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盘点中国各行业的祖师爷(6)

 任如居士艺苑 2013-11-12
 
 

道教的祖师爷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周代楚国苦县(在河南鹿邑县东)人。相传其母怀他72年(亦说81年)而生,出生时已须发皆白,且堕地就会说话,故称“老子”。又据传老子生来耳长七尺,有耳片而无耳廓,故又称“李聃”、“老聃”。曾任周代守藏史、柱下史。老子一生性情恬淡,只求长生不老,别无任何欲望,又不收徒。后来,他骑青牛西去,欲上昆仑山。途经函谷关,被关令尹喜留住,要向他学习养生之道。老子被尹喜的诚意所感动,便向他传授养生之道,并写上五千多字的《道德经》,留给尹喜。到了东汉时,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张道陵(原名张陵,字辅汉),于汉顺帝时入四川鹤鸣山(今四川大邑)修道。永和六年(141),他写出了《老子想尔注》等道书24篇(主要是对老子《道德经》的注释),创立五斗米道,将老子和黄帝奉为最高天神,自称“太清玄元”。又有钜鹿(今河北平乡西南)人张角,于熹平年间(172—178)创立太平道,奉《太平经》为经典,自称“大贤良师”。到西晋永嘉年间,五斗米道改为正一道(派)。到了宋代孝宗时,咸阳人王重阳(名喆,字知明、志成,号重阳子),又在山东宁海(今牟平县)创立全真道。至此,道教中虽有若干派别,但他们所奉道经中的基本经,仍是老子的《道德经》,尊奉老子为先师,称为“太上老君”。

传说

老子出生

据传,被道教奉为太上老君的老子是彭祖的后裔,在商朝阳甲年,公神化气,老子寄胎于玄妙王之女理氏腹中。理氏在村头的河边洗衣服,忽见上游飘下一个黄澄澄的李子。理氏忙用树枝将这个拳头大小的黄李子捞了上来。到了中午,理氏又热又渴,便将这个李子吃了下去。从此,理氏怀了身孕。理氏怀了81年的胎,生下一个男孩。这男孩一生下就白眉白发,白白的大胡子。因此,理氏给他取的名子叫“老子”。老子生下来就会说话,他指着院子中的一棵李子树,说:“李就是我的姓”。 

老子与玉皇大帝

据明刻本《搜神记》(东晋史学家干宝著)载:“按圣纪所载云:往昔去世有国名号光严妙药,其国王者名曰净德。时王有后,名宝月光。王乃无嗣,常因每日作思惟;我今将老而无太子,身若崩灭,社稷九庙委付何人?作是念已,即便敕下诏诸道众,于诸宫殿依诸科教悬诸盖,清净严洁广陈,供养六时行道,偏祷真圣,已经半载,不退初心。忽一夜,宝月光皇后梦太上道君,与诸至真金姿玉质清净之,驾五色舆,拥大景旌施荫,明彩霞盖。太上道君安坐舆,抱一婴儿,遍身毛孔放百亿光照,诸宫殿作百宝色,幢节前道,浮空而来。是时,皇后心生欢喜,恭敬接礼,长跪道前曰:君言今王无嗣,愿乞此子为社稷主伏,愿慈悲哀愍听许。尔时道君答皇后曰:愿特赐汝。皇后礼谢。道君后而乃收之。皇后收已,便从梦中归觉而怀孕一年,于丙午岁正月九日午时诞于王宫。当生之时,身宝光穆,充满王国,色相妙好,观者无不赞赏。太子长成,才智敏慧而性慈善,于其国中所有库藏一切财宝,尽皆散施穷极困苦,鳏寡孤独,无所依怙饥馑残废一切众生。仁爱和逊歌谣,有道化及遐方,天下仰从归仁太子。父王大加庆赏。尔后,王忽告驾崩。太子治政,俯念浮生,告敕大臣嗣位,有道遂舍其国于普明秀岩山中,修道功成,超度过是劫,已历八百劫身,常舍其国为群生;故割爱举道。于此,后经八百劫,行药治病,亟救众生,令其安乐。此劫已尽,又历八百劫,广行方便,启诸道藏演说灵章,恢宣正化,敷扬神功,助国救人,自幽及显过。此已后再历八百劫,亡身殒命行忍辱。故舍已血肉,如是修行三千二百劫,始征金仙,号日清净自然觉王如来。 如是修行,又经亿劫,始证玉帝。” 

