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3】

 关福 2013-11-11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3】  

201943年初,伯特·克拉夫奇克随陈纳德将军领导的“飞虎队”首次来到中国云南,在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与中国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在昆明、嵩明、陆良等地,用一架老式照相机拍摄了数千张照片,这些照片是当时云南的历史写照,反映了这里的历史风貌、山川地理和纯朴、善良的人民,以及他们所经历的艰难岁月。同时,大量反映老昆明的文化和风光的照片,也因当时本地摄影器材的贫乏,而显得异常珍贵。

《世纪影像·  一位飞虎队眼中的云南印象全纪录》 伯特·克拉夫奇克  


  四十年代,在中国的云南省,农民的生活是非常艰苦的。耕地、种植、栽培和收获都要靠令人精疲力尽的人力劳作来完成。尽管一无所有,人民仍然乐观,对良田里产出的作物心存感激之情。他们同甘共苦,热爱劳动,喜欢孩子,善待朋友。“彩云之南”——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那里的乡村有着田园牧歌式的宁静,可与希尔顿的“香格里拉”相媲美。
  
  就在这样的环境里,我花了将近三年的时间,深入地研究云南人民及他们简朴的生活方式。我用画笔和相机将所接触到的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记录下来,既有欢乐的场面,也有悲伤的情景。我发现了他们为获取充足的食物而进行的不懈努力。云南人民无限的忍耐性及他们克服艰难困苦的精神,使我惊叹不已。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3】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年轻的飞虎队队员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3】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1940年昆明拍摄的P–40战斗机。这架战斗机属于当时被中国称为“飞虎队”的空军中少数完好的一架。P-40机头的“鲨鱼嘴”涂装在保卫中国西南城市的战斗中与敌轰炸机交战,后在云南的天空中被众人熟知和尊敬。
  
