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眼看厦门

 dfxx 2013-11-12

一 钟灵毓秀,佛法无边

典籍肠中过,佛祖心中留。
————题记

厦门,这座风姿绰约的“海上花园”,四季如春,岛、礁、岩、寺、花、木相互映衬,侨乡风情、闽台习俗、海滨美食、异国建筑融为一体。清新的空气,良好的生态环境,栖息着成千上万的白鹭,“鹭岛”之名由此而得。

初到厦门,集美学村,既是钟灵毓秀之地,又是凝集众美的观光风景区,率先冲击了我们的视线。这片由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为家乡倾资创办,集各类学校和文化机构于一处的学村,下到幼儿园,上至大学,拥有一系列完善的教育体系和完备的教育设施。

集美,集美,寓集天下之大美。村口的大片湿地,是白鹭栖息的最佳场所。站在湖边,可以想见,白鹭翩飞的壮观与浪漫。沿着相思树下的石板路慢慢走进去,走在绿荫间,感染着三角梅的热烈与相思树的绵长,耳畔依稀幻化出朗朗的读书声,犹如置身一片书香花海的世界,油然生出的舒心与惬意,顿时驱散因连日发热相伴的不适与萎靡。

路边有不少安静的林荫小道,通往那些年代久远的建筑。这些融中西风格于一炉,体现了典型的闽南侨乡风格的建筑,无论是高大壮观的校舍堂馆,还是小巧典雅的亭台廊榭,无一不是琉璃盖顶、龙脊凤檐、雕梁画栋,或巍峨挺拔,或凌空欲飞。

素有“南方之强”美誉的厦门大学,也是由陈嘉庚先生出资创办,先后荣列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在其发展史中,许多教育大家和学士名流,如林语堂、顾颉刚、鲁迅、陈景润、余光中等都和它有很深的渊源。 更有宋代理学大儒朱熹对此美誉深入透彻的阐释:“南方风气柔弱,故以含忍之力胜人为强,君子之道也。”亦即“宽柔以教”之意。

“穿西装、戴斗笠”,形象了它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清水墙、琉璃顶的特色建筑散落云雾之中,若蓬莱仙境;海塘堤岸,红花绿影,仿佛珍珠翡翠,镶嵌于鹭岛之西。”极尽了这座中国最美校园的描述。

有幸,仰视到它正门的风采,感染到它的灵秀与不凡。虽不逢它的开放时间,无缘和它进一步接触,但大门释放出的巍峨与庄严,已然浸遍周身感官,回味导游那句“只有厦大的教授们才能镇得住当年屈死在日本领事馆的众多冤魂”,不禁于庄严中多出份敬畏。

与厦大毗邻的南普陀寺,如一片祥云般降临在鹭岛名山五老峰前。这座始建于唐代的著名古刹,背依秀奇群峰,面临碧澄海港,风景秀美。寺中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阁等。两厢钟鼓楼、左侧新建的慈善楼与右侧的普照楼,左右对应,雄伟壮观。

寺内常年香火旺盛,人来人往,络绎不绝。满园高大的菩提树遍洒绿荫,置身其间,近距离地感悟“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无尽的禅意。佛前一柱香,不求升官,不求发财,只愿永保平安与健康。

“古刹盛世重光,梵呗钟磬不绝,佛苑法缘殊胜,宏法利生并传。”有所信仰,便有所收敛,有所规范,佛法无边,总能释怀善男信女些许的安慰与周全。一如佛殿前象征圆满的桂圆树,于梵音缭绕中释放着给予人们的美好祝福与祈愿。

二 历史告诉我们

太疼的伤口,你不敢去碰触;太深的忧伤,你不敢去安慰;太残酷的残酷,有时候你不敢去注视。
————题记
顶着满脑的雪花,披着周身的雾霾,不远千里,我来到你身边。虽然,龙应台笔下的描述,不是刻意于你的痛惜,但同样是在这场长期炮战中伤痕累累的你,哪里又逊于与你隔海相望的金门?同是一母同胞,同是中华民族,无论伤到哪里,痛的终是母亲的心。

一如这相隔三十海里的眺望,即便从望远镜中,从相机拉近的镜头里如何清晰地看到那岸的人,那岸的字,那岸的动静,终究不能越雷池半步,终究是两个模式的天空。尽管在民间已无处不相互渗透,我用你的刀,他食你的果,我抽你的烟,他泡你的茶。如这做得更大的噱头——金门环岛游,在这两岸痛楚之上,究竟在玩味谁的伤疤,究竟在注视谁的残酷?

