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中国海盗的心愿之三

 小母羊ufo 2013-11-08

  

中国有这样一块地方——“大福建”,或者说中国海洋文明的“新月地带”

 

我在看一张倭寇侵扰范围的分布图。

倭寇攻城略地、烧杀抢掠最严重的地方就是从杭州湾到珠江口这一弧形地带,即浙江南部、福建、广东东部这一带,有名有姓的20个倭寇首领也多是这些地方的人。为什么?

今天这些地方是中国的侨乡,是中国人出走海外最多的地方,这里也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生活最富裕的地方。

这些地方能够组成一个区域吗?这个区域有怎样的共性呢?我对着地图反复思考。

我发现如果从上海到广州画一道线,这道线将把我认为具有独特品质的这些地方画出来,还要加上台湾,这样就把沿着海岸的那些岛屿也包括进来了。这个地区好像一弯新月,因此我把它称为中国的“新月地带”。这个地带生活的人,他们的文化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答案是:海洋性。这是中国最具海洋文明的地带。

本来我想把这个区域称为“大福建”,因为这个区域以福建为核心,台湾岛过去的行政区划也属于福建省。但是考虑到广州这个中国海洋文明极为发达的地方,我们还是给这个地方一个中性的称呼——中国的新月地带。

其实省这样的行政区划是统治者人为设定的。统治者出于控制和稳定的目的,往往有意打乱具有自然和文化统一性的地方。中国古代统治者划分行政区划的原则是“山川形便、犬牙交错”。就是既考虑自然和文化的统一,又为了避免割据和独立,要打乱和拆分具有这样统一性的地方,像浙江南部——宁波、温州这一带,还有广东潮汕地区,就自然和文化而言,划入福建省可能更为合适。

那么为什么这个“新月地带”是中国版图中最具海洋性的地方?为什么是浙江、福建、广东这几个地方率先走进海洋,做起海洋贸易来呢?

我们应该从自然中找原因。

最容易发现的是水的秘密。如果你找到一张中国的水系流域分布图,你就会发现这个地区的河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自成体系,独流入海。这里的河流没有或基本没有汇入长江、黄河、珠江这几大水系的。这其中福建最为典型,福建的河流——闽江、晋江、九龙溪等都是独流入海。这里的河流虽然短,但是水量大,闽江虽然流域面积只有黄河的112,但多年平均流量比黄河还多。可见这个区域的河流具有“短而壮”的特点。

河流的流向指示着精神和文明的走向。也许正是这独流入海、自成体系的河流让这个区域的人得以锤炼出一种区别于中原农耕文明的海洋精神。

不能指望那些流淌几千公里,流域面积百万平方公里的大河形成一种面向大海的海洋文明,这样的大河只能形成自成体系的内向型的“大河文明”,也就是农耕文明。只有从那些海边的山上流淌下来的亚大河(仅次大河)能够形成面向大海的文明。

我们不能指望黄河、长江的河口地区能诞生海洋文明。一方面这些河流太大,河口地区,河流恣肆汪洋,迁移游荡,在古时人类还无法控制,河口地区往往是水灾频发之地。而当人类能控制这些地方时,这些大河所携泥沙沉积而成的三角洲——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又成了农耕的乐土,成为了农业文明最为发达的地方。

那些短而壮的河流则是发育海洋文明的最好的地方。宁波的甬江、台州的椒江、温州的瓯江、福州的闽江、泉州的晋江、漳州的九龙江、潮州和汕头的韩江……就是这样短而壮独流入海的河流。

世界上海洋文明昌盛的地方,除了濒海,还是一些短而壮独流入海的河流所催生的地方,比如地中海的希腊、法国、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等。这些国家都没有大河。

欧洲是因为阿尔卑斯山造就了一些呈放射状入海的河流。我们所说的这个“大福建”或者是中国的“新月地带”之所以有这些独流入海的河流,也是因为有大山存在。这个山就是武夷山,我说的这个武夷山是大武夷山。今天游人络绎不绝的武夷山只是大武夷山的一小部分。

中国的南方多丘陵,长江以南、南岭以北是江南丘陵,但这些丘陵都太小了;南岭和广东、广西的丘陵高了许多,但高度还是不够。否则秦始皇也不可能把湘江和珠江打通,用灵渠沟通起来,因此从这个意义看珠江和长江是相通的。但是南方的丘陵到了浙江和福建这一带就变了,变成了大山——武夷山,这道东北—西南走向的大山,是一个大的山系。北边是仙霞岭,南面是莲花山,最高的山峰有2000多米,1000多米的山峰就更多了。一道大山还不算,还有一道大山——戴云山,这些山不仅高,而且一面山高崖陡,一面形如台阶层层降低,高的地方是面向中原的,对中原文化构成阻隔;低的地方朝向大海,这些大山就像一把拥抱海洋的圈椅。与这把圈椅隔海相对的还有一把圈椅——台湾。台湾之神奇,在于这把圈椅是西高东低,与武夷山相反,它背对大海,面向大陆。因此我说台湾天然是中国的一部分,我把台湾及周边的岛屿归为“大福建”的范围。从山的角度,武夷山形成一道屏障,有利于这个地区产生有别于中原的文明。

