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垂钓诗词——参禅与钓鱼也有密切关系,这大概是由于钓趣与禅趣有相通之处的缘故。

 成为亨特 2013-11-11
本帖最后由 tjfishing 于 2011-10-11 10:53 编辑
钓鱼偈6 n1 S3 o7 `. g8 k0 _% Q" V: j

[唐]船子和尚4 h9 ~  \) k9 ^  o4 x9 p

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船子和尚,原名德诚,遂宁(今属四川)人。约生活于中晚唐时期,隐居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从药山惟严禅师学,
2 j% r& [- u* `" e
常乘小船住来松江朱泾间,以纶钓度日,人称船子和尚。后覆船死。咸通年间,僧藏晖于其覆殁处建寺。
  V5 V0 _6 Q( M9 c
  参禅与钓鱼也有密切关系,这大概是由于钓趣与禅趣有相通之处的缘故。南宋普济所编佛教禅宗典籍《五灯会元》中载有3 h- z; p+ c3 ~8 t3 x

船子和尚的“钓鱼偈”六首(七言绝句和《渔歌子》词各三首),都是这位自称“三十年来坐钓台”高僧自述其在垂钓中心专
' X8 H' L6 X" S7 E1 w- C0 H: w
一境、妙悟禅理的。“偈”是佛经中的唱词 ,即禅诗。这六首钓鱼偈中,以七绝其三写得最好。此诗描写月夜独钓情景,寓

禅理于诗情画意之中,是故“丛林(即禅林)盛传”(北宋惠洪《冷斋夜话》)。0 S, Q: X6 t1 a
5 i$ P7 Z7 {3 y& i" H5 q$ u
  首两句叙垂钓实况:“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前句表明钓者稳坐钓台居高临下;后句把垂纶入水激起波纹以% I. A( D* h' ]  Y7 B1 H
1 F% ]" @* L( ]9 @) B
钓线为圆心身四周层层荡开的景象,描绘得生动传神,极富动态美。这里采用以动写静的手法,反衬出万籁俱寂的宁静氛围,$ g5 c8 I5 ]; E8 {. g

既是月夜垂钓的逼真写照,又暗示出佛家禅定的最佳境界,钓境与禅境密合无间,“清波皓月照禅心”的感受油然而生。4 @# d% K! W$ S$ r: w% d7 Q
" n- e1 x/ h4 o( g/ z
  后两句写垂钓结果:“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水寒而钓鱼无获,自在情理之中,然而,钓者却另有所获。5 r; l! E+ m' C, {! \. B
! Y: b9 t) h2 `1 {; |3 P. G
上句的“静”字和下句的“空”字是全诗的诗眼,言在此而意在彼,寄旨遥深。佛教禅宗认为,宇宙万物“四大皆空”,一切+ f4 m/ h& L  o4 t

事物都无实体,修炼者静坐敛心、专注一境,久之达到身心“轻安”、观照“明净”的状态,终以悟“空”而进入涅槃之门。4 {- l+ D3 B& t: G, o

“满船空载月明归”不正反映了参禅者对“禅定”的潜心领悟吗?5 g# d  Q, l9 Y3 b* z, Z
3 e, `2 l) B) w* C3 n0 \# R
  据《五灯会元》记载,船子和尚临终时曾以垂钓启发夹山和尚悟禅,授以“垂纶千尺,意在深潭”、“丝悬绿水,浮定有
& t4 J: [' \2 `- p; K
无之意”,“钓尽江波,金鳞始遇”等禅机,说他在药山从师学禅三十年,只明白了这个道理。因此,他的七绝其一称:“三. R5 |) @; Q& ^& E' `. \4 C7 J

