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料长编的作用、编写方法与模板

 昵称14583665 2013-11-10
资料长编的作用、编写方法与模板
发表日期:2011年6月17日 出处:《江西科技志通讯》2011年第1期 作者:江西省科技志办公室 【编辑录入:江西科技志】

科技志编纂工作即将进入资料长编的编写阶段,为了进一步帮助撰稿人员了解资料长编的性质和功能,提高对编写资料长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从而积极地、认真地做好这一工作,我们特在这里强调编写资料长编的作用,介绍其编写方法并提供一个系列的资料长编模板。
(一)长编的作用
  资料长编是按照志书篇目结构,将所搜集的原始资料经鉴别、考证、排比和筛选后,忠实而系统地编辑成册的资料汇编。无数事实证明,编写资料长编比直接写初稿更能保证志书的质量,效果更好,所以是志书编纂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
  本次提供的资料长编模板,从文体类型上划分,有汇辑型条目,也有纂辑型条目;从资料内容上划分,有管理类条目,也有学科类条目,目的是方便大家学习参考,进而根据需要运用于编写资料长编的实际工作。若从目标用途着眼,资料长编则可以划分为主体性条目、典型性条目、概述类条目和佐证类条目。
这样,从不同角度看,资料长编的条目类型,犹如一个三面体,其中一个面为文体类型或编写方式,包括汇辑型条目和纂辑型条目;第二个面为资料内容,包括管理类条目和学科类条目;第三个面为目标用途,包括主体性类目、典型性类目、概括性类目和佐证类类目。之所以编纂志书要编写资料长编,之所以编写资料长编构成志书编纂工程的一个重要步骤,就因为资料长编是写好志稿的基础性工作,资料长编具有以下四方面的重要功能:第一,由于将所有的资料长编条目按(省志)卷-篇-章-节-目的顺序编排起来,这就实现了志稿所用资料的体系化和系列化,为志书编纂建立起一个取用方便的资料库;第二,由于资料长编的条目体系就是志书的结构体系,这就为述、记、志、传、图、表、录的撰写或编制提供了一个十分实用的参照框架,从而保证志稿编写横不漏项、竖不断线;第三,由于志稿撰写中要用到的所有资料均收录于资料长编中,并且是一个排列有序的资料汇编,这就为撰稿单位、省科技志办公室和省方志办公室检查志书事实的真实性、记述的准确性和内容的完备性提供了一个有效参照和判别依据;第四,由于资料长编的字数五倍于志书字数,还由于一些有密级的内部资料不宜入志,而在资料长编中可以适当收录,这就有利于最大容量地保存有价值的资料。


(二)编写方法
  本轮科技志的资料长编采用两种编写方式:一是汇辑型资料长编条目,二是纂辑型资料长编条目,并以汇辑型为主。汇辑型条目把全文或摘录的原始资料有序联缀成资料条目,纂辑型条目需对原始资料进行筛选、归并组合,使之成为完整、系统、准确的资料条目。
  当资料的搜集和考证基本完成,且达到全面、翔实、准确的要求后,就进入整理和长编的编写阶段。资料整理实际上就是编写长编的开始。步骤如下:
  第一步,将资料按类别分成四大类:用作主体性条目的主体资料;用作典型性条目的典型资料;用作概述类条目而不单独入志的背景资料;用作佐证类条目而不入志的旁证资料。
  第二步,系统阅读和研究主体性资料和典型性资料,掌握事项的背景、目的和结果,厘清发展脉络、发展阶段和事项之间的联系。依据篇目结构,采取一事一卡的形式,将所需要的内容裁剪制卡或摘录到电脑里(原始资料作为本底资料保存,最好使用复制件录入或复印件裁剪)。
  少数重要的法规文件等可原文录入、直接使用,而总结报告、会议纪要、书籍、研究报告、鉴定证书、资料汇编等,可能其中只有一部分或几部分是需要的,因此需要节录、裁剪并使其系统化。一般不能将整本书等原封不动地编作资料长编。
  节录、剪裁资料须保持资料内容的原始面貌,不加修改;有删节的加省略号;资料中有错字、漏字、内容错误等问题,需要补充、修正的,括注说明文字;节录的资料长编条目可作取舍和归并,并增加一些联缀语。
  第三步,对主体资料和典型资料分类,按篇目结构将内容相同的或相近的资料划归一类(事以类聚的原则),再依照章、节、目的层次逐步细化,直至放某一节、某一目甚至某一子目下。属于同一个目(即同类事条)的若干份资料,依照重要程度和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给出序号并依序排列。
  第四步,按照流水号编码规定,在每一条资料开头左上位置编排码号,确定该资料的名称;注明条目资料出处;标明编辑单位、编辑者姓名、编辑时间。
最后,就是立卷保存,或编印资料汇编。
(三)长编模板
模板之一:
①89-3-3-2-1-1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江西省双季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与示范