除了山和水有特点,更有特点的是这个区域的海岸。中国的海岸线漫长,从辽东的鸭绿江口到广西北仑河口,长达数万多公里。但并不是所有的海岸都适合建港口,泊船帆的。一般而言,在山地丘陵地区的海岸,曲曲折折,港湾和岛屿众多,那些港湾水深,沙少,避风,最适合建港;而平原地区的海岸,则平浅沙多,岸线平直,港口容易淤积。

在长江口以北,黄河和黄河的古河道及长江三角洲形成了最大的平直型海岸,这里的海岸很难建港,因此这里海洋文明难以成长。

民间有一种说法:“浙江岛,广东湾,福建在中间。”说的就是浙江海岸以岛多为特征,有1800多个;广东海湾多,湾湾相邻不断,有20多个;福建是岛多湾也多,大的湾有15个,大的列岛有5群,群岛有4群。

放眼整个新月地带,这里的海岸是山地丘陵间的海岸,它们曲曲折折,或者山向海中凸出,或者海向山凹进,这里多海湾、半岛、海岛,因此也被称为山地港湾型海岸。有人形容这种海岸:“深港是河,远海有陆。”东南沿海既有深入内陆的港湾,如浙江的象山港像一条宽广的水道,深入内陆70多公里;也有平行与海岸的港湾,有平行海岸35公里。这样海岸和内陆的交通便捷,港湾与港湾之间也容易沟通;海岸线上还有一群群岛屿。这样港口由于深入内陆,能减轻风浪的袭击;海上还有可作为远航基地的岛屿。可以说这是世界上最好的海岸。

再说洋流和季风。

18世纪汽轮出现在大洋之前,海洋中航行的是帆船,帆船是靠风吹着走的,还有大海中的洋流,也能把船送向远方。因此那时,哪里的海岸有季风、季风吹送的方向,还有哪里有洋流、洋流的方向,都决定了哪里能出海贸易,哪里能成为货物集散地,哪里能成为大港,或者能航行到哪里。

神奇的是,中国的大福建地区,有着送中国人去远航的难得的季风和洋流。了解和认识大海中的季风和洋流,利用季风和洋流去进行远洋贸易,一直被阿拉伯人和西方人视为商业秘密。其实中国人早就掌握了这个秘密。送中国人去远航的季风和洋流是何等地神奇,它们竟然是能把中国人送出去,又能把中国人拉回来。因为这季风每年调转一次方向。

每年10月,长江口以南开始吹东北季风,洋流也随之而行,这时是中国人从东南沿海出发的季节,满载着丝绸、瓷器、茶叶等货物的航船张满风帆出发了,从中国的南海经马六甲海峡到印度洋。这一路都是中国人进行贸易的地方和国家;等到来年的夏天,季风和洋流倒转方向,变成西南风,洋流也随之而变。这倒转的季风正好吹送中国人返航。对商人而言,世界上还有比这更美的事情吗?这季风、洋流,中国人即使不想去贸易,它都会把中国人吹去、漂去。总之,大福建这块地方的人,天然就应该去航海,去大洋中闯天地。过去我不相信美洲的印第安人是中国商代的殷人,中国人早就到达过美洲,我也不信太平洋中的那些岛国上的人是中国福建这一带的南岛语族,后来通过研究季风和洋流,我相信了这些说法,因为不是这些人主动想去那里,很可能是被动的,是被季风和洋流吹去的。某一次船失去控制,他们就会漂流到那些地方。

总之,无论从山、水、海岸、季风、洋流各方面看,中国的大福建地区都具备了最好的催生海洋文明的自然条件。

 

一个中国海盗的心愿 <wbr>之三

武夷山如同一道屏障,在古时一定程度上阻隔了中原与东南沿海的交流。福建沿海等地的人们背后是无际的大山,面前却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海的彼端有着令人向往的未知世界和无限的商机。摄影/曲利明

 

一个中国海盗的心愿 <wbr>之三

福建省福州-霞浦海岸及滩涂卫星遥感图

    福建拥有中国最曲折、最漫长的大陆海岸线,滩涂十分广阔。福州至霞浦这一段的卫星遥感图集中展现了福建海岸线的曲折、滩涂的广阔以及海湾、海岛的星罗棋布。由于海岸岩多、沙少、水深、避风,福建沿海十分适合建设深水港。这一切都仿佛是造物主为中国海洋文明萌芽提供的温床。制图/ 虢建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