钟馗与老子

由西安钟馗文化研究所与西安钟馗故里欢乐谷度假村钟馗王,组织专家在秦岭终南山下收集整理的,钟馗故里陕西户县流传千年《老子与钟馗的传说》。传说,当年函谷关总兵尹喜见到紫气东来,老子骑青牛而至,便拜老子为师,辞官随老子沿秦岭终南山神仙路西行,昼行夜宿,不几日来到将军山下,只见此处祥云缭绕,四季如春,溪流纵横,鱼翔浅底,百鸟争鸣,飞凤舞,牡丹竞放,泉水叮咚,真乃世外桃源,老子抬头望时,只见一巨石十分奇异,如有人形,豹头环眼,铁面虬鬓,一手执剑,一手执扇,五蝠飞舞,正气浩然,不尽叹到:“道可道,非常道,宇宙造物,天地之始,万物之母,欲观其妙,常有也,钟馗钟馗赐福镇宅,中榜得魁,真神也……。”洋洋洒洒五千言,由尹喜记录,世谓之《道德经》是也。后老子与伊喜结草阿福泉,马放南山,老牛坡放牛,南山不老松下讲道,发现终南捷径后清凉山讲经,楼观台炼丹,铸南山铁案,享南山之寿,是谓道教之祖庭,钟馗之故里,天下第一福地也。
 

茶业的祖师爷陆羽

 
 

陆羽,字鸿渐,号桑苎翁,唐代复州竞陵(今湖北天门)人。出生后即遭父母遗弃,被附近盖寺和尚收养,遂自幼为僧。及长,聪明颖慧,博学恢谐。因卜得卦辞“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便以“陆”为姓,以“羽”为名,以“鸿渐”为字。陆羽生性特别喜爱。他为了研究的品种和特性,游历神州大地,到各产之地采、制。但他淡泊名利,拒绝朝廷诏拜太子文学、太常寺太祝等官,潜心研究学。后来隐居到江西上饶广教寺,种植数亩园,开凿一眼清泉(即陆羽泉),著作《经》。《经》共三卷,十篇。将的性状、品质、产地、种植、采制加工,烹饮方法及用具等,尽皆论及,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书。 因陆羽种、采、制、饮、研究,且著有《经》,故被农、商、肆及其他卖者祀为祖师、神,将陆羽的像画成画,或烧制成陶瓷供奉。

经》与陆羽

公元760年,陆羽隐居江南各地,撰《经》三卷。

陆羽所著《经》三卷十章七千余字,分别为:卷一,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卷二,四之器;卷三,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是唐代和唐以前有关叶的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是陆羽躬身实践,笃行不倦,取得生产和制作的第一手资料后,又遍稽群书,广采博收家采制经验的结晶。《经》一问世,即风行天下,为时人学习和珍藏。在《经》中,陆羽除全面叙述区分布、叶的生长、种植、采摘、制造、品鉴外,有许多名首先为他所发现。如浙江长城(今长兴县)的顾渚紫笋,经陆羽评为上品,后列为贡;义兴郡(令江苏宜兴)的阳羡,则是陆羽直接推举入贡的。(义兴县重修舍记)载:“御史大夫李栖筠实典是邦,山俗有献佳茗者.会客尝之,野人陆羽以为芬香甘辣,冠于他境,可以荐于上。栖筠从之,始进万两,此其滥觞也。”

经》共十章,七千余言,分为上、中、下三卷。十章目次为: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概述中国的主要产地及土壤、气侯等生长环境和的性能、功用;二之具,讲当时制作、加工叶的工具;三之造,讲的制作过程;四之器,讲煮、饮器皿;五之煮,讲煮的过程、技艺;六之饮,讲饮的方法、品鉴赏;七之事,讲中国饮的历史;八之出,详细记载了当时的产盛地,并品评其高下,记载了全国四十余州产情形,对于自己不甚明了的十一个州的产之地亦如实注出;九之略,是讲饮器具何种情况应十分完备,何种情况省略何种:野外采薪煮,火炉、交床等不必讲究;临泉汲水可省去若干盛水之具。但在正式宴上,“城邑之中,王公之门”,“二十四器缺一则废矣。”最后,陆羽还主张要把以上各项内容用图绘成画幅,张陈于座隅,人们喝着,看着图,品之味,明之理,神爽目悦,这与端来一瓢一碗,几口灌下,那意境自然大不相同。



