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骈文网

 海青门浦 2013-11-09

【南通大学赋】◎王志清


发布时间:2008年5月2日 17时49分


 

南通大学赋

王志清

时维戊子,序适暮春。改革开放三十年,亦圆南通之大学梦。思继业承祧,而情系千载。顿生借笔生花之念,而绘我通大之精神。是以为记。

 

壮也盛哉,我通大之气象矣!

通大者,位于长江三角洲之洲头,地处富庶江苏之腹脊。目极齐楚,气吞吴会,雄镇淮东,影带诸夷古多兴学之盛事,洵为育人之胜地。胡瑗试锋于宋初,张謇嚆矢于清末,古今蜚声,举世钦誉。通大崛起于斯兮,乃江海造化之经典,诚天地作合之手笔。

 

幸甚至哉!焕焕乎盛世。通大合并,强强造势东临黄海,蕴浩瀚博大之胸襟;南面狼山,生轩昂伟岸之风仪。日观长江之崩云兮,而积跨越之巨力。选址新迁,不改“祈通中西”之雄心;校名数易,不减“力求精进”之锐志。广融优资,独创朗朗佳境尽占良亩,璎璎桃李。科类齐全,配二十余学院;学研兼俱,藏三百万典籍。科学发展,造栋梁之生态;因时治校,立善化之归旨。

 

通大者也,于彼时而挺其秀,于当代而特其立。青墩文明之化育,受崇川福地之灵气。张謇以清末状元之出身,求民族腾飞之良策,振教育实业之双翼。创建师范,肇基农医遗响久远,泽被后世。新生之通大兮,挽世纪之长风,披文明之虹霓。情热六合,承千古之薪火;心鹜九天,图中西之合璧。南撷吴越之灵秀,北揽齐鲁之雄逸。成礼乐再造之体,得天地先机之利。若乃嘉木秀林,造福梓里,神威海域,创不世之功矣!

 

通大之大兮,广纳贤能,呼唤大师。重教敬儒,大楼共大师并重;倡新务实,人文与科技同举。于是焉,精英来聚,俊彦雅集言传身教,春蚕烛炬。坟典琳琅,学术秀绮。厚德明志,行健不息。挹三水之琼浆,培揽月之英才;汲五山之精华,育折桂之俊杰。至若青青子衿,并举文理;菁菁校园,各施才艺。慎行明辨,进德修业。博观约取,敬诚朴毅;广崇道德,忧乐社,诚硕学风流而书生意气也。

 

盛焉洵哉!和谐通大!政通教兴,春华秋实。高校争雄,尽逞我发展活力;教育创新,方显我后发优势。通大兮通大,开拓机制,以时代之名义;收获梦想,越古今之藩篱!

                                               匆匆一稿于2008.4.25

注释:

①狼山,由海入江的第一座山。狼山中峰耸峙,诸山拱卫,神奇十足,王安石过狼山大为惊叹,称此为“影带诸夷,气吞吴会”之地,惊问:“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叹曰:“遨游半是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

②中国北宋学者。江苏南通人。胡瑗与孙复、石介并称宋初三先生,他的“明体达用之学”,对宋代理学有较大影响。晚年曾任国子监直讲和主持太学,其教育思想和方法,在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

③张謇,号啬庵,江苏省南通人,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先后创建和参与创建各类大、中、小学、及职业学校、伶工学校、盲聋哑等300多所, 19091912年办商业与医学两所专门学校,南通大学可以追溯到此,也是“中国近代第一城”的缔造者。毛泽东同志曾说:“谈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④南通大学是经教育部批准,于 2004 5 月由原南通医学院、南通工学院和南通师范学院合并组建成为综合性大学。设有21个学院,73 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医学、教育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管理学等九大学科门类。学校现有教授185 人,博、硕士生导师325 人。

⑤ “祈通中西、力求精进”为南通大学校训,集张謇办学宗旨,学校秉持此校训,即意在继承张謇大胆借鉴西方近代先进的教育思想,积极探索新型教育。

⑥“三水”,南通西倚长江,东临黄海,城中有千年流淌之濠河,故而形成了水包城,城包水之势。“五山”,即狼山、剑山、军山、马鞍山、黄泥山。距南通大学新校址仅三公里之地。

⑦南通大学极重精神文明建设和大学文化建设,是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典型“莫文隋”精神的发源地。

 

 

 

锡东刀客辑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