十年来坐钓台,钩头往往得黄能。金鳞不遇空劳力,收起丝纶归去来。”(“黄能(tai))"为传说中藏于深渊的一种神兽)他的* ]0 A6 i6 a* S

《渔歌子》其一写道:”有一鱼兮伟莫裁,混融包纳信奇哉。能变化,吐风雷,下线何曾钓得来?“这些禅诗,抒写了他一辈

子在垂钓中参禅悟禅的心得,禅理钓趣水乳交融,堪称钓鱼诗园林中的奇花异卉。
; ?6 T. J8 ^/ o) L/ h; X# X. s
) q/ F$ I- G% B- m



6 D+ r. E. ~$ v8 @. k3 q2 k



溪叟

[唐]景云

溪翁居静处,溪鸟入门飞。早起钓鱼去,夜深乘月归。
3 T* ?; Q3 A* m) f
露香菰米熟,烟暖荇丝肥。潇洒尘埃外,扁舟一草衣。



' o9 ^: N" m8 p! `
3 t2 t$ o7 j9 J% S, q9 I" v
! `, C/ x6 K) X, _6 m: M7 D
景云,唐代僧人,与岑参同时。《全唐诗》录存其诗三首。

  这首五言律诗,以白描手法为一位隐居溪边的老人传神写照,以明快的语言描述了溪叟的潇洒生涯。诗中的“溪叟”是僧
  |1 D: n7 h1 ]: w. q: J/ y
人眼光中的溪叟,或者都富有禅味。

  首联咏溪叟居住的环境的清静潇洒。上句着一“静”字,下句即以“溪鸟入门飞”反衬,以动写静,倍见其静、其幽、其

雅,境界自出,妙趣天成,给人以世外桃源之感。
3 u3 G+ y& @! L- ]& j! G
  颔联咏溪叟行止的自由潇洒。他终年以泛湖上垂钓为乐,每天披星戴月,早出晚归,独来独往,如孤云野鹤,闲逸逍遥。5 r: u5 o, \2 e' v
4 h* `. A& y6 y) j: _- J) T
这一联是全诗的主体,表明溪叟的高情雅致寓于“钓鱼”。* p  v; w, @# J- t. W
, Y1 x2 c( x9 O. t, K
  颈联咏溪叟饮食的素淡潇洒。“菰”俗称茭白,生于河边、陂泽,可作蔬菜;其实如米,称雕胡米,又称茭白、菰米,可0 @8 u' M* x% g3 R& c! u4 m
. G! Y) i  H! F* V0 v9 _4 O
作饭。“荇”即荇菜,多生长于湖塘中,嫩时可供食用,细如丝,味肥美。这位溪叟以野菜为炊,食之甘味,足见其清心寡欲$ S- Q8 ?4 Z4 R9 C% g; A1 m

、返朴归真之状。“露香”与“烟暖”通感的艺术手法,有意美化溪叟这种世外桃源式的纯朴生活。

  尾联以“潇洒尘埃外,扁舟一草衣”作结,这是全诗点睛之笔。“尘埃”指随风扬起的灰土,喻污染。语出《楚辞·渔父
* [/ h. b3 T. H- F. M+ x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草衣”指结草为衣,古诗文中常用来指未出仕的在野之人。这一联与前三联处5 ^& [. t1 `- S! T! Q$ [2 j
$ r0 v- ]0 G- i# b: Y& w
处呼应,
7 a! s' }0 W' s3 j1 t$ E
深入一层提示溪叟的精神世界,完成了溪叟形象的多方位塑造。这位蝉蜕于浊秽、超然于世俗之外的溪边钓叟,不也很像沙门+ e, y8 f% A8 h. d, g6 W: G$ r; @
) r0 n+ {" k6 r/ @! |  Y- {8 s' ?& @
高僧吗?
( _$ |- P* W8 R  T0 j2 y) r
3 t% }- _& m  d& b4 |
' u+ p2 H" c9 ~5 u' Q
/ O8 I0 W5 u; y5 L9 [, P  D6 k
; Q  h' j$ ]5 Z/ {# U
钓罾潭! l; n) e2 P/ R) g& J

