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负片扫描校色教程

 yibuyigejy 2013-11-08

    正式开始我们的教程之前,有几个前提需要明确一下。第一是这个教程是建立在使用底片扫描仪的基础上的,无论你是用美能达、尼康、中晶等等,只要你是底片扫描仪,本教程就适用。一般的透扫、滚桶、仿滚桶、电分等非底扫类的扫描仪并不保证适用。第二、这个教程是建立在使用VUESCAN扫描软件的基础上的。VUESCAN是一个能为用户提供多种手动设置的扫描软件,使用上比较灵活,所以小弟在这里强烈推荐。那原厂软件、SILVERFAST等软件是不是不能用呢?可以的,只要您喜欢就行了,但这种软件在负片扫描上,最终的数码文件都被软件本身大量加入“味精”,所以在后期更难调整。第三是负片扫描与正片不一样,世间上没有可以用于负片的ICC文件,所以求ICC文件的朋友可以死心了。

    OK,废话不多说,正式开始。关于负片的前期扫描技巧就请看看M编的这个教程,通过教程中的几个步骤我们基本上就能得到一张像模像样的片子了。

 

    如何再现负片的真实色彩--负片扫描和PS的技巧

    如果有兴趣的话,还可以看看M编的另一篇关于扫描反转片的教程,咱这里就不另外讨论了。

    如何得到一张“通透”的图片--使用扫描仪和PS的几个技巧

    从M编那个关于扫描负片的贴子来看,我们可以看到,负片的扫描主要包括两大步骤:通过扫描得到数码文件和在PHOTOSHOP里对数码文件进行校色还原。

    在扫描得到数码文件这个步骤上,小弟是完全按照M编的做法,唯独是在PS方面则并一样。

    当我们接照M编的步骤扫描完一张负片的时候,我们大致上能得到下面这张片子。

 



    动手前我们先对片子观察一下,发现负片的色罩基本上已去清,色彩上也比较靠谱了。但仔细看一下,片子的色彩还不够正,看着有点怪怪的味道,你说她偏品红,那也不完全是。片子的整体反差也比较弱,灰灰的。很多朋友在做到这一步的时候,往往是靠自己的眼睛来判断并进行调整,比如一眼看过去这片子偏品红,那好办,最好就是在PS的色彩平衡里减品加青啦。然而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我们的眼睛其实并不可靠,到底加多少减多少才是正确的呢?这可就没有谱了。眼睛的感觉是大体上的,它并不适合作为微调工作的依据。

    那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应该如何下手呢?

    小弟的做法是找灰色!

    所谓的找灰色,其实就是要把片子中那些本来是灰色的东西给找出来。大部份的片子里都会存在一个灰色的物体,比如说阳光下的干水泥路面、金属在阳光下比高光次一级的亚光面、人的瞳孔上的反光、白色衣物的非高光部份等都是灰色的。把片子中的灰色物体找出来并对灰色进行校正,是校准负片色彩的关键。找灰色的物体一般要找在阳光下的。比如说,一张片子里有一条水泥路,路的一部份在树荫下,一部份在阳光下,那我们要找的灰色就应试找阳光下的,因为树荫下的路面会受树叶的绿色和阴影下的色温所影响,并不能作为校对整个画面的依据。如果遇到整张片子里都没有灰色物体怎么办呢?这个问题我们放在最后来讨论。


    又再回到熊猫的这张片子上,大家可以观察一下,片子里头MT的蓝色毛衣前是不是有几个明显的白色的英文字母呢?正常来说,这些白色的、还没有到高光的色块用来校正是比较理想的。但熊猫回想了一下,MT的这个毛衣里的白色部份并非纯白,我记得衣服的这个位置其实是存在一些蓝色的毛线的,看似白色的部份其实是有多数的白和少数的蓝混纺在一起的,为了得到更可靠的结果,熊猫还是放弃了这个部份。但问题是,排除了这个部份的话,片子整体好像也就找不到灰色物体了?先别急,大家再看看,MT的眼睛里暗送秋波。找片子放大后,可以看到瞳孔上有一小块反光,这正是我们需要的东西。人类的瞳孔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无论瞳孔是什么颜色,它的反光部份都呈灰色的,而且这个反光本身很柔和,不会出现高光死白的情况。


    我们找照片放大后,就能清楚地看见MT的瞳孔的反光位置了,接下来我们要使用PS里的吸管工具对这个位置进行分晰。在吸管工具的采样参数上,PS提供的几种设置,分别是单个像素的采样、3X3采样和5X5采样。由于负片扫描后的文件一般都存在五颜六色的噪点,如果只用单个像素采样的话,极不准确。熊猫一般是使用5X5采样,如果色块的面积太小,3X3采样也是可以的。

    通过吸管对色块进行采样后,我们再观察一下,PS的右边那一排面版上,关于颜色的面版上的参数发生了变化,这个面积的色彩参数分别为R:51、G:44、B:46。我们知道,灰色,无论它所处的灰阶是多少,R、G、B三个参数应该是一置的,比如18%灰的参数应该是138、138、138。从瞳孔反光面积所取得的参数可以判断,整个片子的红色太多了,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把这三个不相等的数值调到相等。

    接下来我们要调用的是PS里的色彩平衡工具,它的位置在“图像—调整—色彩平衡”的菜单中,快捷键是Ctrl+B。


    把色彩平衡对话框调出来后,大家先不要忙着调整。我们再回过头来观察一下,我们的鼠标这个时候自然的变成了一个吸管。在动手调整前我们还要有一个关键的步骤,就是把那个已变成吸管工具的鼠标在颜色的面版的色块上点一点,如下图。

    做这一步骤的目的是要把色彩平衡对话框和刚才我们在瞳孔反光部份所吸取的颜色作一个关联。完成这一操作后我们再接动色彩平衡对话框中的参数,这时,颜色面版上的参数也随之发生变化。

    呵呵,做到这里大家也明白了,对不?OK,接着干吧,把各个参数都调节一下,直至颜色面版上R、G、B三个参数相等。

    做完色彩平衡后,再看看我们的片子,怎么样?整体感觉是不是舒服多了?


    但片子还是发灰,对不?不要紧,我们不是经常用曲线工具来对付发灰的片子么?放手去干吧!不同型号的负片的反差是不一样的,比如富士的一般在反差上相对要比柯达的要大一点,所以在曲线调整上我们的“动作”就不需要太大,稍稍调整一下,看看人脸的面部反差适合就行了。我们在扩印店里放大照片时,店员们一般都会把反差调大一点,负片就是这样子,正因为它的宽容度比较高,所以底片的反差较弱,这样的好处是方便后期进行取舍。

    做完曲线操作后,片子基本上可以“上菜”了,接下来就是缩小、磨皮、锐化、加框加签名等,大家平日里惯用的手段都可以一股脑儿往那里召呼。最终效果就是这样。

    我们前面不是提过吗?总是有一些片子里是没有灰色物体的,比如拍微距花卉。如果寻到这种情况,熊猫建议在相近的场景里调出参数来。比如在同一个胶卷里如果大多数的光照条件都一样,36个胶卷里总能找到一张含有灰色物体的,我们可以先对这张片子进行校正,记录下数值,这样别的片子就可以使用这个数值来干活了。如果寻到拍日出、日落等情况的,那大家就尽情用你们的金晶火眼去发挥吧,不用拘泥于小弟的上面那套了。


    OK,写完收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