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洗脸用什么

 青梅煮茶 2013-11-08

    洗脸看似小事,在生活中却举足轻重,按《礼记》的要求,君子每5天应洗一次澡,每3天应洗一次头发。可古人没有现代的洗涤用品,他们靠什么去污呢?

    最早的洗涤用品是米汤,但不是大米,而是洗头发用大黄米(黍子)熬的汤(因为黏度高),洗澡用小米熬的汤。古人还将小米汤发酵成酸汁饮用,认为可以美容。

    洗脸液的升级,可能与佛教传入有关,毕豆(即豌豆)等进入中国,将其磨成细粉,辅以香料、中药,做成澡豆,使用时放入水中溶化,就水洗涤,这在魏晋贵族圈风靡一时。豌豆粉不仅能去污,且有一定的消毒作用,但价格高昂,只有贵族用得起。

    普通人大多用皂荚。皂,黑的意思,指原树非常黑,其果实去污力很强。南宋时,北方移民大量涌入南方,见浙江皂角树果实尤其肥大,称为“肥皂”。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肥皂”指的是另一种树,其果实叫“肥珠子”,也能去污。两种说法谁对谁错,已无从判断,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认为肥皂就是皂角树。

    肥皂普及后,豆面儿反而成了低端产品。一方面,人们改称其为“散”,突出药用效果,争取了一部分市场。如果说古人洗脸用什么,香面儿、皂角各占半壁江山。(北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