 
 

裁缝的祖师爷轩辕氏

 
 
 

裁缝业,又称成衣业。轩辕氏即黄帝,因其生于轩辕丘,故称“轩辕氏”,俗称“轩辕黄帝”。

传说在黄帝之前人们没有衣服,只是冬披兽皮御寒,夏挂树叶遮羞。到了黄帝之妻西陵氏嫘祖,教民养蚕抽丝;黄帝之臣伯余开始创制衣服、帽子。因为黄帝轩辕氏是那个时期的代表,所以后世的裁缝都奉轩辕氏为其祖师。

扬州宛虹桥都天庙的东部有个轩辕宫,塑供黄帝轩辕氏,也是场州裁缝聚会的场所,故又称“成衣会馆”。解放前,成衣业公会除操办每年的都会外,还于传说轩辕氏生日的九月初九这天,举行轩辕会,全城的裁缝都聚集于此,祭拜祖师爷,诵《玉皇忏》经,聚餐会友,商讨本行业事务。

传说

轩辕统一了华夏,被尊称为黄帝。他做了许多有益于人民与社会进步的事,养蚕、抽丝、织绸、做衣就是其中之一。这日上午,轩辕来到后宫,对西陵氏女嫘祖说:“元妃,近段时间,我因为处理的国家大事繁多,你又忙于后宫杂务,好久都没有时间在一起了。今天我计划到东麓山去,看看那儿的桂树,准备移栽些到宫庭附近,让我们的国家更美丽。你如果能抽时间与我一道去,那是再好不过了。”嫘祖听说要移栽桂树,非常高兴。因为她知道桂花酿酒,特别浓香。她早想给黄帝酿些桂花酒,以滋补身体。于是答道:“黄帝要到东麓山,我非常愿去。是现在就走或是……”轩辕伸手拉着她,就出了宫门。东麓山不远,没走多久就到了山脚。正置春末,山花怒放,草木青翠,景色宜人。轩辕看到嫘祖走得有些累了,叫她与宫女就地歇着,与苍颉等几个大臣急急向山上登去。嫘祖则和宫女手拉着手,一边赏花。虽然她们渐渐落在轩辕之后。可她们并没有停止前行的步伐。嫘祖来到半山腰一看,此处山道相对平缓,一道道山岭南北走向,山峦起伏,沟壑跌宕,远看就像绿色的波浪。漫山遍野长着一种树子,她们不由自主地走进林间,伸手拉着一张椭圆形的长叶,轻手抚摸,细腻幽凉,给人一种心荡神驰的感觉。嫘祖抬眼细看,叶与枝之间,有朵朵呈黄褐色的花,虽然已经凋谢,可还放射出一种淡淡的清香。嫘祖摘下一朵放在鼻前嗅嗅,顿觉心旷神怡。嫘祖正在专心观花,一个宫女惊呼道:“有虫!谨防咬手!”听到宫女的提醒,嫘祖将手上的残花丢掉问:“哪儿有虫?”宫女上前一指,嫘祖才看到叶间真有筷子粗细的长条形小虫,爬在树叶下面,不住地蠕动,正津津有味地吃着树叶,还发出滋滋的细微响声。有宫女摘了树枝,举起要去凿打那小虫,并叫着:“怪吓人的,我要打死你这个狗东西!”嫘祖是个善良的女性,她怕伤了小虫性命,拉着宫女的手,笑笑说:“不怕不怕,它奈何不了我们。你不要弄死,它也是一条生命,让它去吧。”说后将宫女手中的树枝抓过来丢了。宫女深受感动,张着小嘴凑近嫘祖赞道:“元妃真是菩萨心肠,连小虫都能这样善待,真是我等学习的楷模。”嫘祖将爬有小虫的一张树叶翻过来说:“你这个傻东西,为何不在叶面上吃呢?爬到上面也少费点劲吧?”