②该项目系由科技部牵头,会同农业部、财政部和国家粮食总局共同组织实施的国家重大科技工程专项。该项目以省农科院为技术依托,成立了以江西省农科院王海研究员为组长、谢金水研究员为副组长的专家组。并确定由省农科院负责南昌、吉水、吉安、泰和、永新和上高6个示范县的技术指导工作。2004年,省农科院在南昌县实施了面积为1 ha的超高产试验田和面积为333.3 ha的核心示范区;在吉水、吉安、泰和、永新和上高5个县建立了面积为3.67×104 ha的示范区。10月14日江西省科技厅组织省内外专家,对南昌县核心示范区进行了现场测产验收,亩产为597 kg。省农科院还负责“双季稻防早衰技术攻关”的关键技术研究,在吉泰盆地中低产田实施“五双一水”平衡增产技术,“五双”是:“双杂”(扩大“双季”杂交稻的比例)、“双草”(稻草还田和冬季红花草)、“双秧”(塑盘育秧——抛秧和旱床育秧)、“双肥”(平衡施肥和施用穗粒肥)、“双防”(防早衰——抵御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综合防治);“一水”是:推广浅、湿、干间歇灌溉技术。该项目实施以来,由于领导重视、宣传得力、技术到位,加上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各示范县从晚稻开始实施的示范田普遍取得比项目实施前增产15%左右的显著成效,达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在项目实施中,项目组成员在试验区开展技术培训近百次,受训技术人员达7 500余人次,受训农民达2万余人次。专家组组长王海还为该项目的成功实施,专门主编出版了《水稻丰产技术》一书。9月6日,江西省农科院接待了菲律宾农业部、国际水稻所、菲律宾国家水稻所的6位专家型官员,他们在考察南昌县核心示范区和上高县绿色大米生产示范区后,高度评价了江西实施的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和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
③申琪凤:江西省科学技术厅.江西科技年鉴,2004年卷,第225页。
  ④××厅:周 健。
说明:①中的89指《江西省志·科学技术志》,89-3指“第三篇 农业科学技术”,89-3-3指“第三章 粮油作物”,89-3-3-2指“第二节 作物栽培”,89-3-3-2-1指“一、水稻”。
  ②指长编的正文。
  ③指资料出处。书文按《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律》标注,图片资料注明标题、作者、拍摄时间和地点,口碑资料标明采访对象单位和姓名,采访主题、时间、地点和采访者。
  ④指资料长编的编辑者姓名。
  ①~④在实际编写长编条目时,上述①~④的圈码是不标的。此条目属于学科类条目,作为典型性条目使用。
  模板之一~之四在志稿撰写中属于同一条目。
模板之二:
①89-3-3-2-1-2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江西省双季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与示范
②科技部、农业部、财政部和国家粮食总局联合下达科技专项项目。该项目以省农科院为技术依托,由该院王海研究员为专家组组长。2005年,该项目11个实施县早稻、晚稻测产结果全部超过项目计划的预期目标。其中省农科院在南昌县开展的19亩超高产示范田,早、晚稻亩产量分别达到614 kg、687.5 kg,双季合计亩产达1 301.5 kg。其他南昌、进贤两县实施的超高产试验田双季稻亩产也都超过1吨,与2004年的双季稻相比,增幅为9.2%~18.08%。2005年,项目核心示范区的109.1万亩双季稻,比2004年共增产1.1×104 t。项目实施取得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显著成效。
③申琪凤:江西省科学技术厅.江西科技年鉴,2005年卷,第210页。
  ④××厅:周 健。
说明:此条目属于学科类条目,在志稿中作为典型性条目使用。
  与模板之一相同部分从略。
  模板之三:
①89-3-3-2-1-3 双季稻防早衰技术攻关研究
②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子专项。2005年该项目研究工作取得如下进展及阶段性成果:(1)旱育秧、塑盘育秧比水育秧可以延缓水稻功能叶的衰老。(2)不同秧龄对双季稻早衰的影响很大,秧龄越长越容易引起水稻的早衰。早稻适宜的秧龄为20~30 d;晚稻最适宜的秧龄应为15-30 d。(3)施钾比不施钾,可极显著提高水稻的抗早衰效果;不同钾肥品种,以硫酸钾镁肥效果最好,硫酸钾与氯化钾效果相当。(4)采用“控前增后”的施肥原则,适当减少前期施肥量,增加后期施肥比例,是防止水稻早衰、提高水稻产量最有效的途径之一。(5)进行水分调控对水稻防早衰有一定的效果。(6)有机肥/无机肥及中微量元素配施,对双季稻防早衰有很好的作用,可以使水稻增产10%以上;进行叶面肥喷施具有防早衰的效果。(7)进行稻草还田和水旱轮作是培肥地力的主要方法,对双季稻具有很好的防早衰效应。(8)进行了水稻抗早衰的根系生理生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形态农艺与产量性状对根系早衰的响应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9)初步筛选出防早衰效果好、增产在8%以上的制剂组合3个。
③申琪凤:江西省科学技术厅.江西科技年鉴,2005年卷,第211页。
④××厅:周 健。
