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贴]刘光第与大刀王五

 四季常青932 2013-11-12

    对于刘光第先生,人们都认为他在北京刑部供职十年,平时是很少与人交往的。实际上,他所结交的朋友,多系忧国忧民,立志维新或德行高尚、学识丰富之士。特别是他与当时北京著名武侠—大刀王五有着深厚的友谊,更是鲜为人知。
    大刀王五,真名是王子宾,籍贯不详,清光绪时在北京设镖行,以保护行旅为业,由于善使大刀,人们号称大刀王五或直称王五,他的真名反而很少有人知道了,王五的武技究竟达到什么水平,也很少有人了解,但是他所保的镖,不需插镖旗,不需派徒弟随镖,只需客人把约保的字据带上,如果碰到抢镖匪徒,只需出示字据,匪徒就知道是王五所保,决不敢乱动分文。王五的名声很大,北到东北,南到长江北岸,提起大刀王五,大有如雷贯耳之势,受到江湖中人的崇敬。
    王五自幼贫穷,不读诗书,是个地道文盲。但他性情豪爽,慷慨好施,尊敬正人君子,痛恨贪鄙小人,好与四方豪侠及京城的谭嗣同、杨叔娇等有识官员往来,社会上对他评价很高,称他“大侠”。清光绪二干三年(1897),刘光第慕大刀王五之名,想与他交个朋友。有一天,他携七岁长子鹏年到镖行去访问王五,没有会着,又到王五家中访问。王家的人说他在学舍。原来王五在京城中办了一所学校,专门收教贫穷人家子弟约百余人,延请儒师教读诗书,读书之暇,就在习武场学习武术,可说是文武兼学的王氏学堂。刘光第与儿子去时,会见了王五。王五从杨叔娇先生口里曾经知道刘光第是位优国忧民,关心国事的正派人物,对刘光第来访,十分欢迎。两人相见如故,谈得很投机。据刘鹏年回忆,王五身材不高,蓄短胡须,额广额丰,蔼然可亲。他们交谈喝茶的客厅中,四壁摆有兵器架,王五与刘光第的谈笑声,响亮震屋瓦,甚至四周的兵器都叮叮作响,互相谈到国家大事,眉宇间显露出慷慨激昂的气概,目光炯炯有神。鹏年看到他的样子十分快乐,忘记自己是孩子,径自走去抚弄各种兵器的把柄。王五还随着上前给鹏年讲解各种兵器的用法,间或说两句笑话,使鹏年更加无拘无束。刘光第在一旁对王五说:“这个娃娃就是喜好武术!”王五当即就叫学舍中的儿童来为刘光第父子舞剑助兴。刘光第父子随着到学舍,百余学生由教师督促,读书声传到户外。王五对刘氏父子说:“学童读书之余,就习武术,习武场中有木马、砖台、高梯等,供儿童们练习距跃、超乘的本领。”刘光第听了,称赞王五关心培育贫家子弟的义举,王五听了表情十分谦逊,说他做得不够好。刘光第又对王五说:“长子鹏年好武,就叫他拜你为师.请你教他武艺,收他为徒吧!”王五听了非常高兴,立即满口答应。后来,刘长述喜欢和略习拳术,与王五的指点是分不开的。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实行维新变法,刘光第与谭嗣同、杨锐(叔娇)、林旭被光绪破例召见,任命为军机章京,“参与新政”,政局为之一新。大刀王五虽非政界中人,也和多数市民一样十分关心新政。特别是当以慈禧为首的后党要对康有为、梁启超及四位军机章京等维新派人士下毒手时,王五还亲自劝说谭嗣同和派徒弟通知刘光第离开北京避难。八月十三日,“六君子”在北京菜市口殉难后,王五又派徒弟暗中保护各家家属和灵枢。十月,刘光第的灵枢运回四川省富顺县赵化镇故里安葬,王五更派徒弟一直暗中护送到家,等待人土安葬后才悄然离去,至今赵化镇老一代的居民都能讲说那段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