兽的,从禽兽变到人,你看这中间需要多少进化历程!我们看到这许多蝙蝠、狐狸等的举动言论,大有发迹后访穷朋友、衣锦还乡的感觉。但是穷朋友要我们帮助,小孩子该我们教导,所以我们看了《伊索寓言》,也觉得有好多浅薄的见解,非加以纠正不可。

  例如蝙蝠的故事:蝙蝠碰见鸟就充作鸟,碰见兽就充作兽。人比蝙蝠就聪明多了。他会把蝙蝠的方法反过来施用:在鸟类里偏要充兽,表示脚踏实地;在兽类里偏要充鸟,表示高超出世。向武人卖弄风雅,向文人装作英雄;在上流社会里他是又穷又硬的平民,到了平民中间,他又是屈尊下顾的文化分子:这当然不是蝙蝠,这只是——人。

  蚂蚁的促织的故事:一到冬天,蚂蚁出晒米粒;促织饿得半死,向蚂蚁借粮,蚂蚁说:“在夏天唱歌作乐的是你,到现在挨饿,活该!”这故事应该还有下文。据柏拉图《对话篇·菲得洛斯》说,促织进化,变成诗人。照此推论,坐看着诗人穷饿、不肯借钱的人,前身无疑是蚂蚁了。促织饿死了,本身就做蚂蚁的粮食;同样,生前养不活自己的大作家,到了死后偏有一大批人靠他生活,譬如,写回忆怀念文字的亲戚和朋友,写研究论文的批评家和学者。

  狗和它自己影子的故事:狗衔肉过桥,看见水里的影子,以为是另一只狗也衔着肉,因而放弃了嘴里的肉。跟影子打架,要抢影子衔的肉,结果把嘴里的肉都丢了。这篇寓言的本意是戒贪得,但是我们现在可以应用到旁的方面。据说每个人需要一面镜子,可以常常自照,知道自己是个什么东西。不过,能自知的人根本不用照镜子;不自知的东西,照了镜子也没有用——譬如这只衔肉的狗,照镜以后,反害得他大叫大闹,空把自己的影子,当作攻击狂吠的对象。可见有些东西最好不要对镜自照。

  乌鸦的故事:上帝要拣最美丽的鸟做禽类的王,乌鸦把孔雀的长毛披在身上,插在尾巴上,到上帝前面去应选,果然为上帝挑中;其他鸟类大怒,把它插上的毛羽都扯下来,依然现出乌鸦的本相。这就是说,披着长头发的,未必就真是艺术家;反过来说,秃顶无发的人当然未必是学者或思想家,寸草也不生的头脑,他想还会产生什么旁的东西?这个寓言也不就此结束,这只乌鸦借来的毛羽全给人家拔去,现了原形,老羞成怒,提议索性大家把自己天生的毛羽也拔个干净,到那时候,大家光着身子,看真正的孔雀、天鹅等跟乌鸦有何分别。这个遮羞的方法至少人类是常用的。

  狐狸和葡萄的故事:狐狸看见藤上一颗颗已熟的葡萄,用尽方法,弄不到嘴只好放弃,安慰自己说:“这葡萄也许还是酸的。不吃也罢!”他就是吃到了,还要说:“这葡萄果然是酸的。”假如他是一只不易满足的狐狸,这句话他对自己说,因为现实终“不够理想”。假如他是一只很感满意的狐狸,这句话他对旁人说,因为诉苦经可以免得旁人来分甜头。

  这几个例子可以证明《伊索寓言》是不宜做现代儿童读物的。卢梭在《爱弥儿》卷二里反对小孩子读寓言,认为有坏心术,举狐狸骗乌鸦嘴里的肉一则为例,说小孩子看了;不会同情被骗的乌鸦,反会羡慕善骗的狐狸。要是真这样,不就证明小孩子的居心本来欠好吗?小孩子该不该读寓言,全看我们成年人在造成什么一个世界、什么一个社会,给小孩子长大了来过活。卢梭认为寓言会把纯朴的小孩教得复杂了,失去了天真,所以要不得。我认为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像在禽兽中间一样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缘故是,卢梭是原始主义者,主张复古,而我是相信进步的人——虽然并不像寓言里所说的苍蝇,坐在车轮的轴心上,嗡嗡地叫道;“车子的前进,都是我的力量。”

  22、第一段末“全证明了这个分析的正确”一句中的“这个分析”指的是什么?(不超过30个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文章一、二两段在内容上的联系和衔接是怎样的?试作简要阐述。(不超过30个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读第四段,回答:(2分)

  ①“蝙蝠的故事”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20字以内)

  ②作者读后的感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20字以内)

  25、阅读有关段落,回答问题:(6分)

  ①(“狗”的故事)“可见有些东西最好不要对镜自照。”一语,揭示了当时社会上某种人怎样的劣根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乌鸦的故事”)“这个遮羞的方法至少人类是常用的。”一语中的“这个遮羞的方法”就人类社会而言,指的是什么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狐狸和葡萄的故事”)“诉苦经可以免得旁人来分甜头”,这证明了一些人什么样的心理?

  26、阅读最后一段,回答:(6分)

  ①卢梭反对小孩子读寓言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的观点又是怎样的呢?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为什么“我”与卢梭的观点不一致?_____________

 

  四、(10分)

  27、用原文语句填空或回答问题。

  ①表现诗人杜甫在屋破雨漏之时,由己及人,表达自己深切愿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表现舍己为人高尚情操的诗句是:__________

  ②根据提供的诗句,填出上句或下句。

  ________________,说尽心中无限事。

  间关莺语花底骨,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

  ③描写赤壁胜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时多少豪杰。

  ④词人辛弃疾表现当年寄奴英雄气概的词句是:想当年,_________________。表现自己壮心未已的词句是:凭谁问:___________________

  五、(60分)

  28、作文

  有这么一句颇令人玩味的歌词:“彩色电视将世界变得越来越花哨,能辨别黑白的人越来越少。”柏扬更有一篇文章就叫《我不看电视》。看来电视的利与弊、得与失,每一个人自己都有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

  请你以“电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叙事,也可以议论,字数不少于800字。

福州三中2000-2001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三语文期末考答卷

  一 、(33分,每小题3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B

C

D

A

B

D

A

C

A

D

B

  二、(27) (12-14小题各2,15-21小题3)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A

C

A

C

A

D

B

C

D

B

  三、(20分)

  22、(3分)一切人事上的关系,只要涉及到年辈资格先后的,总免不了时常冲突。(不超过30字)

  23、(3分)由年龄上的老少差异,过渡到历史上的古老和现代的差异的论述,从而自然地引出自己的观点见解。(不超过30字)

  24、(2分)

  ①凭借聪明可以化险为夷,保存自己(不超过20字)

  ②联想到有些文化分子处处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狡猾(不超过20字)

  25、(6分)

  ①缺乏自知之明的人,往往不能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

  ②一旦伪装被剥去,就不惜以损害别人来求得保护自己

  ③占尽便宜好处却又总要装作吃亏的自私自利的心理

  26、(6分)

  ①寓言会把纯朴的小孩教得复杂,失去了天真

  ②寓言把纯朴的孩子教得简单,幼稚了,长大后难免在复杂的社会上处处碰壁上当

  ③卢梭是原始主义者,主张复古;我是相信进步的人

  四、(10分)

  27、(10分)

  ①(2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②(4分)低眉信手续续弹幽咽泉流冰下难

  别有幽愁暗恨生唯见江心秋月白

  ③(2分)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④(2分)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五、作文:(60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