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美丽的江西婺源古镇

 昵称14529733 2013-11-07

  江西婺源,未曾去时就已十分熟悉了。1999年,婺源尚藏在深闺少人知悉,福州驴友celli就写了篇详尽游记《婺源大法》贴在了新浪旅游论坛上,这是网络上关于婺源的最早一篇攻略,也是最经典的攻略之一,被转载引用了无数次。也是从这篇指南开始,许多旅行者注意到了这个地处皖、浙、赣交界的偏僻山区。


中国最圆的村庄鈥斺旀脑淳站

中国最圆的村庄鈥斺旀脑淳站


  每年春天,只要油菜花一开放,网上前往婺源的征伴贴和婺源游记就层出不穷。每拨归来的驴友都不惜笔墨抒发对那里的喜爱之情,结果一传十、十传百,到如今“婺源”这个地方已经被念叨的耳朵出了茧子,颇有些审疲劳,每年春天很自然的都会把它排上日程,但又总是我的第二选择。直到去年在色影无忌论坛看了一组照片,有些心动,今年终于扶了正。其实即使没去过,对那里的景致也是耳熟能详了。去婺源,似乎是为了完成一个早已许下的承诺,对我来说已没有什么惊喜可言。不过,虽然在旅行圈里它炙手可热,可对于大众来说,婺源依然是个相对陌生的地方,许多人连它的名字都无法正确读出。

  “郁郁层峦夹岸青,春溪流水去无声;烟波一棹知何处,鶗鸠两山相对鸣。”这是朱熹赞美婺源的诗句。婺源是朱熹的故乡,那句著名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就是朱熹在婺源与门人游城郊有感而发的。当然,作为一个唐开元年间就建县、历来享有“书乡”之称的婺源,名人出了不少,自古就是徽州文化重镇(婺源,在今天是江西的一个县,而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以前,它隶属徽州1200年,它的村落建筑和地域特色都烙有深刻的徽州印记,成为徽派文化的代表之一)。随便扎进哪个村子,“尚书第”,“百柱宗祠”等古迹随处可见。厚重的历史和浓浓的书卷气从婺源的地名就可略见一斑,从景德镇进入婺源,第一个村镇叫做“赋春”,据说还有“诗春”和“词坑”村;而走入虹关村(古代婺源的北大门,徽饶古道第一关),桂花巷、书院巷、汇川巷、玉映堂巷,风华路、添灯路、梯云路这些雅致的名字迎面而来;其他村镇如清华、紫阳、庆源、江岭、岭脚、思溪、上晓起、下晓起……仅仅从字面上看就像是一幅山水画了。

  有首诗这样描绘婺源——“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田野、茶园、溪瀑、竹林,山环水绕、草肥花香,更加上无数粉墙黛瓦、飞檐戗角的古桥、古宅散布乡野,婺源最为人称道的是它的自然与人文风光的和谐统一。想像一下吧,在青山绿水间,错落有致的排列着顶着黑色飞檐的白色房子该是多么醒目,而在古老斑驳的房舍周围又布满了明艳的油菜花,色彩、风格对比强烈又格外清新,看上去真是赏心悦目。难得的是不仅一二个村子如此,而是一系列村落风格都保持一致。同样是徽派建筑,也许单个村庄来看婺源不如皖南的西递、宏村,但胜在更有整体感。

  从我个人的旅行经历来说,古村镇看的多了、小桥流水看得多了,要说婉约精致和文化底蕴,我嫌婺源比不上江南的古镇;要说油菜花,无论从规模还是美观上说,婺源都无法和云南罗平媲美;清华彩虹桥与浙南泰顺廊桥相较明显简陋,而且后两者根本就不用什么门票。但别看婺源在单项上输给了它们,综合起来看,婺源的特色就出来了。它既有人文历史,又有特色建筑;既有小桥流水,又有漫山遍野的油菜花,不论喜欢人文风光还是自然风光的旅行者,去了婺源都能满意,难怪那么多人称赞它为最美的乡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