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01太空漫游剧情解析及影评

 晓哲思絮 2013-11-11

  在图书馆早就看到了《太空漫游四部曲》,分别是《2001:太空漫游》、《2010:太空漫游》、《2061:太空漫游》、《3001:太空漫游》。看着这些雷同的书名,一直以为是有人通过电影仿的伪书,没什么兴趣。前两天终于忍不住全给借出来了——看来我是这套书在本图书馆的第一个读者——才发现差点就错过经典了。

  作者克拉克是英国著名科幻小说家,被《洛杉矶时报》评价为“太空时代的桂冠诗人”,这四部曲分别出版于1968年,1982年,1987年,1997年。可能有人注意到了,《2001:太空漫游》的出版时间与电影上映在同一年。正是这样,《2001:太空漫游》的故事情节是由克拉克和库布里克共同构思创作的。从第一本可以看出来,或许作者并没有打算写后面三本。书上的情节和电影略有出入,但不影响大局,但《2010:太空漫游》小说回顾2001的情节却与《2001:太空漫游》小说的情节略有出入,与电影内容相同。大概是因为电影太有名了,所以作者就顺着电影续写了,但只是部分细节,与故事大局无关。

  现在解释一下大家看完本片普遍的疑点:

  1、黑石是什么?

  宇宙中一种远早于人类的生命,科技、智慧发展到了极致,他们已经可以将自己的心智从身体中抽离出来,变成一种无形的能量体,这种能量体不断吸收宇宙间的能量,从而达到了永生,并获得主宰宇宙的能力。纯意识形态的能量体可以迅速去任何地方,不受任何限制。宇宙就是他们的庄稼地,他们可以随意地耕作和收获。宇宙更是他们的实验场,他们不断地到处做着生命与文明的实验,而黑石就是用来实现他们目标他们的一种工具。300万年前,他们路过地球时发现了地球上存在着生命,他们希望能够开启地球上的文明时代。于是他们使黑石落到了猿人的洞口,黑石向猿人展现了更高级的文明,启发了猿人的心智,从此开启了人类文明之光。而他们飘向了宇宙的深处继续做下一个实验,地球不过是他们撒下种子的一个地方而已,并没有特别意义。留在月球上的黑石磁场指向木星,这才有了2001太空漫游。如此一说,黑石背后的主宰者就有些像上帝了,而很多人则会觉得这不再是一部科幻的小说或者电影,更像是神话。其实不然,我们现在的世界就已经有虚拟的组成的,否则你电脑硬盘中那几百部电影从何而来?

  2、哈尔为什么发疯?

  这是很多人想不通的一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小说中解释了这个原因,因为怕被泄密,发现号去木星的目的,飞船上只有三个人和哈尔知道,而这三个人是处在冬眠状态。两位日常驾驶飞船的舰长鲍曼和普尔反而不知道,哈尔已经被输入命令,如果人员全部出现不测,它也要独立完成这个使命。对哈尔来讲,完成任务是大于一切的。而同时呢,根据原有设计,哈尔必须精准地、毫无隐瞒地处理一切信息。这样呢,它既要对它这艘飞船上数月来唯一可以交流的两位同事隐瞒一个天大的秘密,它的本性又是不能隐瞒任何事情的,于是,对于一个设定过程序难以应变的机器来说,哈尔精神分裂了。对哈尔来说,由于那项任务大于一切,所以它要脱离这种心理困境,就必须干掉它的人类同事,从而独自去完成任务。

  3、电影前面的弗洛伊德博士,后面怎么消失了?

  其实两位舰长鲍曼和普尔就是弗洛伊德博士选上的飞行员,他们在飞行过程中一直听命于弗洛伊德博士。自从博士发现月球上黑色石板的磁场指向木星后,这项探险计划就开始了。弗洛伊德博士是《2010:太空漫游》的主角。2061年他还漫游了一次太空。

  4、鲍曼给哈尔断电后,飞船驶入一片光电中,他到了哪里,为什么还有一间地球上的屋子?最后为什么有个孩子坐在宇宙中?

  事实上鲍曼给哈尔断电后,地球上指挥中心已经把这项任务的秘密向他公开,并希望他能独自完成这项任务。鲍曼又孤身一人航行了数月。到了目的地时,他发现空中悬浮着一块更大的黑石,长边达到2公里。于是他把飞船驶上了轨道,然后他乘坐分离舱——就是普尔在外面修天线时驾驶的球形飞行器——试图降落到黑石上面。当他抵达黑石上面时,却发现有一股力量把他拉入黑石,黑石里面是一个璀璨的宇宙,鲍曼大喊了一声;“天哪,到处都是星星!”这是地球听到他的最后一句话。鲍曼掉入了一个星际之门,很快他发现自己降落到了一个房间里,家具电器一应具全,甚至还有华盛顿的电话簿,但大多数家具都只是粗劣的仿制品,电话簿里一个字也没有,只仿制了外形,这是主宰者为了向他表达善意,从地球上模仿而来。鲍曼在上床休息后,他的记忆和意识正在被主宰者慢慢剥离,等他完全脱离了肉体,黑石出现了,他永生了,他成为了主宰者的一个下属,或者说一个工具。变成能量体的鲍曼,他回到了地球上空,他还想看看生他养他的地方,他曾经爱过的人……这在《2010:太空漫游》里有特别描述。

  5、哈尔(HAL)是不是影射IBM?

