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波频率的相对性
2013-11-12 | 阅:  转:  |  分享 
  
波频率的相对性

运动的起源

所有的物体都是运动的。为什么说所有的物体都是运动的呢?物体的运动是相对于静止说的,所有的物体都是运动的,那么所有的物体的运动都是相对于静止说的。那么反过来,相对于所有物体来说的静止指的是什么?所有物体都静止的时候,就没有了运动,静止就变成绝对静止。就是说相对于所有物体来说的静止就是绝对静止。这样我们从理论上定义了绝对静止。绝对静止指的是相对于所有物体来说的静止,当所有物体都静止的时候就是绝对静止。

等效原理中引力与惯性力等效的另一种考虑

运动分为绝对运动与相对运动。物体的运动就是绝对运动,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的运动是相对运动。力或说牛顿力能够使相对运动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但不是唯一原因,因为惯性力也能够使相对运动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就是说牛顿力与惯性力都能够使相对运动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都是相对运动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这一点与绝对运动不同,绝对运动的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必须是牛顿力。牛顿力或说力是使绝对运动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与惯性力无关。在相对运动中力与惯性力改变相对运动的运动状态的效果是一样的,我们不能区分物体是受到力还是受到惯性力,使物体的相对运动发生改变。从这点上说,等效原理里引力与惯性力等效是因为,在使相对运动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力与惯性力等效。此时的引力是作为力的一种来理解的。就是说引力与惯性力之所以等效是因为,物体的相对运动状态的改变与物体受到的外力有关,也与物体受到的惯性力有关。牛顿力即外力与惯性力都能改变物体的相对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的效果是一样的。这就是等效原理的含义。至与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相等或许不是那么的重要。

如果外力与惯性力都能改变物体的相对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的效果是一样的,那么引力与惯性力可以不完全取消,即引力与惯性力可以不完全相等,此时加速度不完全取消。

如果外力与惯性力都能改变物体的相对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的效果是一样的,那么电磁力属于力的一种也能够与惯性力共同作用,改变物体的相对于运动状态。例如电子受力产生加速度,也可以电子不动,参考系受力产生加速度,那么在参考系看来就是电子受到惯性力加速运动,也可以是电子受到电磁力,同时参考系受到外力即电子受到惯性力,这样的话在参考系看来电子的加速度是不同的。即惯性力与电磁力都能够改变物体间或者说电子与参考系的相对运动状态,使电子产生加速度。

从外力与惯性力都能改变物体的相对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的效果是一样的来说,引力属于力的一种,引力是一种力。我们取消引力或许是不对的。

引力量纲问题

在万有引力中,两物体间的引力与它们的引力质量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即F=GMm/R^2,G是引力常量,为6.67[10^(-11)]Nm^2/kg^2。那么引力F的量纲是什么,单位是什么?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那么引力的量纲应该是千克米每二次方秒,此处的千克应该是引力质量的单位。力是由引力质量产生的,与惯性质量无关。引力是引力质量(物体)对另一引力质量(物体)的吸引,或说对另一引力质量物体的作用。如果引力的量纲是引力千克米每二次方秒,那么,这里我们无形中就引入了一个引力质量的牛顿第二定律,即F=Ma.F表示引力,M表示引力质量,加速度表示含有引力物质的物体的加速度。这样的话就赋予引力质量的物体以惯性,即引力物质能够抵抗加速度,引力质量体现了含有引力物质的物体抵抗加速运动的能力。这样我们就又把惯性赋予到引力质量上,使引力质量能够产生引力的同时能够对力进行抵抗。如果引力质量具有引力的性质的同时又有惯性,那么我们把惯性与引力的分离就是多余的。

如果引力的量纲是惯性千克米每二次方秒,那么表示1,引力与通常的力是一样的,是通常的力的一种;2,引力物质间产生的力是使惯性物质产生加速度,而不是使引力物质产生加速度,那么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引力物质间产生的力不能使引力物质受力。引力物质间相互不能受力,那么引力物质还能相互产生力吗?根据牛动力学第三定律,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那么引力物质间相互不受力,那么就不会产生力。如果万有引力定律不符合牛顿第三定律,那么呵呵牛顿就不会得出万有引力定律。因为万有引力就是物体间的相互吸引。

