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笏——古代官员的“手提电脑”

 青梅煮茶 2013-11-08

    笏,就是古代官员的“手提电脑”,又叫笏板、手板、玉板或朝板,一般是由玉、象牙或者竹木制作而成的。《说文解字》曰:“笏,礼玉藻。笏天子以球王;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士竹、本象可也。”

    古代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也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遗忘。《礼记》:“凡有指画于君前,用笏;受命于君前,则书于笏。”《礼记》中还规定了笏的尺寸大小,“长二尺六寸,中宽三寸”。

    笏,作为古代的“手提电脑”,从周代开始使用,一直到明末清初才停止。停止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宋以前都是“坐而论道”,君臣之间可以当面讨论问题,大臣宰相面见君王时,君王一般都比较客气,不但“命坐”、“赐坐”、“请坐”,有时还“赐茶”。坐在那里玩起“手提电脑”来,与现在没有什么两样,真是得心应手。这在影视剧《三国演义》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到了宋太祖赵匡胤的时候,为了提高君王的威望,将“坐而论道”的“制度”废除了,取而代之的是“立而上言”,还好,笏这个“手提电脑”还有用,站着“上网”也没有关系,只是委屈了文武大臣的那双腿。到了清朝,君臣之间的礼节更为繁琐,不但不让“坐而论道”,连“立而上言”也不允许了,臣见君时只能“跪而奏事”了。这一跪不当紧,“手提电脑”没有用了,想一想,满朝文武趴在地上双手再握只笏,那将成何体统,与乌龟王八没有什么两样了。所以清朝皇帝从一开始就取消了带“ 手提电脑”上朝的制度,让皇权在“手提电脑”取消后越来越集中。

    笏,这个“手提电脑”在古代也是一种地位和权力的象征。例如唐武德四年以后,五品以上官员执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员执竹木笏。《旧唐书·崔神庆传》:“开元中,神庆子琳等皆至大官,群从数十人,……每岁时家宴,组佩辉映,以一榻置笏,重叠于其上。”以炫耀自己的高贵和出身的不凡。还有《红楼梦》中的《好了歌》:“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从这些我们可以知道,古代的“手提电脑”可不是一件普通的玩意儿,他们用“笏满床”表示子孙多显官,一点也不足为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