说明:此条目属于学科类条目,在志稿中作为典型性条目使用。
  与模板之一相同部分从略。
模板之四:
  ①89-3-3-2-1-4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江西省双季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与示范
②系国家科技部、农业部、财政部和国家粮食总局四家联合下达的“十五”科技攻关计划,以江西省农科院、江西农业大学为技术依托,全省11个市县实施完成,江西省农科院王海研究员为专家组组长,研究时间为2004~2006年。2006年8月27日,该项目已全面完成合同任务书规定的经济技术指标,通过了由科技部农村司组织的专家组验收。该项目围绕农民增收和提高双季稻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两大目标,对水稻防早衰技术进行了创新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效有:通过集成示范“鄱阳湖平原高产田持续丰产技术”“吉泰盆地中低产田'五双一水’平衡增产技术”“绿色稻米标准化生产技术”3种技术模式,制定了8个技术体系或规程(其中5个已成为了地方标准);共建立核心区666.7 ha,示范区7×104 ha,辐射区72.4×104 ha,累计增产稻谷226.66×104 t,产生经济效益32.76亿元,增产增收效果显著。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立了管理责任制,组织了多方技术力量开展技术攻关和示范开发,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技术普及,稳定和壮大了水稻栽培研究队伍,促进了水稻丰产技术的发展与推广,提高了项目的实施效果。
③申琪凤:江西省科学技术厅.江西科技年鉴,2006年卷,第233页。
  ④××厅:周 健。
说明:此条目属于学科类条目,作为典型性条目使用。
  与模板之一相同部分从略。
模板之五:
①89-3-9-1-1-1 红叶石楠红罗宾的组培快繁及规模化育苗配套技术研究
②江西省科技厅农业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0110100801),2005年4月16日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项目主要完成人员:邓小梅、林小凡、符树根、黄宝祥、奚如春、詹有生、贾桂仁、万小婷、黄美娟。
该项目以植物细胞全能性为理论基础,采用组织培养技术中的丛芽发生与微枝扦插相结合的途径及现代温室培育等技术,对红叶石楠红罗宾组培快繁及再生机理、组培苗移栽及规模育苗配套技术等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红叶石楠红罗宾的组培高效再生体系;首次将添加物E物质用于促进组培苗生根培养;初步探讨了红叶石楠红罗宾组培再生及添加物E物质促进生根的效应。
③雷昌菊:江西省科学技术厅.江西科技年鉴,2005年卷,第220页。
  ④××厅:刘 文。
说明:①中89指《江西省志·科学技术志》,89-3指“第三篇 农业科学技术”,89-3-9指“第九章 林 木”,89-3-9-1指“第一节 林木种苗”,89-3-9-1-1指“一、选种研究”。此条目属于学科类条目,在志稿中作为主体性条目使用。模板之五~模板之七在志稿撰写中属于同一条目。
  与模板之一相同部分从略。
  模板之六:
①89-3-9-1-1-2 毛竹材用优良无性系选育
②系省科技厅2001年度农业重点攻关项目(项目编号:2001101002),2006年1月17日通过江西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成果鉴定,专家认定其成果居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项目主要完成人:彭九生、程平、曾庆南、李江、刘光正、鲁顺保、黎美莲、金明霞、黄红、林卫红、廖光庐。该项目系统研究了不同地理分布毛竹无性系的林分结构变化、毛竹林土壤特征和土壤肥力变化规律及其对毛竹林分生长的影响,毛竹无性系的遗传变异和立地因子对毛竹无性系竹材表型性状、理化力学性质的影响,基本掌握了江西不同地理分布毛竹林分结构变化规律。制订了江西毛竹林土壤肥力等级的划分标准。根据不同生产目标要求,建立了毛竹材用无性系的选优指标体系,为毛竹材用优良无性系选育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选育出7个毛竹材用优良无性系,其表型性状和理化力学性质综合水平分别提高了20.3%、12.2%、10.8%、10.5%、11.0%、10.3%和8.9%;其造林和林分经营管理投资成本与常规无性系相同。大力推广应用优良无性系,可有效解决毛竹林普遍衰败退化问题,能全面提高毛竹林资源质量,显著提高竹林产量和经营效益。
③雷昌菊:江西省科学技术厅.江西科技年鉴,2006年卷,第239页。
  ④××厅:刘 文。
说明:此条目属于学科类条目,在志稿中作为主体性条目使用。
  与模板之一相同部分从略。
  模板之七:
①89-3-9-1-1-3 高品质油茶新品种的选育及栽培模式的研究