可她想想又道,“我知道了,你是怕别人发现,会被伤害吧?不!是怕下雨来不及躲避。”这时轩辕已经领着大臣返回来了,说回去就叫人来弄树苗移栽。嫘祖与宫女只得与大家一道往回走。轩辕办公顺利,心情舒畅,返回时与嫘祖并排着走,问嫘祖此行有无收获。嫘祖就把发现小虫的经过,栩栩如生地作了描述,直听得轩辕笑望着元妃:“那虫儿真的好玩吗?过几天我们再来看看,让我也高兴高兴。”说后他叫紧紧跟在后面的苍颉,到时要提醒,免得忘记了。回到宫中,轩辕与嫘祖都各自忙着,真把看小虫的事丢到脑后了。苍颉是史官,还记得这事,见黄帝久没有安排,一个月后,才向黄帝提醒。轩辕这才安排与嫘祖第二次到东麓山。嫘祖因听轩辕说是专门为她而上山,显得特别兴奋,走在前面滔滔不绝地再次述说着上次的感受,谁知到了半山间一看,却叫她大吃一惊。原来,树叶已经没见了,只有光秃秃的树枝像人的手指一样伸张着。只不过树枝上挂着一个个比拇指大的椭圆体的茧子,还有圆形的果实。轩辕与嫘祖对果实没有兴趣,只对茧子产生好奇,各自摘下一个茧子撕开,里面睡着个虫子,比上次看到的小虫大多了,全身被茧子裹着。而外面的茧子是无数的丝织就,久久扳不开,只能一根根地抽出来。茧丝柔软暖和,让人捏着有种说不出的舒服感。轩辕突发奇想,对嫘祖说:“元妃,你全心全意帮助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要给你做一件世上最好的衣服,奖赏你。”于是,他叫人把这茧子收回去,让嫘祖组织宫女,把茧子的丝全部抽出来,一根一根地按照嫘祖的身材,织成一件衣服。这种树的枝形像人伸出的手,因树为“木”,苍颉在造字时,就用“木”与“手”组成一个字,作为树名。后来“手”演变成“乍”,才成了现在的“柞”字。所以,这种能养柞蚕的树叫柞树。嫘祖受到轩辕的奖赏,决心让更多的人能穿上黄帝奖赏给她一样的蚕丝衣。每到春天,她就带宫女到东麓山,观察并保护柞蚕,不断总结经验,掌握饲养柞蚕的技术。后人有了嫘祖饲养柞蚕的经验,逐步摸索,发展成饲养桑蚕,再后来进步到种棉纺纱织布,解决人类的穿衣问题,不断提高衣服质量。嫘祖饲养出杵蚕后,黄帝就派人弄回去,抽丝做衣。再后来就进化成用丝织绸,缝制衣服。所以缝纫业尊崇轩辕为祖师。每年九月十六,缝纫业要组织到黄帝庙去举办轩辕会,祭祀老祖宗黄帝。1950年后,广安境内的轩辕会活动停止。  


厨师的祖师爷彭祖

 
 

扬州的烹饪技艺誉满海内外,扬州的厨师遍布全球。厨刀,是扬州的“三把刀”之一,与剃头刀、修脚刀并驾齐驱,皆名扬天下。那么,厨师的祖师爷是谁呢?厨业所祭祀的祖师,一般来说是彭祖。彭祖,姓篯名铿,自尧时举用,经历夏代,直至商末,八百多岁。因封于大彭(今徐州),故称为“彭祖”。传说彭祖曾烹烧野鸡献给天帝,天帝吃了很高兴,赐他永寿(长生不老),因此而被后世的厨师们奉为始祖。当然,也有炊厨者奉灶君(灶王爷)为祖师的。 

