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胀下理财,我们该用什么样的理财策略?

 回归平谈 2013-11-11

通胀早就来了,哪些所谓的专家、学者们的应对高招儿也都跟着来了。什么“让工资跑赢物价”,“少存款,多贷款”,“少持有货币,多持有资产”,“保守存钱,不如灵活投资”,“少持有固定收益品种,多持有浮动收益品种”,“投资排序是一房产,二黄金,三股票,四收藏”,“乱世藏金,盛世藏宝”,等等。这类口吐莲花的高论,不一而足,听得你一时间不胜聒噪。

不胜聒噪,是因为你心里明白,有些高招儿,你听了白听,做不到,譬如“让工资跑赢物价”。为什么大家全都无奈地众口一词:“什么都涨了,就是工资不涨?”因为你004 谁都逃不掉的经济大滞胀大体知道,通胀导致企业成本高企、盈利下降,不裁员就不错了,还想大涨工资?员工的名义工资,都难以大幅提高,实际工资怎么能跑得赢物价?

其实,如果说“什么都涨了,就是工资不涨”是事实,那么,通胀就已经不是通胀了。为什么?因为通胀是高增长的产物,是市价的连环上涨。工资作为劳动的价格,也会连环上涨。以往的通胀,都伴随着工资的上涨。可这一轮通胀来临,连名义工资都难以提高,可见通胀已经变了,早已不是单纯的通胀了。

即便名义工资有所提高,那也是被最低生活成本抬升起来的刚性提高。工资的刚性提高,仍会被生活成本的刚性给支出掉——你的边际消费并未减少。可支配收入没有提高,你的实际收入也就没有提高。原本就是维持生计的必需品被垄断、被强迫交易,才导致你的收入不敷支出。因而,除非大幅加薪,否则你的净收入难以跑赢物价。

行政事业体系涨工资好办,财税收入年年超收、超分配,不差钱。企业老板增收也好办,大不了摊高成本,缩减利润。唯独替人打工的白领、蓝领们,不给你涨工资你也不敢怎么样。罢工?怠工?想都别想。升职?跳槽?大约是个合理的努力方向。白领的工资不涨,蓝领的农民工就更难涨了——白领还得靠工资更低的蓝领给自己干活呢。总之,你看到了“民工南北荒,企业东西抢”吧?你看到劳动法里的诸多工资条款落实不到位吧?你看到决策层喊“调整收入分配”都喊了4 年了,还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吧?

专家的高招儿有很多,首先说说“少持有货币,多持有资产”。按理说,固定资产是抵御通胀的理想手段,不动产具有保值增值特性嘛。但是,如果你只知道不动产能保值增值,却不知道房产的保值增值只是在均衡市价下才有可能,那么,你就是“过分教条”(克鲁格曼语)。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信书本,不看市场。市场上房价虚估,一涨再涨。蜂巢式的钢筋水泥框架小隔间,卖的像是满屋贴了金箔的市价。眼下都飙过了美国别墅的国内公寓价,谁都看出它邪乎得出格,谁相信它还能保值增值?

但房价的一涨再涨,铸就了屡战不败的涨价预期。涨价预期,变成了越挫越勇的顽固信仰。争购者执迷不悟于房价的只涨不跌,“荒谬、妄为、极度违背常理”(亚当· 斯密语)到了近乎疯狂。其实,作为通胀的始作俑者、先头部队,房价的飙涨本身,早已属于恶性通胀了。国内的资产泡沫举世无双,早已临界破裂了,还怎么能够对冲通胀?资产泡沫快要破裂了,你赶快抛售房产还来不及呢,怎么还敢“多持有资产”?

其次说说“保守存钱,不如灵活投资”,“排序是一房产,二黄金,三股票,四收藏”。专家所说的“灵活投资”,其实就是投机。没错,大家早已按此排序,排着队投过资也投过机了:迟到的炒房者,快炒成房东了。炒股的小股民,都炒成股东了。黄金追涨得开始跌了,收藏品泛滥得多是赝品了。你说,我再灵活,还能往哪儿投资?

