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形象

 若愚老人 2013-11-12

古代诗歌鉴赏 第一节鉴赏诗歌的形象

板块一 鉴赏人物形象

1.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林正大

仕宦至卿相,富贵好归乡。高车驷马,都人夹道共瞻望。意气当年尤盛,荣比昔人衣锦,昼锦以名堂。海内知名士,久矣望馀光。  大丈夫,荣与贵,视寻常。丰功令德,要将尧舜致君王。事业光施社稷,勋烈遍铭彝鼎,此志孰能量。妙语勒金石,千古一欧阳。

【注】 ①昼锦堂是宋代三朝宰相韩琦回乡任相州知州时,在州署后院修建的一座堂舍。欧阳修为其而写《昼锦堂记》。

★(1)请说说词中的“大丈夫”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下两阕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选择其中的两种,结合词中语句具体说明。

答: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作者笔下的“大丈夫”是一个看淡荣华富贵(“荣与贵,视寻常”),致力于辅佐君王(“丰功令德,要将尧舜致君王”),心系国家和百姓(“事业光施社稷”),志存高远(“勋烈遍铭彝鼎,此志孰能量”)的贤臣形象。

(2)①用典。如“要将尧舜致君王”,“荣比昔人衣锦”。前者用了“尧舜”的典故,表达大丈夫要辅助君王,使君王与尧舜比肩的理想。后者用“衣锦还乡”的典故,形容人功成名就后荣归故乡的荣耀。

②类比。“荣比昔人衣锦”一句,用当今“仕宦至卿相”功成名就,高车驷马,与“衣锦还乡”的古人进行类比。

③借代。彝鼎,指古代祭祀用的鼎、樽等礼器,文中指史册。

④衬托。以卿相追求归乡之荣耀的行为反衬大丈夫志存高远,辅佐君王,造福百姓,功载史册的追求。

⑤对偶。事业光施社稷,勋烈遍铭彝鼎。

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水仙子

无名氏

青山隐隐水茫茫,时节登高却异乡。孤城孤客孤舟上,铁石人也断肠,泪涟涟断送了秋光。黄花梦,一夜香,过了重阳。

★(1)诗中的“孤客”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结尾句“黄花梦,一夜香,过了重阳”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诗中的孤客是一个思乡游子的形象。他身处异乡,思亲念家;登高望乡,倍感孤独;流泪思乡,泪水涟涟;做梦归乡,百无聊赖。

(2)①结句借物抒情,紧承上句,写目中秋光虽断而菊香萦绕,点明时间,体现乡思之浓。

②“黄花”这一重阳节的特定景物,即呼应诗歌开头的“登高”,又统收全曲,使全曲结构浑然一体。

③虚实结合,情味悠长。实写菊花菊香,有色有味;虚写梦境和心中思家念亲之情。

(或者以梦境的美好,反衬真实处境的凄凉,以虚衬实,以乐写悲,感情更加深厚强烈。)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 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 ①簪组:这里是做官的意思。②夜榜:夜里行船。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____________

(2)沈德潜评价这首诗说:“不怨而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诗中塑造了一个被贬的官吏形象。

(2)诗人有亲近自然的机会,所以诗人用“幸”字说明“不怨”,但“来往不逢人”的孤独,又显出贬官的抑郁,所以又“怨”。

 

板块二 鉴赏事物形象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雨叹三首(其一)

杜 甫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

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

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注】 ①决明:一种植物,有羽状复叶,秋日开黄花。

★(1)在前四句中,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决明?诗歌塑造了决明怎样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

(2)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评说这首诗“语虽委婉,而寓意深切”,你认为诗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秋日风雨中百草的“烂死”与决明的“颜色鲜”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或:以百草反衬决明)。把决明的叶与花比喻成“翠羽盖”和“黄金钱”。决明在风雨中花开灿烂、香远益清、坚毅挺立,借以塑造出资质美好却身处乱世、命途多舛的君子形象。

(2)①前四句表现了作者对如决明一样有高尚情操与人格的君子的欣赏与赞美。②“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句,传达了对于富有才华,却遭受摧残的君子的关爱与担心,更是对他们难逃悲剧结局的同情与哀叹。③“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句,表达诗人对自己徒然白首却无所成就的自伤,面对动荡、混乱的社会现实,无奈而忧虑,体现了他的忧世情怀。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咏 柳

曾 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诗中的“柳”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作者用了什么手法来写柳?