  图中夸张的鲨嘴式飞机当时闻名于世,并与中国的“飞虎队”息息相关,“飞虎”们曾是来自美国和其它一些国家的志愿空降兵,在日本的侵华战争中和中国人民共同战斗。随着美国加入二次世界大战,这支队伍后成为中美联合空军,随后加入由陈纳德将军率领的第十四美国空军部队。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3】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云南四季之春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3】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云南四季之夏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3】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云南四季之秋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3】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云南四季之冬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3】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昆明的状元楼,青灰色的瓦顶和金碧辉煌的外观给人一种美感。四十年代到过昆明的美军几乎都知道它。
   晴空下的云南城市,雄伟的城门以及周围的店铺,楼房与进出的人们。
   很多这样华丽的城门竖立于城市的边缘要塞以及城市内部。城门由石头,泥砖,木头和顶部瓦片建成,它当时代表令人难忘的首都城市“春城”,这个城门被1940年早期进出昆明的美国空军所熟知。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3】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昆明的城中华丽的牌坊——金马坊和碧鸡坊。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3】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昆明金碧路上的黄包车和行人。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3】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当时的昆明电话局(近日楼)。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3】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昆明市里华丽的城门,青灰色瓦片屋顶。深棕色的木辕因为时间的关系颜色很暖。城门顶部的设计比北部很多城门顶更弯,三层表面有雕刻的折门使得城门更加美丽。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3】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昆明主要街道清早的市集,街上很多忙着去上班的人们以及叫卖的小贩。人们穿着很多款式的衣服。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3】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晨雨中的昆明光华街口,图中央挑着羊肉重担的妇女。她挑了很远的路希望能在集市上卖掉它。请注意这位妇女没有被裹过脚,大概她在乡下田里干活。中国仅有全世界7%的可耕地,但要养活25%的世界人口。因为山岭地带多,和难以机械化完全靠人力完成的耕地。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3】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一个昆明潮湿雨季的早上,当地农民用扁担和篮子带了蔬菜在市集上卖。
   很多妇女不但完成了货物运输,而且自己也是卖家。中国南部和西南省份气候一年四季都适宜于农作物生长。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3】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闹市区一家正在卖土杂的店铺。货物有扫把,篮子,茶壶,锅,陶器等。这家店的规模和很多昆明今天的商铺相似。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3】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在昆明,盘龙江当年扮演着相当于公路的角色。这个供小舢板停泊的码头,在如今的昆明市科技大楼(青年路口附近)。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3】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熙熙攘攘的昆明街巷,一个衣装整洁的年轻人在走着,街上卖家们展示着各色器皿,照片右下角一位妇女提着装有食品的袋子,左手拿着些蔬菜。大概这些就是当时供一天的口粮。那个时候很少能见到穿着全套长衫的妇女。照片中左侧的妇女证实了当时也有现代一些的装束。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3】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代人读写在1940年那个时候是很兴隆的生意。代笔的人在城市和乡村十分受欢迎。照片里一个当地的人手里拿着一封书信,但他不会读也看不懂,正准备给帮他读信的人钱。很不幸的是当时很多人不会读书写字,代书人可以帮写,如果必要的话还会帮写回信。在那个时候他们是公众交流的重要桥梁。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3】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一位来自英国军队的士兵正在与四个坐在棺材上的中国人聊天。他们停下手里的活儿坐在棺材上与说着流利汉语的士兵聊的很起劲。结实的棺木一般提前造好并送到老者家里,在不幸到来的时候能及时下葬。一个路过的人加入到聊天中去,当英国士兵问道棺材里是否有人,回答是:“没有,不过快了”。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3】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昆明街上一排黄包车。当时能付得起车费的人会受到黄包车夫的尊敬。车夫被视为高尚的雇员。图中的司机,或跑路人们在昆明城中的繁华阶段等候着顾客。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3】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这座石桥横跨昆明附近的一条运河。石桥下的阴影给来去的路人们提供了乘凉的好地方。
    当时的桥梁和楼房都由石头和砖块建造。图中一个年轻女孩在树下歇息,带的篮子就放在脚旁。在桥前有一位老奶奶也在坐着休息,注意她的帽子很不寻常。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3】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耸立于蓝天之下的昆明东寺塔,大多数当时的建筑没有这么多层的塔高,城门和庙宇总是比一般周围的店铺建的高。图中央的墙是城市边境守卫设施的一部分。这座塔是今天少数现代高楼大厦里能代表“春城”的古建筑之一。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3】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昆明近郊的小路,树丛和低矮建筑的有趣组合向人们展现出昆明的另一面。这样供牛车行驶的小径就是乡村之间的交通。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3】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坐落于爨乡陆良城城墙上方的一座道教寺庙。城墙有四个进出口分别通向中央的生活区。大多数城镇都有这样的围墙。从资料上看这座城墙曾经阻挡了入侵者和强盗。
    这座连地城墙很厚实,对外的一面由石砖组成。通过和城墙底部牛车的对比可以见识到城墙的雄伟,同时注意城墙上部有枪眼。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3】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陆良城中集贸广场的景象。货物包括水果,蔬菜,肉类,木炭,纺织品以及各种干货。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3】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嵩明城的四座城门之一,石桥下面是护城河。  
  和1940年中国云南大多数的城市一样,嵩明城被城墙所包围。图中的城门是四个通向城内居民区的城门之一。一座石桥横跨护城河,护城河旁城墙边上各种小贩提供应有既有的货品与服务,甚至竹筒也有卖(图中右边)。城里很热闹,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商业与社会活动。照片中几个离开军营的士兵正在拜访嵩明。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3】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嵩明东门城楼远眺。