再说“少存款,多贷款”。大家凭常识便知,现金本身就是最灵活的流动资产,也是“灵活投资”的本钱。专家主张“少存款”、“少持有货币”,可大家愣是不听。统计显示,2010 年12 月居民活期储蓄比11 月大幅增加了约7500 亿,达到了2010 年的最高水平。

家主张“多贷款”,大家更不敢轻信。先不说投资过度、产能过剩,多贷款往哪儿投,就说贷款步步收紧,利率节节升高,想多贷款也难了。没房贷的,买房的门槛筑高了,有房贷的,纷纷提前还款了,你还想多贷款?

为什么大家宁肯保守存钱,也不肯灵活投资?因为8 年来的灵活投资早已蜕变成了投机成风,因果报应——国内市场早已成了个“投资靠盖房子,消费靠买房子”的病态市场,社会几乎成了一个靠盖房子、卖房子过日子的社会。大拆大建的后果是“一花怒放百花残”,实体经济被挤压得几乎靠了边,投资难以找到好项目了。

至于专家建议的“少持有固定收益品种,多持有浮动收益品种”,则是鼓励你放弃低风险品种,转投高风险品种的一招险棋。当下市场消费者观望,投资者找不到投资方向,皆因经济转型期前景不明,收益难以预期。按理说,你应当规避风险,选择相对安全的固定收益品种才对。不说股市,就说大学生骆驼穿针眼似的争相报考公务员,宁当掏粪工也要挤进事业编制,是不是在逃避“浮动收益品种”?是不是在争夺“固定收益品种”?

听我这样逐一分析,像是把专家的高招儿分析成了损招儿,其实不是。专家的高招儿本身没错,错的是秋后播种的不是冬小麦,就违逆了农时。“人有千算,天只一算”,是说形势比人强。人再能盘算,也盘算不过天时。通胀的列车,6 年前就已启动,当下已开进了滞胀地带。专家卖出的旧船票,已登不上离港的客船了。铁道部也出台了过时不候的车票作废规则,何况理财最讲究“当断不断,盈亏立变”。

从上看出,所谓专家的理财策略,拿来应对通胀全都没错,错的是拿来应对滞胀。这就像是售卖过期食品,会吃坏你的肚子。但自己理财得自己做主,不能轻信盲从。自己吃多了拉稀,也怪不得人家卖李子给你。

不同品种的播种期不同,收获期也不同。一般把资产分为股票、债券、资产、商品、现金5 大类,这5 类资产在不同周期的不同阶段,表现迥异。如股票在复苏阶段表现最好,但在滞胀阶段表现最差。如债券在衰退阶段表现最好,但在滞胀阶段表现最差。如资产与商品在滞胀阶段表现最好,但在衰退阶段表现最差。如现金在衰退阶段表现最好,但在滞胀阶段表现最差,等等。作为一个农民,如果违逆了农时,选错了品种,就砸了自己的饭碗。而作为一个市场人,如果违背了市场规律,选错了资产,也就砸了自己的“身家”。

专家不是农民。靠市场吃饭的人,像是“一年只有一个麦子黄”的农民,全凭春种秋收吃饭。而专家大多靠财政供养吃饭,月月发薪,“月月有个麦子黄”。因而,国内的专家、学者,大多属于超市场生存一族。他们大多衣食无忧,不像市场化生存一族,不像随时有衣食之忧的农民。专家不是农民,对农时不敏感,不是春种秋收的行家里手。不靠市场吃饭的专家,却喜欢一拥而上,给靠市场吃饭的人支招儿,难免会放马后炮。譬如上述的高招儿招招落空,成了后见之明,使专家们“黄泥巴掉进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背上了“事后诸葛亮”之名。

总之,“物价涨,增长跌”,“物价涨,盈利跌”,“物价涨,就业跌”,“物价涨,股市跌”,“物价涨,房价跌”,“物价涨,实际收入跌”,通胀早已经变成滞胀了。专家们没有先见之明,还在马后炮地教你如何应对通胀。滞胀之下,理财策略全然不同于通胀。而要弄懂滞胀下怎么理财,你不能只埋头播种,先得抬头看天,看清楚农时已经到了什么节气。你要看清楚原本的通胀,怎么就一步一步地变成了滞胀。摘自:逃不掉的经济大滞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