②系省科技厅2001年度农业重点攻关项目(项目编号:2001101004),2006年1月16日通过江西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成果鉴定,经专家认定,其研究成果居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项目主要完成人:奚如春、徐林初、龚春、邓小梅、刘胜、左继林、熊彩云、敖婉初。该项目是该院历经20余年的系统研究,按照全国油茶良种选育标准,经过初选、复选、决选,筛选出了“赣无1”等25个高品质油茶优良无性系,并通过国家级鉴定;入选无性系的平均产油为1 030.5kg/ha,鲜出籽率为50.5%,干出籽率为32.4%,鲜果含油率为14.1%,种仁含油率为53.0%,油酸平均含量为82.5%,亚油酸平均含量为9.9%,不饱和脂肪酸酸含量平均为90.3%。各项指标达到或超过了预期的研究目标。示范林栽后第三年开始投产,第五年茶油产量平均达到587.97 kg/ha,表现出高产稳产的特点,品系可靠性好,增产幅度明显,增产潜力大。江西省林科院分别在南昌、宜春、吉安等地建有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和示范林,年可培育嫁接苗木300万~500万株。
③雷昌菊:江西省科学技术厅.江西科技年鉴,2006年卷,第239页。
  ④××厅:刘 文。
说明:此条目属于学科类条目,在志稿中作为主体性条目使用。
  与模板之一相同部分从略。
模板之八:
①89-1-4-1-1-1 技术创新团队建设
②2008年,省农科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活动,重视科研调研工作,开展了科学发展与科研立项、科学发展与创新团队建设、科学发展与科研平台建设、科学发展与开放办科技、鄱阳湖生态经济试验区与农业科学研究等调研工作。加强技术创新团队建设,以已有学科和课题组(或研究室)为基础,按照现代产业技术发展要求不断调整和充实,分一、二、三级。其中一级按重点学科划分,有4个技术创新团队列入省级技术创新团队建设;二级按学科重点方向划分,共36个;三级为基础课题组或研究室,共50个。
③申琪凤:江西省科学技术厅.江西科技年鉴,2008年卷,第266页。
④××厅:李 林。
  说明:89指《江西省志·科学技术志》,89-1指“第一篇 科学技术管理”,89-1-4指“第四章 科技队伍管理与培训”,89-1-4-1指“第一节 科技队伍分布与结构”,89-1-4-1-1指“一、科技队伍分布”。此条目为管理类条目,在志稿中作为主体性条目使用。
与模板之一相同部分从略。  
  模板之九:
①89-2-2-1-1-1 《关于进一步推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开放共享工作的通知》
②各平台建设项目牵头部门、主管部门,各承担单位:
  2005年以来,科技部、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深入贯彻《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和《“十一五”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施意见》精神,启动实施了一批平台建设项目/子项目。几年来,科技基础条件资源(以下简称“科技资源”)整合和共享初显成效,公共科技资源开放服务的社会氛围日渐浓厚,对国家自主创新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为了更好地发挥平台建设项目/子项目的作用,充分提高科技资源的使用效益,现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按照“整合为主线,共享为核心,边建设边运行”的原则,各平台建设项目/子项目承担单位应在充分整合相关资源的基础上,尽快开展运行服务,全面实现平台建设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和支撑科技创新发展的根本宗旨。
二、各平台建设项目/子项目承担单位应尽快向社会公布科技资源状况、开放运行模式、共享使用制度等相关信息,采取多种方式扩大服务范围和领域,拓展开放共享服务功能。
  三、各平台建设项目/子项目承担单位应结合科技资源运行服务和科技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相关科技资源整合共享机制,提高科技资源整合的广度和深度,扩大科技资源覆盖面,进一步增强平台的物质基础。
  四、各平台建设项目/子项目承担单位应按照科技资源信息汇交机制,尽快将相关科技资源信息统一汇交到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门户系统(以下简称“平台门户”),并接受平台门户对平台建设项目/子项目共享服务的监控和评估。
