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港湾|“新北京 新京味”征文选登|沈俊峰|秋深银杏黄

 剑钧文学图书馆 2021-09-15

秋深

银杏黄

       秋天,北京的银杏成为一景,完全可以与香山红叶媲美。欣赏香山红叶,要爬香山,欣赏银杏黄叶,却只需漫步街头。十一月的北京,大街小巷,银杏黄叶几乎随处可见。曾有人这样描述银杏:秋风一起,那大街小巷里的银杏树,就像灯一样,刷的一下,被点亮了……

        多美呵!

       香山我去过一趟。不知是路径有异,还是时候不到,抑或时节已过,我并没有看到那种令人激动人心的漫山遍野的红叶。极目尽处,只有三三两两铁红、酒红之类的叶片摇曳在秋风中,与憧憬中的美景相差甚远。说句实话,根本无法与我的故乡大别山相比。大别山任何一座不高的山,在秋冬之季都会呈现出一派大气豪迈的秋色。以黄、红、赭为主色调,辅之以绿,漫山遍野,那种大自然的造化比任何一位山水画大师笔下的色彩都要动人心魄。那颜色的厚重、大胆、热烈和奔放,真有“色不惊人”死不休的意味!

       但是,京城深秋的银杏树倒是别有一番情致。作家老舍说:“秋天一定要住在北平,北平的秋天没有一样不令你满意的。”不得而知,老舍时代的京城,是否有现今满城的银杏?如果有,我想他大概还会在这一句话后面再加一句:“尤其是银杏。”

       银杏又名白果、公孙树,是世界上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因此被人形容为“金色活花石”、“植物界大熊猫”。每年,天气渐凉之际,秋风将银杏树大部分叶子染成了黄色,那些不情愿褪去绿色的银杏,便被镶了一道金边。银杏叶慢慢由绿渐黄,直至完全变黄,鹅黄、金黄、焦黄……那种黄,像是被水洗过似的,纯粹、通透、凝练,没有一丝杂质,就像能映出人的影像来。在杨树、槐树、柳树等等尚且绿意浓浓的时候,银杏树展现出了另一番风采,实在是让人刮目相看。

       穿梭大街小巷,流连银杏黄叶,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奇妙感受呢?就像在建国门外就能看到西山的那种纯净的蓝天下,不冷不热的气温,不坐车,没有人打扰,只有一个人漫步,穿梭在大街小巷,寻找万绿丛中银杏黄,欣赏、抚摸、把玩,静听心跳,无言神交,让情感像溪流汇入大海……即使暮色笼罩,风寒地凉,双腿如铅,也不舍离去。树以静以不言而寿,尽得天地风云之气,它就是伟大、高贵和智慧……

       至今觉得最让人震撼的,莫过于京城西北六环边闻名遐迩的大觉寺内那四棵非常有特色的银杏树了。无量寿佛殿前的左侧,千年“银杏树王”高达30多米,远远超过大殿的顶部。这棵雄树直径达8米,要好几个人手拉手才能围拢。乾隆皇帝当年曾为这棵树赋诗一首:“古柯不计数人围,叶茂孙枝缘荫肥。世外沧桑阅如幻,开山大定记依稀。”在无量寿佛殿前右侧的另一棵银杏,则显得纤细许多。这棵雌树与对面的“银杏树王”同龄,只是主干已经死亡,但是从主干根部顽强生长出的支干却茂盛异常,仍然延续着其勃勃生机。

       大觉寺内北跨院还有一棵树形奇特的古银杏,此树高约20多米,有着500年的历史,其主树干的周围有九棵粗细不等的小银杏树,就像九个孩子围绕在母亲的身边,人称“九子抱母”。另一棵令人称绝的古银杏,此树雌雄共生一体,只有到金秋时节,巨大的树冠上一半结出圆润丰硕的果实时,人们才能分清哪一棵是雌树,哪一棵是雄树。这棵树像一对情意绵绵的情侣,人称“龙凤树”。

       面对这样的古树,眼前分明就是一部活着的历史!

       不仅我等凡夫俗子对银杏喜爱有加,历史上许多伟人、名人也对银杏情有独钟。郭沫若曾将银杏树誉为“东方的圣者”、“中国人文的有生命的纪念塔”,并这样礼赞银杏:“梧桐虽有你的端直而没有你的坚牢;白杨虽有你的葱茏而没有你的庄重。”如今,郭沫若故居外层院里,生长得最茂盛的就是十余棵银杏树,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妈妈树”。这棵银杏树是当年郭沫若的夫人回南方养病时,郭沫若和孩子们在西山大觉寺移来的。为了让孩子们祝愿妈妈早日康复,郭沫若给这棵银杏树起名“妈妈树”,默默祝福与自己共患难的妻子能像顽强的银杏一样,战胜病魔,早日回到孩子们的身边。这棵银杏树被郭沫若一家人当成家庭的一员,至今仍在院中茁壮挺拔地生长着。

       我以为,北京深秋的银杏,极像蔡琴的歌声,瞬间打动人心。如果没有一定的人生积淀,或者没有一定的内涵,是不会喜欢蔡琴的歌声的。蔡琴一张嘴,声音中便透着苍凉,像笔直的白杨树的枝干直指蓝天,呈现出不屈和高昂的意绪,有着穿透人心的力量,又像丘比特神箭,嗖——,击中,立马便被征服。心灵的征服只是一瞬间的事,看不见摸不着,但并不虚幻。

       没有想到,春夏并没有多少特别之处的银杏,在秋深之际,却尽显峥嵘,很有些大器晚成、西霞满天的风姿和气派。这其实很像人生,年轻时各人的差别并不大,但随着岁月的递进,差别凸显,富庶贫穷,庸俗高贵,天上地下,境遇迥异,不一而足。这其中是否蕴藏着许多人生的道理?

       如今,这遍及京城大街小巷的银杏,有了规模,有了气势,更有了力量,让人铭记,让人心醉。

沈俊峰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学创作二级,鲁迅文学院第29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作品曾获全国报纸副刊作品编辑一等奖、冰心散文奖、中国报人散文奖。作品散见于多家报刊。多篇作品入选《中国年度散文》《爱国奋斗精神读本》《民生散文选》《语文主题学习》等几十种选本或中小学生读物、中高考试题。出版有散文集《在城里放羊》《在时光中流浪》等数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