  几乎所有的猜测都认为HAL影射了IBM,因为HAL这个单词的每一个字母恰好是IBM每个字母的上一个字母。但作者极力否认这个猜测,他甚至在《2010:太空漫游》里借HAL的设计者钱德拉的口中否认这个说法。“钱德拉博士,听说你取HAL这个名字是暗示它比IBM领先一步,是吗?”“胡说八道!我们有一半是从IBM出来的,多年来我们都极力否认这项谣言。我想今天稍微有点知识的人都知道,H-A-L是从HeuristicALgorithmic(自学演算者)来的。”
 
       剧情
 
  四百万年前的非洲(现代科学一般认为人类直立行走和使用工具是在几百万年之前,房龙在《人类的故事》中写的是200万年之前),猿猴们过着浑浑噩噩的生活,饱受自然,饥渴,食肉动物的危胁。他们已分为不同的族群。其中A猿猴群占据了一个小水塘,B猿猴群想要来喝水,但被A猿猴群吓退。B猿猴群回去后忍饥挨饿住在岩洞中,一天他们醒来,忽然发现身边多了一块竖立的黑石,他们大为恐惧,从黑石上看过去,看到太阳、月亮和黑石连成一线。
  第二天,B猿猴群中的一只,看到地上的兽骨,忽然脑中闪过黑石,灵光一现,拣起了野兽的腿骨做为武器,并开始用武器狩猎。一天,B猿猴群的猿猴们每人手执一根兽骨向A猿猴群所在的水塘进发,并用兽骨杀死了A猿猴群的首领,占领了水塘。猿猴将兽骨扔向天空,此时画面切换到2001年,骨头的画面变成一只宇宙中的人类太空船。
  美国的弗洛伊德博士受命前往月球,在空间站,他受到苏联科学家的询问,他缄口不谈。(库布里克在1968年已预言到美苏的和解)事实是:美国在月球的基地,发现了400万年前(呼应开头)外星生命埋藏于月球地下的黑石,这将影响到人类文明的进程。宇航员再次看到黑石、地球、太阳,联成一线。
  18个月后,一只美国太空船受命向木星进发,这是人类首次试图登陆木星。太空船的成员由3位冬眠的宇航员,两位操作飞船的宇航员,以及一个超级电脑,HAL9000组成。在旅途中,HAL忽然问起宇航员戴维此次航行的真相的问题,但人和电脑之间产生了分歧。HAL忽然提出飞船外的某一设备出现故障,于是戴维乘坐备用舱飞出飞船维修,但他们最终却发现该设备毫无故障,于是他们对HAL产生了怀疑,决定将HAL关机。HAL识破了他们的计划,设计杀死了戴维外的另一名宇航员,并将戴维的备用舱关在了飞船外,而且杀死了冬眠中的三名宇航员。他对戴维说:这次任务对我来说太重要了,不能够被你们破坏。
  戴维想出办法进入了飞船,他愤怒地潜入HAL的机房,逐一破坏了HAL的计算机芯片(我不太清楚具体是什么),HAL的智力在恐惧中被逐渐清除,它变成了一个只能逗人笑的一个初级电脑。这时飞船上的一段录相被启动,这段录相在飞船启肮前录成,将在飞船抵达木星时告诉众人真相:月球上的黑石,其磁场指向木星。因此美国决定向木星探索,而真相只有HAL9000知道。
  这时飞船已抵达木星,飞船上惟一幸存的“生命”戴维眼中出现绚烂的色彩和奇异的景像。他最终发现,自己出现在一个古典时代的房间内,并逐渐变老、死去,并最终变成一个光孩,最终变为守护着地球(我感觉是地球,不知对不对)的一个星孩。
 