  五、各平台建设项目/子项目牵头部门和主管部门、承担单位应加强统筹协调、分工负责,明确平台建设参与各方的责、权、利,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稳定的、专业化的技术支撑队伍,切实改善基础设施和服务条件,以确保平台长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各平台建设项目/子项目承担单位应按照上述要求先进行自查,逐条对照落实后,对前3年项目建设和运行服务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形成《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开放共享工作总结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参考格式见附件)。项目/子项目牵头部门对《报告》进行审核后,报送科技部、财政部。已经具备条件并按上述要求开放共享的平台,进入运行服务阶段。不具备条件的,平台建设项目/子项目牵头部门和主管部门组织承担单位按照上述要求,尽快整改落实。
  科技部、财政部委托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以下简称“平台中心”)具体负责受理《报告》、组织审查、开展平台门户监控和评估等工作。
请各有关单位于2009年1月16日前将纸质版《报告》一式5份报送平台中心,同时报送电子版光盘。本通知及附件电子版可登陆科技部网站(www.most.gov.cn)“通知通告”栏下载。……
③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国科发计[2008]722号//江西省科技厅.江西科技年鉴,2008年卷,第526页。
  ④××大学:王 江。
说明:89指《江西省志·科学技术志》,89-2指“第二篇 基础条件平台建设”,89-2-2指“第二章 科技研发机构与工程技术中心”,89-2-2-1指“第一节 国务院各部门驻赣科研机构”,89-2-2-1-1指“一、科技部”。此条目为管理类条目,作为概述类条目使用。
与模板之一相同部分从略。
  模板之十:
①89-1-1-7-1-1 2007年全省科技工作总结
②2007年,全省科技工作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按照实施“四大战略”、做好“四篇文章”的工作思路,突出政策覆盖之年、重大项目实施之年、科技大开放之年三大重点任务,努力发挥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全面推进创新型江西建设。
  一、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用明显增强
  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科技成果的应用面和转化率提高3%左右,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园区和新农村建设的科技含量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可增加1.5个百分点。据统计,2007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首次突破1千亿元大关,达到1 075.4亿元,增加值为358.4亿元,比2006年分别增长26.0%和40.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和GDP的比重,分别为21.1%和6.6%。全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442家,比2006年增加53家,增长13.6%。
  一是重大科技项目带动作用明显增强。2007年,省政府整合财政资金1亿元,组织实施23个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其中,省科技厅安排4 000万元重点扶持的8个项目,年底前全部动工建设,落实建设资金21.56亿元;2个已投产项目当年实现销售收入27.1亿元。此外,大项目资助经费明显增加,其中4个科技部“一把手”工程项目,每个资助超过1 500万元。同时,集中了70%以上的经费,实施了11个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100个左右的科技应用项目。
  二是科技产业化计划项目成效良好。全年实施火炬计划项目39项,总投入19.84亿元,完成销售收入85.84亿元,出口创汇3.94亿美元;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验收106项,总投入7.67亿元,完成销售收入21.91亿元,投入产出比约为1:8。此外,组织申报国家科技新产品计划项目37项。
