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氏八卦掌(续一)

 隐士的书屋 2013-11-08

马形站桩筑基功
  
  杨氏八卦掌是摹拟马、鹰、蛇、虎、兔、龙、猴、鹞八种动物形态与技能为特征,象其形取其意,以八卦之卦象乾、坎、艮、震、巽、离、坤、兑为易理。每一形学说的练法,符合每一种动物的形象特征和特有技能,使之形象服务于拳法,拳法结合象形,运动纵横交错,四正四隅分明,动静结合。在演练过程中,每一形可单独练习,诸形熟练后,将它们串联起来进一步演练,即所谓“八形六十四式”。其组织安排是把八形动作分成八组,每形为一组,其练习顺序依次为桩法、腰肩法、掌法、腿法、步法、身法、手法和过手,合称“杨氏八卦掌64式”。
  杨氏八卦掌64式,本着“内修与外练兼顾,健身与技击并重”的科学原理,从延年益寿至竞技搏杀,无不体现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之特色。它分为柔练和刚练两种形式,柔练行如流水,温文而雅,静如处女,健身益寿;刚练行如蛟龙,劲力顺达,动如波涛,御敌自卫。
  
  第一式马形掌
  马性勇而耐劳。马形取烈马疾蹄之功,稳健之能,冲锋陷阵之勇而为拳。马形在杨氏八卦掌中,主要练习马的稳健站桩之能。拳谱云:“桩功是个宝,得它才能好”。站桩是杨氏八卦掌入门功法,是开启杨氏武艺奥秘之门的钥匙。它的主要目的是筑基功力,达到人体内在与外在完整统一。
杨氏八卦掌(续一)----杨维
  起始动作:
  两腿并立,两脚尖稍内收,两脚间距约10厘米,身体自然正直,两肩下沉并稍旋内,两臂下垂,两手指尖向下,两掌心附于两大腿外侧,目视前方(图1)。
  站桩要领:
  1头颈正直,头顶微上提,面部和颈部肌肉放松,口唇自然闭合,两眼视力内收,鼻肌和两耳肌力求放松,舌抵上腭,两肩略伸稍旋内,前胸微后移,背部圆撑,膈肌下降,腰正直,腹肌放松。
  2两前臂旋外,将掌心翻向前,屈肘并将两前臂内收至两掌掌心向上,指尖相接。接着,两掌向上至胸前分向两侧平划圆,最后至胸前,由此,两掌再向上经口鼻向前上方至前下方划半圆,最后落于口前,掌心先向口鼻再向前方,指尖向上,高与眉齐,两掌拇指间约20厘米,两肘保持屈曲约45度。
  3左脚向左开步,两脚间距略宽于肩,两腿屈膝下蹲120度,两膝内扣,不超过脚尖,身体重心落于两腿间。
  以上动作同时匀称进行(图2)。
  要点说明:
  站桩时,要使全身动作同时进行。周身肌肉首先要舒展。脊柱首先要伸张。背的舒展要分担腿的支撑用力。
  攻防含义:
  双掌向上外格,前推为攻。一般攻击对方华盖穴,应用要活(图3、4)。
  
  第二式推托掌
  接上式,上体和身体两侧同时进行的动作如下:
  右手推托:
  1上体微左转,头微左转;
  2右手掌型不变,向正前下方推进,目随右掌的推进注视中指端的前方,右腿随转体和推掌微屈膝,膝微向内移位,右脚保持马形掌的脚步不动,此后,继右掌的推进略向前上方托力(图5)。
  3左掌随上体的转动,右掌推进和右腿微屈膝,下落靠近右肘里侧,掌心稍向右,并在右掌托力时略下按用力。
  左手推托:
  1上体微右转;
  2左掌向前上方推进,并在推进后复向前上方托力,左腿随转体和推掌微屈膝,膝微内移,左脚步不动,目视左掌中指端的前方;
  3右掌在左掌托力时微下按,掌与左肘齐平(图6)。