[唐]贯休

境静江清无事时,红旌画鹢动渔矶。心期只是行春去,日暮还应待鹤归。
. {4 u1 \" X; L2 \' N3 a1 H8 a1 U
风破绮霞山寺出,人歌白雪岛花飞。自怜亦在仙舟上,玉浪翻翻溅草衣。

' o+ L/ j- i3 c& ]" H( d
2 c) b$ l: ^( {: G: ]6 E  r
贯休(832-912),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属浙江)人。生于唐末,七岁出家为僧,漫游各地。五代初入蜀,受
/ ~7 @' {- s1 y4 F$ i1 T  T
蜀王王建礼遇,赐号“禅月大师”。终年八十一岁。工诗,善书画,有《禅月集》。7 g4 p3 H# z# @) H5 I+ {, v  q

  《钓罾潭》是一首春江独钓的七律。“罾”(ZENG)是鱼网的一种,俗称扳罾;“罾潭”就是江中扳罾捕鱼的深潭。选择- ^8 e1 _% S  g& x0 l
+ w- i! u; i$ g0 @
此处泛舟垂钓,正如船子和尚所授禅机那样,“垂纶千尺,意在深潭”。因此,此诗除题首着一“钓”字和首联以“渔矶”点7 i% S2 B3 H" m7 A3 W& G0 l

题外,始终不在“钓”字上做文章,而只是一味渲染钓境的清幽静雅和景物的优美迷人,造成仙境般的氛围。3 K6 B; e- [6 s6 @- w# `
3 R# |6 _# |6 a: N" Y' f
  诗以“境静江清无事时”领起,这个“境”自然是钓境和禅境的统一,或者说是以钓境为禅境,开头便给人以超尘绝俗之6 P, Q6 z4 T5 N% i) Y) J

感。“红旌画鹢动渔矶”一句点题,写垂钓者把绘有彩鹢的钓船停在钓矶旁,船上的红旗迎风飘动。一笔带过,点到为止,鱼. X; Q9 J  p1 |% o. r% v; H7 N  Y
1 x6 Y1 [# u* z* s9 K
情钓况一律略而不提。

  贯休毕竟没有船子和尚那么超脱。他虽少年出家,身处唐末乱世,却也曾遍访侯门,广事干谒,因此于“无事时”之外尚  `, G( v7 q  u1 g8 c# a

有“有事”之时,也是很自然的。“心期只是行春去”就表明了他心中所想的事。古时太守于春季时巡视所管州县,督促耕作# F$ s6 B- y: u

曰“行春”。贯休没当过太守,却很关心太守的事。这与“日暮还应待鹤归”当然是矛盾的。“白鹤”历来就是得道成仙的象

征,佛家也以“鹤树”指佛或佛寺。“待鹤归”自是出家人本色,怎么又想起“行春”之类的俗务呢?贯休就是这么个人。他% N! B/ s0 R5 E5 F; r" {( I
! t4 h! R3 }0 N$ }
隐居杭州灵隐寺,曾怀诗拜访吴越王钱镠,诗有“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之句。钱镠有称帝野心,要他把“十四) k" ]6 j$ V' V0 {2 v' `% v' @

州”改为“四十州”,: _/ b2 M3 ?7 V9 f& l8 f
2 Y- v) U2 k8 E" G' I- X8 [5 M
才肯接见他。他回答说:“州亦难添,诗亦难改。余孤云野鹤,何天不可飞?”说毕即拂袖而去。这个不正是表现了他“行春- Z. Q& c! O5 r* P8 n6 e8 a1 {) E; C