旧社会,厨师们于农历八月初三日祭祀彭祖,诵《灶王经》,聚餐饮酒,庆祝永寿,共祝厨业兴旺。

介绍与传说

彭祖,姓籛,氏彭,名翦,也称篯铿,颛顼的,父亲是吴回的长子陆终,母亲是鬼方首领之妹女嬇,因擅长烹饪野鸡汤,受帝尧的赏识,后受封于大彭,是为大彭氏国(今江苏徐州),又称彭铿,传说中是彭姓的祖先。自尧帝起,历夏、商朝,商代时为守藏史,官拜贤大夫,周代时担任柱下史;娶妻四十九,生子五十四。相传他活了八百八十岁。(有一说谓其实际寿命当为146岁,此说根据古时大彭氏国实行的“小花甲计岁法推断,即60天为一年。有资料表明,古大彭氏国,即今江苏徐州的彭山。

古时彭山一带实行“小花甲计岁法”,小花甲计岁法源于“六十甲子日”。就是古代所传六十个星宿神挨次值日一圈的时间。民间崇拜上天星宿,凡人寿命皆与星宿对应,便以六十个星宿神轮流值日一周的时间为一岁。按此计算,彭祖实际寿数合今天146岁。

而彭祖因为善于调制味道鲜美的雉羹(野鸡汤),献给帝尧食用,被帝尧封于大彭(今江苏省徐州市)。我国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在(楚辞·天问)中写道:“彭铿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久长?” 

这艺术地反映了彭祖在推动我国饮食文化进步方面所作出的卓越贡献。汉代楚辞专家王逸注曰:“彭铿,彭祖也。好和滋味,善斟雉羹,能事帝尧,帝尧美而飨食之也”。宋代洪兴祖补注曰:“彭祖姓钱名铿,帝颛顼玄孙,善养气,能调鼎,进雉羹于尧,封于彭城”。

彭铿是彭部族的始祖,以后子孙繁衍,主要是他的“雉羹之道”可祖,便尊称他为彭祖,他的后裔就叫彭祖氏。彭祖的“雉羹之道”逐步发展成为“烹饪之道”,雉羹是我国典籍中记载最早的名馔,被誉为“天下第一羹”。中国烹饪史略9中称彭祖“是我国第一位著名的职业厨师”,而且是“寿命最长的厨师”,至今被尊为厨行的祖师爷。

 
 
 

蚕丝业的祖师爷嫘祖

 
 
 


嫘祖,上古时西陵氏之女、黄帝之妻。相传在黄帝击败九黎族的庆功会上,有人献来黄、白二丝,光彩照人。嫘祖从此受到启示,便亲自采桑养蚕,收茧抽丝,编织衣服。然后又把养蚕、抽丝的技术教给民众,被后世养蚕、缫丝者尊为“先蚕”,奉为蚕神,养蚕人在每次养蚕期间都要多次祭祀她,祈求蚕丝业兴旺。

传说

明代文学家徐道,在《历代神仙通鉴·仙真衍派》说:(黄)帝初闻西陵氏女嫘祖,聪明温顺,聘娶为妃。常来游河滨,见树上都有白团,似鸟卵,而欲掰视,中有虫女指,询之土人,云与马交,遗精所化,嫘祖取置于器,越日出蛾,雌雄相配,自辰亥始解,生子无数。嫘祖藏之来春,皆生小虫,采桑嫩叶饲之。桑叶渐老,其虫亦大而能食。见其攒簇,名之曰“蚕”(又曰“天虫”)。自身白有光,即不食。嫘祖以草布蚕于上,自然吐丝、作团,名之曰“茧”。摘而挪沸汤缫之,绎而为丝。法天象经书莫言之义,造机抒,织成币帛,可以衣体,至是遂为人用。复以草木之华,染化五采文章,为衣服之美,而天下不患皴瘃。作者用通俗的语言,将嫘祖养蚕、育种、采桑、治丝、造机、织帛、制衣体以及染色增美等事业,都作了系统的描述,与宋朝《织部·祀谢》中的画幅内容十分吻合,使人不得不承认嫘祖是我国上古时代养蚕治丝之始祖。清代史学家吴乘权在《纲鉴易知录》中称:“西陵氏之女嫘祖……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故后世祀为先蚕。” 

明代学者董斯张在《广博物志》卷十五中,引《皇图要览》云:伏羲化蚕,西陵氏始蚕。在四川新津县,至今还流传这样一首民谣:三月三日半阴阳,农妇养蚕勤采桑。蚕桑创自西陵母,穿绸勿忘养蚕娘。这位西陵圣母,便是农民们对嫘祖的尊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