答:____________

(2)一般来说,“唐诗重情,宋诗重理”,请从状物和哲理的角度分析本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诗中的“柳”是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形象。第二句在动态上描写,第三句在心态上描写——柳想用飞絮蒙住天地日月,把整个世界都变成它的。作者抓住了事物的特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以柳来隐喻某一类人。

(2)状物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早春时节,杂乱的柳枝上刚吐新芽,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枝条张狂,柳絮狂飘乱舞,铺天盖地。哲理上:在状物拟人的基础上,第四句冷静地指出天地间的大势,转换之间,借物喻理。“不知”一词表面是对柳树的愚蛮可笑加以嘲讽,实际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6.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归燕诗

[唐]张九龄

海燕虽微眇,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隋宫燕

[唐]李益

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旋落已成尘。

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

【注】 ①本诗写于诗人被罢免宰相之后的秋天。

★(1)张九龄的诗中塑造的归燕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诗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否相同?请结合这两首诗的主旨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作者所咏的归燕一到春天,不知“泥滓”之贱,只要见“玉堂”开着,便一日数次出入其间,衔泥做巢,不与他物相争,结果还是被猜忌。

(2)不相同。《归燕诗》是一首咏物诗,托物言志,借归燕表达退隐之意。《隋宫燕》是一首咏古抒情诗,借物抒情,目睹隋宫盛事的燕子正在双双低语,像是为逝去的旧国之春而感伤。“一闭风光”之后,几度飞来,人去城荒,一片萧条,令人伤感。此诗以燕衬人,表达吊古伤今之情。

 

板块三 鉴赏景物形象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渔父词

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注】 ①朱敦儒,宋高宗绍兴十九年(1149年)辞官离开朝廷,长期隐居浙江嘉兴。

(1)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简析“摇首出红尘”一句在全词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片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答: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从内容上看,是作者远离官场后的生活写照,定下了全词的感情基调。从结构上看,“出红尘”是全词的“词眼”,统领全词。因为“出红尘”,才有了下文所描写的悠闲自在、超然旷达的生活情景。

(2)词的下片通过晚来垂钓时月映江面、水天一色、孤鸿明灭等情景的描写,展现的是一幅澄澈清雅、闲适宁静的月夜垂钓图,表现了词人对红尘官场的轻蔑和不愿同流合污的情怀,寄寓了作者坚持纯洁高尚的操守,向往自由宁静生活的人生追求。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云门寺阁

[唐]孙逖

香阁东山下,烟花象外幽。悬灯千嶂夕,卷幔五湖秋。  画壁馀鸿雁,纱窗宿斗牛。更疑天路近,梦与白云游。

【注】 ①五湖:太湖的别名。

★(1)全诗写了哪几个场景?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联“悬灯千嶂夕,卷幔五湖秋”写出了诗人怎样的胸怀?请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全诗写了寺外之景、寺内之景和梦中之景。诗中先描绘云门寺的周围景象,写出了云门寺的幽静;随后写到达宿处后凭窗远眺及卧床环顾的景象,写出了云门寺的高远与古老。最后描写凌空遨游的梦境,营造了朦胧恍惚、似有若无的境界。

(2)写出了诗人宽阔的胸怀。写“悬灯”可以烛照千山夜色,写“卷幔”可以看到(想象)“五湖秋色”;诗人不为夜幕和斗室所限,放笔天地,万物无所隐藏,如此壮美的诗句,表现了诗人的宽阔胸怀。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

苏 轼

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注】 ①桓伊三弄,桓伊,东晋时音乐家,善筝、笛,曾为王徽之吹奏三个曲调。

★(1)这首词的上阕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飞絮送行舟,水东流”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营造了一个孤寂凄迷、浩淼清幽的意境。夜深人静之时,不知是谁吹奏起优美的古曲,将人从梦中惊醒。一弯孤单的新月,弥漫江天的愁烟,使即将与友人分别的词人愁绪满怀。

(2)此句运用了拟人、反衬、寓情于景和想象的手法。这是想象次日分别的情景。在想象中,词人赋予柳絮和流水以人的情感,借多情的柳絮追逐行舟代人送行,表达对友人的深厚情意。而江水不解人的心情依旧东流入海,又以流水的无情反衬人之有情。景物描写寄托情感,含蓄隽永。

10.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山花子·春恨

陈子龙

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寂寞景阳宫外月,照残红。  蝶化彩衣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唯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

【注】 ①陈子龙:明末清初爱国名士,史家称誉“生而文章名世,没而忠义传世”。②五更钟:亡国丧音。③蝶化彩衣:《罗浮山志》载有葛洪成仙,遗衣化彩蝶的故事,此处形容明皇族贵胄死后的萧瑟悲凉。

★(1)词的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什么意境?

答:_______________

(2)“唯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深层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开篇两句呈现了四种意象:弥漫的晓雾,迷离的杨柳,零落的杏花,凄凉的钟声。形成了一种残败清冷的氛围,表达了一种凄惶惆怅之情。

(2)这两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面上写燕舞东风的春景,实则以燕子的无情反衬皇室衰落惨败的凄凉和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的伤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