如果把惯性与引力归结为惯性物质与引力物质的划分,认为两者是不同的,那么如果引力的量纲是惯性千克米每二次方秒,那么引力与力是相同的,属于力的一种。如果引力的量纲是引力千克米每二次方秒,那么引力与力是不相同的,不能够算作力的一种,那么引力就只能是引力,不是其它力。如果量纲是惯性千克米每二次方秒,那么在等效原理中引力与惯性力等效中引力是作为力的一种来理解的;如果量纲是引力千克米每二次方秒,那么引力是与一般的力是不同的,只能理解为引力。

从引力的量纲看如果把惯性与引力分别认为是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产生的,产生许多不和谐。惯性是物体自己对自身运动状态的一种保持,引力是物体对其它物体的吸引。惯性与引力都是物体自身的性质,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是物体物质的多少。



相对概念在波频率上的应用

相对运动即运动差,通常被看做是其中一个物体的运动。这样相对运动的改变,一是物体自身的运动机绝对运动发生改变,二就是另一物体的运动造成相对运动的改变,我们也把这说成是这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在波包括机械波与光波与观察者的相对运动中,波具有自己的速度即波速,观察者具有自己的速度。波自己的速度是波度,叫绝对波速,波速与观察者的相对速度即波相对于观察者的速度,我们也叫做观察者看到的波速,叫相对波速。相对波速由波的速度与观察者的速度共同决定。波具有频率,波自己具有的频率,叫波频,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叫做相对频率。本来波的频率由博源决定,传播的波的频率一般是不变的。而,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即相对频率,却随着观察者的运动而发生改变。光波与另一物体的相对波速,例如光波与光源,与观察者的相对速度的变化会引起相对频率的变化,当相对频率变为零的时候,此时的波虽然波的频率不变,即波还是存在的,但在观察者看来,波的震动此时不存在,波上的一点,例如波峰一直是波峰是不变的。在介质看来,波是传播的,波峰是以波速运动的。而在观察者看来,波传播的速度与观察者的速度一样,相互抵消,波峰的速度与观察者的速度相对抵消,即处于静止状态,在距离观察者一定空间的位置上,波峰是不变的。即变化的电磁场变为恒定的电磁场。用上面空间运动或说相对空间的描述即观察者与静止描述的空间是不同的。

光源与波的相对速度,相对频率,相对波长。光源的运动,在光源看来,光源与波的相对频率不变,但相对波长发生变化,当相对波长变为零的时候,即对于光源来说,波是不存在的,震动不存在,波上的波峰是一个恒定的电磁场,不是变化的电磁场;相对于光源来说波消失了,但波本身是存在,波本身还是震动的,但波与光源对空间的描述不同。相对于波或说介质来说空间上一点,即波上的一点是震动的,而对于光源来说,光源所说的空间上一点与介质所说的空间的点不是相同的,是相对运动的。

相对运动能够使变化的电磁场变成恒定的电磁场。即参考系的选择能够使变化的电磁场变成恒定的电磁场。

真空

由双子星实验我们知道,光源的运动对光速没有影响。看来,一般情况下,物体的运动不能带动真空的运动,或者说在真空中,物体的运动不能带动光上的电磁场一起运动。

还有一种现象是介质包围着的真空。光在静止中传播,忽然遇到介质中的真空。如果介质是运动的,那么光在运动的真空中如何传播?理论上有两种可能,1,符合相对性原理,2,不符合相对性原理。对于如何有待实验的确定。介质包围着的真空,例如真空管。

参考文献:【1】《物理学中量的计算与相对论的关系》吴兴广【2】《运动是自身性质还是共性】】
献花(0)
+1
(本文系小马吃鱼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