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善尽教养的责任

 岚韵 2013-11-08

善尽教养的责任 


    你希望自己的儿女是世界上最好的小孩,不希望他们学会你的坏习惯。自己的坏习惯自己最清楚;内心不健康的思想,乃是所有坏习性的根源,表面上你也许不承认,但肚子里却是明白得很。 

    当时机成熟时,每个人必然走进人生的另一阶段:环境影响下的教育。此时,周遭所有人的行为模式和思想感受,都是你学习的对象。你学会心灵相通,有人哭,你的心也会跟着流泪。你可能变得很残酷或痛恨某人,但这种心态的发展绝对不是自然的现象和应有的自然回应。如果儿童自小就在这种不健全的气氛中长大,你又如何期望他成为一个好公民或主动帮助别人呢? 
    依据历史经验来看,孩童的第一位导师不是父亲而是母亲;父亲对儿女的影响排在第二位。幼年时期所受的教育如果只是差强人意、不尽理想的话,长大之后,这种教育的责任就落在精神指导员的身上;他必须面对所有学员负面的思想和种种不良的生活习性,并设法加以纠正。如果母亲能够善尽职责,父亲又能从旁协助的话,精神指导员的工作并不困难;但若是父母未能善尽教养责任的话,想要这些学生有所改变和进步,就显得有些吃力了。老师要你走到他的面前,你却偏偏要往反方向走,那是反抗、固执和否定的心态在作祟;潜意识里就是有一股力量,使你不能遵从别人的安排,只有如你心愿的事情,你才会欣然接受,这种心态可想而知是一个颇为严重的问题。学习“舍得”,是孩童时期所受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如真能学会,一生受用无穷。父母教养子女,除了小心呵护之外,更应随时小心观察他们人格的成长和发展。 
    抚养子女,为人父母者必须具备一股发自内心的力量,而这股力量乃基于怜悯之心的发挥。世上没有人能够像我的师父一样给我那么多的爱,这种爱就算是有成千个父亲、上亿个母亲也无法比拟。因此,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从来没有思念过双亲。他们给予我的爱和照顾我的方式,使我至今仍然无法忘怀。 
    当某人对你表达爱意时,你可一眼看出真伪。很多时候,你根本无法知道爱的真正含义;真正的爱是不求回报的—这也是爱的真谛。我们要如何学习这种爱呢?大抵上,应从别人的行为上着手,而非单凭口头的教诲。举例来说,曾经有一位父亲去找一个妓女,很不幸地,他的儿子也看上了同一个,彼此之间并不知道这件事。直到有一天,他们在妓院中相遇,父亲看到儿子颇为震惊,非常生气地问道:“你到这种地方来做什么?”儿子有恃无恐地说:“你来这里做什么,我就做什么。”父亲回答道:“你应该听我的话,而不是效法我的行为。” 
    这种问题的症结在于你期望你的儿女或学生听从你的教训,但实际上,他们是在学习你的行为。你希望自己的儿女是世界上最好的小孩,不希望他们学会你的坏习惯。自己的坏习惯自己最清楚;内心不健康的思想,乃是所有坏习性的根源,表面上你也许不承认,但肚子里却是明白得很。傲慢、自大或自私,都是你的坏习性,但这一切其实可以一句话加以总结——自私自利。 
     你必须彻底地明了何时该付出、该如何付出。首先,必须培养付出的是热忱和意愿。为人父母者,必须自我灌输同情、怜悯、关怀之心。所谓怜悯,是指你真心疼爱子女,希望子女在快乐幸福中成长,并学会体谅别人、脚踏实地,这种心态父母必须铭记在心。 
    有些时候你会充满智慧。当你有怜悯关怀之心时,所有的好事都会接踵而来。相反地,如果你很自私,毫无同情怜悯之心的话,你的所作所为都将是负面的。当你试着教养子女时,最主要的责任是灌输子女具有同情、怜悯、关怀的情操。怜悯之心可以解惑,缺乏爱的教育,等于在不毛之地撒种耕耘,永远长不出东西,因此,如何培养子女具有同情怜悯的爱心,是为人父母者最重要的任务。 
    瑜伽术的宗旨——教人和平、无暴力,也就是这个道理。如果你有心实践无暴力的理想,首先就要了解它真正的含义。真相大白之前,爱心早已显现;事情的真相,往往要在一切尘埃落定后方能水落石出,因此,首先你必须了解何谓无暴力的思想。如果无法真正了解何谓无暴力的真谛,就无法真正与人坦诚相向。你所居住的地方,也就是你培养爱心和无暴力思想的所在——你的家人、朋友、同学和邻居。 
    你的目标是想成为一个有爱心、敢说真话的人。你的父母告诉你不可说谎,要诚实,要懂得爱别人,却没有告诉你如何才能拥有这些特质:你必须有一位让你模仿和学习的榜样。世上所有不同文化的圣书中,都教导人民要有爱心,做人要诚实,但我们如何才能拥有一副大爱的心肠呢? 
    瑜伽术教导我们,想要具有爱心,首先必须无暴力。不论是对丈夫、妻子、儿女或朋友的爱,在行为、语言或心理上,都不可有暴力的倾向。若能抑制伤害对方的心理,心中自然充满爱意。 
