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女巫骑扫帚?

 昵称535749 2013-11-09
译者: Carcifer

发表时间:2013-11-09 

这得从面包开始说起。

在欧洲的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大部分的面包是由黑麦做的。黑麦以及其他麦茎植物能够滋生一种叫做麦角菌的真菌,人体摄入高剂量时足以致命。不过,少量的麦角菌能够做成致幻剂为人所用。据14到15世纪时段的文献记载,欧洲人曾一度饱受“舞蹈狂魔”的折磨。这群狂人扭着舞步穿街越巷,口吐白沫,满嘴胡话,不跳到身心崩溃誓不罢休。亲身体验过这种“狂热活动”的人后来吐露,跳舞的时候他们的脑中出现了臆想。(在20世纪,Albert Hofmann研究麦角菌时才发现它的致幻功效)

这是一幅17世纪的版画,一位“女巫”正准备“起飞”(Wellcome Institute, London, via John Mann) 

当人们接受了这一认知,对此习以为常时,他们开始变着法子改良麦角菌——可以说是基于造致幻剂的目的。同时,他们也用其他植被做实验。福布斯杂志的David Kroll指出,Atropa belladonna(颠茄),Hyoscyamus niger (天仙子),曼德拉草(mandrake ),Datura stramonium(曼陀罗)等植物同样含有致幻成分。据16世纪的文献记载,一名叫Andrés de Laguna的西班牙御用医师声称在一对因女巫罪被指控的夫妻家中查出满满一罐绿色药膏,药膏的成分包括毒芹,龙葵,天仙子,曼德拉草。 

那么,扫把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为了完成他们的实验,这些早期的瘾君子需要一种更精细的配方来代替简单的吸食。大量吸食这些原始的致幻剂会引起恶心,呕吐,皮肤过敏等不适。又有人发现通过皮肤来接触致幻剂能够在避免副作用的同时达到致幻效果。而吸收效果最好的部位是人体的腋下汗腺……以及生殖器黏膜。 

人们用他们半瓶水的药理知识来制作药膏———或是叫,“女巫的佳酿”。为了让这些臣服于毒品的奴隶得到最大的快感,狡猾的致幻剂供应者借用了家中常备的一样技术产品———扫帚。特别是,扫把的手柄。然后呢,呵呵你懂的。


根据一项1324年的巫术调查:
搜查一位女性的衣橱时,他们发现了一管药膏,她把药膏涂在扫把上,这根扫把和她同甘共苦,飞驰缓行全靠它。

这还有篇Jordanes de Bergamo的记载,写于15世纪:
老百姓相信,女巫也坦白,在特定的时间他们会在一根杆上涂上药膏,然后骑着它去指定地点,或是涂在自己的腋下以及其他长体毛的部位。

这就解释了扫把的问题。那么怎么解释飞行呢?

部分原因可能与扫把在异教徒仪式中的地位有关。扫把被当做平衡阴阳的一种工具,这能解释它常在婚礼上象征性地出现。不过,这更可能是因为那些“女巫的佳酿”的使用者,在扫把的辅助下用过药膏之后爽到飞起。本质上说,他们用扫把就是为了……爽到飞。 

没错。这儿还有篇Gustav Schenk迷醉在莨菪烷生物碱药效中的描写:
我紧咬着牙关,强烈的眩晕感席卷而来……但同时一股陌生的幸福感夹杂着疯狂的情绪侵蚀着我的大脑。我的双腿变得轻盈,慢慢舒展,脱离了身体的束缚。我身上的每一个部位似乎都要破茧而出,我的心惶惶不安,怕从空中跌落摔个粉碎。与此同时,我又陶醉在飞行的快乐中……我随着幻觉慢慢升空————我看到云层,我看到天空,我看到兽群,我看到落叶……周围缭绕的雾霭如梦似幻,融化的金属汇成河流蜿蜒盘旋。

从黑麦面包到飞行扫帚,整个故事就是这样了。文学构想中的“女巫”不一定需要这种被重新定位的清洁工具,也未必有蛊惑人心的罪过(原句没看懂=w=)。1976年,Linnda Caporael在作品中指出,17世纪末期马萨诸塞州成了麦角病爆发的未知牺牲品。她的言论仍是持续讨论的焦点,不过后来被学者证实:1692年马萨诸塞州确实很可能爆发过一场真菌流行病,在其他的故事里,祸源被称为“女巫的佳酿”。 

这场流行病爆发的中心是哪儿?塞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