  照片中的嵩明东城门由春节时候拜访的美国空军士兵拍摄。外部看上去很平和甚至无人迹的模样和城内各种各样热闹的春节庆祝活动形成鲜明对比。春节,中国最隆重辞旧迎新节日正在城内隆重举行。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3】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当时的木工可以用手里简单的工具完成建筑项目。木材先用浸入水牛角容器里墨黑色液体的线标记好。先用液体浸透一条线,再把线穿入牛角底部的一个洞里。
  木材被标记过以后被锯成图里的方块,这些方块都由人力锯成想要的厚度。锯好后的木板都放好风干后准备使用。这些木工活都做的非常精巧,木工们也很自豪地工作。地板,桌子,衣柜,床,梳妆台,一字,台子,窗户框架,门等制品都由这些有经验的木工制造。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3】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这位中国人从附近的水井里挑水来给我们冲洗胶卷。他要把水挑到12英尺高的平台上,然后再将水注入用炸弹舱做成的水池里。这样,通过重力的作用,水就流到了照片冲洗室。  
  冲洗胶卷是很费水的,他有时得连续数小时用这样的方式供水,但他从不对此抱怨。多亏这个中国工人孜孜不倦的努力,才使这些黑白照片的底片至今都如此完好。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3】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马上就要完工的昆明空军基地,身上系着绳子的中国工人用巨石滚平飞机跑道。工人们用各种形状大小的石碾子建造出一个平整坚实的机场。  
  二战时候所有云南的机场跑道都是用这种方法建起来的。两个工头正在和工人们加油使劲,一个在工人们正前方,另一个在工人队伍当中。几个中国妇女正在把小石头放到铺好的跑道前头。  
  这种跑道可以起降各种大小的飞机,包括满载货物的巨型B – 29飞机。机场的设计,施工,保养工作都做的不错。   注意照片的背景,另一个石碾以及背后的一架B–24型飞机。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3】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几个工修中的木工和砖匠站到镜头前并自豪地展示着他们的工具。他们把家人带到工作的地方,暂时居住用的棚屋组成一个小村落,真正的“边工作,边生活”,直到工地上的工作完工为止,这些木工曾在美国空军基地建造过基础设施与楼房。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3】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羊街空军基地修建时为工程队做饭的男孩,他正在把肥肉切碎准备烧菜。砖头灶,简单的器具和一些瓦罐(图右上)组成了工程队厨房。 地面上铺满了木工做活时留下来的木屑。那个时候只要能做事的小孩马上就会加入到家庭工作当中去。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3】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一个在羊街空军基地工作的年轻木匠正在弹奏木弦。这只木弦完全由手工制造,并且颈部做成有装饰性的龙头模样。几个木制旋钮用来调整乐器的铉以准音。发声用的琴面采用了有雕孔设计的圆形木板。干了一天的木工活以后弹下琴是很不错的消遣。  
  这个年轻人是工地生活的一部分。这里很多工人都带领全家人随工生活,当一个工地的工作完成以后,工地上的全部人会搬迁到另一个工地。年轻人脚上穿的皮鞋在当时十分稀有。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3】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羊街机场的建筑队工头手拿藤杖高兴地在镜头前摆好姿势照相。注意看他的左手,就像大多数中国人一样,他很喜欢美国香烟。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3】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这名年轻的士兵是羊街美国空军基地的卫兵,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中国的大后方,中国人民为美国空军提供食品和住所,中国士兵则为基地、飞机和基地上的人员提供保卫。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3】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一个在羊街美国空军基地干活的粗壮民工正在休息。前方地面上放着他用来挡雨的水牛皮制雨衣。
  注意看他的草鞋,他的斗笠由竹片编织而成,可以用来抵御恶劣的天气比如酷暑。当时在美国空军基地工作的民工大多都是他的行头。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3】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一个年轻的中国母亲正在抽空给他的孩子喂饭,他们都住在羊街机场的建筑工地上。
    她用来坐的木材将会被加工后用来建造空军基地的房屋。她身穿束身衣,长袜及布鞋。没有被裹脚的她看上去比较现代,孩子的父亲是建设机场的众多工匠中的一员。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3】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几个工休中的妇女,她们休息的方式是做针线活。她们帮助修建了昆明的机场跑道。左下角的妇女把一把铲子当椅子坐。
   图中地面上的碎石用来建造供中美飞机使用的跑道,滑行道及停机坪。第十四空军部队就是在这座机场发动了在昆明附近打击日军堡垒的空中袭击。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3】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伯特.克拉夫奇克在云南省陆良。这个孩子是数千个来自城镇和周围村落到机场工地帮工的孩子之一。图里左边的指挥楼由传统中国泥砖建成。背景中的帐篷是供在中国中部失地后的中美空军士兵暂时居住使用。
    图里的小孩(年龄不明)手里拿着给他的一块口香糖,和世界上所有的孩子一样,他发现口香糖很不错。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3】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与当地中国老百姓合影的美国士兵。
   照片中的美国空军士兵身穿传统军装、高帮鞋与卡其布衣服。他左边年迈的中国绅士备受当地尊重。身穿长罩衫,他们的 长胡子是精心梳理过的。能照相他们感到十分自豪,照完后手里都拿着香烟(照相后的礼物)。
    中国人很喜欢抽美国烟。右上角的年轻人双手竖大拇指表示“顶好”,英语的意思是“很不错”。小孩子们见到美国空军士兵总是很着迷。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3】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陆良一座在此地区保存最完好的佛寺。巨大铜像肩头上的尘埃表明其年代的久远。寺庙天花板(屋顶)上有画像。铜像背后的多彩雕塑巧夺天工,多种多样用来对佛祖表示敬意的器具放在雕像前的桌子上。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3】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乡间池塘边的一座佛寺。  
  一间云南某村落外保存完好的佛寺。绿色的屋顶和橙色的釉面砖形成一个有趣的组合。庙顶装饰用的尖和龙雕都是金色的。庙门口圆型的穴用刻了复杂图案的窗子。寺庙与周围锈色的地面形成鲜明的对比。寺庙本身是由泥砖建成但是外面被漆成了白色。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3】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清静整洁的寺庙大院。
   上图是佛寺内部大院, 旁边两排雪松,中间坚实的石头路通向一间有三座大铜佛像的庙房。这个大院是走过之前有保护者神像的庙门才可以看到。走过主要建筑时你可以看到几座身穿盔甲脸朝下看模样吓人的武士雕像。
   据称这些雕像可以保护寺庙不被恶人玷污。整个建筑的地基包括庙前的台阶都是由石头组成。这间佛寺被维护的十分完好,门口有一个中国妇女正在扫地。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3】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陆良的这座佛寺令人向往。
    照片展示的是陆良的一些寺庙建筑。你要走过一条直线上的三间寺庙才可以到达寺庙主体。像塔一样的建筑是在大院里,旁边是另一组建筑。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3】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清真寺内的这个穹状物金碧辉煌,上面有阿拉伯图案和金粉子。这张照片是从外面拍摄的,折门上的华丽木雕十分别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