 
       影评
 
  这部电影,诚如当时的一个评论所说:“从人类的角度上来看,这部电影是失败的,但从宇宙的角度来看,它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2001太空漫游》是以超越人类,而非人类的视角拍成的。可以肯定的是,库布里克对人类的历史、源头有着确定的看法,本片就是以这个看法为基础拍成的。
  虽然同为人类,但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差别可能是很大的。爱因斯坦看我们,大概就像我们看智障儿一样,库布里克大概是爱因斯坦那一级的人类,所以也别指望他老实和你说什么,他也根本不管你懂不懂。但我们应该可以肯定一点:《2001太空漫游》的中心环节,是说:人类的智慧是外星生命所给予的。本来我们只是一群猿猴,但外星人发来的黑石给予了猿猴以智慧,使他们进化成人类。(库曾说:如果有上帝,那便是创造了人类的更高级物种)
  当人类进化到可以挑战太空时,他们首先登陆到月球,而月球上仍有外星人埋下的黑石,将人类指引到最终的目的地:木星。
  HAL,IBM的暗示(每个字母的提前一个字母拼成),库布里克是说,IBM,即电脑技术,是人类的翅膀,也可能是人类的掘墓人。
  《2001太空漫游》中很明显的观点,首先,人类自以为的智慧,感情这些东西并不神圣,都是可以解释,可以模拟的,比如电脑。生命的形式也是很多种的,除了生物,也可以是其它形式,比如电脑。其次,人类不可能掌握由他们所创造的电脑,而电脑的生命层次也远高于人。最终人和HAL发生了冲突,HAL宁愿杀死全部的宇航员也要完成木星的任务。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HAL的目的是什么?是仅仅因为程序的判断,他认为人类无法完成使命,于是取而代之,原因是忠于宇航局所最早下达的命令。还是仅仅是一种生命对另一种生命的革命?但可以肯定的是,到达木星的如果不是戴维,而是HAL,其结局肯定大不相同。
  最终戴维看到的绚丽奇异的木星景象,是什么?
  我觉得应该是一种高级的生命体,也许就是给予人类生命的外星人。当然,这个外星人并不是实体的,也不是生物,而是一种比电脑人更高,更加远远高过人类生命的生命形式,可能,和后来的星孩比较接近——生物形式的生命体,本来就可能是宇宙间最低等的一种。
  戴维所看到的景象是什么?有一种可能,是外星生命在与过于低级的人类生命无法交流的情况下,对人类生命进行的某种试验。
  与《2001太空漫游》齐名的作品,塔可夫斯基的《飞向太空》风格与之完全相反,前者极尽真实,理性,后者则完全的简单,宗教性。但两者有一个共同点,即最终的外星生命体形式,都是非生命的,而是以星球,星云状态存在的,《飞向太空》中主角最终也留在了这个星云状态的生命体中,并生活在了该生命所创造的世界之中。
  如果是更具智慧的HAL,与外星生命之间,或许有着某种人类所无法达到的交流,也许这就是外星人创造人类,并指引他们来到木星的目的所在。
  库布里克可能并不冷血,他只是思想太高于大部分的人类同胞,于是“没有时间来表达温情”,同时他的理论又是大多数人看不懂的,所以他也干脆只预言,不解释。
  想一想,我们在2007年也不能完全看懂这部电影,1968年的人们怎么看待这部电影呢?
  《2001太空漫游》,一部科幻大预言,但却完全以古典戏剧史诗的形式拍成,库布里克所想象的未来,同时也是这种古典精神的投射,比如HAL的形象,完全朴拙,其“眼睛”只设在平面的感应灯后面,而不像很多的科幻片,对机器人的想像追求怪异和奇妙。
  库布里克的古典文化根基很深,其实他非常尊重古典文化,这一点在《巴里林登》里表现得犹为明显(这部电影的古典音乐和油画画面的运用几乎达到了极致)。只是因为库布里克在科学上的知识,使他把文化艺术的本质看得非常清楚。
  我记得影片开始前有一段几分钟的黑幕和序曲,当年听也十分震撼,我现在想,可能表现得是混沌未开的世界,其中种种人力无法解释,甚至无法想象的宇宙运动。不过这次的下载版没有这几分钟内容。
  影片的开头,太阳,地球,月亮连成一线(周星驰的《少林足球》就把这段搬了过去)。这一段的音乐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真是有开天辟地,混沌初开的震憾力。在猿猴看到黑石,学会使用兽骨那一段,再次用上了这段音乐。《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首来自尼采名篇的音乐,用来代表智慧的觉醒。尼采有一句话,要愈行愈高,直到群星已在你脚下。用这段音乐代表人类文明的开始,真是恰当无比。
  太空船在宇宙中航行时,配的音乐是《蓝色多瑙河》。我觉得代表的是人类文明的闲适和艺术性,施特劳斯时代在多瑙河中的畅游,如同今日在太空中的漫游。
  要知道在人类的历史上,水也曾阻止着人们的视野和脚步,一如今日的我们仰望太空。哥伦布远航去寻找东方,本质上和美国人的登月,是同一件事,他们之前,都有着许多的失败者,才有后来的成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