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美女地图系列07:朔州女人,豪放、质朴、心眼儿好

 茶香飘万里 2013-11-08
山西美女地图系列之七

朔州女人,豪放、质朴、心眼儿好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方的女人都有其特有的美。尽管难比大同女人的时尚之美,也不及临汾女人的伶俐之俊,但朔州的女人,拥有的是一种别样的情怀,外在质朴,内里豪情,俨然一副女中丈夫的气派。

    豪放之美

    朔州地处内长城之外,外长城之内。历史上一直是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汉民族割据战争的地方。这里自古就是苦寒之地,每年三晋大地的第一场雪,惟一能和朔州争抢的只有五台山各个峰顶。且不说冬天里的“朔风习习”,即使在夏天,这里的很多地方晚上都得盖厚棉被。甚至,连蚊子都很少出现在这些地方。

    这里的人们,随便拎出一个,往上追溯10辈子,个个儿都是混血儿,要么四分之一,要么八分之一,至少也是十六分之一的血统,不只属于汉民族。匈奴、鲜卑、突厥、沙陀……一个个强悍的少数民族都曾在这里驰骋沙场,繁衍生息……

    所以,即使没有登过朔州的地界儿,也可以想象土生土长的朔州人,骨子里是一种怎样的性格——豪放、粗犷、憨直、热情,甚至有些忠厚的傻里傻气。当这种性格体现在女性身上,便演化成:少了精明,但没了斤斤计较;少了扭捏,但没了娇里娇气;少了婉约,但没了小里小气。

    朔州有句老话,叫“开开门吃,关住门拉”。讥讽的是那种独门独户,不与人交往的小气人家。朔州女人操持家,不管日子过得是否富足,都不会把“点来小去”的东西放在眼里。与亲戚朋友交往,也是出手大方。自己再没有,不会亏了别人。

    质朴之美

    豪情之外,朔州女人的质朴也让人钦佩。她们不会涂脂抹粉,不会修身美容,认为将钱花在这些地方不正点。她们宁愿把家人的胃口打点得舒舒服服。所以,在她们人生的重要舞台——灶台上,她们继承了游牧民族的家风,在这个追求精细化饮食的时代,依然保持了“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这种大快朵颐的独特方式。

    游牧民族的饮食习惯与南方的小碗小碟不一样,无论从器具还是材料,都是粗放型的。每年春节,这里家家户户都要煮头蹄——牛头、羊头、猪头,牛蹄、羊蹄、猪蹄。这个时候,朔州女人就要备一口大锅,一把砍刀,一颗猪头,一劈两半;一条牛小腿,一砍两截。烧好水,焖煮一整天,捞在一个大盆里,一家几口人,围着大盆大锅,拿着大碗,就着烧酒,一人手里举着一大块骨头,肥油从指尖流出,骨髓吸得嗞嗞响。这时,是朔州女人最幸福最满足的时候。

    朔州寒冷,羊肉又大补。所以,朔州养羊的人多,朔州女人煮羊肉,烩羊杂的本领也高。能不能烩一锅好羊杂,是衡量一个朔州女人是否能干的重要标准。遇上家里有办红白喜事的,烩羊杂的高手特别吃香。红油辣椒锅里一泼,筋道的粉条锅里一煮,上面再披上一层香喷喷的羊杂割,让人垂涎三尺。再配上炸得香软可口的油糕,全齐了!

    善良之美

    在朔州做女人是幸福的。这里的家庭秉承着“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女人不用出去打拼。但这种幸福建立在一定压力的基础上。男人常年在外拼搏,女人在家里就扮演着顶梁柱、一把手的角色,里里外外都得漂漂亮亮地拿下。

    但是,“入得厨房”容易,“出得厅堂”就难了。豪情质朴的朔州女人不懂工于心计,她们的“外交杀手锏”简单而直接,就是善良,也惟有善良。用小品里的话说,就是“用我的真心换取你的笑容”。

    在家里,她们用勤劳换取家人的信任。日常生活中,照顾公婆的饮食起居,料理孩子的穿衣吃饭,全身心地为家庭付出。在外面,乐善好施,尽一切力量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难怪有一位太原朋友曾与我感慨:“家有朔州女人为妻,人生之幸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