”与“待鹤”的内心矛盾吗?
) x" N; [# Y9 D' r. t9 v& L+ o3 w; w
  这种内心矛盾只有在垂钓如禅定的境界中才能消解。“风破绮霞山寺出,人歌白雪岛花飞”,正是这位诗僧在大自然怀抱) V2 k8 v% f5 G! k
8 U; B' S* V6 p3 P
中求得心理平衡的形象化观照。你看他:独倚钓舟,静心息虑,眼望美丽如绘的彩霞被风吹散,从高耸云际的山寺旁流过;高
6 y" d7 v- O: \/ U$ ^
歌一曲《阳春白雪》,虽然曲高和寡、知音难觅,却也余音袅袅,随着小岛上的落花迎风飞舞、回旋荡漾,岂不是飘飘欲仙了- P2 A! x6 D+ l7 U' Y) r" l: H

吗?这一联使人领悟了钓境美的极致。

  尾联“自怜亦在仙舟上,玉浪翻翻溅草衣”,正是诗僧自我解脱的心理写真。他所追求的终究是一个仙字。从前文的“境: T+ }* C5 }# `; q1 a

静江清”、“红旌画鹢”、“风破绮霞”、“人歌白雪”,到结尾的“玉浪翻翻”,所有意象凝结为“仙舟”的感受。这是禅2 M: g$ n8 {/ ?8 w) n8 N

心独悟的感受,野鹤孤云别有天的感受。
9 N' Q$ {+ W1 ]' e8 i, ?  m
- I# U( E& W7 z- @$ Q! U, A% @- R# x


$ V4 P; J0 h2 f8 [+ h0 C: y* ^
5 f9 J# r  O/ }! O, m6 I

题寒江钓雪图

[清]释敬安7 L) ~8 Y& m  R
              9 u) {* P# ]% T, p& ^
垂钓板桥东,雪压蓑衣冷。% z1 c% y( r0 e" {$ t# k6 i

江寒水不流,鱼嚼梅花影。
) O! q0 O# ~0 A# v: a


, @; d, M* g+ \
5 ?, c/ q$ b9 d. H* N3 ?* ]
释敬安(1851-1912),俗姓黄,名读山,法名敬安,字寄禅,湖南湘潭人。因曾于阿育王寺烧残二指,别号“八指头

陀”。十八岁出家,遍游江浙各地,回湘后住持各名刹。辛亥革命后任中华佛教总会会长。工诗,有《八指头陀诗集》。
2 X. ^5 K5 _" Z) p
  这是一首题画诗,作于清光绪十年(1884),为作者早期代表作之一。画意显然取自柳宗元《江雪》诗的“孤舟蓑笠翁,% ^$ x. |- a" k1 Z* ]+ _

独钓寒江雪”,而释氏的题诗则与柳诗大异其趣。- e$ P! t" _: n# Y4 k: o9 f% [

  起句开门见山,交待垂钓地点,“板桥”使人容易联想起温庭筠名句“人迹板桥霜”,已觉几分寒意。次句承“垂钓”写
) A! Z# T' X* I5 z2 _0 }9 i
“蓑衣”,以“雪压”托出大雪纷飞景象,着意渲染寒冷气氛。第三句承“冷”字再递进一层,“水不流”说明“江寒”已达

结冰地步,所咏垂钓为冰钓无疑。这三句均未正面写到钓者,而钓者冒雪垂钓的执着神态,却已从各个侧面烘托出来,气氛显

然不像柳诗“5 j! @7 i4 O! }- l0 d
) H. \* e& E! E& [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那样孤寂压抑。结句“鱼嚼梅花影”是全诗的点睛之笔。着此一笔,全诗皆活,于严寒中透出生机& G" w2 I4 v0 C3 t+ f6 A

、冷峻中透出禅味,神韵顿出,妙趣横生。此句从查慎行《题王文选浣花溪钓图小照》诗中“忽动绿玻璃,游鱼嚼花影”点化& P  P4 V8 H! Q  O2 C

而来,与前三句接隼无痕,使寒江、飞雪、蓑衣、游鱼、梅影等种种形象浑然一体,把“钓雪”的意境升华到人与自然和谐相
" J- H/ ]9 R3 k- v1 T9 U* q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