    也就是说,为人父母者教养子女,绝对不可存有任何自私的念头,也不可指望从子女身上求取任何回报。教育子女之前,必须让子女先有预备心;心有预备、愿意虚心学习,比实际传授更加重要。当你懂得如何让子女有预备心时,才可开始传授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基础最重要,缺乏稳固地基的城堡是建不起来的。一座建在沙地上、地基不稳的堡垒,必定是摇摇晃晃随时都有倒塌之虞。这些根基也许是最原始、最简单易懂,但却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心灵上最重要的奠基石,就是富有同情、怜悯、关怀的心。 
    世界上所有伟大的民族在其不同的文化传统中,都存在着一个特质,那就是无私的心态。基督教、佛教和印度教都曾发挥他们最高的智慧,但这种特质却是永远保持不变的。个人外在的躯壳可以一成不变,但那股发自内心的光,却可发扬光大,影响整个宇宙,唤醒世人的意识。自私的心态其实是不必要的,它将在你的人生道路上形成重重的障碍。只要你懂得爱,真理将随之而来。不要泛滥使用你的爱心,表面上的爱是肤浅而不重要的。草率地提供自己的肉体给别人,并不是爱的表现,而是求得色欲的短暂满足而已。我所讲的爱是一种完全无私的爱;在这种爱心的沐浴下,你将愿意付出,并在付出的行为中,享受极大的喜乐和一股生为人类难以言喻的满足感。你必须学习如何付出,了解何谓真爱,进而踏出第一步,培养一颗充满同情、怜悯、关爱的心。 
    当你教导子女的时候,还应注意另外一个目的:从小孩身上学习如何拥有一颗热情的心——儿童在某些方面也是父母的导师,他们往往具有父母所忽略却必须注意的欲望。你应该学习葆有青春活力的生活,永远敞开学习的心门,随时迎接外面的世界。要知道学无止境,万万不可志得意满。要记住,你永远还有很多事情必须虚心向别人讨教,学习的境界是无边无涯,学问的范围更是博大精深、永无止境。用这样的爱去抚育你的子女,使他们个个都有健全的人格发展。 
    为平日作息立下时间表,可养成你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也要对子女做同样的要求。如果你习惯在每天下午一点用午餐,那么不论你在哪里,甚至不用看表,只要时间一到,你就会有饥饿的感觉。如果你已养成每天清晨五点起床的习惯,无论你有多累,每天这个时候,你的眼睛就会突然张开。养成每天定时的运动、做深呼吸、用餐和睡觉,将对你有很大的帮助;这是你必须自我调整的四种最主要的官能,如调节得宜,将发现人生更加美妙。 
    事实上,这四种欲望都有必要加以调适和控制。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其他动物,懂得如何抑制冲动的情绪也是其中的因素之一。当你已经结婚,有了配偶,就不该再与别人约会或红杏出墙。换句话说,在情欲方面就该有所节制。至于行为方面也是如此,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坚守自己的本分,不要只为了性冲动才想到要回家,应学会彼此尊重对方的需求;有时做太太的根本没有迎合丈夫的心理准备。性欲并非出自肉体,而是心理的欲望透过肢体呈现的一种行为。性欲与男子气概或精力是否旺盛无关,它只是情绪激动下寻求发泄的一种方式而已。夫妻之间最好彼此能了解对方心里的感受,避免互泼冷水,让对方感到失望而导致关系的破裂。 
    你自己的饮食应定时定量,对小孩也要做此要求。如能每天按时用餐,将对你的消化系统极有帮助。每天睡觉的时间也要有一定的规律。学习瑜伽术可减少每天的睡眠时间长达两个半小时,最后甚至可以不用睡觉。他们称它为“未曾入睡的睡眠”,以深沉的冥想取代一般的睡眠。当冥想已成为你生活的全部时,这种改变自然就会产生。 
    在健康的生活形态中,运动、调节呼吸和冥想都是每天必做的功课。要明了天下万物终究脱离不了死亡的命运,你我打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已注定非走这条路不可。忧虑死亡,徒生恐惧,于事无补。天地万物交替循环,改变和死亡只是迟早的事。死亡不过是失去一身臭皮囊,不出几天就腐朽殆尽。因此,面对死亡时又何必心生畏惧呢?因为你从小未曾接受这方面的指导,整日活在恐惧之中,难免必须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自己。常常听人家说:“不要来这里,有人要抓你。”诸如此类充满负面意义的言词积存在你的心里,导致你常心生恐惧。其实,你的害怕心理大多是幻想的产物,自己吓自己罢了。在你的一生中,必定分析过很多的事理,但因心中那股莫名的恐惧感,使你永远无法冷静地分析自己害怕的心理。
 

摘自:北京心灵坊《乐活·冥想》拉玛大师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