杨氏八卦掌(续一)----杨维
  要点说明:
  推托都要求发出掌力,不过,所发的掌力不是一掌一臂的局部用力,而是上体和四肢全部动作一致协调下的运用掌力。这种发力方法,是通过桩法练习取得整体性的功力基础上进行的。
  攻防含义:
  回手有外格,出手为攻。一般攻对方华盖穴,应用要活,掌可上下变化方向,达到声东击西(图7、8)
  第三式带捋掌
  接上式,上体和身体左右两侧同时进行的动作如下:
  右手带捋:
  1上体左转45度,头随之转动;
  2原“左手推托”的右掌变爪于胸前,爪由下落的胸前位置向后划弧带捋,右胯微曲,右膝微曲内移,目视右爪移动的前方;
  3左手原掌型不变,随上体的转动和右爪的带捋,以掌缘附着于右爪虎口处(图9)。
  左手带捋:
  1上体右转45度,头随之转动;
  2右爪伸指成掌由原带捋位置向左向后划一掌大小的半圆,最后将掌缘附着于左爪虎口处;
  3左掌变爪由右掌上向前向左向后划弧带捋,左胯微曲,左膝微曲内移,目视左爪移动范围的前方(图10)。

杨氏八卦掌(续一)----杨维
  以上左右手的带捋动作反复进行,以周身协调得力为止。
  要点说明:
  带捋用力除周身各处的动作协调一致外,得力处还须借上体的转运。
  攻防含义:

    借对方打来的拳掌之力,顺势左右带捋对手(图11、12)。
  杨氏八卦掌(续一)----杨维
  第四式搬扣掌
  接上式,上体和身体左右两侧同时进行的动作如下:
  右手搬扣:
  1上体左转近60度并向左微倾斜;
  2右手变爪经胸前上方向右后划半圆弧扒力,手法上称作“搬扣”,目视右爪起止的方向;
  3左爪不变,随上体的转动和右爪的划弧扒力向右划弧靠近右肘里侧的下方,左膝微曲内移(图13)。
  左手搬扣:
  1上体左转近90度并向右倾斜;
  2右爪随上体的移动向左向下经左手直划弧接近左肘里侧下方,右膝微曲内移;
  3左爪由右手上面向前向上向左向后划弧扒力,目视左爪起止的方向(图14)

杨氏八卦掌(续一)----杨维
  要点说明:
  搬扣用力仍是以周身各处的动作配合爪力进行。
  攻防含义:
  上手抓提,下手向侧推托肘关节,使形成反关节,称托搬;上手抓提,下手向下扣按肩关节,使形成反关节,称扣搬(图15、16)。

  第五式劈进掌
  接上式,上体和身体左右两侧同时进行的动作如下:
  右手劈进:
  第一细节:
  1上体微右转,目视左斜前方;
  2右手由爪变掌,右臂上举,前臂旋外,右掌指尖向上,虎口向后,腕略提;
  3左手由爪变掌,左臂胸前平曲,左掌心向右接近右腋的前下方,左膝微曲内移(图17)。
  第二细节:
  1上体微左转并向前倾斜;
  2右臂伸肩伸肘以掌向前下方劈落,右膝微曲内移,目视右掌劈落的部位;
  3左掌由原腋前位随上体转动移位于胸前平曲位,掌心与指尖的朝向不变。
  左手劈进:
  与右手劈进的两个细节方法相同,只是左右相反(图18)。
  要点说明:
  劈进的劲力是周身各处的动作配合手与臂集中在小指掌缘处的力量。
  攻防含义:
  下手为格或捋,上手下劈对手腰侧或胸部(图19、20)。
  杨氏八卦掌(续一)----杨维
  第六式双叠掌
  接上式,上体和身体左右两侧同时进行的动作如下:
  右手叠掌:
  1上体左转约90度;
  2右手原掌型不变,前臂旋外,上臂下落,右掌落于胸前下方,掌心向上,掌根突起,指尖向前下方,右肘微伸,右掌根向正前方挺进,右膝微曲内移;
  3左手原掌型不变,肘半平曲并先微旋外而后旋内,左掌于肘旋外时掌心翻向上,而后于肘旋内时复翻向前,当左掌移至胸前时,掌心向前,指尖向上,掌根与右掌根相对,间距一掌左右,目视两掌中间的前方(图21)。
  左手叠掌:
  1上体右转约90度;
  2右肘半平曲,前臂旋内,掌向右上方划弧至胸前,掌心向前,指尖向上,右掌根与左掌根相对,间距约10厘米左右;
  3左前臂旋外,掌进至胸前下方,掌心向上,掌根突起与右掌相对,指尖向前下方,左肘微伸,左掌掌根向正前方挺进,左膝微曲内移,目视两掌中间的前方(图22)。
  要点说明:
  1左右手叠掌,都要经过一个两掌指尖的弧形旋转和两掌根相对,而后挺进掌根的发力过程,因此称为“阴阳叠掌”。
  2是两掌相对翻转时,随屈膝等动作配合,来增强一掌“挺进”之力。
  攻防含义:
  上掌外旋有格挡之意;下掌内旋有托腹或击阴之意(图23、24)。
  
