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之杂树画法
画山水先画树,这是传统山水画的必经之路,也是学习书法 用笔的必然的一关。树取法自然,自然之法变,树法亦变,但自然中树万千不同,对画者来说就自然有个归纳取舍的过程。切忌照搬画葫芦,更重要的是我们表现的主题决定了所要采用的形式,树,山,石,水和云只是用以完成主题的一种元素,所以在画中切不可喧宾夺主。画山水先画树,这是传统山水画的必经之路,也是学习书法用笔的必然的一关。
如若山间小树则一笔从上而下带过也可,古人画远山之树多作减法,两侧加点叶或圈叶即可也。画这一类型的树一定要注意画面松动灵活,切忌画得古板呆滞。也不要拘泥于树的具体形态,以表意为主。 (图2)
(图3) 树之小枝出手之法,则要根据画面而取俯仰之势,如 (图4) 画树之法,从上而下,从主到次的作画过程中均要注意的是在画树干和出枝时体现树木的生长特点,显出阴阳向背的区别来,切忌对称用笔出枝。无论双勾还是没骨均不例外
(图5) 古人将树的出枝归为二种最多也最具显著特征:一为鹿角,一为蟹爪。古人言: 画树应注意四枝之法,此其要也。用今天的话来说即是前后左右之穿插使用。加页时更宜 注重此法,切忌平整如纸,无远近虚实疏密变化。 其二:树势宜有生命之气,切忌死气沉沉 ,在这方面除去用笔力度为主外,更要注意出枝的方向变换,使生树蓬勃向上,枯枝劲扎有力。一般来说,画树之初还是以伸展向上为主旨,即便俯者也应有争上之力。 尤其是对松柏之类老干更就突出其风骨。 杂树的着叶,也不外两种,一是用线,一是用点。一般来说在工笔山水中用线较多一些,写意山水中在以树为主的作品中偶有用到,一般均用在近景部分,这种办法在古代山水画中作为增加画面的变化和层次时常常大量采用,但当代山水画中则很用得相对较少。这应该是山水画发展的一个的变化,究其原因,这是和现在山水画中对于全景山水的透视认识水平的提高有关,毕竟在照顾山水表现的深远时采用双勾的树页画法显然是不现实的。叶大伤树,树大伤山在某些场合还是要注意的问题,一个基本的原则是:在处理这些问题时要注意自己绘画的主体保持一致。 由于古人在山水画中对于树的重视程度很高,几千年的发展下来,也就为我们积累了一笔丰厚的遗产,在,大量有着浓郁生活气息的树枝和叶的表现方也被高度提炼出来,这也是我们在画树过程中必须要加以学习继承发扬的。下边我也们对这些做出一些示范供参考: |
|