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街道雨水收集案例介绍

 回家的花径小道 2013-11-07

Portland的绿色街道(Green Street)项目非常出名,在城市的许多角落都可以看到类似的将雨水收集池与道路绿化带结合的做法。设计的原理十分简单,地表径流在街道坡度造成的重力作用下向低处流,进入收集池后流经第一个由水生植物和碎石边界构成的储水池,碎石过滤掉大型的污染物,植物净化另一部分污染物(具体净化原理再说吧),多余的雨水在进入下一个储水池,最后,超出收集池容量的雨水会被排出,通过排水篦子,进入下水管道。美国在雨水收集、可持续这方面所作的努力已经远超我们的想象。相信以后会有不需要最后排入城市排水系统的方法。其实现在有一种方法,就是在建造城市的时候让排水系统雨污分流,让排雨系统通向江河湖海,让排污系统通向净化装置。张唐景观之张东认为水系污染分为两种,中国目前水系的污染主要还是Point Pollution,即污水废水未经治理排放造成的污染,远没到需要关注Non-point Pollution,即雨水造成水质污染的地步。盲目地跟着美国目前的潮流,无视别人早已经不存在污水污染的状况,对中国不会是什么好事。其实,中美之间国情差异是非常大的,如同人口、土地、资源、环境之类的差异不能用相差不大来形容的。但对于景观设计师而言,过分注重差异忽视景观的共性也是要不得的。因景而异、因地而设,全在设计者自己有没有一双存在慧眼去挖掘了!

图片

图片
雨水收集池无水时的状态
图片

图片
有水时的状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