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詞牌名中的文史知識

 老沔城人 2013-11-09

【詞牌名中的文史知識】

    一、蘇軾的名作《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念奴”是什麽意思?念奴是唐朝天寶年間的著名歌妓。傳說唐玄宗曾親自作曲填詞,命念奴歌唱,果然嬌滴滴如夜鶯啼鳴,婉轉轉似百靈放歌,活潑潑如鴛鴦戲水。玄宗龍顏大悅,遂將此曲定名為“念奴嬌”。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流傳千古,首句為“大江東去”,末句為“一樽還酹江月”,故“念奴嬌”又名“大江東去”或“酹江月”。
    二、“雨霖鈴”又作“雨淋鈴”,唐教坊曲之一。這一詞牌的產生也與唐玄宗有關嗎?據宋人王灼《碧雞漫誌》記,唐玄宗避安史之亂出逃,在馬嵬坡迫於形勢,將楊玉環賜死。後在連綿的雨中,玄宗車行於蜀中棧道之上,馬鈴和著瀟瀟雨聲,更添寥落與淒慘。他想自己身為一國之君,連心愛的妃子都保護不了,不覺悲從中來,吟出“雨淋鈴”三字。後來命教坊“采其聲為《雨霖鈴》曲,以記恨焉”,並叫伶人張野狐吹奏,從此流傳於世。
    三、詞牌“踏莎行”相傳為北宋寇準首創。有人說“踏莎行”中的“莎”字不該讀shā,而該讀suō,這個說法對嗎?踏莎行,原指春天於郊野踏青。據說,寇準在一個暮春之日和友人們去郊外踏青,忽然想起一句唐詩:“踏莎行草過春溪”,於是作了一首新詞,名為“踏莎行”。“踏莎行”中的“莎”字讀suō,指莎草,亦稱“香附子”,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莎”讀shā時多用於人名、地名。
    四、詞牌“菩薩蠻”原是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後用為詞調。“菩薩”是指觀音菩薩嗎?據《杜陽雜編》載:“大中初,女蠻國貢雙龍犀,明霞錦,其國人危髻金冠,瓔珞被體,故謂之‘菩薩蠻’。當時倡優遂制‘菩薩蠻曲’,文士亦往往聲其詞。”唐時俗稱美女為菩薩,女蠻國的人梳有高高發髻,戴金飾帽子,掛珠玉項圈,故稱之為“菩薩蠻”。
    五、詞牌“青玉案”的“案”是指什麽?“青玉案”出自東漢張衡的《四愁詩》:“美人贈我錦繡段,何以報之青玉案。”“錦繡段”,即“錦緞”,絲織品,表面有彩色花紋。“案”指放食物的小幾,形狀如有腳的托盤。
    六、詞牌“虞美人”是從這種花得名的嗎?相傳虞美人花與項羽的美人虞姬有關。虞姬自殺後,血染之地長出了一種鮮紅的花,後人把這種花稱作“虞美人”。後人欽佩虞姬節烈可嘉,創制詞曲時就常以“虞美人”三字作為曲名,訴一縷衷腸。“虞美人”因以為名,逐漸演化為詞牌名。
    七、詞牌“沁園春”因何而得名?由東漢的沁水公主園得名。東漢明帝劉莊第五個女兒劉致被封為沁水公主,劉致便在封地沁水縣興建一座園林,史稱沁水公主園,簡稱沁園。大將軍竇憲依仗其妹竇皇後的權勢,以低價奪取沁園,公主害怕,不敢與之計較。後來漢章帝知道此事,要治竇憲罪,竇憲退出沁園,從此不被重用。後世泛稱公主的園林為“沁園”。後人作詩以詠其事,此調因而得名“沁園春”。
    八、詞牌“水調歌頭”中的“歌頭”二字是什麽意思?相傳隋煬帝在開鑿大運河時,曾制《水調歌》,唐代發展為大曲(大型歌舞曲)。凡是大曲都由幾個樂章組成,“歌頭”就是開頭一段。《水調歌》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頭”為中序的第一章,又名“元會曲”“凱歌”“臺城遊”等。
    九、“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出自宋代詞人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詞》。詞牌名“浣溪沙”有何含義?“浣溪沙”詞牌典出“西施浣紗”。西施是春秋末越國的浣紗女子,粉面桃花,楚楚動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魚兒看見倒影,忘了遊水,漸漸沈到河底。歷史上以“沈魚”代稱西施。傳說西施浣紗處在今天浙江紹興的若耶溪,該溪因此又名“浣紗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