厦门,承载着政治使命的美丽鹭岛,在这场厦金炮战中,同样以受害者的姿态出现,同样蒙受着曾经全军覆没的阴霾,同样在这场形同过家家的拉锯式的炮战中,经历着炮弹的洗礼,以致在远离母亲怀抱的地方,晚于内陆三十年的光景,才得以脱离炮海,脱离弹山,还原了你本就秀美的姿容。

没有人刻意为你歌功颂德,没有人永远记着你曾经经受的凌辱。但是,历史不会忘记,它会清晰地记录下你所经历的点点滴滴。

湖里山炮台的修筑,揭开了清政府反抗外来侵犯的序幕。这负载着“八闽门户,天南锁钥”美誉的炮台,历时两年八个月,占地7万多平方米,包含战坪区、兵营区和后山区,内开砌暗道,筑造护墙、弹药库、兵房、官厅、山顶瞭望厅等应有尽有,其规模之大,史上绝无仅有。

那座罕见的德国进口28生克虏伯大炮地高调莅临,不仅辉煌了当时抗击英军的侵犯,在日后的抗日作战中,曾光荣击沉一艘日本军舰,成为“厦门要塞”在我国研究近代史、军事史、海防史、以及洋务运动中的实物见证。

无论是精英也好,抗击外来侵犯的功臣也罢,矗立在人们眼前的雕塑与遗迹,见证往昔英勇辉煌的同时,让人们时刻牢记的唯一理念,便是全世界的友好与和平,共同维护和改善我们这个即将被透支殆尽的地球家园。

三 美丽的钢琴之岛——鼓浪屿

喜欢一个人,就带TA去厦门吧;爱一个人,就带TA去鼓浪屿吧。
————题记

走在鼓浪屿的大街小巷,没有谁会舍得加快行走的步伐,它的温婉多情,它的玲珑秀丽,就连空气中都到处弥漫着浪漫的气息,静止了时间,静止了四季。

人说,在鼓浪屿,时间是用来浪费的;我说,在鼓浪屿,人们是用来相爱的。

爱在鼓浪屿,不仅因为它的植物葱茏,不仅因为它的花开四季,只这碧海蓝天下的灿烂阳光,只这临海而建的风情各异的一栋栋老别墅,让你始终无法迈开你的脚步。

条条幽深的小巷,诱惑着你的好奇。探出墙外的,不再是红杏,而是伏在墙头粲然绽放的鞭炮花。南国的果香遍布街巷,掩在枝头叶下颗粒饱满的桂圆,裸露在伞骨状枝干外圆润的木瓜,更有穿透阳光般剔透杨桃的棱角分明,无不在招展着小岛人们的热情。

鸦片战争后,西方各国乘机打开我们的门户。英、美、法、日等13个国家纷纷在岛上设立领事馆,建造别墅1000多幢,中外风格各异的建筑物在鼓浪屿被完好地汇集、保留,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也算是在这些伤口上,为后人留下一些安慰与鉴赏的资本。

迎面一座在圣诞树装点下的白色小礼堂,便是那位“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国学大师林语堂的结婚礼堂。据说,那位鼓浪屿首富的千金,自知不是大师心目中的最爱,自结婚始便让其烧掉结婚证书,以示“永远相爱、白头到老”的决心。所幸,大师的操守一如他的学问,绝对纯洁,绝对过硬。

毓园,是医学前辈林巧稚大夫的纪念园,静静地守候在这个葱郁的角落。这位出生在日光岩的医学大家,一生培养和造就了大批医学人才,亲手接生了5万多名婴儿,治疗无数妇科病人,自己却孑然一生,为妇女及儿童健康和培育医学人才,终其一生。

七扭八拐的街巷,琳琅满目的特色商品,个性分明的咖啡小店,总能在僻静处给你带来时时的惊喜。风情万种的家庭旅馆,每一栋都予你相见恨晚的感觉。

而让鼓浪屿负载“钢琴之岛”、“音乐之乡”盛名的,则是岛上人均拥有的钢琴量居全国之首。曾有600多架钢琴流连小岛,平均每十户就拥有一架钢琴。

这要得益于它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秀美的自然风光。随着各列强国的侵入,洋教会的逐步渗透、扩展 ,世界乐器之王——钢琴进入鼓浪屿的教堂,由此西方音乐也在鼓浪屿兴盛起来。时至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包括钢琴在内的西洋音乐逐渐从鼓浪屿的教堂、学校进入家庭,又使得钢琴等西洋音乐通过"家庭音乐会"这种形式对鼓浪屿的社会文化产生了"润物细无声"的影响。

西方某些人未曾想到,原来想让音乐把鼓浪屿人引向天堂,可鼓浪屿人却通过钢琴走进了音乐的殿堂。

在这远离车马喧嚣的地方,安放一颗心于音乐的海洋。坐在悠长小巷深处的咖啡店前,捧一杯诱出馨香的咖啡在手,轻轻搅拌,任时间在指尖缓缓流淌,静享这份安闲时光。

音乐的灵性,赋予人们聪慧的同时,更多的是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歌颂。“鼓浪屿四周海茫茫,海水鼓起波浪,鼓浪屿遥对着台湾岛,台湾是我家乡……”音乐伴随着游人的步子缓缓地延伸开来。琴声袅袅,歌声悠悠,构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音乐风景线。

在这碧海蓝天之间,与音乐对白,与浪花缠绵。踏着音乐的节拍,于软绵绵的沙滩上轻舞一曲,尽情释放,尽情开怀。绽放着的张张如花笑靥,被定格成一帧帧永久的记忆与回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