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各国国歌背后有故事

 青梅煮茶 2013-11-08

    每项世界性赛事召开之际,都会有国歌奏响的环节。这些代表荣誉和爱国主义象征的国歌背后,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法国国歌作者曾穷困潦倒

    凭借激昂的旋律、鼓舞人心的歌词,法国的《马赛曲》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有 知名度的一首国歌。这首歌诞生于1792年法国大革命期间,年轻上尉鲁热·德·利尔在满腔的爱国热情中,只用几个小时便完成了词曲的创作。随后,这首曲子迅速传遍了各国,从希腊、苏联再到中国,革命者们都靠这首曲子激励过自己。

    遗憾的是,在后来的44年生涯中,鲁热再也没有写过这样出色的作品。他有一段时期过得极为穷困潦倒,甚至为混口饭吃,写了不少低俗歌曲。

    众多国家国歌用同一首旋律

    英国国歌《天佑女王》诞生于1745年,作者至今不详。它原本是歌颂英国国王的,当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和 1952年伊丽莎白二世登基后,歌词里的 king(国王)便被Queen(女王)取代了。由于英国广大的殖民范围,以及这首曲子浓郁的民族主义色彩,它曾先后被填上不同的词,当成许多国家的国歌。

    在 1788 年到1974年间,澳大利亚一直用的国歌都是《天佑女王》;1931年,在美国采用《星条旗之歌》之前,由塞缪尔·史密斯根据它的旋律填词的《我的祖国,为了你》曾是美国国歌;如今,它和《天佑新西兰》同为新西兰国歌;沙俄在1815年至 1833年的国歌用的是同样的旋律;瑞士也曾将它改成国歌《祖国请你召唤》,直到1981年换成列昂哈尔德·维德美尔写的 《瑞 士诗篇》;而在今天,列支敦士登的国歌仍然是一模一样的旋律,只是歌词改成了 《在 年轻的莱茵河上》,以至于它跟英国队比赛时,大家都搞不清奏 的是哪边的国歌。

    大多数国歌作者稿酬少得可怜

    写出一首能被无数人传唱多年的歌曲,拿的版税应该不少吧?事实上,大部分作者的酬劳都是少得可怜的。

    拿乌干达 国歌的作曲者乔治·卡库玛为例,这位音乐教师的作品是在1962年乌干达独立时,全国征曲比赛中脱颖而出的。但乌干达政府只付给他2000乌干达先令 (按如今的汇率不到2美元),还把版权占为己有,双方还打起了官司,但卡库玛没过多久就去世了。

    许多国歌作者都是“大牌”

    排列出所有国歌的作曲家,你会发现平民草根,也会发现大名鼎鼎的音乐家。比如德国国歌 《德意志之歌》,作曲家是“交响乐之父”弗朗茨·约瑟夫·海顿,旋律节选自他的《皇帝四重奏》第二乐章。有趣的是,这首曲子本来是海顿受英国《天佑女王》的启发,想写给奥地利的国歌,没想到却在1922年被德国拿去做了国歌,配上自由诗人奥古斯特·霍夫曼的词。

    但奥地利不甘示弱,在1947年启用了一位同样等级的音乐大师作品——莫扎特写的康塔塔舞曲《让我们携起手来》,配上著名女诗人普列拉多维茨的词,便有了今天的奥地利国歌《山的土地,河的土地》。(胡雯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