  第七式抱球掌
  接上式,上体和身体左右两侧同时进行的动作如下:
  右手抱球:
  1上体右转45度;
  2右手原马形掌掌型的掌指向前平伸,肘平曲,掌心向下,指尖向左,虎口与口相对;
  3左手前臂旋外,原掌型的掌指平伸,上臂下落,肘半平曲的将掌落于腹前,指尖向右与右掌心遥遥相对如抱球状,左膝微曲内移,目视两掌心相对中间的前方(图25)。
  左手抱球:
  1上体左转90度,目由原注视部位随转体向左移动于“左手揉”动作的两掌心相对中间前方;
  2右手由原平曲位下落,掌和臀微向右,复向下向左划弧,掌心由向下转为向左,最后向上,指尖最后向左,右掌最后至于腹前,右膝微曲内移;
  3左手由原下落位上举上臂,肘平曲,前臂旋内,左掌边举臂和转体微向右,复向上向左划弧,最后掌的虎口与口相对,掌心向下,指尖向右(图26)。
  以上左右手的揉球动作,连接起来是每一手各划一个圆周,加上转体、屈膝动作配合,如同两手合抱一球上下左右揉动一样。
  要点说明:
  抱球式的动作劲力,不是任何一个局部性的运作用力,而是四肢、躯干整体协调一致的运动力量。
  攻防含义:
  双手左右上下的格拦动作(图27、28)。
  杨氏八卦掌(续一)----杨维
  第八式托手掌
  接上式,上体和身体左右两侧同时进行的动作如下:
  右手托手掌:
  1上体右转45度,头颈随之右转;
  2右肩旋外,右上臂微外展,右前臂旋外,原掌型掌心翻上,高与口齐,指尖向右,右掌成为“阴出”掌型,肘仍保持原有曲度,目视右掌指前方;
  3左手原掌型不变,随右上臂的外展,屈肘转体时靠近右臂里侧,掌心向右,指尖向右前上方,左膝微曲内移(图29)。
  左手托手掌:
  1上体左转90度,头颈随之左转;
  2右上臂微下落,右肩旋内,肘平曲,右前臂旋内,右掌掌心翻向下,随转体靠近左肘里侧,掌心向左,指尖向左前上方,右膝微曲内移;
  3左肩旋外,左上臂微外展上举,前臂旋外,掌心上翻向上,高与口齐,指尖向左,又变为“阴出”掌型,肘微伸,目视左掌指的前方(图30)。
  要点说明:
  从上面八个拳式的练习可见,在桩法取得功力基础之后,已经在不动步子的情况下将基本手法劲力逐一加以练习了;杨氏八卦掌把桩法练习放在首位,先打好整体劲力基础,再通过“定步”手法劲力练习,最后以“托手掌”作为手法劲力基本练习,以达到筑基功力之目的。
  攻防含义:
  下手有格挡反臂上托内涵,上手有下按格推之意(图31、32)。
  杨氏八卦掌(续一)----杨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