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00年前“黄金巧克力”现身沈阳

 雨印楚天 2013-11-12

2000年前“黄金巧克力”现身沈阳

2013年11月11日08:04    来源:东北新闻网     

沈阳金融博物馆展出的“郢爰”。北国网、辽沈晚报主任记者 王志东 摄

整版的“郢爰”每件约重250至260克。资料片

  世界上最早的金币在沈曝光。

  这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铸造的黄金货币——郢爰(yǐngyuán),一整版,跟巧克力似的,用一块就掰下来一块。被称为“黄金巧克力”。比世界上第二个使用金币的国家还早上一个世纪。

  11月7日,北国网、辽沈晚报记者在沈阳金融博物馆看到了这枚掰下来的小块“黄金巧克力”,虽历经2000余年的变迁,“郢爰”依然金灿灿的。“郢”是先秦时期楚国都城的名称。首都郢始建于公元前689年,位于湖北江陵。“爰”为货币重量单位。一爰即楚制一斤,约250克。整版的“郢爰”每件约重250至260克。

  沈阳金融博物馆研究室副主任刘磊介绍,郢爰在古代货币中,有极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以前人们使用的黄金是未经冶炼的天然生金块,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利用它得天独厚的金矿资源,开始有规模地开采和冶炼黄金,并将其铸成可以切割使用的货币,使得在西周分封之初诸侯会盟的时候,连席面儿都上不去的边陲小国——楚国,一跃成为万人瞩目的“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楚国崛起的秘密,其实就在这小小的金块儿之中。

  当时国家要称霸,要有兵强马壮的作战部队、要有粮草充足的后勤保障、要有纵横捭阖的外交团队,而这些都需要经济基础支撑。楚国的黄金资源及黄金货币化的政策则完美地转换了成了上述三种称霸条件。

  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的货币体系错综复杂,有使用布币的赵、魏、韩三国;有使用刀币的齐、燕、赵、中山等国;有使用圜钱的秦、魏等国;当然,还有使用有文铜贝的楚国。这么多种货币在相互贸易、货物流通时必然存在比值的问题,但无论它们之间孰高孰低,毕竟其铸造的原料是青铜,与高贵的黄金相比,它们就都被“瞬间秒杀”。

  楚国铸造的金版从已发现的实物来看,最多的上面有60多小块儿,价值极高,因此必须在流通环节中采取切割使用的方式。一小块儿黄金货币就可以换取对方大量的流通货币,购买大量的军事、民用物资,所以拥有这么强大经济能力的楚国很快强大。

  但当时,黄金的流通限于上层社会,而且只在国际礼聘、游说诸侯、国王赠赏、大宗交易时才使用。

  北国网、辽沈晚报主任记者 王志东

  郢爰

  展出的这一小块“郢爰”也称“印子金”,是因整张金钣上铸有若干个小方块,看似乌龟壳,更像现在的大板巧克力,上有铭文“郢爰”两字。

  它是我国最早的原始黄金铸币。其含金量在90%以上,质量上好的可达到99%。使用时,根据需要将金版或金饼切割成零星小块,然后,通过特定的等臂天平,称量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