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晋以前古人没有“脸”

 青梅煮茶 2013-11-09

    魏晋以前的汉字中没有“脸”字,当时表示“脸”意的是“面”、“颜”等,《说文》曰:“面,颜前也。”魏晋时,“脸”字出现,但仅指 “颜面”上的特定部位“脸”,即眼皮;偶有指“颊”,是眼下可以施粉的部位。随着时间的推移,“脸”的范围越来越大,到唐代,“脸”和“面”的含义趋于一致,如岑参诗句“岸花仍自羞红脸”。

    至明清之前,“脸”和“面”基本用法一致,都是书面用语,只是习惯用法有所差异。如,诗句“犹抱琵琶半遮面”中的“面”字,若换作“脸”字就大煞风景。沿袭到现在,二者含义仍基本一致,只不过“面”字仍作书面用语,而“脸”字则多用作口头用语了。(文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