  三是科技园区推动经济发展成效明显。高新区迅猛发展,逐步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增长极。2007年,南昌高新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550.2亿元,工业总产值496.2亿元,出口创汇4.5亿美元,比2006年分别增长30.9%、35%和26.7%,继续保持主要经济指标每年新增100亿元以上的发展势头。南昌高新区在南昌市工业经济中占了半壁江山,其地位对南昌市乃至全省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此外,赣州、景德镇和星火化工3个省级高新区发展很快,有力地助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科技入园成效明显,全省共有116个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8个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4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2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进入园区,并发放8 600份科技政策读本。
  四是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了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大力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全省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达175家,取得科技成果1 466项。其中申请专利220项,获准专利66项。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推广应用新增价值99亿元,新产品增加率为75%,新产品开发周期缩短43%,全员劳动生产力提高42%,示范企业平均年增销售收入44亿元。
  五是农业科技创新和进步水平提高。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长江中游南部(江西)双季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进展良好,建立核心试验区1.03万亩,技术示范区104.54万亩,技术辐射区1057.29万亩,辐射20个县,累计增产稻谷68.84万吨,增加经济效益8.25亿元。26个市县区通过全国科技进步考核,10个市县区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县区称号,21人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个人称号。科技部富民强县科技行动计划试点7个县市。获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立项16项,取得了立项数全国并列第二、立项数和资助经费创本省历年之最的好成绩。全省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县达51个,科技特派员的人数达3 408人,试点区内农民纯收入达3 621元,人均收入增幅为12.73%。井冈山科技扶贫工作坚持以科技开发为突破口,努力实现资金、成果、人才、信息的有效集成。据统计,2007年井冈山区(三县一市)的国民生产总值达92.39亿元,财政收入达7.3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 231元,绝对贫困人口数下降到72 690人。
  …………
六、科技管理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得到加强
  省科技厅举全厅之力,动脑筋、动感情、动真格,抓科技管理系统自身能力建设。针对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制订了8个方面的机关管理制度,重点是规范工作程序,实行目标管理考核。同时,提出了“三给”的服务理念和“三能”的要求,建立了厅领导和处室对基层的联系点制度,强化对干部职工的学习教育,举办各类干部培训班11期,培训450余人次,培训班期数和人数分别比上年增长37.5%和12.5%,让干部职工脱产研修科技政策和科技新知识。实实在在地解决了一些问题,机关作风明显改善,在全省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省科技厅获全省政府系统民主评议行风政风工作优秀组织奖;南昌市科技局、鹰潭市科技局、新余市科技局被省政府授予“2007年全省民主评议工作人民群众满意的行政管理部门”荣誉称号,受到隆重表彰。
直属单位的建设和发展取得新的进展:一是直属单位的工作定位进一步明确,服务内容更加贴近主营业务。如省分析测试所以测试服务为核心,创收比上年递增35%,创历史新高。二是业务量增大,研发项目增多,经济和社会效益普遍提高。如省科技馆参观人次达到20万,保持了开馆5年来人流量的稳步增长,打破了科技馆参观人数逐年递减的常律。庐山植物园新增项目24个,争取经费574万多元,为50年来获批项目最多及争取资助经费最高的一年。三是班子建设不断完善和强化,干事创业的氛围不断形成。四是打基础、想长远的思想开始确立,建功立业的理念深入人心。如省科技馆二期工程、省测试所孵化大楼正在积极筹备之中。五是信息大楼建设的进展总体上良好。
  ③章秀峰:江西省科学技术厅.江西科技,2008(1):3.
  ④××研究所:陈 豪。
  说明:89指《江西省志·科学技术志》,89-1指“第一篇 科学技术管理”,89-1-1指“第一章 发展战略、政策法规与科学学研究”,89-1-1-7指“第七节 其他”,89-1-1-7-1指“一、工作总结”。此条目为管理类条目,在志稿中作为概述类条目使用。
与模板之一相同部分从略。
模板之十一:
  ①89-3-2-2-1-1 ××县2010年旱作农业项目工作总结
  ②一、基本情况
  2009年,我县旱作农业工作在省、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大力帮助与支持下,有效应对冰冻、干旱、冰雹等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立足县情,立足实际,将旱作农业发展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增加旱作区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来抓,充分利用蓄水和节水措施,全年共推广双垄沟种植面积25.6万亩,其中玉米23.1万亩,洋芋2万亩,蚕豆0.5万亩。经实地测产,双垄沟玉米平均单产达到484.9公斤,总产达到8 714万公斤,其中:北山干旱山区平均亩产425公斤,南部山区512.8公斤,川水地区563公斤;洋芋平均亩产1 745公斤,总产达3 437.7万公斤,其中:北山干旱山区平均亩产1 608公斤,南部山区1 935公斤,川水地区1 862公斤。双垄沟种植技术的推广普及,极大地促进了全县粮食生产,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到1.51亿公斤,增长7.9%,双垄沟种植作物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58%,创历史最好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 358元,比上年净增388元,增长16.4%。
  今年,省市下达我县旱作农业项目(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推广面积30万亩,主要涉及干旱半干旱区共21个乡(镇)214个村1137个社45 265户。共完成覆膜面积30.131万亩(其中玉米26.7385万亩,洋芋2.581万亩,其它0.8115万亩),超计划完成了任务。种植作物主要以玉米为主,其次为冷凉型蔬菜、洋芋、谷子、豆类等作物。在面积、规模、规范化程度等有了新的突破。连搭、高崖、龙泉、中连川、贡井、清水驿6个乡镇,面积突破2万亩;城关镇、小康营乡、定远镇、和平镇、甘草店镇、新营乡、韦营乡、园子岔乡、上花岔乡、哈岘10个乡镇,成为万亩双垄沟乡镇;金崖、夏官营、三角城、银山、马坡5个乡镇,面积都在3 000亩以上。
  …………
  五、明年的打算:
  2011年在全县旱作区推广双垄沟播面积30万亩,计划种植玉米27万亩,洋芋2万亩,冷凉型双垄蔬菜、谷子、豆类等作物面积1万亩。
附件(略)
  ③马丽春:××农业信息网.2010-4-30.
  ④××研究所:陈 豪。
说明:89指《江西省志·科学技术志》,89-3指“第三篇 农业科学技术”,89-3-2指“第二章 技术开发、标准化生产与农产品质量安全”,89-3-2-2指“第二节 农业科技推广”,89-3-2-2-1指“一、作物栽培技术”。此条目为管理类条目,在志稿中作为主体性条目使用。
与模板之一相同部分从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